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12萬字,路遙《平凡的世界》104萬字。哪一本最讓你推崇敬佩呢?

鄧州劉玉傑書法


說實話,大概高中吧,我讀完了平凡的世界,當時很悲傷,活著沒看過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


趙世傑1984


餘華的《活著》用嘮家常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男人的一生。富貴的一生酸甜苦辣鹹全部都有,都很悲慘很離奇很可笑也很想哭。我是看了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了,心裡難受啊!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好幾遍,當看到滿銀被拉到村裡開審判大會,香蘭懂事的餵豬時。作家寫的場景就想起了我小時候十歲在農村和小我兩歲的妹妹一起做家務的時光,我流淚了。

少平對感情的無奈,對生活壓力的反抗,讓我愛恨有加。少安為了改變現狀努力的付出也讓我為之動容。香蘭的聰明懂事,比較自己的兒女那真的是憤懣之氣就湧上心頭。曉霞的美麗,心靈上的崇高給了我在逆境時希望的慰藉。還有潤葉,惠英嫂,還有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在那段艱苦歲月裡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鮮活,讓人產生共鳴。

下面摘抄《平凡的世界》裡的一些句子: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是冰冷的。

我們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夠平庸。

活著不只是為了活著。

你要永遠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你才能夠真正的獲得快樂。

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生存而奮鬥。

最好的小說就是能夠在多少年後還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我認為才是檢驗一部好小說的標準,就如《平凡的世界》。


農村皮蛋哥


《活著》在同事的推薦看的,8,9年前看的,看後感覺活著真難,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就是要被壓迫。

《平凡的世界》在2003年剛上大學時,看的第一遍,2019年看的第二遍,每一遍都會給我很大的力量,讓我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我就會想到少平,少安。特別是少平面對生活的困難,永不屈服,這些都給了我生活的力量。


養育天使與魔鬼


這兩本書都很經典,很有深度。

書的對比不能用文字數量吧,《活著》12萬字,當時買書看起來不厚,但是讀起來,停了幾次,還記得當時看的時候,心裡那種沉重和無力,心裡酸澀眼睛掛淚,看到富貴後來的生活,親人一個個離去,他頑強又悲慼的活著,心裡那種悲慼,讓人難受不已。

我還記得當時看到富貴的外孫吃那一鍋煮的豆子,活活被撐死的文字,想到那場面,眼淚嘩嘩的流,生活的艱難,孩子的可憐,活著的蒼涼。

看葛大爺演的電影,也是,很多場景不敢再看,不想再感受內心碾壓似的痛。

彷彿掀開了血淋淋的場景,讓人呼吸困難。

《平凡的世界》沒看完,看過當年央視的電視劇,雖然也是那個年代清苦的生活,人們努力的活著,但是相對於活著,稍微緩和點兒,畢竟有希望在。

文學的經典,《平凡的世界》該踏下心來好好讀完它


暖暖i生活


平凡的世界,對年輕時代的我影響很大,使我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大學時代的女友過生日,我的禮物就是一套平凡的世界,她很喜歡……,我們也都喜歡書中的人物,雖然最後我們各奔東西,但彼此之間只有愛沒有恨,這本書代表了我的青春時代,沒有其他能代替……


胡地飛雪少爺


看過《活著》,《平凡的世界》沒有看過,因為太長了。

個人習慣問題,太長的長篇小說一般看不進去,所以《平凡的世界》就沒看過。

讀書,沒有千篇一律,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活著》,初讀之時,並沒有覺得有多大震撼。小時候外婆,奶奶講的故事,遠遠比這震撼,那些人比富貴更慘。上大學的時候讀的,那時候室友讀的時候覺得很震撼,他是從深圳來的,我是西北貧困小縣城出來的。

生活經歷的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文行忠信


這兩部小說都是偉大的作品。本人都非常喜歡。如果說硬要比個高下。個人更推崇餘華的《活著》。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下,推崇的理由。


一,人物塑造

人物的塑造是小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兩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都非常成功。特別是餘華的《活著》,雖然只有短短的12萬字。但是每個人物都非常的鮮活,讓人印象深刻。富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春生、苦根,每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寥寥幾筆的描述就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溫度。美麗聰慧但天生啞巴的鳳霞,讓人心疼不已。懂事乖巧的有慶,讓人心生憐愛。二喜死前的怒吼,更是讓人忍不住淚灑衣襟。有情有義的春生,讓人恨不起來。小小可憐的苦根,讓人忍不住喟嘆命運的殘酷。更不必說富貴與家珍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單是一筆帶過的,抽死有慶的醫生、被饅頭撐死的專家,都彷彿隔著文字就能觸摸到。12萬字無閒筆,哪一個拎出來都是活人。神筆馬良,怕也不過如此。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有一百多萬字。有更大的篇幅,按說人物的塑造會更加形象具體。誠然,在少安、少平、田潤葉、秀蓮、田曉霞、田福堂,這些人物的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看完之後,很難想起其他配角的名字。沒有太多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配角。配角的塑造這方面稍顯遜色

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個人認為《平凡的世界》略遜一籌。


二,文字風格

《平凡的世界》文字風格平實質樸。在娓娓道來之中,無形的打動人心。這種文字如小溪,清澈明麗。讀之如飲清茶,沁人心脾,餘味悠長。

《活著》的文字風格冷峻犀利。冷漠客觀的告訴你血淋淋真相。這樣的文字如刺刀、如險峰,直指你內心的軟弱與恐懼。讀之如飲毒藥,時而撕心裂肺、痛徹心扉,時而痛哭流涕、恍若解脫。

有人喜歡清茶,有人嗜好毒藥。各種風格本無高下,一如李杜。若論高下,則路遙如杜甫,凡人努力攀登,或可與之比肩;餘華如李白,若無天賦,只能高山仰止、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


三,開頭與結局

一部作品最難的是開頭,其次就是結局。《活著》由兩頭牛開始,由兩頭牛結束。田間地頭的一次閒話,道盡了一世的悲涼。活著是為了什麼?或者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開頭開的平淡,結局也似輕鬆寫意。一如瀑布,上頭靜水深流,下面深潭寂寂。這一路的波瀾壯闊。開始的毫無徵兆,結束的無聲無息。開的巧妙,結的自然,渾然天成。

《平凡的世界》在這方面就遜色了一些。開頭略顯刻意,結局略顯倉促。開頭的刻意,並不突兀。結局的倉促,卻難以釋懷。這本書我是在中學時代讀的,多年以來一直覺得此書未完。還想過或許作者有天會出個續集,或者番外。誰曾想斯人已逝,嗚呼哀哉!

這種情況的產生,我想可能與篇幅關聯很大。《活著》只有12萬字,易於掌控。《平凡的世界》一百多萬字,難以收束。這種偉大的作品極耗心力。一百多萬的文字透支了路遙的健康。


以上是鄙人對兩部作品的一些看法。初讀之時還是少年,不知不覺已為人父母。此時回望,那些曾觸動心絃的文字,卻從來未曾忘記。那些偉大的文字,值得每一個人銘記。


己亥元辰


兩本書都是非常煽情的小說,顯得很假。

尤其是餘華的《活著》,模仿西方文學的痕跡太過明顯。他的《兄弟》更是沒法看。

如果實在要在兩本書裡選一本,就選《平凡的世界》吧。

中國當代有很多傑出的小說家,比如賈平凹、莫言、王蒙、閆連科,格非、蘇童、王安憶、馬原等等,都比他倆強。


車家愛思


餘華的《活著》


餘華的《活著》,不管是誰問我什麼書值得看,我都強烈推薦這本,沒有之一。


我13年的時候,工作和生活都遇到了瓶頸。一度覺得人生是灰暗的,從裡到外都覺得自己是個loser,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就在那個時候,偶然間看到了餘華的《活著》,看完之後,忽然覺得自己當前所有的遭遇不過是九牛一毛。

小說《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品,一個出生於富貴家庭的少爺,由於自己好逸惡勞,喜歡賭博和逛窯子,結果散盡家產,老爹受不了刺激,死在這一場災難中。隨後他從一個富家少爺墜落成一個被別人奴役的底層人物,從此,苦難不停歇地向他入侵,他經歷了母親,女兒,兒子,妻子,孫子的相繼離世。平凡的語言中,寫著一個底層人民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這個世界樂觀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我們能夠到達太空,探索離我們好幾個光年的星球,也可以在肉眼看不到的細胞上做科學研究,但在面對生命這個課題的時候,都探索不出標準的答案。《活著》教會我們的是用一顆鏗鏘有力的心去面對雞飛狗跳,甚至是慘絕人寰的現實。

餘華的《活著》是我放在身邊,隨時都會翻閱的書籍。這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本書那麼簡單的意義了,而是在我遇到困難時,告誡我:全世界都不是隻有我滿腹委屈,要用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生活的起起落落,在我一帆風順的時候,讓我感知當下的珍貴。

這一本書從頭看到尾或許有些沉重,但卻真切地道出了活著的意義。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遭遇困難了,或者覺得沒有意義了,那麼《活著》能夠幫助你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活著》部分經典語錄摘抄:

  1.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2.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3.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4.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5. 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
  6.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7. 你的命是爹孃給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問問他們。
  8.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遇見藍歌


《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寫的是苦難,寫人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死死地掙扎、奮鬥,寫出了每一個生命體的不可抗拒的頑強和英勇。

很勵志。不只是曾經很勵志,現在也很勵志,將來不可能不勵志。

從這一點上說《活著》就弱了點。

《活著》寫的也很可曲折,很動人,很悲哀。由於社會的巨大變化,主人公從一個遊蕩四方的紈絝子弟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地主的狗崽子,好像瞬間從高高的天上摔下來一樣。?從此他命運多舛,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和不幸。但是,他沒有抗爭,沒有奮鬥,彷彿一隻隨波逐流的小船,任憑風吹浪打雷轟電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