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那些不会创作艺术的人,就不懂欣赏艺术”,你怎么看?

影影圈圈


艺术本身不是自然科学,应该属于价值判断的领域,价值判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在尊重他人的前提可以一起交流,非要分出是非对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存在懂不懂的概念。

什么是欣赏艺术?就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想法表达一个有形甚至的东西,做为艺术品展示出来,让观众看到、感到、闻到、摸到、想到这个艺术品的时候,产生想法其实就是欣赏艺术品,欣赏艺术。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真正懂得什么叫欣赏艺术。


九如绣庄


那些不会创作艺术的人,就不懂欣赏艺术?

持这种观点的人,智商令人堪忧,建议去非正常人类中心做个全身检查,然后细心治疗,以正视听,以免影响人类正常发展。


按这句话的意思说,可以这样去诠释:

电影是一门影视艺术,那些不会拍电影的人,就不懂欣赏电影。于是,全世界的电影,只有导演与演员懂得欣赏,观众就别傻不拉叽的去凑热闹,浪费金钱与精力,而且还沾染了艺术的圣洁。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那些不会跳舞的人,就不懂欣赏舞蹈。所以,从事舞蹈艺术者,只能孤芳自赏,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观众就别自作多情的去看,因为你不会跳,所以不会欣赏。


西方油画是绘画艺术,那些不懂绘画创作的人,就不懂欣赏。因此,画家不需要观众,只需会绘画创作的同行来欣赏即可。

音乐是一门灵魂艺术,那些不会唱歌的人,就不懂欣赏。所以,音乐艺术家不需要听众,只需要会唱歌的人一起欣赏即可。

创作艺术是一种能力,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能力,但是两者不能划等号。

如同:

我们品味美食,难道我们非得是位厨师,才懂去品味?

我们吃米饭,难道我们得懂如何种稻谷?

我们使用手机,难道我们得懂如何制造手机?

我们不可否认艺术有着巨大的魅力,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积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提升生命的精神层次质量。但是,逻辑也要正常。


客观而论

艺术的创作困难也可以理解,艺术的欣赏确实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不代表着懂得欣赏就须有创作能力为前提。

这种逻辑是幼稚可笑的,真正的艺术家甚至正常的艺术创作者都不会持有这种观点。当然,智商不够之人,或者脑袋被驴踢过之人除外。还有一种人可能持有这观点,那就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人。

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有关联,但没有绝对的关联,如果这点基本理论都不懂,只能叹惜,人类进化到今天,竟然还有智商与猪同等的人。


醉墨客


“不会创作艺术的人,就不懂欣赏艺术”,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或者说,说这话的人自己就不懂艺术。

须知,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时期,欣赏艺术的人都比创作艺术的人要多的多。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生活中的真善美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给以人以愉悦以感染以共鸣以启迪以激励。艺术分两类,有自然形成的,如鬼斧神工的奇山怪石等等。有人工创作的,如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但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创作的,都是人们耳闻目睹的生活现象。特别是人工创作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是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感悟。既如此,做为同样生活在一个世界的人们,除了3岁以下的小孩,有谁能不会欣赏艺术呢?可以说,人人都会欣赏艺术。只是由于人们的生长环境、经历、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艺术的欣赏口味不同,程度不同,理解不同,认知不同。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土地改革期间,艺术家创作了戏剧《白毛女》,看戏的大多是没有文化的贫苦农民,但很多人看着这部戏一边看一边流泪,不少人现场哭出了声,甚至有些人高举着拳头喊着“打倒黄世仁”冲到台上……,这是最朴素的老百姓啊,一样的懂得欣赏艺术,一样的为艺术感染、共鸣、激动,因为这部艺术作品高度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思想情感,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想。其中有当时时代的人们,也有后世的人们,有西方人,也有东方人。有专家学者,更多的是吃瓜群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蒙娜丽莎》的微笑人们都有一种似曾见过又说不太清楚的感觉,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共鸣、联想和猜测。

安格尔的《泉》是一幅人体油画,但看过的人没有谁会感觉这幅画有丝毫的低俗,反而觉得画面美丽典雅,清纯干净,纤尘不染,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

艺术的意义就在于能为人们所欣赏,所认识,并从中得到对生活的感悟,对真善美的趋同。艺术之所以能让不会创作艺术的人们看懂,让人们欣赏,让人们理解并接受,就因为它来源于生活。


灯影书画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片面,不会创作艺术的人不懂欣赏艺术,那会创作艺术的还有不懂欣赏的人,怎么理解呢?

欣赏艺术需要相关的知识背景,文学知识肯定要有,哲学知识也要有,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知识更要有。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和人类的情感息息相关,艺术反映人们日常的生活,是人们生活中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


艺术又高于现实当中的生活,它不是客观地描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夸张,它变形,它具备感染、鼓惑、引导的心理作用。


欣赏艺术作品,第一感受来自艺术作品直接传递的信息,这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的原始信息,再深入,需要了解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的背景,慢慢感受,慢慢感知,才能完全品鉴出艺术作品内在的魅力。

会创作艺术的人欣赏艺术有先天的优势,但也只是停顿在专业方面,如果跨行跨业,就没有优势,和不会创作艺术的人一样。艺术作品前的每个人都是欣赏者,不管你会创作还是不会创作,只要求你静下心来,调动心里的每一个思绪,每一点知识素养,睁大眼睛,就会感知艺术作品传达出的美感和魅力。


陈庄水墨画家


如果说那些不会创作艺术的人,就不懂欣赏艺术的话,那么当今时代,艺术大师就“泛滥成灾”了,艺术作品如何,都是那些创作艺术的人说了算啊,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原本没有穿衣服,那些成年人却睁眼说瞎话,说穿了多漂亮的衣服,最后还是三岁小孩说出了实情,


欣赏艺术和会不会创作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是毫无关系。

之前有人说,对艺术的评价一定要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相结合,说这话的人,要么是书呆子,要么就是SB,说话没经过大脑的人,才会这样认为,什么叫艺术实践,试问那些有艺术实践的人,都成为了艺术大师了吗?没有吧,就拿书法艺术来说吧,甚至有些人连自己练习的是“丑书、俗书”都不知道,


之所以说欣赏艺术和会不会创作艺术没有关系,那是因为好作品几乎都是那些不会创作艺术的人欣赏评选出来的,

观众的眼睛没瞎,耳朵没聋,头脑清醒,一件艺术作品好坏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比如,一张画原本画的和照片一模一样,有些人却认为这样的艺术造诣很高,真是笑死人了,还用放大镱来看细节,这不是很愚蠢吗?


欣赏艺术就是用心凭借感觉,没有那么多讲究,欣赏者的人生阅历越丰富,对艺术的欣赏就越深入,可以分析揣测出艺术所要表达的寓意,即使人生阅历不够丰富,也不影响一个人欣赏艺术之后的感觉,因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不经意间就感染人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自然形成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在表现生活,表现自然,即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题材油画,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人们没看过真正的天使,但是艺术家画出来的天使就和人长的一模一样,这样的艺术作品无形之中就和欣赏者达成了默契,产生共鸣,艺术就是用来取悦他人的,而不是所谓那些艺术创作者孤芳自赏,换句话说,当作品不能取悦他人了,那么这作品也就失去了价值了。


诗夜城主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是两回事。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关乎艺术素养,前者重视技巧,后者重视学养和阅历。

有趣的是,历史上很多关于艺术鉴赏的书籍和文字,都出于并不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之手。很多艺术家也是被不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发现、赞助和推广。这和美食家大都不是烹饪师是一个道理,术业有专攻。

去菜市场买菜的人,不会都是种菜出身。但大家都有资格评价各种菜的优劣高下,也可以发表对当下蔬菜种植和市场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而言,必须面对各方面的挑剔。不能认为不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就不懂艺术,就没资格品评自己的作品。可能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对艺术的了解又有多少?

“你又不懂艺术,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的作品?”这是当下一些自欺欺人的所谓艺术家口头不说、内心狂呼的声音。这样的艺术家及其艺术要么是天才与杰作,要么是蠢才与垃圾。

不过,天才数百年才出一个,所谓“大家不世出”嘛!


徐榴堂


“那些不会创作艺术的人,不懂得欣赏艺术?”

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人员、从事艺术实用性衍生行业的产品相关人员、或许他们苦于学术、终日埋头本职工作无暇所谓“艺术创作”,亦或许他们对“艺术特长”本就羞于表达,但谁也不能断定他们就一定不懂欣赏!

艺术的衍生是什么?

是个人对感官的追求,是向往愉悦是自我审美。

欣赏人人都会,所谓见仁见智,区别只在于每个人对“美好”的期望值设定不同罢了。


王章源ART


当然不是,创作与欣赏是并不矛盾的,因为他们本就是两件事,不存在割裂或者统一一说,但是这两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创作肯定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艺术鉴赏不一定要有创作能力,因为艺术鉴赏主要靠的是平常对艺术品,艺术知识的积累和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颖随行118


艺术源于生活,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不同,但不是不懂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