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夔,独指当今奉节县,是奉节县最有代表性、唯一性的文化元素之一,能够组成词语的为“夔龙”“夔门”“夔官”,但这几个词语也都与奉节有关,在旅游接待的讲解服务中,我们常常遇到游客问,“夔”字怎么读,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传说玉皇大帝在还没有修炼成仙得到点化之前,只是凡间一个慷概大方的绅士,名叫张自然。张自然从小喜欢旅游,游历了三山五岳后,决定要去看看夔门,要在三峡之巅,俯视天下。

那一年夏天,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张自然乘一条小渔船,沿江而下,来到了夔门,见大河两岸,拔地而起的两座山峰,形成一道巨大的“门”,感到非常的震撼,穿行江心,右岸绝壁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江面形成一道倒影,形同一个“止”字,左岸的七到悬崖更是怪石林立,面目狰狞,让人望而生畏,正在此时,江中一道巨浪冲来,小渔船险些被卷走,张自然被吓得一身冷汗,立即叫船夫调转船头回到岸上的小村庄。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张自然对今日所发生之事记忆犹新,边走边回味。突见对面来了一位道士打扮的算命先生,上前问道,“今日我发现一个字,不知何解,请先生赐教?于是将所遇之事画了一个“夔”字图形给他。那算命先生见张自然态度诚恳,气度不凡,不敢怠慢,便仔细的观看那个图形,边说“观此图,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虽无此字,但必有所指”,便赋诗一首送给张自然,打开一看,原来是这样写的:

大江平步起青云,

独自一人巳时程。

七道悬崖立怪影,

似龙似蛇刻刀纹。

一浪惊起冷汗淋,

吓坏官人调船行。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张自然,大惊,原来,诗中说的就是他今天的经历,就那个“夔”字的图形来说,第一句就说的是前三个笔画,形状就是指现在的“夔门”第二句话说的是自己出发的时辰,第三、四句说出了自己看到的景物,最后两句说出了自己被惊吓后的行为,那个夔字的底部部首“夂”也读“zhi”,就是站立行走的意思,放在字的上面就是“冬天”,放下下面就是“夏天”,两滴冷汗就指的是“夔”字腰间的“一撇一捺”,就连吓出“冷汗”也写在了其中。当他从憬悟中醒来时,那个“教书先生”早已不知了踪影。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张自然想,难道这个地方有这么神奇的人物,下一次就不问那些看上去有文化的人了,于是他就在村里面找到了一个最普通的“渔夫”,同样把他画出的那张“夔字”图形给他看,哪知那个“渔夫”也给他来了一首诗:

叉脚叉手一道门,

万年之后江水平。

辰龙巳蛇起行云,

七位仙女下凡尘,

大浪不惊变玉盆。

一目望过是贵人,

汗水齐腰调头行。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张自然看吧,更为惊叹,此渔夫不但把他今天所遇之事了解得一清二楚,还把这个地方万年以后的变幻也进行了预言,就连他将来有七个女儿的事情也说出来了,叹道:此地人杰地灵,这么普通的人也犹如神人一般,个个都能吟诗作词,不简单!

后来张自然被点化成仙,成为了玉皇大帝,就降下“御旨”,以当年他所画的图形“夔”为地名,因人人都喜欢作诗,就叫做“诗城”。

太白金星受命下凡宣旨,不知“读音如何”,便问问玉帝,玉帝随口说“此地魁梧奇伟,文章魁首”干脆就读“kui”吧!于是凡间就有了这个地名“夔”,如今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内还有一座塔名叫“耀奎塔”,“奎”字就与“夔”“魁”相通。


奉节传说:玉皇大帝造“夔”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