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參觀感錄

關振多

在看參觀感錄之前請先閱讀以下文字,在弄明白一些概念以後,會更利於全面瞭解攀枝花和中國三線建設的整體情況。

寫在"感錄"前面的話

毛主席說"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著覺"。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大門橫碑背面

為什麼攀枝花建不成,他老人家就睡不著覺呢?

在20世紀60年代,新中國面臨戰爭的威脅,美國與東南亞許多國家簽訂條約,組成反華同盟,建立了數十個軍事基地,對我國形成半月形包圍,中國周邊局勢十分緊張。1962年爆發了中印邊界衝突,1964年8月美國轟炸越南北方,臺灣在美國支持下也蠢蠢欲動,妄圖反攻大陸。同時,中蘇關係惡化,1969年發生中蘇珍寶島衝突。面對嚴峻的國際環境和戰爭威脅,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在西南、中南、西北縱深腹地建立戰略大後方的"三線建設"重大決策。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大門橫碑正面

什麼是三線?"三線"是指由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三道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

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

三線地區指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的區域,主要包括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中西路省區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廣西、廣東等13個省區的後方腹地部分。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上述地區就是當年確定的中國三線建設的區域,是以加強國防工業建設、反帝防修為目的的基礎性建設。

(現在的幾線城市的劃分與當年三線建設區域的劃分不是一個概念。現在對全國城市的劃分是依據它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和區域輻射力劃分出了一二三線城市。)

攀枝花為什麼被列為了三線建設中的重點建設項目呢?

攀枝花的礦產資源豐富,有著儲量很大的煤、鐵礦產資源。

攀枝花地處"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其中釩鈦資源富甲天下。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上個世紀初地質隊員在攀西進行地質勘查

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就對攀枝花地區的礦產資源開始了實地勘察。

1940年6月,地質學家湯克成在攀枝花發現了西康省鹽邊縣所屬攀枝花和倒馬坎兩個鐵礦區。

1946年9月,經過不斷的地質勘查工作,劉之祥與常隆慶發現了攀枝花蘭尖磁鐵礦。到了1953年,已經確認攀枝花及其周邊地區是一個巨型鐵礦,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包括攀枝花的蘭尖礦、白馬礦、朱家包包礦、紅格礦等處在內,探明釩鈦磁鐵礦200億噸,蘊藏著中國20%的鐵,63%的釩和93%的鈦。

煤礦資源有太平、大寶鼎和小寶鼎等煤礦,資源量超過6億噸。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講述著攀枝花的開發建設

為什麼要在攀枝花這個大山深處搞一個鋼鐵基地建設呢?

攀枝花地處大深山之中,保密性強,不易被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反對派所發現,即使打起仗來也不容易受到攻擊。

在中國三線建設項目最初選址問題上,毛主席聽取了調查彙報後,毅然決定:攀枝花有鐵有煤,釘子就釘在攀枝花!

就這樣,攀枝花做為中國三線建設中的鋼鐵基地就被確定下來了,中國三線建設的偉大宏圖就在攀枝花拉開了序幕。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的礦產資源

毛主席對建設攀枝花說過:不搞攀枝花,是沒有道理的,不是早就知道攀枝花有礦藏,為什麼不搞?你們不去安排,我要騎著毛驢下西昌,如果沒有投資,可以把我的稿費拿出來。

毛主席還說: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是不行的,要準備上山,上山後還有個地方,北京出了問題,只要有了攀枝花鋼鐵基地就解決問題了;攀枝花是戰略問題,不是鋼鐵廠問題。現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緊,要估計到最困難的情況,有備無患。

從毛主席的這些講話裡可以看出來攀枝花的建設以及整個三線建設都是立足於打仗的需要確定的。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建設者們建設攀枝花的場面

於是周總理親自負責安排和部署了攀枝花的項目建設,稱讚"三線建設,渡口很好"。鄧小平也到渡口視察,批准了渡口工業基地建設方案,盛讚"這裡得天獨厚"。("渡口"是1987年之前攀枝花市的舊名字)彭德懷也到成都擔任過三線建設副總指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也都是參與攀枝花建設的具體執行者。中央13個部委集中到攀枝花進行會戰。可見當時對攀枝花建設的重視程度。

三線建設是規劃中國工業佈局和發展的大戰略,對國家的工業體系產生了深遠的歷史性的影響,在當年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後來三線建設這個名詞逐漸被建設現代工業化取代了,工業現代化建設是三線建設的提高版。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鄧小平在“十三樓”聽取彙報

當年三線建設的範圍很大,涉及的城市很多,為什麼要選在攀枝花建設一座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是毛主席最關心的讓他老人家睡不著覺的地方,是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是三線建設的成功典範,是三線建設史的縮影。中國的三線建設催生了攀枝花,成就了攀枝花;攀枝花支撐了三線建設,昇華了三線建設,更加完整的體現了三線建設的面貌。

現在的人們對這段歷史已經瞭解的不多了,很多人乾脆就不知道什麼是三線建設。就我本人而言,以前雖然知道一些有關三線建設和攀枝花的隻言片語,但是從未做過全面認真詳細的瞭解和學習,只是停留在幾個名詞的記憶上。通過對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參觀了以後,才搞明白了這些問題。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當年的建設情景

在博物館所見內容

2019年異地旅居過冬,在來到攀枝花的第三天就去"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進行了參觀。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炳仁路幹壩塘村,從大渡口街乘坐1路或63路公交車在新南站下車,再換乘9路公交車在博物館站下車就到了。

博物館每週四至週六9:00-18:00持身份證免費參觀。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礦山開採

博物館的大門前是一座橫碑,上面寫著"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落款是宋平。橫碑的背面書寫著毛主席"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著覺"的講話。參觀者都在這裡留影拍照。

博物館的造型是由三幢樓房連在一起組成的品字形建築,據說寓意的是當年建設者們用三塊石頭支鍋燒飯的情景。

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投資3.4億元,在2015年建成。博物館的名字是經國務院批准冠名的,全國僅有這一座"中國三線建設"方面的博物館。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建成的工廠

博物館的整體建築高大,顯得門臉小了一些,門臉上方還是宋平題寫的那幾個字。據說當年博物館建成請宋平題寫館名時,他老人家已經98歲高齡,用哆嗦的手反覆寫了五遍才滿意。

博物館是一個三層樓,由五個展廳組成,有全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決策發動情況、十三個省的建設情況、攀枝花的三線建設等展廳。

在這些展廳的裡可以看到許多當年的實體文物、歷史照片、雕塑模型,以及影像播放等內容,展示了整個三線建設的那段光輝歲月。

這裡可以看到毛主席著名的"三四"批示影印件和他講攀枝花建設不好他睡不著覺的錄音播放。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地質工作者劉之祥

還可以看到地質學家常隆慶、劉之祥曾經用過的照相機、望遠鏡、日曆、蚊帳;有徐馳起草的《攀枝花特區籌備及工作打算》親筆手稿。

這裡還佈置了許多場景,有朱家包包獅子山萬噸大爆破、大田會議遺址、仁和會議遺址、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遺址以及渡口吊橋、密地大橋、老郵電所、大渡口電影院、渡口火車站、攀鋼一號高爐、蘭尖平硐、蘭尖鐵礦礦床等系列三線建設遺存的模擬場景。

這裡還陳列著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用過的儀器和閱讀過的技術書籍,以及三線建設者使用過的雙鴿打字機、上海彈力型油印機、海鷗牌照相機、糧票、賬本、鐵風扇等等。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當年的建設者的宿舍

在這裡還能看到全國15萬三線建設者的名錄,還有由100位勞模的笑臉組成的攀枝花地圖,以及一百多位勞模之星的手模牆和足跡大道。

在這裡還能看到還原了的當年新華書店和建設者居住的蓆棚,以及他們工作和生活場面的圖片。還能看到周恩來贈送給當時交通指揮部指揮長劉秉溫的雪佛蘭轎車、鄧小平當年來攀枝花視察時用過的茶葉罐。

通過對全部史料的參觀,可以看到整個中國三線建設的全貌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任何一個人來到參觀之後,都會發出由衷的讚歎和感慨。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鋼鍊鋼生產

1965年3月4日,毛主席作出了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的"三·四"批示以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建設大三線、鞏固大後方的熱潮。三線建設期間,投入資金2052億元,在中國西部建成了將近兩千個大中型工業"。僅四川省包括重慶在內,國家先後投資393億元,建設了"兩基一線",重慶常規兵器工業基地、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和成昆鐵路,對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成昆鐵路和攀鋼建設至少影響和改變了西南地區2000萬人的命運,使西南荒山地區整整進步了五十年"。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一百多位勞模之星的手摸牆

前些天在網絡上出現過一個論調,說從建國到八十年代中國的經濟增長為零。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展示就是對這種論調的最有力的回擊。

一座充滿著三線建設歷史痕跡的城市。

我在攀枝花旅居住期間,住在了大渡口金沙江路的金禾旅店。金沙江路是一條三線文化特色街區,在這條街道上設有許多宣傳展示欄和圖片櫥窗,可以看見《渡口記憶》、《時光走廊、叩問裂谷1940--1964》、《大渡口照相館》和《英雄城,再出發》等宣傳內容。在一幢舊建築物上還看見了一條過去年代留下的標語,上面寫著"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金沙江路樓房上留下的標語

在這條街道的一個岔路上,還有一處建築叫"十三樓",是當年攀枝花建設指揮部的招待所,現在是"攀枝花建設博物館"。"這裡得天獨厚"就是當年鄧小平來攀枝花視察工作時,在這棟樓房裡講的話。去過三次才遇到展覽館開門。樓下石階前立著一塊一人多高的鋼錠,是攀鋼第一爐鋼水澆築的紀念碑。

走在攀枝花的街道上,可以遇到很多講著東北話的老年人,原以為他們是跟我一樣的候鳥呢,詢問後得知他們都是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東北人。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十三樓

在他們之中,有的是當年從遼寧鞍鋼和本溪鋼廠調來的。也有的是跟隨父母過來的。東北地區是中國工業之父,遼寧有著"遼老大"的稱號。東北地區為共和國的建設輸出了大批的人才。

在渡口大橋北橋頭的小廣場上,遇到過一位八十多歲的鞍山籍老大姐,她是1965年與老伴一同從鞍鋼調到攀枝花來的。

聽這位大姐講,剛來時條件那個艱苦啊,大渡口兩岸沒有什麼房子,也沒有房子住,就在工地旁邊搭一大片蓆棚子,全家大人孩子都住在裡面過日子。那時候夏天的天氣太熱,把人熱的無法睡覺。蓆棚子易燃,火災經常發生,時不時就有一片工棚起火了,在工地上幹活就能看見,等跑過去就已經燒完沒救了。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金沙江路旁的宣傳牆

剛來的時候根本沒有商店和菜市場,吃菜要靠附近的農民挑擔子過來賣,菜少人多往往買不到。飲用水就到金沙江裡去擔水,往裡面撒一把白礬沉澱後就飲用。

現在,她和老伴都是八十多歲的人了,四個兒女也都退休了,孫子輩的也都參加工作了。老人家來攀枝花五十多年了,"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她老人家這一輩子就是無私奉獻的一生。

在我居住的旅店隔壁是一個五金土產雜貨店,老闆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1966年跟隨父母從吉林來到攀枝花,長大以後就在攀鋼參加工作了,找了一位四川籍丈夫,現在都已經退休了。這位女同志可以說東北話,也可以講四川話,已經成了一名地道的攀枝花人了。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金沙江路北口的宣傳牌

據這位女同志講,由於她的工齡短,退休金只拿四千多元,在攀枝花一個普通退休職工都能拿到五六千元的退休金,有點職稱或職務的都能拿到七八千元的退休金。看起來攀枝花地區的退休金水平還是挺高的。

在攀枝花市創業階段的第一代建設者們都年事已高,他們再也回不到青春年少時離別的故鄉了。有的人已經作古了,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攀枝花,青山處處埋忠骨!

那些隨父母一起來的第二代移民也都成為了攀枝花的建設者,在他們心裡依然有著對故鄉的眷念,更多的則是對攀枝花的熱愛。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遠眺現在的攀鋼廠區

攀枝花的未來會更美好

"經寒暑,立春秋。凡是過往,皆為序曲。"改革開放以來,攀枝花投資90億元,完成了攀鋼二期工程,建成了釩鈦高科技區。生產出富鈦料、鈦白粉、海綿鈦、鈦錠、五氧化二釩、釩鈦特鋼等新產品。建成了20世紀中國最大的二灘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達170億千瓦時。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位於攀枝花市東區的竹湖園公園

現在的攀枝花,不僅僅是一座"鋼城",還被建設成了一個現代農業基地和健康養老基地,是我國蔬菜"南菜北運"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北方老人冬季旅居的目的地之一。

攀枝花一個三線建設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仁和區的溼地公園

攀枝花這座英雄城,願你一直在路上,明天更美好。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於攀枝花大渡口金禾旅店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