整窝的猪尾巴被咬破了,是怎么回事,精神状态特别的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qzuser187869580


前言:猪群猪只咬尾是日常养殖中常见问题,往往猪只发烧应激、饲喂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热冷应激、圈舍卫生脏乱差、饲养密度过大及湿度过大、寄生虫病、饮水缺乏等都能引起猪只咬尾。

猪场发生猪只咬尾大多数情况是饲养管理疏忽造成的。题主所描述的这种情况或是猪只发烧及存在传染病导致的。

引发猪群猪只咬尾的原因

  • 1.猪群猪只发烧应激。

猪只正常的温度(哺乳仔猪39.3℃、架子猪38.8℃、大猪38.5℃、哺乳母猪39.3℃、妊娠母猪38.7℃、公猪38.4℃;一般≤1℃为微热、超过1.5℃为中热、≥2℃为高热)。

往往猪群猪只出现发热症状表现后,免疫力低下,其它健康猪只便会争向竞咬发烧猪只。

  • 2.饲料营养不全。

日常养殖中或不注重饲喂饲料质量,选择一些低档次饲料或定制料,这其中或存在蛋白质含量不足、维生素添加不足等现象而引发猪只咬尾。

或日常饲喂饲料原料时,保存不当诱发一定程度的霉变,引发霉菌中毒及连锁反应(诸如咬尾)。

  • 3.猪群热冷应激。

一般情况下,猪舍的适宜温度为16-22℃。

当外界环境过热或过冷时,加之圈舍温度调控不及时,便会引发猪群猪只热冷应激、心情烦躁而咬尾。

  • 4.圈舍卫生不洁、猪群饲养密度过大

日常养殖中粪污满圈时,或人为清理不及时、通风不良,粪便发酵及猪群自身排泄的废气等引发圈舍空气质量差,继而造成猪只咬尾。

一般猪群的饲养密度为0.8-1.2㎡/头。

  • 5.猪群猪只存在寄生虫病。

体外寄生虫(疥螨、虱子等)。

体内寄生虫(线虫、蛔虫等)。

  • 6.猪群饮水缺乏。

日常养殖中,往往由于供水水压过低或设备损坏,而出现供水不足或缺失,引发身体机能调节应激而咬尾。

  • 7.猪群诱发传染病。

发生一些热源性疾病(猪瘟、链球菌、伪狂犬、蓝耳等),猪群猪只发烧免疫力低下而咬尾。

猪只咬尾对养猪生产伤害不容小觑,预防猪群猪只咬尾的举措建议

  • 1.良好的环境卫生。

环境应激是百病之源。猪舍卫生应及时清理粪污,保持干净卫生、地面尽量干燥,消除咬尾诱因。

  • 2.合适的温湿度调控及饲养密度。

圈舍温湿度一般尽力保持适宜,温湿度上以人体体感进入圈舍舒适不闷为宜(温度16-22℃、湿度60-70%)。并保持适当通风换气,防止舍内空气污浊。

饲养密度上,如圈舍设施齐全(自动料线、地面全漏缝地板、大功率抽风机及湿帘等),可保持0.8-1.0㎡/头。

  • 3.适时合理的转群并窝。

猪只都有排它性,因此要适时转群并窝,防止咬尾。一般56-65天转群,转群采取“三窝并二窝、夜并昼不并及空腹并窝、喷洒异味剂”原则。

  • 4.精细营养的饲料饲喂、充足清洁的适宜饮水。

饲料选择上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营养全面的。饲料供应尽量选择信得过的品牌饲料厂商,且保证质量优质、新鲜无霉变。

饮水保持充足、清洁及适宜,饮水中可适量添加Vc、葡萄糖、食盐、阿莫西林等。

  • 5.适时的免疫保健。

为防止诱发热源性疾病,保健上饲料中夏季适量添加板青颗粒、清解颗粒、荆防败毒散、葡萄糖或晒制研沫的板蓝根、大青叶及鱼腥草等;冬季适量添加阿莫西林、黄芪多糖、氟苯尼考、替米考量及麻杏石甘散。

免疫上,主要是猪瘟、伪狂犬、链球菌、蓝耳及圆环、副猪等。

建议:猪群猪只发生咬尾时,先用高锰酸钾(0.1%)涂抹创面。后用100片人用维生素C片(碾碎)+500克食盐+50-100斤配合饲料,混合后空腹饲喂咬尾圈舍猪只即可,一般一天后自行恢复正常。

小结:猪群猪只咬尾往往与人为饲养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日常养殖中细微见真章,做到细心观察、耐心饲喂、精心管理,建议做好上述几点,相信猪群咬尾这种问题会远离我们养猪场。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19-11-19


发财马


这种现象在以前我的养殖场内也时有发生,后来我是把小猪仔在出生的时候就把尾巴和撩牙都给剪了,小猪仔它是过群体生活的动物,打闹是正常现象,但是在打打闹闹的时候如果打出血腥味来就不可收拾了。开始也许只有两只在打,打出血了就会变成群殴,所以这个办法是可以用的。


小崔1995029


一、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

二、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大的猪组合在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三、饲养密度要适宜。猪的饲料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一般以每群饲养10—12头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严格的按2—3月龄的猪每头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4—6月龄占地为0.6—0.8平方米。

四、育肥猪应早去势。育肥仔猪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相互爬跨而引发咬尾症。

五、卫生环境条件要良好。猪对卫生环境很敏感,尤其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场,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以及温度调控、粪便处理等一整套设备。使猪舍达到夏季能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标准。

六、要定期驱虫。在猪的一生中,应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2—3次;即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马铃薯除体表虱、疥癣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七、单独饲养有恶癖的猪。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时,应及时从猪群中挑出单独饲养;对特别好斗好咬又无圈单独饲养的猪,可每头用氯丙嗪80—100毫克、20%硫酸镁20毫升进行肌注或者灌取安眠药3—4片,保持安静。

八、治疗方法。对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对被咬伤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咬伤严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疗。


乡村夏末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造成的


湖北香村甜野


土办法可以借鉴一下,对咬尾现象较轻的猪群,可以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有良好的效果。或在圈舍内放置褥草、轮胎等玩具,转移注意力。或在其尾部抹油,可防再次咬伤。还有抹较苦的药水,迫使他不咬。


农业交流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在猪崽子出生时可以给其做断尾处理!对仔猪生长发育也很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