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祕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一十九回,徐槐上任鄆城縣知縣一職,併到梁山訓斥盧俊義,最後竟然率大軍與梁山交戰並斬殺了秦明。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回“徐青娘隨叔探親,汪恭人獻圖定策”,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徐槐等在導龍崗打敗梁山兵馬後,擔心梁山會在來年春天興兵復仇,於是商議對策。任森建議去高平山請徐和指點迷津,原來徐和是徐槐的族兄,徐槐於是派顏樹德去請徐和。徐和有個侄女徐青娘,二人在之前就曾賞識顏樹德,並且曾經幫助被冤屈的顏樹德伸冤,後來顏樹德出遊,只有徐青娘時常探望徐和。顏樹德到徐和家後,告知徐槐想請其去鄆城縣出謀劃策,徐和答應了,並帶了徐青娘一同前往鄆城縣,眾人相見,大為投契。徐和為徐槐分析形勢,認為嘉祥、濮州均不足慮,只需要考慮直取梁山本寨,但眾人並無梁山地形圖,無法得知詳細情況。正巧此時探知鄆城縣汪學士家藏有梁山輿圖,汪學士去世後,輿圖一直由其妻子汪恭人珍藏,可巧徐青娘與汪恭人相識,便前去拜訪,說知徐槐要用此圖破敵,汪恭人慷慨相贈,並建議訊問活捉的梁山嘍囉,將梁山各處關隘險阻指明,徐槐又請徐和的大兒子幫忙利用勾股定理將輿圖的比例算清楚,以便用於實戰,很快大功告成,此時朝廷下旨,升徐槐為曹州知府,從此徐槐勢力大增。盧俊義兵敗後,準備將情況告知遠在泰安的宋江,此時戴宗回山。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秘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都頭曰:繼上回徐槐勢力初戰梁山告捷後,本回中作者又為徐槐送了一份大禮,那就是梁山的地圖。看過電影《智取威虎山》的讀者都知道,當初解放軍為了消滅盤踞在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一夥,想方設法先搞到了“先遣圖”,之後才徹底搗毀了土匪的老巢。《蕩寇志》中顯然也是這個套路,不過作者設計徐槐得到梁山地圖的過程卻充滿了太多的巧合,中國古代的地圖都是平面圖,無法顯示出真實的地形,而恰恰這份梁山地圖是西洋畫法;梁山地圖本來另有主人,恰恰那個主人一家都死了,最後圖落到了汪學士手中;汪學士死後,其妻子汪恭人本不認識徐槐,恰恰卻與徐青娘相識。種種巧合,好像連環鎖一般,最終把梁山地圖呈送到了徐槐面前,在這樣的優勢條件下,梁山也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這也為後來全軍敗亡埋下伏筆。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聊聊本回中出現的典故。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秘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此回出現的典故較多,主要有六個。

第一個典故是介紹顏樹德之前的品行時,書中寫道:“樹德無賴使酒,諸事逞性,不務正業,族中無不惡之。”範金門批道【絕妙裁對法,左公得意之筆也。史記淮陰傳貧無行三字,活托出淮陰英雄,作者本此。】史記淮陰傳即《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是西漢開國功臣韓信的傳記,原文為:“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寫韓信當初貧窮沒有出眾的德行,後來卻立了奇功,成為風雲人物。俞萬春正是借鑑了此處,把顏樹德也塑造成一個德行不出眾,卻為消滅梁山立下大功的人物。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秘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第二、三個典故是顏樹德去請徐和出山時,說道:“虎林相公專等恩公,恩公若不去,樹德亦不回。”範金門批道【竟是南霽雲乞師,神情何至於此!寫出務滋神采。左氏曰:師不興,孤不歸矣。仲華蓋仿此。】南霽雲是唐代名將,在“安史之亂”中,協助張巡鎮守睢陽,曾突圍至臨淮向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求救,但對方並未發兵,並想把南霽雲留在身邊。南霽雲含淚道:“南霽雲來時,睢陽的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然想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說著,拔出佩刀自斷中指。但賀蘭進明仍不回答,南霽雲說:“主帥之命不能完成,叛兵不能掃平,國家不得安寧,請留此指以示人之心,歸報主帥,與城池共存亡。”隨即上馬告辭。臨出城時用弓箭怒射佛塔,箭入半箭。併發誓曰:“叛軍平定後,必殺進明,此箭乃我志也!”。範金門認為這裡顏樹德請徐和出山的神情和南霽雲請救兵的神情很相似。“師不興,孤不歸矣”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文為:【許靈公如楚,請伐鄭,曰:“師不興,孤不歸矣!”】春秋時,許國國君許靈公到楚國,請求楚康王發兵進攻鄭國,並說:“不發兵,我就不回去了。”後來許靈公死在楚國,楚康王發兵攻打鄭國,俘虜了九個不能進城的鄭國人,收兵回國,然後安葬了許靈公。範金門認為這裡顏樹德請徐和出山的意志和許靈公一樣堅定,一定要達成才肯罷休。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秘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第四個典故是徐槐和徐和討論梁山事務,徐槐道:“吾所慮者,不僅在輿圖。此地賊人形勢,梁山、嘉祥、濮州鼎足而立,蕞爾一鄆城孤立其中,環應三面,大非易事。”範金門批道【輿圖乃下半回之正文,此處偏先作一颺,有“欲賦天台山,先指東海霞”之妙。】這兩句話出自金批本《水滸傳》第48回“解珍解寶雙越獄,孫立孫新大劫牢”,水滸原著中在二打、三打祝家莊之間忽然插入了和宋公明初打祝家莊時一同事發的登州孫立等人一系列事件,金聖嘆批道

“如此風急火急之文,忽然一閣閣起,卻去另敘事,見其才大如海也。欲賦天台山,卻指東海霞,真是奇情恣筆。”金聖嘆的批語意思是說在連環緊張的三打祝家莊事件之中,卻能插入登州一事,並且插入的事件還能和三打祝家莊相互聯絡,融為一體,寫作手法可謂高明。範金門在這裡也認為作者在徐槐獲得梁山地圖故事中間插入討論鄆城戰守形勢的情節,也和水滸中插入登州一段故事有相同效果。

第五個典故是徐青娘拜會汪恭人時,汪恭人道:“小姐眼力亦端的不差。那年令叔溶夫信到時,先夫見吾嫂求救此人,如此其急,便料到此公必是大器,所以有當於小姐青睞也。”範金門批道【並補出一段情事,令上篇文字亦增生色,真有“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之奇。】範金門所引之詩出自杜甫的《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原詩為:“青帘白舫益州來,巫峽秋濤天地回。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貪趨相府今晨發,恐失佳期後命催。南極一星朝北斗,五雲多處是三臺。”清朝人毛奇齡在評價“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時說:

“石崖橫出,則落葉之聲在上,故曰倒聽;飛櫓迅行,則菊岸之移忽後,故曰背指。” 也就是說這兩句詩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小說中補出當年徐和得知徐青娘要救顏樹德時,推測顏樹德必是可用之才的情節,反襯出徐和、徐青娘慧眼識人的高明之處,因此與杜甫詩中兩句有相同之妙。

第六個典故是範金門在本回回末評中說道:“昌黎有言曰: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今欲寫梁山滅亡,而梁山一無失算,則梁山何自而滅亡哉!然寫他人之失算易,寫梁山之失算難。以梁山之主謀為吳用,吳用似不可以失算也。仲華出其精思,運其奇筆,偏能寫出一失算之吳用,此真不知幾許錘鍊而成者也。”昌黎即唐代文學家韓愈,範金門引用的兩句話出自韓愈的散文《張中丞傳後敘》,是表彰安史之亂期間睢陽守將張巡、許遠的一篇名作。兩句話的意思是“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內臟必定有一個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緊繩子,把它拉斷,繩斷必定有一個先裂的地方。”

範金門認為梁山滅亡,就一定要寫出梁山失算,特別是軍師吳用失算,這本是很難的題目,但俞萬春做到了,所以他認為這應該是俞萬春反覆揣摩構思創作出來的。不過其實吳用雖然號稱智多星,但也不是神仙,原著中他就曾“失算”過,如智取生辰綱時晁蓋被何清認出,讓戴宗傳假信時蓋錯蔡京印章等,這樣的情節一方面說明吳用也會是算,另一方面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安排,讀者應該清楚這一點。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為何慘遭敗亡?只因一張神秘地圖落入敵人之手

說完典故,我們再來聊聊本回中和作者有關的一件事。

本回中描寫徐和和徐青娘都是信奉佛教淨土宗的人,原文中徐和曾對徐青娘說道:“賢侄女如有意求脫生死,愚叔書架上有天台智者《十疑論》、永明禪師《宗鏡錄》、天如祖師《或問》、飛錫禪師《寶王論》、龍舒居士《淨土文》、蓮池大師《彌陀疏鈔》,以及近士所輯之《淨土歸源》、《淨土輯要》、《蓮宗輯錄》、《淨土聖賢論》等書,都是發明淨土妙義的,賢侄女俱可參閱。”

俞萬春在這裡少見地自己在句後註解道【仲華自注雲:淨土一門,廣大精微,若欲探本尋源,雖十更僕未能暢其旨也。今此部結水滸非為闡揚淨土而設,故雖提及淨土,亦只得約略十數語而止。又恐讀者一時不明,因而疑謗,則謗佛、謗法之罪皆是我啟,不可不慎,故特登各種先賢淨土名論書目,讀者苟按名而得其書,以玩索其由來,自不至以不肖之言為河漢也。至於彌陀疏鈔等書,宋時所未有,此處援引失據,則在所不計。】淨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蕩寇志》作為一本“反水滸”的小說,內容主要是描寫官軍如何剿滅梁山一夥的,作者為什麼要插入許多與剿寇不相干的淨土宗的書名?原來俞萬春本人和徐和、徐青娘一樣,也信奉淨土宗,據俞萬春之子俞龍光記載:“(俞萬春)晚歸玄門,兼修淨業。……著有《騎射論》、《火器考》、《戚南塘紀效新書釋》、《醫學辨症》、《淨土事相》,皆屬稿而未鐫。”可見俞萬春不僅信奉淨土宗,而且還寫過相關書籍,從他的自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不希望讀者對他在小說中插入淨土宗的情節產生誤會,反而希望讀者去讀讀淨土宗的相關經典,這是和俞萬春的自身信仰有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