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匣子是什麼?厲害嗎?

英明者


其實就是毛瑟手槍,不過被稱為大肚匣子的一般都是配備20發彈匣的。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匣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最初由西班牙研發製造,毛瑟廠隨後定型製造,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毛瑟C96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動軍用手槍,盒子炮是毛瑟C96軍用手槍及其系列衍生品在中國的一種民間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大鏡面等等。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朝鮮戰爭,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無雙雜貨鋪


最初知道所謂的“大肚匣子”,是小時候看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講的是解放戰爭中,牡丹江軍分區派遣一支人員精幹的36人小分隊,深入茫茫林海清除匪患的故事,小分隊的武器裝備非常精良,其中一個小隊裝備步槍,一個小隊裝備美式湯姆遜衝鋒槍,一個小隊裝備“大肚匣子”,也即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的改進版。

此槍,也可稱M-1932速射型毛瑟手槍,是一把採用2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手槍,既可單發射擊,也可連續發射,一般也稱為“盒子炮”,或者“二十響”,抑或“快慢機”等。

之所以稱M-1932速射型毛瑟手槍為“大肚匣子”,可能與其彈容量高有關,以前手槍一般裝彈也就6-10發,而此槍卻配有一支長長的20發彈匣,20發的容量對手槍來說,實在是大肚子了,大概就這麼簡單而已。

至於網絡上也有人將10發彈倉供彈的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稱為大肚匣子,實際上是不準確的,此槍一般稱為“駁殼槍”。所謂的“大肚匣子”必須得是裝上20發彈匣的毛瑟C-96軍用改型手槍,將10響駁殼槍稱“大肚匣子”是會鬧笑話的。

所謂的“大肚匣子”,事實上死沉,空槍重量超過2斤半,加上那隻上了20發子彈的彈匣,那份量就更沉了,因此此槍在發明國裝備數量並不多,但在中國卻大放異彩,引進加上國內仿製的,10發加20發這兩把槍械,總量不下有100萬把,是抗戰時除了捷克ZB-26輕機槍以外,最受中國軍隊歡迎的步兵槍械,也給了缺乏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的中國軍隊,以極大的火力支撐。同時,捷克ZB-26輕機槍和毛瑟C-96軍用手槍,是抗戰時日軍最怕的兩把步兵槍械,從戰後日軍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到有所提及。

因此,僅從M-1932速射型毛瑟手槍輸出的火力來看,這把槍確實厲害,原因是有隻隨槍配套的木製槍盒,可以和槍把相連接,射手可實施抵肩射擊,有效射程可提高到150米,網絡上也有說有效射程200米的。

20發的彈容量,連發射擊時,火力抵得上是一把微型衝鋒槍,因此,集火射擊時,確實火力非常強大,在戰時局部衝突中,對使用5發栓動步槍的對手會形成火力上的優勢,便於瞬間打開缺口逃之夭夭,或者稱安全轉移。


國平軍史


紅軍長征中最晚一支到達雲貴地區的是紅二、六軍團(當時還未稱紅二方面軍),紅六軍團第18團政委“獨臂將軍”餘秋裡在率領部隊穿插時,於貴州章壩附近與追擊的國軍萬耀煌縱隊第25軍軍部突然遭遇,紅軍指戰員隨即對敵軍指揮機關發起攻擊。然而只配備短槍的萬耀煌衛隊火力卻非常兇猛,紅18團以重大的犧牲代價最後繳獲了八支“大肚匣子”,第一次真正見識了M1932自動型駁殼槍。

(注意右手的大肚匣子)

筆者對“大肚匣子”最深刻的印象,則是九十年代翻拍的抗戰電影《飛虎隊》,那是劉威、李學健、張豐毅、王志文等一幫老戲骨演繹的抗日傳奇故事,對了,其中還有出演漢奸的李幼斌。電影裡鐵道游擊隊的短槍隊幾乎人手一支20響“大肚匣子”,尤其是林忠和魯漢被鬼子包圍的那個橋段對該槍描述的更加清晰,若非兩個人子彈耗盡,恐怕還得有更多的鬼子被送上西天。

駁殼槍是毛瑟軍用手槍的中國別名,也是在中國名字最多的槍械:按槍套可以稱為“盒子槍”或者“盒子炮”;按機械方式可以稱為“自來得”和“快慢機”;按外觀可以稱為“鏡面匣子”或“大鏡面”。由於其型號繁雜,各種變型和仿製品層出不窮,所以很難用短篇來完全介紹清楚。



但是“20響”和“大肚匣子”的稱謂,則一定指裝填20發彈匣的M1932自動型(或防制品),正式稱謂“M1932衝鋒手槍”,德國毛瑟公司的內部生產編號是“M712速射型”。

雖然駁殼槍最早是由德國毛瑟公司於1896年率先研製定型的,然而自動速射型卻是1927年由西班牙槍械公司搶先製造出來的,由於其射速快和火力猛立馬受到東方客戶“駁殼槍之國”的熱捧。毛瑟公司自然不甘示弱,隨即於1932年推出了這款駁殼槍,要知道民國時期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使用的不過才是20發的彈匣,因此一款手槍可以塞進20發子彈當然是“大肚”匣子。



德國造的槍械質量當然沒得說,也必然優於西班牙生產的,因此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對德軍火貿易中,也大量採購20響駁殼槍。比如蔣介石1938年3月1日致電駐德商務參贊譚伯羽:“中國大使館譚伯羽先生:密。 請即商訂德國八一迫擊炮300門, 每門配炮彈3,000發。又購20響卜殼手槍2萬枝, 每枝配彈2,000發,如無現貨, 則購買其他式手槍亦可,總愈快愈好,其價請速詳報。 中正。“

根據資料估算,在民國時期的各路軍隊中起碼曾擁有過40萬把以上的駁殼槍,如果按毛瑟公司生產100萬把、其他仿造的50萬把來計算,中國至少佔有總量三分之一。 而一戰德國戰敗後, 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又銷燬了大批手槍,“駁殼槍之國”的佔有比例進一步上升,絕對是清末一直到解放初期半個多世紀的明星武器。但是原版的德制M1932真心數量有限,無論是八路軍還是國軍的基層指揮員均趨之若鶩,它也是首長警衛員的武器首選。



M1932“大肚匣子”槍長288毫米槍重1240克,口徑通常為7.63毫米,有效射程約50到150米,既可以連發又可以點射,這也是它又稱“快慢機”的由來。射擊時只需用單手調整快慢機柄,撥到時“N”的位置為單發射擊方式,撥到“R”的位置時即改為連發速射,另外一隻手則可以用來完成換彈匣或拉動槍機的動作,操作簡單方便,絕對是德國精工的巔峰之作。

至於說到火力的“厲害與否”,遠距離對射非其強項,近戰時那不就是一挺機槍或者衝鋒槍嗎?《飛虎隊》的李幼斌後來化身成為八路軍獨立團團長,與晉綏軍358團楚雲飛聯手大鬧河源縣鬼子憲兵隊長的生日宴會時,左手拎的就是一把“大肚匣子”,四個人八支駁殼槍一頓突突,幾分鐘內大廳裡幾十號鬼子和偽軍官被完全報銷了,它倒是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注意左手的大肚匣子)


度度狼gg


匣子槍,就是我們熟知的駁殼槍、二十響、盒子炮,學名叫做毛瑟C96,一把誕生於德國,卻揚名於中國的槍。德國人對其漠視,中國對它喜愛有加。

毛瑟C96當初誕生的時候,德國人對其寄予厚望,毛瑟公司特意為此槍申請了專利。但是,德國人上了戰場就發現,這槍有點莫名其妙。射程不如步槍,當步槍用不行,當手槍用,還太大。最主要的是,不好用,槍口跳動太厲害。



然而等這把槍到了中國就不一樣了,德國人太笨了,當手槍不行,當步槍不行,你當卡賓槍用啊。加上槍托,增加精準度,加上20髮長彈匣,提高容彈量。射程遠,火力猛,簡直就是近戰利器。


當年去買槍的時候,德國人納悶,他們幹嘛買這個打不準的槍?德國人不知道的是,中國人一眼就看中了這把槍,這麼大個手槍,拿出去多有面啊,好槍好槍。

這槍確實打不準,別看德國人發明的,德國人也不會用。它不是槍口上跳厲害麼,咱橫著打,跳了也是在一個水平線上跳,反正子彈不能飛了,打不中敵人,還能打中旁邊的。


後來德國人專門改進了槍機結構,使其可以連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快慢機。所以,看到掃射的匣子槍不必驚慌,沒準真的可以全自動射擊。

其實這把槍當年有很多手槍隊在用,看中的就是射程遠,容彈量高。使用方式,更加類似於美軍的M1卡賓槍,而且和常規的手槍不一樣,常規手槍都是用於自衛,而這把槍是進攻。


軍武文齋


大肚匣子正式名字為毛瑟軍用步槍又稱盒子炮,在中國一般稱為駁殼槍。

1896年毛瑟廠正式生產,由德國人研製,改型手槍為世界上較早型號的自動手槍之一。

該槍長28.8釐米,口徑7.63毫米,重約1.24千克,射程在150米左右。該型號手槍具有威力大,使用方便等優點,被多個國家軍隊所青睞。

中國也曾仿製過改型號槍,楊靖宇將軍在東北抗擊日軍時,身上曾有過三把駁殼槍。

該型號手槍能夠填裝20發子彈,在那個時期的手槍一半也就只能填裝8到9發左右,所以在當時該型號手槍算得上的大容量了,因此有被稱為大肚匣子。

總的來說,該型號手槍是手槍歷史上比較經典的一款手槍,也為我國軍民在上世紀保家衛國戰爭中起到很大作用。如今,這種手槍已經被愛好兵器的收藏家收藏。







軍事武器與歷史


小說中德制駁殼槍的別稱有很多,我知道有:匣子槍,大肚匣子,大鏡面,鏡面匣子,二十響,盒子槍,盒子炮,長苗匣子。


手機用戶63843160729


大肚匣子又稱盒子炮,中國也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種花小馬駒


大肚匣子也就是德國毛瑟M1898——M1932自動手槍,由於其木製槍套可以連接在槍柄上作為槍托使用,所以俗稱“駁殼槍”。它是手槍中射程最遠的品種之一。有效射程可達200米,彈道性能接近步槍。


一號同學1


插20發彈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