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五大好處,和一大壞處?

關心婷


佛教作為一種泊來品,自東漢從印度來到中國後,就顯示它強大的生命力,直到現在都是很多百姓最為信仰的教派,顯示出它的佛法無邊,這與它的自身教義與給信徒帶來的學習好處有關。

早期,它得到當時封建最高統治者的極力推崇。甚至梁武帝時期,不但大興廟宇,而且梁武帝幾次入寺當和尚,後都被大臣贖回。佛教不吃葷,不近女色,也是由梁武帝蕭衍發起的。


再後來清順治帝因為董鶚妃的去逝,心灰意冷,也想削髮為僧,遁入空門,具體最後有沒有實現,那當另說;但是這足以說明佛教的魅力還是巨大的,能夠讓他們不要江山、不要美人只願伴青燈古佛。

古代的帝王將相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從我看來,學佛教有以下好處:


一是樂善好施。倡導“諸善奉行,諸惡莫作”的理念。佛教這一理念深入人心,這是它的最大積極意義。從這理念出發,人心會向善,自己也會慈眉善目,愈發佛態。


二是淨化心性。人生慾望太多,佛說人都有七情六慾,讓我們要清心寡慾,淨心靜氣。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都很浮躁,需要佛教來幫我們淨化心靈。


三是樹立目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怎麼來的,為什麼來世上這一遭,一天到晚渾渾噩噩。自從信了佛以後,他們會為著上極樂世界這個目標而奮鬥。

最後,信佛沒有什麼壞處,但是有消極影響,比如那些一味地講究因果報應,就太過了,而且信佛對於積極要求上進的人,可能會有所影響!


窗外的白楊


沒聽說過學佛有五大好處和一大壞處。

佛教是合法的宗教。信佛、學佛,是一種信仰,相當於你信某黨派某組織一樣,有信仰,就有心靈寄託。

學佛的本質,是修心,這修心是自修,即不是表現給別人看的,是發自自己內心的修心養性。相由心生,因此,學佛的人,往往都會向善,樂善好施。

至於其他的,說什麼可不入輪迴,不入地獄,這些說法,凡人沒法考證。

所以,所謂的五好一壞,任由凡人說。冷暖自知。


皇家師爺


我一直堅持一個理念,有佛法就有辦法,佛法是沒有死角的。人的思想之所以有死角,是因為智慧不夠。

如果把佛法的思想用於我們的工作、生活和為人處事,乃至用於治國,無論用在哪方面,都是圓融無礙的。

佛法能流傳數千年,一定有它的可貴之處。只是凡夫眾生我執比較深重,沒有突破自我,無法認識到佛法的實質精神。

自古以來都是人弘道,而非道弘人。無論是世間的道還是出世間的道,都是為人服務的,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

世間上任何一種法都是用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工作,改變我們的社會的,都是為人所用。總之,就是要讓它啟用。

如果一門學問、技術、思想不能為人所用,脫離了人,脫離了社會,它就沒有生命力。

佛法能解決兩大問題

佛法解決的是人類的兩件事:第一件是解決如何生的問題。你生活得幸不幸福、愉不愉快、有沒有品質?當你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生活品質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生命有了價值、有了意義。

你解決了如何生的問題之後,第二件就是解決如何死的問題。如果生你都沒有搞明白,你活著都不幸福、不快樂,你的生命都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你說你學會了死,那是說不過去的,道理上是講不通的。

無論是佛法、世間法,還是其它宗教,都是解決生和死的問題。

拋開佛法,我們來到世間都是為了做兩件事:如何生?如何死?並不是你擁有生命,你活在世間就是生。

你在生存的同時,還要問自己你的生存、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有沒有品質、有沒有質量?是不是給其他眾生帶來了幸福?是不是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有沒有引領其他眾生一起提升?

生活是要有品質、有質量的;生命是要有價值、有意義的。如果你不發心、不做事,你只是一個生命的存在,但是你的生命是沒有品質、沒有質量、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

——摘自《萬行大和尚開示:人生三為》

這三種人不能學佛

我曾經講三種人不能學佛。

第一種就是身心不健康的人。佛法一傳給他,他就把佛法扭曲了。

這種人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接收負面的信息,不接收正面的信息。

學佛修道途中必然會出現境界,可是境界一來,他首先想到的是修偏了,走火入魔了,不認為是佛的境界,認為是魔的境界。

這種人是不能學佛的,他的福報不夠,慧根不夠。

境界來時,不要去分別是正面還是負面,因為佛與魔的境界都是沿途風光,只有毫無分別地經歷所有的沿途風光,才能到達目的地,見到本來面目。

另一種人進入狀態出不來,整天神神叨叨的,不學佛還正常,學了佛反而變成了神經病,逢人就講佛法。

這種人永遠活在自我當中。我們在座的有一部分人見人就講佛法。

人家不信佛,你給他講什麼佛法呢?

你是學佛的,碰到學佛的人才講佛法;碰到經商的人,你就給他講經商的知識,把佛法蘊含在商業知識裡去度他;碰到搞藝術的,你就把佛法的精髓蘊含在藝術裡去度他。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化身呢?一個出家人什麼知識都要通達,遇到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的語言和方式去和他溝通交流,去度他。

前提是你已經掌握了佛法的內涵與精髓,能活學活用佛法,只有這樣你才有資格去度人。

還有一種人進入不了狀態。

學佛就要有學佛的樣子,學佛就是佛的弟子。

在你身上看不到學佛人的影子,沒有一點學佛人的味道,和尚不像和尚,居士不像居士,你怎麼可能把佛學好呢?

無論你做什麼,都要能隨時進入狀態,所謂的能出能入,才能把事情做好。

佛教裡面不是有一句很通俗的話——“見人說人話,見佛說佛話,見鬼就說鬼話”嗎?

你們以為它是貶義的,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只有聖賢才能達到,凡夫做不到。

不能隨時進入狀態,隨機應變,怎麼能起用呢?

《周易》為什麼是儒家的五經之首?它講宇宙萬物始終處於變化之中,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消陽長,陽長陰消,陰陽互應,迂迴進入,張弛有度,打造了中國人的思維習慣與模式,創造了辯證統一、陰陽互變、剛柔相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

它就是一本講變易的書,讀懂了它,讀透了它,掌握了它,你就能做到隨機應變。

以上三種人不能學佛的原因:一是心理問題,二是見地問題。

——摘自《萬行大和尚開示:佛有悲心不度無緣之人》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東華禪寺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佛法,覺悟的方法,佛,覺悟的人。覺悟的目的是為了,沒有痛苦煩惱,真實活著,圓滿生命的功德。

什麼是圓滿生命的功德呢?就是說人話,辦人事,既活在真實裡,又活在虛妄裡無迷無顛倒,所謂法住法位,活在當下。

如果你有求法之心,一切就都是好處。

如果你還沒有生起求法之心,或未證言證,或有意無意傳播相似佛法和偽大乘,那除了所謂利益,其他全是壞處。


如來禪師


學佛只有好處,根本沒有什麼害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