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香菱學詩為什麼不找文學修養不輸林黛玉的薛寶釵,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陶欲染


香菱學詩是先找的薛寶釵,只是寶釵沒有答應。

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回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裡走走。”

這點寶釵並沒有做錯。

其一.寶釵居住在大觀園裡已經是親戚情份,若帶個人進來,是要同主人先請安問好的,這是禮數。

其二.那些話都是推脫之詞,寶釵真的不想教香菱學詩。在寶釵眼裡,香菱不過就是買來的一個小丫頭,作詩,不是她分內之事。如鴛鴦、襲人、紫鵑、鶯兒等都不學作詩,那香菱便不該起這個念頭。

其三.香菱雖開了臉,明放在薛蟠屋裡。可她和平兒一樣,不過是有些臉面罷了。她的本份也該像平兒一樣,在伺候主人的同時,幫著照管下家務,那才是香菱的職責。

其四.詩情畫意,詩中自有無限情深,詩中自有纏綿悱惻,詩中自有百轉千回,詩中自有柔情萬種。在寶釵眼裡,香菱呆呆笨笨地做個小妾便好,若真因為作詩移了情性,反而難以管教。

這些都是寶釵不教香菱作詩的理由,看上去全都冠冕堂皇,一本正經。可骨子裡只因為一件事,香菱是下人,沒有理由可以像主人一樣識字學作詩。

寶釵的安分隨時是對長輩的,寶釵的典雅平和是對姑娘們的。

對不相干的人,寶釵冷得異常。她可以說金釧兒之死不過是個糊塗人;也可以對救過她哥哥性命的柳湘蓮出走無動於衷,只關心自家僕人該請一請了,別失了禮數。

想著香菱也能明白,學詩這件事,求自家寶姑娘是不行的。

這香菱還真有幾分呆氣,自家主人已經委婉地提出了不同意她學作詩這件事情,可她還是對黛玉提出了想學作詩的請求。

這黛玉,原也是有幾分呆氣的,直接就答應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黛玉對香菱進大觀園來住是歡喜的。香菱尋黛玉學作詩也是有選擇的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了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

沒選李紈,沒選探春,香菱直找了林黛玉。是對她才華的欽佩?是因她魅力的吸引?是對她為人的信任?也許這三者都有。

香菱和黛玉身上都保留了為人的純真,這份純真讓她們為人不太圓融。在賈府有些吃虧。可也是這份純真令他們惺惺相惜。

黛玉是清高的,可也是熱情的。那份心底的純真令她看重愛情,親情,友情。

黛玉對寶玉是愛情,對寶釵是親情,對香菱就是友情。

黛玉給了香菱一份建立在共同愛好之上的一友情。這份友情是平等的。這份友情,香菱此生難尋第二。

黛玉這老師當得認真:

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

首先,黛玉給香菱建立信心,說作詩不難。然後講解詩的要領,深入淺出。非常明白。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走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接著,黛玉為香菱講明格調規矩不那麼重要,只要詞句新奇為上,"不以詞害意。"

因香菱喜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覺得有趣。

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之後,黛玉為香菱指出學詩的方向,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時間,為香菱選好參考書。

黛玉還會常常聽香菱論詩。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這‘餘’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詩由景入情,幾分詩意已經悄悄地走入了香菱的心底。

黛玉對香菱的考試詩《月》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都說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也許這些姑娘們只看到了新巧,她們是否能看到香菱想說又無法說出口的話?

"我的家在何處,有家才能團圓呀……"

黛玉這老師當得多好!整個為香菱的人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可這究竟是對還是錯……


薇薇polly


你好,我是國風,關於這個問題,只用一句話來回答你!

你以為寶釵是好相與的嗎?



雖然薛寶釵表面上沒有對香菱有什麼不敬之處,但在薛寶釵眼裡,香菱不過是他們家的一個丫頭,最多因為薛大傻子的關係,地位上比別的丫頭高一些。但也越不過奴才的坎兒就此成為主子。只怕在他心裡,最香菱的情份還趕不上常年伺候自己的鶯兒!


以英蓮的人生經歷,看眼色過日子是她的基本,這裡面的道道她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不會越禮而為!

同樣,香菱通過平常的觀察,已經非常清楚林黛玉的為人,深知她傲人而憐下,清高而不輕賤,親人而不棄人。所以,才會拜託林黛玉這些事情。


倘若她拜託薛寶釵。以薛寶釵的性情,誰知他會不會來一句:一個低等的下人,還想學這些高雅的玩意兒?是不要臉呢?還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但林黛玉絕對不會這麼看人,在林黛玉的心裡。天下人皆一般為人,只有人獸之分,沒有貴賤異同。所以不會瞧不起生平可憐的香菱!


國風1974


香菱是薛蟠的妾,薛蟠被柳湘蓮胖揍,為了遮羞做生意去了,香菱便被薛寶釵要去做伴,香菱原是十分羨慕大觀園中的雅趣雅意,這一進大觀園也算是稱了心意。




香菱進大觀園,本是抱著學詩的目的,她想請教的第一個老師便是薛寶釵,但是,當香菱說出請薛寶釵趁著這個工夫,教給她作詩時,被寶釵婉拒了:

“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回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裡走走。”



正因為薛寶釵拒絕了香菱,香菱在見過眾人之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時,她便到瀟湘館去尋林黛玉,並且請求黛玉好歹教給她作詩,而黛玉也非常支持,並且開玩笑地要香菱拜她作師,答應教香菱作詩。當香菱擔心黛玉會膩煩時,黛玉卻安慰說:

“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從香菱學詩一詩,我們可以看出寶釵的外熱內冷與黛玉的外冷內熱的不同的性格特點。


萍風竹雨123


員外看小陶認同了第一答主的觀點,想是心中已有了答案,本不想多說,但今天在紅學上打了一圈兒,話有點多,就有點收不住的感覺,囉嗦幾句。

《紅樓夢》主題很重要,若認同這位答主的論點,是釵黛的爭勝負,無疑是講紅樓是一場愛情保衛戰,那也太狹隘了。

員外一貫堅持紅學金丹論主題,香菱學詩表面是學詩,內在卻是學丹道,你看學了一大頓詩,就為了引出那三首《詠月詩》,詠月是假,詠丹是真,有機會員外給紅迷們解解那三首,那可稱為丹髓詩,不懂丹道的人,哪能知道其中的意思?

那麼香菱為什麼不跟寶釵學?而跟黛玉學呢?員外以五形來略說一下,寶釵為金象,黛玉為木象,這個沒疑問吧,香菱也為金,丹道是以金配木,所謂金公木母也,哪有以金配金的道理!金木相配以後,就煉出金丹,也就是香菱所詠之月。《紅樓夢》中講香菱寫詩都寫呆了,寫詩能那樣嗎?這明顯是講丹道呀!哈哈,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員外以前解過香菱學詩的這句,"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講是丹道,很多人不懂攻擊我,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疑鵷雛竟未休",無可奈何,只能一笑了之。


十八員外


書中說了呀,薛寶釵不主張女孩子做這些事情,關於女生,她的思想基本上就是那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薛寶釵她反對女孩子讀太多的書,不然會移了性情、變了德行,而應該把心思放在自己該做的正事上,也就是嫁人生孩子、做一些針黹女紅。

至於女孩子學讀書作詩,因為她沒辦法明確否定,所以只好採取輕描淡寫的態度,藉以委婉地表達否定之意,實際上,我認為,還是以此來設法突出她自己勝過林黛玉,因為後者偏偏就是在這種“才情”上是她無法超越的。


TeaC


看過紅樓的人都知道是香菱先求教寶釵教她做詩,寶釵不願意教香菱還說她得隴望蜀,意思是你一個侍妾能跟我住進大觀園就不錯了還要學做詩?香菱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去找黛玉,黛玉不嫌氣香菱的身份教她做詩了,從這一點來看黛玉比寶釵強,香菱會做詩後寶釵又給她起了一個外號叫詩呆子。


Dami3


寶釵對香菱學作詩是反對的。對黛玉湘雲教香菱都有微詞,她當然不會教香菱,香菱也無法向她學。


風林559


因為薛寶釵不好吃!薛寶釵是掌管權利的厲害角色!下面的人沒有吃的!自然跟整天哭啼的林黛玉了!林黛玉只懂哭啊!我不是林黛玉!林黛玉好吃!你們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