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時為什麼十三爺口吐鮮血?

海遇a


老十三是被活活累死的,而八王議政時幫助雍正力挽狂瀾,是他為雍正做的最後一件大事。

當初,雍正奪嫡時,老十三是兄弟中唯一一個支持他的。那時候的十三爺,意氣風發,滿身俠氣,豪氣干雲。他跟著自己敬佩的四哥為朝廷辦差,為災民募糧,坦坦蕩蕩,不計個人得失。後來,太子被廢,九龍奪嫡,老十三又成為雍正奪嫡的左膀右臂,每每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可是,由於個性過於狂放,行事過於大膽,老十三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懲罰,他被圈禁了足足十年。

這十年,是老十三人生中最黑暗的十年。它磨礪了胤祥的脾性,讓他更加沉穩,但也打擊了胤祥的精神,損傷了胤祥的身體。僅僅三四十多歲的年紀,便已滿頭白髮。

雍正繼位後,更是把老十三胤祥當做自己的第一心腹,很多大事都要依仗他。而雍正繼位之初,受到眾兄弟以及很多大臣的反對,他們對雍正陽奉陰違,根本不替雍正出力。於是,胤祥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原本身體就不好,再加上長時間的殫精竭慮,胤祥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到八王議政之前,其實胤祥已經重病在身了。

八王議政那天,胤祥是被人抬著去上朝的,身體已經極差。在半路上聽到弘晝所說的反常情況後,胤祥憑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立即判斷出老八要進行逼宮。於是,他立即掉頭,急忙趕赴豐臺大營,替雍正掌控住豐臺大營的兵權。

後來,正是因為握住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雍正才挫敗了老八的陰謀。可以說,沒有胤祥,雍正這回就完蛋了。

可是,胤祥是挺著重病的身體去做這件事的。其中的驚、急、嚇,必然難免。這又加重了胤祥的病情。

所以,當大局已定後,胤祥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鬆了下來,身體一下子就頂不住了,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不久後,十三爺胤祥就病死了。


趣談國史


13爺心底也是想讓兄弟幾個儘量和和睦睦的,最起碼不能互相殘殺。但是雍正因為八王議政的事,最後徹底死心了,必須治8/9/10/爺於死地。十三爺初衷想法保不住了,加上有病,就吐血了,依我看是無奈。


齊河啟元


那時候本就是帶病的,硬撐著給雍正維持局面呢。但是最終結果並沒有按照十三爺預想的那樣,因為他知道雙方都是骨肉兄弟,雍正最終並沒有選擇息事寧人。這就意味著在八爺黨的徹底覆滅、以致後來無法善終這件事中老十三成了最有力的幫兇。試想誰願意揹負一個殘害兄弟的名聲呢,況且老十三仗義,也於心不忍。在嚴重的病情一般,加上這樣的心理煎熬,致使病情加重吐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