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被招安,撤离的时候为什么只有鲁智深去祭奠林冲?

思维杜鹃


在梁山108将中,有几对是亲生兄弟,比如宋江宋清,孔明孔亮,孙立孙新,张顺张横,朱富朱贵等,也有不少是通过结义认定的异姓兄弟,比如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等。或许他们各方面都不同,但作者说过他们是“异姓一家”。这就说明,在作者的设定中,梁山好汉都是好兄弟。

然而,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宋江招安后,108将撤离梁山,但是却只有鲁智深去祭奠林冲,这是为什么呢?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在水浒原著中是没有的。因为在原著中,梁山大招安时林冲没有死,他不仅没死,还参与了攻打辽国,平定天虎、王庆和方腊的四大战役,并且立功无数,无愧于“豹子头”的称呼,也用事实证明了作为五虎上将的实力。

所以,按着原著来看,鲁智深不可能去祭奠林冲。另外,征方腊之后,鲁智深坐化于杭州六和寺,武松出家六和寺,林冲中风,留在六和寺调养。半年之后,林冲病逝。也就是说,鲁智深死于林冲之前,他当然不可能祭奠林冲。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问题源自央视版水浒。新版水浒和原著一样,鲁智深坐化,死于林冲之前,林冲还去祭奠了他。

那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来回答。

第一点,鲁智深为什么去祭奠林冲

有人说,梁山上林冲没有朋友,鲁智深和他的徒弟曹正都不和他说话。这是不对的,原著中,林冲和鲁智深的友情非常好,鲁智深刚上梁山,就去问候林冲及其妻子,还说“无日不念教头,未知嫂嫂安否”。(此句有不同版本,择取最合理的一版)

而央视版对水浒的改动非常大,林冲是在招安前被气死,早于鲁智深,所以鲁智深能去祭奠他。

这也能侧面证明,鲁智深和林冲是真的好兄弟。许多人说“林冲出卖鲁智深”,这种说法不是蠢就是坏。如果林冲真的出卖了鲁智深,以鲁智深的性子,还会和林冲交好吗?他还会去祭奠林冲吗?

以鲁智深的为人,他恐怕早就爆发,甚至割袍断义了。这一点,参看桃花山一节就知道。鲁智深被李忠和周通邀请到桃花山,两人放着金银酒器不给鲁智深,鲁智深觉得二人太抠门,直接卷了酒器跑了。

第二点,为什么只有鲁智深去祭奠林冲,其他人呢?

很多人用“只有鲁智深祭奠林冲”来黑林冲,认为林冲在梁山没有朋友。我们必须要知道,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是一本流水账日记,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同理,电视剧也是这样。

对于导演而言,梁山有108位好汉(实际上央视水浒中梁山好汉没这么多,大概七十余位),他不可能拍出这些好汉的所有事情,只能挑出最重要的来拍,表达出想要的效果就足够了。鲁智深与林冲早年结义,关系又很好,所以只拍鲁智深祭奠林冲。

或者,在导演的意识中,用一个鲁智深代替其他兄弟,去祭奠林冲也足够;又或者,其他兄弟也都去祭奠了林冲,只是导演没拍出来,就这么简单。

你不能因为没看到这些人去祭奠林冲,林冲没与人说话,或者书中没提到,就说林冲和其他人关系不好,他没有朋友等。

梁山上亲兄弟也有几对,徐宁、关胜、柴进等人还有老婆孩子,宋江有父亲,王英与扈三娘,张青和孙二娘,孙新和顾大嫂三对是夫妻。可是,书中有写到他们所言所为吗?根本没有。他们也是和家人关系不好吗?当然不是,作者没写而已,这些鸡毛蒜皮若进了水浒中,恐怕水浒也不会是四大名著之一了。


自说文史


题目好像有些问题,我查看了一下原著,鲁智深先坐化,武松决定留在寺院出家。林冲患了风瘫,武松在寺院照顾他,过了半年林冲才死了。

所以,鲁智深无法给林冲上坟祭奠。

让我们看下原著第119回。鲁智深坐化,火化之后: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这是交代的武松的结局。


再看林冲的结局:

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

宋江见了感伤不已。

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所以,鲁智深坐化在先,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在后,再后来林冲风瘫,再半年林冲死了。


陈健4396


任何一部“水浒传”都没写梁山招安撤离梁山时,鲁智深去祭奠林冲。因为,林冲此时还活得好好的,随着梁山大队人马,一齐接受了朝廷招安。1997版电视剧改编,让林冲死于三败高俅之后,是为了维护“逼上梁山”这个固定的形象。试想,高俅被梁山俘获,林冲若不去杀他,如何体现“逼上梁山”?

续书《征四寇》中,林冲几乎没有什么高光表现,有的版本甚至把林冲写成了“林銶”。征方腊结束后,梁山大军回兵,驻扎在六和塔。期间,鲁智深闻钱塘潮坐化。送别了鲁智深,经过短暂修整,宋江率大军便继续启程前往汴梁。此时,林冲得了风瘫病,被留在了六和塔养病,武松负责照顾林冲,半年后,林教头病逝。

鲁智深还在林冲先死,又如何去祭奠呢?鲁智深不仅没有祭奠林冲,而且,鲁智深坐化的时候,书中只字未提林冲。也就是说,林冲也没有单独祭奠过鲁智深。

那么,鲁智深与林冲的关系究竟是电视剧解读得对,还是续书更有道理呢?假若林冲比鲁智深先死,花和尚会去祭奠他吗?

鲁智深与林冲是世交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回书写了林冲与鲁智深的相识。当时,看守大相国寺菜园的鲁智深刚刚完成了倒拔垂杨柳这个惊世骇俗之举,与张三李四等泼皮们继续在菜园子里快活。过了数日,鲁智深又与泼皮们在园子里喝酒,喝到兴头上,泼皮们起哄,要看看师傅的禅杖功夫。于是,鲁智深便练起了禅杖。

“鲁智深正使得活泛”,忽然听到有人喝彩:“端的使得好”。鲁智深收住禅杖,问泼皮,这个军官是谁。听了张三李四的介绍,鲁智深得知,喝彩之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

鲁智深邀请林冲进了园子,也自我介绍了一番,说自己因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鲁大师这话有点参假,杀人多是实情,但情愿为僧则有点为自己脸上贴金了。鲁智深做和尚,一则受了赵员外的引导,二则是为了避祸,大闹五台山,怎么能讲是“情愿为僧”呢?但是。若从智真长老的四句偈子来看,花和尚倒还真的没打诳语。因为,这一次见面,意味着“遇林而起”,鲁智深所说的“情愿”便有了着落。

鲁智深继续说:“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林冲的身世通过鲁智深这一句话交代得十分清楚,原来,林鲁两家原是世交。鲁达年幼时候,一定是跟随家长去过东京汴梁,拜见过林冲的父亲林提辖。

书中没有交代鲁智深多大年纪,只说林冲是三十五六岁,拜鲁智深为兄。鲁智深还记得当年拜见过林冲的父亲,而且,也一定记得林冲的父亲说起过林冲,要不,鲁智深为何一听到林冲这个名字,便提起了“林提辖”?所以说,鲁智深年纪大约比林冲要大个两三岁,已经记事了。林冲当时估计尚未记事,记不得从关西来的客人中,有鲁智深父子。

因为这两家是世交,所以,爽直的花和尚便很真诚的对待林冲,直到野猪林救了这个世交兄弟。

林冲出卖了鲁智深

当天,鲁智深便与林冲在园子里喝酒讲武,才喝了两杯酒,使女锦儿就从“间壁”五岳楼跑来,告诉林冲有人欺负林娘子。林冲急忙放下酒杯,告别鲁智深,抢到了五月楼。从这里开始,林冲的灾难就来了。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老婆,父子二人不断设计,陷害林冲。

自从与林冲结拜为兄弟之后,鲁智深可谓一路关照,经常到林家探望。林冲误入白虎堂,被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牢城。鲁智深早就打听到了实情,一路跟随,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因为前方仍然要经过少有人烟之处,鲁智深便继续一路护送。

押解公差董超、薛霸因为受了陆虞侯的银子,顶着高太尉的暗差企图在路途上害死林教头,因为花和尚的出现而没能完成任务。这两人担心,便商量着如何回去交差。

这一天,四人来到了一家酒店,施耐庵在此处写得极为备细:“深、冲、超、霸四人入来坐下,唤酒保买五七斤肉,打两角酒来吃,回些面来打饼。酒保一面整治,把酒来筛。

这个场景说明,四个人已经坐在桌子上,开始准备喝酒了。此时,两个公人问道:“不敢拜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

鲁智深一听就明白了董超薛霸的意图,是想打听这个和尚的来历,以便向高俅交差。所以,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著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花和尚粗中有细,时刻防备着这招。林冲就在桌子上一并喝酒,肯定是听到这一段对话的,也应当知道,鲁智深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行藏。

但是,当这四人走到沧州大道时,鲁智深已经打听得清楚,前面就是大路了。于是,花和尚告辞返回。临别之时,鲁智深用禅杖打断了路边的一颗松树,警告董超薛霸不要再生歹心。

鲁智深转身离去,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立即说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林冲这句话,等于将鲁智深的来历告诉了两个防送公人,也等于是出卖了鲁智深。

鲁智深遇林而起

金圣叹先生为了给林冲开脱,在林冲出卖义兄那句话中夹批道:“直至此处,方才遥答前文,真是奇情恣笔,不知者反责林冲漏言,可为失笑。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确实有独到之处,也有非常精彩的解读,应当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水浒传》批注。但是,这句夹批却让人失笑了。

金先生所说的前文,就是鲁智深在村店中警告董超薛霸别打听自己来历之后,决定一路护送到沧州大道之时的一个细节。董超薛霸听了鲁智深要继续护送,便暗暗叫苦,躲在一旁商议,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

这两人商议,林冲是没有听到的,在林冲这里只能是知道鲁智深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来历。作为兄弟,打死都要替鲁智深保密。即便鲁智深的来历可以被猜到,但林冲也绝不能通过自己的口,来指证鲁智深就是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子的和尚。

林冲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出卖,金圣叹的辩驳是强词夺理。当时,董超薛霸的心里状态,就否定了金圣叹的辩白: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单就林冲当时的想法而言,也是求生本能使然。林冲知道,董超薛霸回去之后,一定要受到高俅的盘问,假若这二人告诉高俅,是林教头道破了鲁智深的来历,岂不是又讨好了高俅?

却说董超薛霸回到了汴京,一五一十的将沧州道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高俅。鲁智深幸得张三李四等人打探到了消息,提前跑路。在经过孟州道十字坡时,遇到菜园子张青。在张青的推荐下,鲁智深前往二龙山。从此,花和尚遇林而起。

智真长老把鲁智深打发到东京相国寺的时候,便送给他四句偈子,第一句便是“遇林而起”。“林”应当就是指林冲,而不是野猪林。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遇到林冲,这是鲁智深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又一个关键人物。从此,开启了鲁智深别样的人生。

喜欢林冲的朋友,也不必为本回答指责林冲出卖鲁智深而不平。虽然文本故事就是如此,但施耐庵说的是鲁智深因此而“起”,也就是鲁大师因为遇到林冲而发达了。

鲁智深为何不去投奔梁山

却说鲁智深从东京大相国寺菜园子里逃了出来,在十字坡被孙二娘麻翻,命悬一线之时,张青赶到了。

鲁智深为何不去梁山找林冲,而是来到了孟州十字坡呢?原因有两点。

其一,林冲背信弃义,鲁智深感到心寒。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鲁智深到了梁山。兄弟久别重逢,鲁智深对林冲很冷漠。沧州道分手之前,鲁智深一直称林冲为“兄弟”。沧州道上告别时,(鲁智深)摆著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这个细节很感人,鲁智深对林冲情深义厚。梁山再见面,早已是物故人非,鲁智深只淡淡的叫林冲为“教头”。

其二,因为有“遇林而起”的预言,鲁智深必定要按照这条路走下去。鲁智深从菜园子出来,又有“菜园子”接应,这才上了二龙山。“菜园子”原本是光明寺种地的,因为杀了光明寺一寺僧人,一把火把寺院烧成白地。所以,忽然彻悟,成了“为头最惜和尚”之人。

那么,张青为何要把鲁智深介绍去二龙山呢?因为,二龙山上有座宝珠寺。这座宝珠寺对应的就是赵员外的“七宝村”,而赵员外与“二龙”有关。鲁智深与杨志联手,双夺宝珠寺,等于是占据了一座皇家宝库。

其实,这座“皇家宝库”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隐喻。鲁智深的故事发生在宣和元年至二年的时候,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宣和二年正月,宋徽宗罢道学,恢复寺院和僧人的合法地位,可以说废除了“革佛诏”,北宋宗教逐渐回复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状态。这对佛教而言,等于是宋徽宗交换了他们的“七宝”。

从“遇林而起”到“遇山而富”,林冲发挥的作用还真的不小。鲁智深见到林冲,便自称“情愿为僧”,隐伏的就是“遇山而富”,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语环环相扣。

鲁智深不会单独祭奠林冲

隐喻是这样的隐喻,但文本呈现,却是鲁智深对林冲态度的变化。这两人自此与梁山好汉一样,属于大聚义而不再有当初的私交。

由此观之,电视剧改编只注重了林冲形象的模式定位,而忽略了文本。电视剧之所以这样改编,其实也是续书起了坏的引导作用。施耐庵前七十回书中早就重新定位了林鲁关系,即便是林冲死得更早些,鲁智深也不会单独去祭奠他。

而且,施耐庵在前七十回的伏线表明,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有边境抗金的故事。也就是说,梁山好汉被张叔夜收降后,立即跟随童贯去征方腊。然后,北上攻打辽国幽州。金兵南下时,梁山至少有这三人参与了抗金。

其实,梁山好汉抗金在前七十回书中是有伏线的。比如,攻打曾头市就是打的金国人的榷场。宋江遣杨志攻打曾头市正北大寨,所谓“正北”,就是段景住为梁山采购战马的“北地”,施耐庵以北地指喻金国(照夜玉狮子)。同时,一贯使用马军的宋江,却让鲁智深、武松带领三千兵马攻打曾头市正东大寨。

战斗打到即将结束时,鲁智深、武松却杀到了正北寨门,追击逃命的苏定。此时,杨志在前面堵截,等于是二龙山的头领会师了。在前面堵截苏定的,还有九纹龙史进,是引出鲁达之人。史进上梁山,也是鲁智深的引荐,还发生了梁山好汉闹华州的故事。

这应当是一处重大伏笔,几个与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有关的人物(除了武松,但武松与鲁智深早就形同一体)在梁山好汉荡平金国人榷场的战斗中携手作战。《三朝北盟会编》有杨志抗金的事迹记载,施耐庵写曾头市之战,似乎与历史真实暗合。然而,这一仗没有林冲什么事。不仅打曾头市时鲁智深与林冲没有交集,前七十回书中,历次战斗这俩人都不搭界。

因而,续书写鲁智深浙江坐化与前七十回不照应,这才导致林冲、鲁智深的关系在一些电视剧中显得很古怪。鲁智深祭奠林冲,或者林冲在鲁智深“坐化”后,林冲赶到,鲁智深头一歪靠在了林冲的肩膀上,林冲于是泪流满面……等等情节,都不符合施耐庵的原著精神。但是,续书写林冲在鲁智深死后没有特别的举动,却符合施耐庵对这二人关系的定位,似乎要比电视剧更合理一点。


绿野萍踪01


首先要弄明白宋江为什么一定招安,招安是由草寇变成正规军最佳途径,给兄弟们和后辈家属一个好的名头好成分,哪怕这个过程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要牺牲。这个时候就要和原来落草为寇立场相违背。林冲本身是从朝廷要职落草的,是当时“政府”打压的代表,所以要有招安路线必须认同承认“政府”立场和决策。而鲁智深是出家人没有招安这个私欲,“良知”光明的他去祭拜就是情理之中了。作为著作来讲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民不聊生,“政府”不作为,但作为忠义代表有人祭拜,也是作者对社会良知的一个寄托或者希望。


陽子易先生


第一他们是生死弟兄,还是同门师兄弟,另外两人心心相惜,还有就是林冲与宋江在放高俅的事事情上两人有矛盾,一般人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他人就都不愿意去趟这个浑水,最关键的是鲁智深对招安是内心反对的,他不在乎招安后的封官,还有就是他本身性格豪放不羁,只讲哥们义气,是发自本性的重义气,有发自内心的佛性与怜悯之心,之前就为打抱不平救过人,把自己的官位都不要了。他与林冲都是体制内的官员,有对宋朝官场的深刻认识,不在乎再进体制内。


赵昔桂


水浒

鲁智深和林冲,在东京大相国寺外,触土为香的结拜兄弟。然后林冲被害冲军河北仓州,鲁智深一路保护相送,在仓州告别,林冲托鲁智深回东京保护贞娘,此任未果,鲁智滘入梁山林冲问及贞娘事,鲁智深后悔莫及,大哥所托没有结果,但他两永远是朋友。


老龚166916589


这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书上的情节是鲁智深死在林冲之前,鲁智深在征方腊胜利以后坐化,林冲在征方腊胜利以后生病,半年以后死去,先死的鲁智深怎么祭拜后死的林冲?



牡丹梅花鑫森淼


鲁智深与林冲是故交,两人情谊深厚,故而在梁山好汉撤出水泊梁山时前去祭拜。

没有其他人前去祭拜,这与林冲的个性有关。林冲遇事多忍让,委屈求全,属于被动接受型人格。平时里较少主动结交豪杰,因此挚友很少,人马临行,无人祭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