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熙凤为何不明确拒绝贾瑞,而是设计害死贾瑞,这说明什么?

春日之虎


王熙凤为什么不明确拒绝贾瑞,而是设计害死他。这主要是由于王熙凤的性格决定的。如果我们明白了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就很容易推断出她面对一个事务时的处理方式。十二回中的“毒设相思局”,正是王熙凤性格的真实写照。

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但总体来说,这个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才无德。曹雪芹对她的外表描写,已经透露此意了。“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在提倡“藏愚,守拙”、“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封建社会里,是不被肯定的。这一点,《红楼梦》本身,也有描写。第六十五回中,有一段尤二姐和小厮兴儿的对话,通过荣国府下人的视角,把凤姐的为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出来,兴儿是这样说的:

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儿情儿怕他。皆因她一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的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讨好儿。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儿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拨火儿。如今连正经的婆婆大太太都嫌了她,说她‘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儿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她过去了。

兴儿的这段话,活画出了凤姐的形象。当尤二姐说“我还要找你奶奶去”的时候,兴儿说:“奶奶千万不要去,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都占全了。”

兴儿的总结,就是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恶毒的心。这是以前对王熙凤评价的主流观点。比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论凤姐》,其主要的着眼点,就是挖掘凤姐身上的人性之恶,精明才干之后的无德。这些年来,许多人崇尚丛林法则的胜者为王,而对德性的重视逐渐下降,于是,凤姐的才干又为许多人所追捧。这也应了曹雪芹在凤姐判词里的一句话,“都知爱慕此生才。”

明白了凤姐的性格,她在贾瑞问题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就很容易理解了。十一回中,宁国府家宴的时候,贾瑞找了个机会与凤姐搭讪。老于世故的凤姐当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贾瑞的意思。按照正常的社会伦理原则,凤姐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毫无疑问。是应该对其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教育,使贾瑞认识到自己已经误入歧途,要尽快的迷途知返。王熙凤可以这样做,也有能力这样做。可是,这样做了,王熙凤不就成了德才兼备,治病救人的善人了吗?但她不是,他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办事的特点是恃才不恃德。它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霸道,而非王道。这一点是与薛宝钗大不相同。

看了王熙凤对贾瑞事情的处理,很容易让人联系起一段历史往事。《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兄弟恃宠而骄,不断横行不法,破坏规矩。面对这种状况,郑庄公可以教育甚至惩戒他。可是,郑庄公不这么做,反而一直惯着他,最终,他的兄弟起来造反,郑庄公早有准备,趁机把自己的兄弟共叔段给灭了。孔子对郑庄公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于是,做《春秋》的时候,把郑庄公的爵位从“公”降到了“伯”。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乱臣贼子惧。

王熙凤整治贾瑞的手法与郑庄公对付共叔段是如出一辙的。王熙凤是小女子,但才干优长,能力强的人,一般不会为任何抽象的道德教条所束缚。这一点,王熙凤曾经亲承不误,所谓的天理报应之类,她是根本不在乎的。但“哭向金陵”的结局,大约也算是报应吧?

有的人大约不愿意把王熙凤归于恶人一类。他们的论据是,《红楼梦》中很多地方显示出王熙凤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之处。最明显的例子是接济刘姥姥。还有,她显然是主子,但是与一些丫环相处的很好,丝毫没有架子。但这些例子并不能改变王熙凤性格的本质。接济刘姥姥,本意也不在刘姥姥,而在于讨老太太的欢心。所以,曹雪芹才说,“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接济刘姥姥不过是无心栽花之举罢了。

与王熙凤关系处的好的丫环,不过是鸳鸯,袭人等二三人,这些人能与凤姐搞好关系,除了自身处世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与老太太或是太太关系密切的人。如果荣国府是一家单位,凤姐是办公室主任,鸳鸯就是一把手的司机,或是秘书。与这些人搞好关系,与平易近人是毫不沾边。如果在现实中也遇到这样的人,对待普通群众做威做福,对待上级则是拍马奉承,无微不至,就会明白,兴儿为什么对王熙凤是那样的评价了。

说完王熙凤,再谈一下贾瑞。《红楼梦》十二回中,王熙凤虽然毒设了相思局,但贾瑞之死。却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红楼梦》是“大旨谈情”的,这一点,作者应该是没有骗人。贾瑞是初涉情关,误入歧途的典型代表。情窦初开的贾瑞,千不该,万不该,爱上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爱情的发生,一个必要的前提是,两情相悦。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之间,可以说是有爱情的。他们的悲剧,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原因。而贾瑞爱上王熙凤比之秦钟,就更可怜了。小叔子爱上大嫂子,虽说有违理悖伦之处,但更可悲在还在于在这一事件中,贾瑞始终是一种单相思。

爱情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爱财者,因财失身,恋色者,因色苟合。不同的选择,基于不同的性格。富家女可以委身帅哥,贪财女可以为财献身。王熙凤是候门千金,才干优长,眼高于顶。她的爱情选择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发她的性格推论,无疑是权势。以现实的眼光看,王熙凤的婚姻是美满的。丈夫不但长得很帅,而且是又是荣国府长房长孙,未来荣府法定的继承人。

如果要和王熙凤产生感情,起码要有一点是超过贾琏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位瑞大爷,在他的身上,能找出一点超出贾琏的地方吗?权势就不用说了,长相也未必好过贾琏。最关键的一点是,贾瑞的人品还很低下。在顽童闹学堂一回中,有对贾瑞委琐品格的展示。这里就不详述了。而贾琏除了风流倜傥之外,还于世路上好机变,办事能力很强。在这样的条件对比之下,贾瑞贾大爷还有勇气向凤姐发起进攻,只能验证一个说法,利令智昏,恋爱中的男人智商为零。

在这出悲喜剧的过程中,凤姐毒设相思局虽然毒了点,但也不能说没有给贾瑞机会。第一次“约会”,凤姐爽约之后,只是冻了贾瑞一个晚上,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惩戒。如果不是鬼迷了心窍,具有正常思维的人,一定会明白是凤姐在捉弄他了。自己偷偷改过,也就是了。可是,陷入恋爱迷局中的人大都会有超乎常人自恋和自信,相信女人都爱自己。竟然还有勇气,继续再约,这大约就有点找死的味道了。这正如一些贪财而被骗的人是一样的。坚定的相信,别人会无缘无故的带你发财,给你好处。于是,再约之后,瑞大爷吃了更大的苦头。不但在寒冬腊月里被浇了一头粪水,还被人敲走了银子。

再算是再约之后吃的这点苦头,也不足以要了瑞大爷的小命。就算是病了,慢慢调养,也会好起来。可是,贾瑞对凤姐的情感,却是至死不悔,至死不误。书中的“风月宝鉴”,虽然是浪漫主义的创造,却有很大的现实性。正面是美人,背面是骷髅。这大约是佛家的观点,一切皆无自性,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美人骷髅本无二致。瑞大爷显然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宁肯在美人身上死,也不肯抱着骷髅生。于是,瑞大爷死了。他的死,正如前些年香港喜剧中调侃的那样,是“精尽而亡”。

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如果王熙凤给贾瑞一点不好的脸色,甚至骂他两句,或者就可以把他从自恋的泥坑里拉上来,从而拣回性命。而王熙凤给他的,始终是媚惑的笑脸。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当面一把火,背后一把刀。脸上露笑容,脚下使绊子”。当然,瑞大爷的死,还是怪他自己。如果他不是爱上了凤姐,而是爱上其它任何人。而他在恋爱里还是同样表现出没有自知之明的自恋,那么,他可能会闹出笑话和丑闻,但大约是不会丢了小命的。

王熙凤这样的人物,在《红楼梦》之前就有,之后还有。《聊斋志异》有一些漂亮的狐狸,常常会把一些贪淫好色的男人害死,而对自己的丈夫却很好。王熙凤大约就是这样的“狐狸”。《红楼梦》高于《聊斋》的地方在于,他为这些所谓“贪淫好色”的男人说了一句话:“爱一个人,有错吗?”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正是因为没有答案,所以才更真实。

《红楼梦》确实是写情的。曹雪芹在歌颂爱情的美好与伟大之时,同时又告戒人们,情也是危险的,正如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情如果没有好的引领和疏导,一但泛滥,就会为害。贾瑞,以及秦钟等,都是例子。




七月流火140400643


贾瑞是王熙凤的小叔子,在宁国府里,王熙凤猛然碰到贾瑞,唬得向后退了一步。那个年代,小叔子和嫂子不能随便见面,如果不小心见了,要远远地躲开,尤其是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更不应该上前说话,可是贾瑞完全不顾这些礼仪,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来,吓了凤姐一跳。贾瑞这明显是羞辱人。

如果换作旁人早就落荒而逃,白被羞辱一番。贾瑞心中一乐,事情也就过去了。王熙凤必竟是王熙凤,贾瑞说他与凤姐有缘,凤姐没有生气。贾瑞边说,边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凤姐还是没有发火,依然给了贾瑞面子。她提醒贾瑞,自己是贾琏的妻子,你的嫂子。我还要到太太那里去,凤姐这是又拿出太太来吓唬贾瑞,让他知难而退。最后敷衍贾瑞一句,:“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

贾瑞,拿个棒槌当针。【他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凤姐儿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贾瑞是一个蠢人,换一个人早明白凤姐的意思,死了这条心,可是他就是不懂,还以为凤姐喜欢他。【贾瑞听了这话,再不想到今日得这个奇遇,那神情光景一发不堪难看了。】凤姐不愿意与他继续纠缠,于是让贾瑞快去入席。

凤姐表面看轻松自在,实际上她的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看贾瑞走了,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慢,见贾瑞去远了,才有心思想事。

贾瑞自以为得了凤姐的心,多次去贾府找凤姐。此时凤姐才觉得应该教训一下贾瑞。否则他不长记性。

第一次冻了贾瑞一夜。贾瑞执迷不悟。凤姐让贾蓉和贾蔷第二次教训了贾瑞。这第二次教训的招数都是贾蓉和贾蔷设计的,不是凤姐安排的。第二次贾瑞才死心。

那么王熙凤为什么不直接疾言厉色地叱责贾瑞,让他撤退,而是戏弄贾瑞呢?

这是王熙凤的性格原因。

1.王熙凤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贾瑞戏弄她,她非常生气,所以她也如法炮制,她也要戏弄戏弄贾瑞,她要让贾瑞尝一尝失恋的滋味。

2.王熙凤让贾蓉和贾蔷教训贾瑞有两个目的。

首先,王熙凤是告诉贾蓉和贾蔷:她是一个正派人。

其次,王熙凤提醒贾蓉,贾瑞是在宁国府对我表示不敬的。为什么在我去天香楼的必经之路上遇到贾瑞,贾瑞的消息为什么这么灵通,是否有人暗中教唆贾瑞对我如此放肆?贾瑞会被我收拾,如果再有人胆敢对我不敬,我绝不手软,贾瑞就是例证。

3.王熙凤玩手段,玩惯了,甚至忘记了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她设计害贾瑞,设计害尤二姐,都出于一种习惯。


润杨阆苑


第十二回。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第十二回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

第十二回: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

因为“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句话就是说:“野史全部可以毁掉了,只留下红楼梦即可”。所以红楼梦真实可靠,绝对权威,它才是正宗的大清正史!红楼梦作者是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暟(死于壬午除夕)。这也是红楼梦为什么最早起源于皇宫、以及被列为禁书的真正原因。

《红楼梦》,即红楼一梦。准确的断句是《“红楼”梦》。这座“红楼”,广义上是指紫禁城,狭义上是指紫禁城交泰殿。贾府是“天下望族”和“都中旺族数吾门”,宁国府东西走向的五个大门,荣国府三个大门,而且宁国府和荣国府是挨着的,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故宫也!

红楼梦迷注意了,一张交泰殿图,教你快速看懂《石头记》。直接将你带进《红楼梦》大门,一条通向密境之路。胜读千百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钗的居所“太虚幻境——交泰殿”。这是交泰殿上的“风月宝鉴”,即“轩辕宝镜”。按书云:“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所以太虚幻境,实际上暗射交泰殿!“轩辕宝镜”是鉴定宝座上真假皇帝的镜子。贾瑞因不是皇帝,所以照了“风月宝鉴”后,死了!

这是太和殿上的“风月宝鉴”,即“轩辕宝镜”。它和别殿不一样,是葫芦状的!所以第一回,脂批:“蒙侧批: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葫芦庙,实际上暗射“太和殿”矣!

在书中,其实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诸钗乃皇帝大印的化身,它们乃“皇权”的象征,所以这才在红楼梦的开篇,引起了贾雨村的觊觎。另一方面,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诸钗,又影射清宫里的某些重量级的人物。如:林黛玉,影射孝贤纯皇后;薛宝钗,影射慧贤皇贵妃;贾宝玉,影射太子胤礽,而大观园,其实就是圆明园!等等

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副十二钗这25人,其实是“乾隆二十五宝”的化身。他们是皇帝大印的化身,这正是《石头记》一书的“石头”本色,不仅象铁一样地证明《石头记》和乾隆帝有关。它堪称:“一部红楼梦,半部乾隆史”!而且象铁一样地证明《石头记》一书创作于1746以后……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脂砚斋还提到“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八字,是《红楼梦》作者一生的惭恨。暗示《红楼梦》作者也曾是一块被废弃的“补天石”!天,即天下,亦即国家。补天,即治理和管理国家。作者曾经是离帝位很近的人,是“补天石”的候选人。他系清王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感叹自己空有一身才艺,却无用武之地。他就是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暟(1707年—1759年)!弘暟逝世的这一天恰好是除夕,而除夕那一天又恰恰是“壬午日”,完全符合“壬午除夕”记载。











伯仲679688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看似王熙凤很狠辣,可是从王熙凤的角度来想,她应该怎么办?

若是一般的女子,遇到了被人调戏的情况,一定严词拒绝,大声叱骂或自认倒霉息事宁人吧,但是王熙凤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个不吃亏的,这种调戏她要反击,于是她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挖了一个坑。

其实,王熙凤虽然挖坑,但她更想息事宁人,并不愿真害贾瑞性命,毕竟传出去会对她的名声有碍,但想不到贾瑞会真的会不顾人伦往坑里跳。于是,在王熙凤在得知贾瑞在自己的院子外经常打转,并打听她的行踪,声言要向她请安之前,王熙凤准备一直把贾瑞调戏她的事烂在肚子里的,就是心腹平儿她也不曾告诉,但她从平儿口中得知贾瑞的言行后,她暴发了,声言要让贾瑞死在她的手里。真的不要 奇怪王熙凤如此恼怒,因为贾瑞所做是明晃晃的告诉人们,他与王熙凤有什么呢,更何况当时贾琏还不在家!于是,贾瑞就走进了王熙凤相思局,即使被冻被坑被泼屎尿被打被吓也不回头,直至一息全无。

有人会问,如果王熙凤当时严辞拒绝会如何,其实情况会更糟,因为从无论如何受到折辱,贾瑞纠缠凤姐的心都不曾死,可以得知贾瑞应该患有自以为是幻想症的,无论王熙凤如何拒绝,怕是贾瑞都会朝着他所认可的方向发展,结果很有可能王熙凤和贾瑞的名声都没有了,贾瑞甚至他的爷爷奶奶士邱不能在贾府立足,而王熙凤也会受大家诟病。


萍风竹雨123



贾瑞这个人在红楼梦里是个很突兀的人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场没倆集,自己把自己撸死了。

写贾瑞,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秦可卿这个人物删改之后造成的麻烦,作者最早的本子写的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了之后写成是病死,但是他又想告诉读者,秦可卿并非因病而死,总之很纠结。(说句题外话,红楼梦之所以值得反复读,就是因为作者为了各种原因,不得不用曲笔,所以很多真为假,假当真的写法)


那么写贾瑞和秦可卿有什么关系呢?写贾瑞是为了给秦可卿做一个时间上的证人。所以王熙凤不能明确拒绝贾瑞,而必须经历一番周折。


书中写秦可卿的死,费了很大的周折,说她没有病,或者有病而不重,不行,既然已经改了淫丧天香楼一节,自然不可能写她吊死,那么她就必须有病,而且是重病,不然她怎么死呢?但是直接说她是病死,曹雪芹也不乐意,所以就表面上写她得了重病,并且通过尤氏之口,宝玉和王熙凤探病,让读者感觉她病的很重:


秦氏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的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但接着又通过张大夫,凤姐,尤氏,秦氏本人的口,说这病大约过得了春分就可无碍

,就不至于死了。


这就说道了贾瑞,贾瑞初见凤姐,正是凤姐去探可卿的病出来,之后就有凤姐设相思局,害贾瑞的事,之后贾瑞也得病,说说:“心内发膨胀,黑夜作烧,下溺连精,咳痰带血,不上一年全填全了”“药吃了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腊尽春回,这病又更加重,但是还没有死,后来又要吃“独参汤”,求到贾府,王熙凤只给了些渣末。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寄信来,,,,,

话说凤姐自贾琏送黛玉去扬州之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夜间,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这日夜间,可卿托梦,梦中被惊醒,人回:“东府大奶奶没了”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为什么疑心呢?算一算时间线:凤姐探病是九月半,之后写贾瑞,腊尽春回,这是已经接近或者过了春分了,之后又过了一段贾瑞死,这年冬,黛玉因父病返乡。这个时候已经快迎来第二个春分了。


因为熬过春分,秦可卿的病应无大碍,何况是时间已经来到了下一年的冬天,作者如此写来,其实是提示读者秦可卿并不是因为病而死。(这也就实现了不写之写,只不过是兜了天大一个圈子)


在红楼梦中,基于各种原因,作者用曲笔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曹雪芹并不甘心,所以每每又给出很多线索,告诉你真实的情况或不如此,因此上就造成了各种看似矛盾,其实是挑战读者智力。引导读者看透假语中的“真”,这也成了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点和独具魅力之处。


吴公子燎


两个点:1、凤姐是婉拒。2、贾瑞是咎由自取。

这件事过错方主要在贾瑞,曹公甚至已经说明白了。

你看贾瑞照风月宝鉴,告诉他不能正照,只能反照,他偏要正照,然后陷入红粉陷阱不能自拔,最终一命呜呼。

贾瑞明知道自己是错的,但偏要错着来,要怪就只能怪自己。

脂批说得更妙: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

而凤姐也不能说无错,回目里有一个“毒”字,就可以看得出凤姐此计太过。

我们来逐步分析两人经过。

1、贾瑞起淫心

也就是在宁国府贾瑞遇见凤姐那里,凤姐言谈中其实已经在提醒贾瑞了。

第一句: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

贾瑞的哥哥自然是指贾琏。凤姐张口就提贾琏,还摆明了说贾琏常提起你,意思是,我老公知道你,还说起你,你想干啥?你是个聪明人,希望你保持聪明和气。

第二句: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

一家子骨肉再次提醒贾瑞,序长幼,诉人伦,我们是有亲属关系的,说话要注意身份。

只不过贾瑞全想歪了,他抛弃了人伦廉耻,一心往不堪的情况发展。

所以凤姐觉得这人太禽兽。

正儿八经的亲戚,管贾琏叫哥哥,竟然满脑子想勾搭嫂子,恶不恶心?

凤姐的想法便是: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

贾瑞敢付诸行动,她就会弄死贾瑞。

换句话说,如果贾瑞不如此,凤姐也没道理去弄死他。

2、凤姐一拒

贾瑞遇见凤姐后,居然真的派人到凤姐屋里打听,想来找凤姐说话。

按说这时候的凤姐就不应该搭理贾瑞,不给贾瑞任何机会和错觉,贾瑞自然就绝望了。但是,凤姐行事向来狠辣,上述方法不是她的风格,她一定要让贾瑞吃个亏不可。于是凤姐开始布局。

她先说些疯话让贾瑞以为她也有了苟且的心思,然后跟贾瑞说: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

脂批说:府第非比凡常,关门户,必要查看,且更夫仆妇,势必往来,岂容人藏过于其间?只因色迷,闻声联诺,不能有回思之暇,信可悲夫!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情,穿堂根本就不是幽会的去处,但贾瑞居然相信,简直是鬼迷心窍。

凤姐又说了第二句话:

我把上夜的小厮们都放了假,两边门一关,再没别人了。

仔细去想,这就是个文字游戏,凤姐只说让贾瑞去,让贾瑞等,又只说关两边的门,没有其他人,从头到尾,凤姐就没有说她会去。

但贾瑞没听出来。

他去了,门关了,冻了一整夜,按说就该想明白了,这分明就是凤姐在捉弄他,这么明显的事情,贾瑞居然不死心,他还跑去问凤姐。

书里写得清楚明白,贾瑞是“前心未改”,又“自投罗网”。

那么又回到凤姐之前的心理活动轨迹去了: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凤姐是真的想要弄死贾瑞吗?未必,好歹是本家,不会玩出人命,她就是想让贾瑞吃个大亏,知道她阿凤不是好惹的,然后改过自新。

书中明写“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知改二字,是凤姐的最终目的。

3、凤姐二拒

已经吃过一次亏,贾瑞仍未醒悟,凤姐告诉他: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可别冒撞了。

还是文字游戏,凤姐没说自己会去,还提醒贾瑞不要冒撞。

贾瑞到了那间屋子,见有人进来就当是凤姐,果然应了凤姐“冒撞”的话。

于是被贾蓉贾蔷两人威胁,写了欠条。

在这里,凤姐一伙人直接了当地告诉贾瑞,他想的事情会是什么后果。

首先是凤姐会告诉王夫人,王夫人气死过去。

这一条吓得贾瑞魂不附体。

其次就是告诉族中的人评评理。

这一条贾瑞已经跪下朝贾蓉贾蔷不住磕头了。

这件事后果是很严重的,贾瑞之前一直存在侥幸心理,当他发现所谓的幸运不存在时,只剩下恐惧不安。

然后一桶大粪淋头,彻底把贾瑞浇清醒了,他才意识到是凤姐整他。

那么我们回过头再想,凤姐要怎么拒绝贾瑞呢?以贾瑞几次三番的表现,他是真的对凤姐上心了,冷落不足以让一个人死心,直接挑明传出去败坏凤姐自己的名声,把事情闹大两个人都没有好处。所以凤姐只能利用手段来惩治贾瑞,让他自己死心。

凤姐两次出手,用曲折的方式告诉贾瑞根本不可能,算得上是恶毒的婉拒了。

那么贾瑞真的死心了吗?

4、贾瑞不知悔改

贾瑞的死,和凤姐有关,但最大的原因在自己。

凤姐两次拒绝,贾瑞却仍然满脑子都是凤姐。

这时候有外力来帮贾瑞,就是跛足道人,他给了贾瑞一面风月宝鉴,并嘱咐他千万不能照正面。

但贾瑞偏偏就照正面。

这个过程和凤姐整他的过程是一样的,凤姐说的话都是反话,贾瑞偏把反话当正话听,这能怪谁?

他到镜子里几次云雨,后来镜子自己转到反面,让他看反面,贾瑞竟然又转回正面,连镜子都拿他没办法。

镜子自己说: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纵观贾瑞这件事,可不就是贾瑞自己以假为真吗?

凤姐计虽毒,可贾瑞若没有起淫心,没有付诸行动,没有不知悔改,凤姐又如何,为何要害死他呢?

--------丸---------


祁门小谢


王熙凤不直接拒绝贾瑞,而是设计”挑逗”他,直到贾瑞最后被折磨死,说明王熙凤有心机、城府,性格比较恶毒。因为掌握荣国府的管理权,王熙凤被众人凤城惯了。


除了长辈和贾宝玉以及几个姑娘,只有她得罪别人,谁敢得罪她?偏偏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相中了王熙凤,一次次的淫心不改。

王熙凤最初对平儿说,啥时候让他死在我手里,才知道我的厉害。这时候虽这么说,心里并没有置于死地。可贾瑞动了邪淫之心,迷上王熙凤的挑逗,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但凡有一点明智的人,也能看出第一次失约,对方就是故意玩弄他。贾瑞也知道王熙凤骗他,但他自我欺骗,幻想王熙凤对他有意。

其实呢,王熙凤若开始贾瑞严厉拒绝辱骂一顿,贾瑞也不敢幻想了。王熙凤之所以这么做,有目的的:

一是。王熙凤秉性恶毒,受不得一点委屈。看到贾瑞这么个人敢戏弄她,心里生气。

二是,觉得自己有魅力,看着贾瑞迷的团团转,满足虚荣心。

三是,王熙凤虽然恶毒、贪婪、凶狠,却见不得男娼女盗之事。最痛恨这样的人。
贾瑞对王熙凤有觊觎之心,虽然罪不该死,但贾瑞自己执迷不悟,也不能全怪王熙凤狠毒。


一串七珠读杂书


《红楼梦》中贾瑞戏熙凤中,王熙凤的手段花样百出,十分促狭,却并不象对尤二姐那样恶毒,尽管嘴上说的历害,但不是非要置贾瑞于死地的。

目的1是保护自己,2是惩治并制止贾瑞。

贾瑞十分贪财并好色,祖父迂腐,20几岁尚未娶妻,在家塾代管学生时收了薛蟠的钱,任他遭踏小学生。

这样一个猥琐小人,对王熙凤,竟是想人财两得。连平儿都说,"这沒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王熙凤开始也曾委婉地劝过贾瑞,提到他的哥哥票琏,提到是一家子骨肉兄弟,但这些都沒阻止了贾瑞的色心。

他已无救,王熙凤不得不下死手使他封口。因为他如果出去胡说八道,倒打一耙,不仅损害王熙凤的名声,甚至会害了她的性命,那个年代,出了桃色新闻,人们会放过男人,对女人甚至可能用族规。

王熙凤给他的第一次教训是把他骗到小巷子里 ,让他挨了一夜冻。但他色胆包天,又愚蠢至极,又去找王熙凤。

这次王熙凤的手段就历害多了,把他骗到一间小屋子里,由贾蓉贾蔷出面,揭明了是贾瑞调戏王熙凤,并告诉他,王熙凤已告到老祖宗那里,先封住了贾瑞的口,又逼他写了每人100两银子的借条。堂堂宁国府世子,岂缺100两银子,只不过是证据罢了,可以彻底洗清王熙凤。最后,当贾瑞离去时,还浇了他一头大糞。至此王熙凤就可完全放心了。

贾瑞之死,在于他自己的色欲熏心,也在于他的迂腐的爷爷的痛打,更在于他照了风月宝鉴的正面,还忘不了色心,王熙凤唯一真正见死不救的,只有不肯给他药。


旁观者岚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贾瑞之死,皆因他好色而起。王熙凤不明确拒绝贾瑞是想惩罚他的无礼,却并非想要置他于死地;贾瑞受到凤姐两次惩戒之后仍不思悔改,终于病死;说一千道一万,绝大部分原因还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调戏同族堂嫂王熙凤,埋下致死祸因;

贾瑞这个人确实可怜又可恨。他打小没了爹妈,在爷爷贾代儒的严厉管教下长大。但是,他的品行却并不好。

他贪财,借着协助贾代儒管理私塾的机会,收受并勒索学生钱财;他好色,王熙凤是他堂嫂,他却色胆包天,敢埋伏在王熙凤回去的路上伺机调戏。贪财又好色,妥妥的是个叛逆不良青年。

王熙凤又岂是平常女子?她被贾瑞拦路冒犯,却并不惊慌失措。她先假意用言语稳住冒失的贾瑞,既维持了体面,也暂时止住了贾瑞的荒唐行为——

是为缓兵之计。

她知道贾瑞这种色狼,既盯上了她,一日不得手,一日便不会善罢甘休;这次不成,下次必定还会另寻机会。——如何化解掉贾瑞这个麻烦呢?好个足智多谋的凤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这个时候的王熙凤,还只是想设计摆弄贾瑞一回,好令他知晓她的手段,从而知难而退。

王熙凤两番惩戒,贾瑞仍不知悔改,酿成致病苦果;

第一次,凤姐骗贾瑞晚间某处相会,贾瑞果然猴急猴急地去了。然而等了一夜,凤姐根本没来。一夜未归的他反而被贾代儒狠狠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叫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可算是吃够了苦头!

其实这个时候,贾瑞但凡有点脑子,就该知道上当受骗了,对方并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人。最好的做法是就此罢手,这世界上的女人又没死绝,何必非要吊死在凤姐这棵树上呢?

可惜他并没有好好反省,反而像被勾了魂一般再次去了凤姐家。

再次到来的贾瑞让凤姐有些恼火,她认为这孩子中毒已深,单纯的哄骗已经不能使他认识到错误,要下点猛药了。而这次,她找来了贾蓉、贾蔷两个帮手。

贾瑞在色欲的驱使下再次赴会。想当然尔,贾瑞再一次扑空,不但连王熙凤的影子都没捞到,还被贾蓉、贾蔷当场抓住,要挟告状。贾瑞死要面子活受罪,无奈之下只好一人写了一张五十两银子的欠条。当夜他在寒风里熬一宿,又被浇一头屎尿,回家就病倒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贾瑞肯知难而退,悬崖勒马,死了对凤姐的邪心,或还不致性命不保。

一条邪路走到黑,贾瑞终于命丧黄泉。

说起来贾蓉和贾蔷真不是东西,贾瑞一病不起,这二人还不停催逼贾瑞兑现写下的各五十两银子的欠条。可谓是天良丧尽。贾瑞医药无效,又兼蓉蔷二人催逼甚急,更有思念凤姐这一块心病未解,三症齐下,终于一命呜呼!

结语:贾瑞的悲剧,用一首歌名概括就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不知是说他痴心好呢,还是怪他傻。凤姐虽然本意不想要他的命,但后来贾代儒来贾府求人参欲救贾瑞性命的时候她却不肯施舍,用碎人参渣敷衍了事,因此最终贾瑞病死她也脱不了干系。凤姐最后的悲惨下场,难道不是正好印证了“因果报应”的说法吗?


醉吟扶夷


《红楼梦》中王熙凤色诱贾瑞,至其身亡的情节,完全是作者曹雪芹的有意安排,也是作者宿命观的解语。

作者在《红楼梦》的开头,通过癞头和尚、跛足道士对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命运的陈述,以及《好了歌》,就表明了人生无常的主旨:尊荣富贵,人生如梦,万事皆空。

一是"色空";二是"欲空"。贾瑞被王熙凤色诱至死,即是"色空"的解语之一。

从王熙凤和贾瑞的辈份关系来说,他们是婶侄关系。然而在贾、史、王、薛那么一个大家族里面,在荣宁二府那么一个窄小空间里面,这种伦理关系的年龄完全是混乱的,比如刘姥姥那么大一把年几,还要称呼王熙凤为长辈一样,贾瑞虽然是王熙凤的侄儿,但他们年龄却相当。于是,贪色的贾瑞见到姿色艳丽、风情万钟的王熙凤,便顿起色心。

这是怪不得贾瑞的,因为色心人皆有之,更何况荣宁二府里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饱暖思淫欲。贾珍和儿子贾蓉的媳妇秦可卿有一腿,贾琏和内室丫鬟平儿有一腿,外面还藏了个尤三姐,贾赦那么大年龄还想娶贾母身边的丫鬟。

王熙凤面对贾瑞的色心,她是完全可以用婶娘的身份和她厉害的角色加以杜绝的,但她却偏偏以色诱惑,设计步步陷阱,让贾瑞临死还不明白。一方面体现了王熙凤的狠毒心理,体现了她老于世故身手不凡的本事,这是作者对人物刻画的需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告诫读者"色不可恋","色字头上一把刀"啊!贾瑞被粪水泼身,又冻又饿而一病不起,临死前一再不听劝告,一次又一次看风月宝鉴的正面,和王熙凤在宝鉴里面风流云雨,最后精尽而绝。作者也在告诉世人,"色"是一种奇物,情色难拒,但到头来也是"空空如也!"

人的欲望总是难以排解,诱惑也难以拒绝,色欲如此,财欲和权欲也如此。对欲望如不加节制,终至害人害己。然而,天地如常,人的一切欲望,遇与不遇,命也!求之能否,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