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還在肆虐。為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打贏這場防疫狙擊戰,在本該全家團聚的春節假期,全國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全力參與防控工作。

與此同時,還有一群人和這些白衣天使一樣,默默堅守在疫區一線。

自疫情爆發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央媒,以及各地廣電媒體、報紙、雜誌,紛紛第一時間派出記者前往武漢,報道抗擊疫情最新進展。

作為社會的“瞭望塔”,一線記者和白衣天使一樣可敬,在疫情肆虐之時,他們深入疫區、揮筆上陣,發回了諸多深入人心的精彩報道和一手資料。

與17年前SARS爆發時相比,技術進步催生了新的傳播渠道與平臺,尤其是短視頻崛起後,以觸達受眾人數來計,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成為很多傳統媒體的第一發布渠道。

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央視新聞快手直播與南方都市報

以《南方都市報》為例,其特派記者跟隨廣東醫療隊到達前線後,原創了眾多短視頻報道,在快手等平臺發佈。記者分秒必爭,深入社區、鄉村、醫院、工廠,不間斷記錄下“戰疫”場景。

據統計,短短十來天,南方都市報快手號發佈了相關疫情報道近100條,直播10場,累計播放量1.2億。其中,《年三十放下筷子趕往火神山工地,武漢大姐:團結一心會戰勝病魔》獲得了3346萬播放量。

據快手與前線媒體互動統計,入駐快手的媒體中超過30%向武漢前線派出了記者,包括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山東電視臺、界面新聞、澎湃新聞、封面新聞、紅星新聞、南方都市報、看看新聞等在內,累計向武漢派出記者超過百人,生產出原創短視頻超過3萬條,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

細節:最真實的一線“戰疫”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作為疫情源頭,武漢地區的醫務工作情況始終是億萬國人最關注的問題。

疫情爆發後,紅星新聞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趕往武漢。在醫院中,記者獨家對話一位重症隔離病房患者,披露疫情一線的真實情況,視頻播放量破千萬。

紅星新聞對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拍攝報道,也受到極大關注,一個不到半分鐘的航拍延時影像,記錄火神山醫院4天的建設變化,播放量達到4000多萬,點贊數超過100萬,漲粉超過10萬。

如何讓公眾更直觀地瞭解武漢當前的防疫情況?如何讓一線醫務人員的付出被廣大民眾看見與認可?相對於傳統圖文,短視頻顯然更立體豐滿,再加上快手巨大的流量優勢,使其成為本次疫情報道中各大媒體的首選平臺。

1月以來,封面新聞在快手上發佈了大量原創深度視頻,尤其是以第一視角、人格化強、語句平實的Vlog形式記錄下疫源地的種種變化,及時傳遞出武漢等地交通、民情、物資供應等情況,其中3條Vlog播放超過2000萬。

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封面新聞與紅星新聞

10天中,封面新聞武漢前線記者生產的內容,有8條視頻播放超千萬,粉絲數也從34萬漲到100多萬。記者還冒著生命危險先後探訪了漢口火車站、華南海鮮市場等場所,實地對疫情情況進行了直播報道,直播間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均超過10萬人。

長江日報、瀟湘晨報、楚天交通廣播等地方媒體則積極發揮本地優勢,以無數真摯的細節報道打動人心。其中,瀟湘晨報分享的短視頻“抗疫一線95後女護士的雙手”登上快手熱搜。因終日使用84消毒液、滑石粉、酒精消毒液浸泡著,感染科護士胡佩的雙手佈滿了細小的傷口,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稱其為“2020最美的雙手”!

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胡佩在困難下的堅守絕非個例,而是當下無數一線醫務工作者最真實的寫照和縮影。如今各地確診人數日益增多,一線醫務人員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轉。在諸多定點醫院,兩三位護士每天要給200多病人量體溫,不停重複著給溫度計消毒、溫度甩回等操作。下班後,她們拿東西手都是顫抖的,吃飯時不得不使用勺子。

長江日報的記者則深入隔離病房,拍攝了一段反應一線醫務人員真實工作情況的短視頻,很快在快手上獲得大量推薦,播放量超過2000萬。

視頻裡,醫務人員“全副武裝”,厚重的防護服包裹全身看不清臉龐,他們在隔離服上互相寫下名字、畫上簡單的圖案方便辨認。網友不知道面罩之後的他們是誰,只知道正因有他們,這場“戰疫”才能儘早取得勝利。

湖北本地媒體在報道中則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對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施工進展消息來得快;二是接地氣,對抗疫情的各個參與人群都有非常貼近的報道;三是對武漢市面上的日用品、蔬菜等價格能做出及時報道穩定人心。其中,湖北日報的內容上快手熱搜16次,合計3.5億次播放。

告急:助力慈善捐助

隨著確診人數的逐步提高與救治工作的逐步推進,各地多家定點醫院出現了物資告急的狀況。

不少醫院物資負責人在採訪中透露,現在醫院什麼都缺,“消耗量特別大”。他們希望可以發動有意向的捐贈人,奈何渠道有限,雖到處問詢但募捐效率並不高。

直到1月30日,四川觀察第一時間在快手上上傳“四川省人民醫院急需防護服”的視頻,視頻內容介紹了當時四川省人民醫院防護服僅剩6件,急需社會捐贈並留下了聯繫方式。3個小時後,視頻瀏覽量近1500萬,網友們紛紛為四川加油,並擴散傳播,發動快手乃至全網用戶助力物資捐贈。

經過快手發出報道後,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物資緊缺狀況迅速被擴散,並得到了緩解。

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而後,各地方媒體紛紛效仿四川觀察的做法,將當地急需援助的醫院及物資信息做成短視頻在快手上接力推廣,很快就得到了多方的響應與幫助。各級部門甚至為此專門開設了綠色通道,保證救援物資的順利抵達。

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也讓更行各業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對於非典、武漢肺炎這類傳染病,國外學者曾做過一個有意思的研究,他們觀察媒體報道的數量與疾病傳播數量之間的關係後發現,當媒體的報道量增加十倍,此類疾病的感染數減少33.5%。因此,新聞宣傳可能是預防疾病傳播的一個有效手段。

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過程中,無數媒體記者奔赴一線,憑藉參與感、互動性極強的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大眾更加便捷、快速地瞭解疫情救治情況與日常防控知識,積極發揮了專業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雙重優勢,為打贏這場防疫狙擊戰貢獻了力量!

闢謠:傳遞權威信息

“戴多層口罩才能防病毒”、“燻醋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喝酒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隨著新型肺炎疫情逐步爆發,各種謠言也紛至沓來,它們利用人們的焦慮情緒,打著善意提醒的幌子,不斷挑撥民眾緊繃的神經。

為了阻止謠言擴散引發的社會恐慌,各大主流媒體第一時間在快手上分享闢謠短視頻,利用平臺用戶基數大、跨度廣的特點,最大範圍地傳遞權威信息。其中數人民日報更新最為頻繁,每天堅持發佈數條科普闢謠內容,在扼殺謠言的同時,為觀眾帶來“佩戴口罩”、“正確洗手”等行之有效的防疫知識。

及時闢謠之餘,人民日報還通過短視頻及時通報最新疫情情況、專家研究成果,讓公眾第一時間瞭解疫情防控的進展,每條視頻基本都獲得近2000萬的播放量。

細節、求援與闢謠:主流媒體藉由短視頻推動疫情報道與傳播

三人成虎,謠言不僅顛倒黑白、誤導公眾,而且會製造焦慮,擾亂公共秩序。在“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謠言更容易傳播和發酵。當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時,主流媒體通過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形式率先發聲,無疑起到了良好的輿論引導與示範作用。

除了短視頻,央視新聞還在快手上通過直播的方式向全國觀眾展示了最真實的疫情防控情況。每場新聞發佈會,央視都在平臺上以直播的方式向公眾報道了相關部門的防疫工作部署與安排,場場不落。

此外,央視新聞近期還在快手上推出了共同戰“疫”大直播,全天24小時不間斷。一個賬號不夠用,就聯動新聞聯播、快手小鐵、快手看見等其他賬號,進行多鏈路直播,讓網友在家中就能多渠道觀看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施工進展。

不懼危險,勇往直前,追求事實與真相,新聞形態的變化沒有熄滅媒體與記者的夢想與擔當,他們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的形式,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再一次發揮了重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