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這些疫情防控戰線人員格外暖心!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線上,石橋鎮眾志成城,勠力同心,竭盡所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在防控疫情戰線上,石橋鎮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有的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有的是其利斷金的兄弟,有的是情深意切的父子……他們互相勉勵,抱團取暖,奔波忙碌於防控道路上,攜手並肩在疫情戰線前。

並肩同行,夫妻齊心衝一線。

張鵬是石橋村的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面對疫情,他說:"這種時候軍人不上,誰先上。"於是,在石橋村各個地方都能看到一個身著迷彩服,胳膊上彆著袖章的身影。他粘貼宣傳海報、懸掛橫幅,騎著電動車帶著流動音響"巡邏",在交通要道設卡檢查來往車輛。在丈夫的影響下,妻子魯海霞也主動申請加入疫情防控工作,她要和丈夫並肩作戰,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

而謝公村另一對夫妻程昌喜和她的妻子李雲,也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著。程昌喜每天協助查車,測量體溫,維護秩序,全力參與聯防聯控工作;而李雲是謝公村的村委成員,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由於工作原因,二人每天碰不到面,只能打電話互相報平安。而夫妻二人的女兒也很懂事,一直支持他們的工作,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程昌喜說:"女兒知道我們很辛苦,跟我們說在外要注意身體,我們聽了很感動,也更有幹勁兒。"

堅守崗位,兄弟共勉續親情

普濟村有這樣一對親兄弟朱應軍和朱應金,他們每天穿梭在疫情防控一線。哥哥朱應軍在路面防控檢查點,每天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在現場他要對出入人員和車輛進行檢查、排查及勸返,工作量非常大,但他毫無怨言。朱應軍說:"我是共產黨員,也是交通人,能為防控疫情出力,感到非常自豪。"

而因為工作需要,弟弟朱應金每天值晚班,兄弟倆只有在每天交接班時可以見面,但每次見面,時間很短,只能簡單地進行工作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沒時間聊家常、續親情。"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期,等疫情解除了,我們兄弟倆再好好聚聚。"朱應金說。"打贏抗疫戰,再續兄弟情"是兄弟倆加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隊伍時最美好的願望。

緊跟步伐,父子情深同上陣

吳寶財是普濟村的一名村民組長,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他每天挨家挨戶走訪宣傳,排查外來人口,設立路障卡口,嚴守出村道路……吳寶財已經68歲了,在高強度工作下,年輕人多日奔波也會感覺勞累,但他仍舊不服老:"我覺得我身子骨還硬朗,還能繼續幹下去,我要盡我所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兒子吳世星對於父親的工作情況看在眼裡,記在心中。他擔心父親歲數大,身體吃不消,繼而加入普濟村志願服務隊伍中,主動要求值夜班。夜裡太冷,他就在自己的車上裹著大厚被子熬夜,堅守自己的執勤崗位。吳世興說:"我爸面對年齡不服老、面對疫情不服輸的精神感染了我,身為他的兒子,我應該緊隨其後,充當他堅實的後盾。"

通訊員:陳帥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