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抗疫情」 法醫乘警:特殊時期,我該做得更多

2020年1月31日19時12分,D4891次動車組從貴陽北站準時發車。負責這趟列車值乘任務的乘警叫張建雄,是剛從貴陽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協調支援的青年法醫。

「眾志成城抗疫情」 法醫乘警:特殊時期,我該做得更多

“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畢業生,我更加清楚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緊迫性和嚴重性……17年前的‘非典’期間,我只能作為一名學生受他人保護,17年後的今天,我希望衝在一線保護他人……”

「眾志成城抗疫情」 法醫乘警:特殊時期,我該做得更多

當天上午,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張建雄迅速處理完手上的工作後,就將一份手寫的請戰書交到領導手中。幾個月前的一次出差途中,他在列車上迅速為嚴重燙傷的幼兒緊急處理傷口,也為孩子後期的有效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這一次,他依然希望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在崗位上為這場防疫阻擊戰出力。

下午,從乘警支隊指揮室傳來消息,組織已批准他的請願,當晚就上崗值乘貴廣高鐵春運期間臨時加開的D4891/2次“紅眼”動車。這趟車通宵開行,來回需要10個小時。

晚上7時許,張建雄提前來到站臺,在仔細檢查了出乘裝備和緊急防護用品是否攜帶齊全後,與車班工作人員對接當天的出乘事宜。往年到大年初七時,鐵路春運早已迎來返程客流高峰,今年卻情況特殊。受疫情影響,站臺上不再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一眼望去,乘車旅客加起來也不過幾十人。

此時,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肩扛編織袋、手提行李箱,吃力地從樓梯上往下方站臺走來。見狀,張建雄三步並作兩步趕過去,為他分擔了行李,並找到車廂和座位號。

安頓下來,張建雄才從老人口中得知他已經70多歲,常年獨居,唯一的兒子在廣東清遠務工。年前,兒子沒買到回家的車票,念子心切的老人只好自己過去,編織袋裡裝滿了他親手做的臘肉香腸,行李箱裡也都是孩子換季的衣服。

“廣東流動人口多,疫情感染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年紀這麼大,舟車勞頓不危險嗎?”想到這,張建雄又多了幾分擔心。

耐心詢問後,他進一步得知,老人的家住得偏僻,平時很少看電視、聽廣播,直到兜兜轉轉去汽車站坐車來貴陽換乘高鐵時才稍有了解,戴的口罩也是汽車站的工作人員送給他的。

“票都買好了,先去再說,一年就能看孩子一次,不捨得放棄啊!”老人佈滿皺紋的眼角依然遮擋不住期盼團圓的目光。淳樸的回答,也讓張建雄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住在遵義正安縣的鄉下,雖然就在省內,但自己平日裡工作忙,也少有機會能回去一次,尤其在疫情開始後,就只能隔兩天打電話叮囑一番。

雖然旅客少了,車廂內相互感染甚至蔓延疫情的幾率會有所下降,但張建雄絲毫不敢放鬆。面對高速鐵路節奏快、密度大、旅客上下頻繁的特點,他既擔心大家入夜後可能因為精神疲憊、粗心大意而發生財物被順手牽羊的事,更害怕乘車的旅客中萬一有病毒感染和攜帶者未被及時發現將導致疫情的擴散。

列車剛運行不久,他便從車頭到車尾仔細巡視了一遍。一邊提醒乘客妥善收好隨手放在小桌板上的手機、錢夾等貴重物品,規範佩戴防護口罩,不在車廂內扎堆、嬉鬧、大聲喧譁,一邊時不時提醒列車員,一旦發現有身體不適的旅客,務必及時通報,共同做好應急處置尤其是感染病患的隔離和轉移工作,確保病毒不在車廂內傳播。

有的列車員出於好奇,便問這個“新搭檔”:“乘務工作跨地域多、接觸面廣,主動支援難道不怕被感染嗎?”

“不擔心也不可能,但自己還年輕,身體素質也好,只要自身防護到位,避免後知後覺,應該沒問題。再說,全國的醫護人員都在救死扶傷,專家學者都在科研攻關,一定能跨過這個難關!”張建雄回答得堅定,也同時在為大家打氣加油。

一路上,列車穿過貴州、廣西、廣東三個省,中間停靠都勻東、桂林西、賀州等6個高鐵站,於次日0時20分抵達廣州南站。張建雄放心不下,在白髮老人下車前又找到他,反覆叮囑到了孩子的住處就儘量別再出門,並將自己備用的新口罩送給了他。

20分鐘後,列車變更車次,搭載下一批旅客折返,最終在5時15分回到貴陽北站。清晨時分的站臺,寒風陣陣,但裹緊衣領,張建雄的心裡又暖洋洋——工作總要有人做,既然比其他同事多了一些學醫的背景,就應該在特殊時期做得更多!

「眾志成城抗疫情」 法醫乘警:特殊時期,我該做得更多

不懼,站在鐵路運輸防控疫情的一線;不退,守住沒有子彈和硝煙的前哨,這正是勇立潮頭的青春模樣和藏藍警服的使命擔當!

通訊員:許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