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曲涧碧流疏宿雨,夹山红叶映斜阳。”这是宋代诗人秦致通赞美兴隆山诗词。兴隆山,位于榆中县距兰州市60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在2018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如果你没听过,或者去过对兴隆山,而景在深处人不知?那么我提两个人与兴隆山相关的人物名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一位是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刘一明,道号素朴散人。另一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兴隆山海拔2400米,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又因清代高道刘一明的《栖云笔记》而闻名天下。

百度百科了解: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在明代兴隆山建了许多建筑,也可说是道士的道观,在清康熙与道光年间曾进行过数次修复并扩建,至今现存15座建筑。

道观的宫观有一般分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兴隆山的建筑多建在群山之巅,诗人李白就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名句描述。

兴隆山建筑的最高处是中峰峰顶的主建筑群,以无量祖师大殿、献殿和山门为中轴线,旁有佛殿、钟楼、鼓楼,共同构成了对称规整布局。

蜿蜒起伏的山峦,随山而建的建筑物不仅能给人壮美舒畅之感,还具有将人隐迹于自然,静心的功用。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兴隆山是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按气候分类属于为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水热同季。

秋季,兴隆山的风景被山脊的建筑物一分为二。

一侧万紫千红,属于秋天的美艳,每年进入秋季,兴隆山红叶格外耀眼,满山遍野的红叶好似燃烧的火焰燃烧着热情,漫步红叶林,感受兴隆情。

一侧青枝绿叶,兴隆山的绿树在阳光中遐想,阳光亲吻着绿树,绿树拥抱着阳光,斑斑驳驳的光点散射下来,随着树叶的曳动而眨着诡秘的眼。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兴隆山的秋与色彩相关,深深浅浅,层次鲜明,在秋日登高赏红叶已经成为都市一族的时尚。

与久负盛名的香山红叶相比,“兴隆山红叶”勾勒出一幅红叶深处仿佛有着五彩云景的秋色画卷,也独有一番味道。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季节更替,兴隆山的景色也跟随变化,冬日美景也很惊艳。

冬天来了兴隆山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银装素裹,好似给兴隆山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枝头洒满了雪花。整个大山白茫茫一片,就像是雪峰一样。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冬天的兴隆山大雪过后,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难得一见的兴隆山雾凇与白雪给山峰上的树木、岩石、屋舍全部披上了一层晶莹的薄衣,看白雪覆盖兴隆山的山脊,看云雾在自己脚下流动, 行走其中仿佛踏入一个梦幻世界。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人物故事与美丽风景,值得一看

兴隆山海拔高,植被变化多样,积雪以垂直分布的不同植被为背景,造就了一个童话山谷。

兴隆山,每个到此一游的人都能懂得为何多年以来,每一个冬天全甘肃人都要翻山越岭汇聚于这座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