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捐了這麼多怎麼還缺?一線醫護這樣說……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肺炎戰役打響以來

向社會各界徵集捐贈N95口罩

防護服等緊缺物資


各級政府全力調配

加上社會各界如潮水般的捐贈

為何仍不能滿足需求?

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


調查:捐了這麼多怎麼還缺?一線醫護這樣說……

調查:捐了這麼多怎麼還缺?一線醫護這樣說……

醫護人員用透明文件夾改造的防護面屏

防護服穿夠6小時極限

不吃不喝穿著紙尿褲


“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已全部騰空,作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點醫院,然而由於防護服、N95等必要的防護物資短缺,使前線作戰的醫護人員面臨巨大風險。”2月3日,同濟醫院心外科醫生程才發微信朋友圈求助。


他說,雖然目前也收到一些物資捐贈,但總體上還是入不敷出。在非常節約、只保證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情況下,醫院每天至少需要8000個N95口罩,1000套防護服。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儘管相關部門已緊急調運物資支援一線,但各個定點醫院物資緊缺的情況仍普遍存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緩解。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ICU(重症醫學科隔離病房)副主任周青說,防護服不夠,只能確保最低限度的醫務人員進入隔離區。“目前科室收治了13名重症患者,每天只能安排一名上級醫生、兩名下級醫生進去。有記者想進去採訪,我們為了節約裝備只能婉拒。”


醫護人員排班從“三班倒”調整為“四班倒”,穿好防護服進去,就要連續工作6小時再出來。6小時,是防護服和口罩發揮防護作用的極限值,期間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一線醫護人員穿著紙尿褲上班,已經被廣泛報道。在周青看來,重症醫學科還算好的,其他科室更無法保證。


“以往在手術過程中,大家只需佩戴外科口罩即可,但如今是特殊時期,誰能確保躺在手術檯上的不是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潛在患者?”武漢市第一醫院手術室醫務人員皮建剛坦言,N95口罩實在太緊缺了。迫於無奈,一些醫護人員只得通過個人關係設法購買。


“假如有一天一件防護服也沒有了,還會讓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周青沉默良久給出否定回答,“無謂的犧牲沒有用,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也不能保證患者的安全。”


不是告急,而是沒有了

每天都為第二天發愁


“防護服還有少量庫存,防護面屏完全沒有了。”1月31日,武漢市第七醫院物資供應科,程時棟拿著一份“防備物資審批表”給記者看,“這是臨床各科室登記的需求量,但實際上遠遠無法滿足。”


調查:捐了這麼多怎麼還缺?一線醫護這樣說……

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醫學科隔離病房,每天需要80套防護服,但實際上最多隻能領取到60套


此前的1月22日,按照國家、省、市的統一部署,中南醫院全面接管七醫院,作為收治發熱患者的定點醫院。開診以來,發熱門診6間診室24小時接診,高峰期安排9名醫生為患者服務,每天平均接診患者上千人次。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第一批帶來的防護物資很快見底。之後,中南醫院又陸續從本院調配了幾批物資,直到本院也實在勻不出來了。統計顯示,中南醫院先後向七醫院運送了9000只N95口罩和1500套防護服。


那麼,七醫院的實際需求量是多少呢?程時棟說,每日的保底量是900只N95口罩和700套防護服。9000只口罩可以撐十天,1500套防護服開診次日就用完了。


這種緊缺狀態,在各醫院的求助公告中同樣得到體現,“不是告急,而是沒有了”,成為大家普遍採用的求助語。


1月28日,河北149人的醫療團隊到達武漢,對口支援七醫院。然而由於嚴重的物資短缺,只得從整體上控制進入病房的醫生數量,病房也無力收治更多的病人。


合格捐贈物資不足一成

迅速增加產能才能緩解緊張


物資科沒有物資可以供應,只得向社會緊急求援。


1月24日,第一批援助物資運抵七醫院,送來650套防護服和1000個鞋套,這令程時棟激動不已,以為物資緊張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然而,源源不斷的物資送來後,程時棟發現了問題,第二批防護服未達到防護級別,第三批、第四批都是如此。程時棟盤點了一下堆滿倉庫的物資,符合醫用標準的不足一成。


“你看,這種防護服是拉鍊的,沒有密封條,屬於工業級別。”“這個口罩外包裝已註明,用於防霾防PM2.5,是生活口罩。”這些物資花了很多錢卻派不上用場,令程時棟十分心疼。


為了儘可能減少浪費,一些進不了隔離病房的防護服,只能當作隔離衣使用,口罩分發給安保、保潔人員作為日常防護使用。“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合格的防護服真沒有了,這些衣服也只得頂上去。”程時棟無奈地說。


即便絕大部分不符合標準,向社會呼籲捐贈仍然是不得不採用的途徑。據此前工信部公佈的數據,湖北每天需要10萬件防護服。截至2月1日晚24時,國內企業向湖北發送防護服13.6萬件,N95口罩13.4萬個,相對於臨床需求來說杯水車薪。


從1月22日進駐七醫院起,程時棟每天坐立難安、夜不能寐,“現實情況是,我國具備醫用物資生產資質的企業,產能不足以應對如此大規模的疫情。只有擴充人手增加產量,臨床物資緊張的局面才有望緩解。”


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

富餘產量將由政府收儲


柳先生供職的“穩健醫療”,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醫用敷料、日用消費品的企業。他長期駐紮武漢,負責向本地多家醫院供貨。


柳先生坦言,N95口罩平常僅在感染科等少數科室使用,需求量十分有限。物資供應科要做的是定期查看這些防護用品有沒有過期,及時更換,然後確保基本的安全庫存。醫院需求量不大,企業就會相應地調整生產量。因此,這麼大範圍的疫情突然爆發,大家都沒有做好物資儲備。


同樣的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存在。河南濮陽一家醫藥流通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N95口罩平時公司還有少量庫存,疫情爆發後他們也採購不到了,所有生產線上一有產品輸出,就經政府渠道直接調配到各大醫院了。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2.1萬家企業涉及口罩的生產經營,最大日產能2000多萬隻。然而需注意的是,具備醫用口罩生產資質的企業少之又少。換言之,2000多萬隻口罩中,絕大多數無法在醫院環境下使用。


1月10日,“穩健醫療”覺察到1月份防護用品將出現巨大供需缺口,動員口罩車間380人春節不休假,生產N95口罩、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


2月3日,記者連線湖北本土醫療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奧美醫療”,得知員工已於1月21日返崗,“三班倒”日夜不停加緊生產。


待疫情過後,口罩又將回歸銷售低迷的狀態,不少生產商擔心,屆時為應對疫情擴充的生產線又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對此,2月3日上午六部委聯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解決口罩荒首先是增加供應,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由政府進行收儲。


連維良在發佈會還呼籲,N95口罩要按需使用,按功能使用,日常生活場景一般的防護,不要擠佔寶貴的醫用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