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個問題,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王洪振


路過順手答。題主想問的是普遍狀況,不考慮特例吧。要說特例,饑荒年代還有易子而食呢。

我們平常能吃到的肉類,絕大部分屬於食草動物。即使是豬這種雜食動物,也是用植物餵養的。原因只有一個:成本低

從食物鏈來看,所有肉類都是從植物轉化來的,轉化過程會有損失。打個比方,10斤草換來1斤牛肉,10斤牛肉給人吃可以長1斤肌肉——總共損失了9斤草和9斤牛肉。

損失部分變成動物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和排洩物,迴歸土地進入下次循環。對於養殖戶來說,賣給你一斤牛肉,必須在10斤草的成本上加上其他費用和利潤

但假如我們不吃牛,要吃鬣狗呢?10斤牛肉用於喂鬣狗,最後獲得1斤鬣狗肉。賣給你一斤鬣狗肉,必須在100斤草的成本上加上其他費用和利潤。

上述比例不是準確數字,不同家畜也有不同的比值。雞是比值最低的,牛很高,換句話說雞肉便宜牛肉貴。

無論如何,因為比值必定大於1,食肉家畜的價格肯定會比食草家畜高得多。另一方面,大量食用肉食動物也會破壞環境。

現在歐美髮達國家的人均牛肉消耗量已經突破天際,牛養殖場過量排放溫室氣體——如果他們改吃肉食動物,排放量還要漲好多倍,這誰頂得住啊。


虎皮青貓的小窩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真的是這樣嗎?你還別說,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啊!

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嗎?肯定是也吃的,只要是能夠倒嘴的肉為什麼不吃呢?現在人類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只要是能吃的,人類想吃的,還有什麼吃不到的呢?但是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可沒有這麼幸運,他們很可能會被食肉動物吃掉。那時候的人類想反過來吃掉食肉動物就很難了。畢竟這些動物尖牙厲爪,十分兇猛,不好對付。想要成功捕殺它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圖示:食肉動物不是好惹的,遠古人類很難對付它們

相反的,人類想吃肉的做法和食肉動物的做法驚人的相似,那就是都對食草動物下手了。食肉動物很少撲殺其它食肉動物來填飽肚子。人類也一樣,捕殺食草動物付出的代價要比捕殺食肉動物小得多。吃柿子專揀軟的捏,這筆賬遠古時期的人類也是會算的。

圖示:遠古人類描述狩獵的壁畫,裡面的動物是食草動物

看看人類的牙齒就知道了,遠古人類想吃肉都多難。這哪是食肉動物才有的牙齒啊。因此原始人類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頓頓有肉吃。有時候能夠撿到食肉動物吃剩下的殘羹剩飯就不錯了。總之原始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只要能吃的都會吃的。人類要抓一隻食肉動物要比抓一隻食草動物難多了。

圖示:原始人類狩獵畫面

後來,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有了厲害的武器。就出現了專門以捕獵為生的人——獵戶。他們可不是隻捕弱小的食草動物了,管它什麼豺狼虎豹,能抓住的都不放過。當然這時候的大多數人還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想吃肉只能是自己飼養動物了。這就誕生了畜牧業,有了牲畜。

圖示:飼養食草動物是人類獲取肉類的最佳途徑

既然我們是為了吃肉,那飼養什麼動物最合適呢?當然是食草動物了。魯迅先生說過“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我們通過飼養食草動物吧我們不能直接吃的野草轉化成了美味的動物肉類,這個過程是不是很奇妙呢?相反的,如果我們飼養食肉動物呢?還得為它們肉。這樣還不如拿為它們的肉來喂自己呢!


所以人類要吃肉,還是吃食草動物的肉最划算!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啊!


兔斯基聊科學


其實,人類只吃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海洋中的魚類很多都是食肉動物,比如:鱖魚、三文魚等,但陸地上的食肉動物,人類幾乎不吃,這是為什麼呢?

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是因為捕食食肉動物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們知道,食肉動物由於要捕食獵物,所以爪子比較鋒利,牙齒比較尖銳,咬合力比食草動物要強。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概率會被食肉動物所傷。

而食草動物的攻擊力較弱,人類在捕食食草動物時比較方便,傷亡率不高。

食肉動物數量較少

雖然捕食食肉動物比較危險,但是古人類在石器時代就開始獵殺大型食肉動物,他們獵殺食肉動物並不是為了吃肉,而是為了獲取皮毛,以及減少食肉動物對自身的威脅。

也就是說,獵殺食肉動物雖然比較危險,但人類在石器時代就能夠獵殺對方了,更不用說在當今社會。

之所以沒有以食肉動物的肉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其實是因為食肉動物數量較少。

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能量是可以流動的,而能量的最初來源,大多數都來自於太陽。

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量,儲存在自身體內。動物雖然不能通過光合作用生產能量,但動物可以吃草來獲取能量,食肉動物可以通過吃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也就是說,能量從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之間流動。

然而,能量在流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損耗,並不能將自身能量完全傳遞給下一個生物,在每次傳遞的過程中,生物只能傳遞自身能量的5%-20%。

這意味著想要養一隻體重5kg的雞,至少需要100kg的植物才能夠滿足。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處於能量最底層的生物,數量最多;處於能量最高層的生物,數量最少。

也就是:植物數量>食草動物數量>食肉動物數量,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食肉動物的數量遠遠達不到人類的需求。

而且,人類在以食肉動物為食時,會浪費大量的能量,比如:一隻100kg的牛需要2000kg的植物才能養大,而一頭100kg的老虎,需要40頭牛才可以養大,人類直接吃掉40頭牛,比吃一隻老虎獲取的能量高多了,所以人類才不以食肉動物為食。

食肉動物難以馴養

其實,古人類很早就放棄了狩獵的生活,而是轉型馴養動物,比如:豬、牛、羊,馴養動物的好處是食物來源穩定,不用整天打獵,滿足了人類對蛋白質的需求。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夠馴養,能夠馴養的動物,一般食材比較容易獲得,比如:牛羊豬可以以人類不要的穀物秸稈做食物,而一些對食物有所挑剔的生物,則不能被馴養,比如:駝鹿,雖然體型較大,但它們的食物有50%是水草,所以它們不能被人類馴化。

如果人類想要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為了餵養食肉動物,還需要人類再飼養大量的豬牛羊等動物才能夠滿足1只食肉動物的需求,很有可能還要去打獵獵殺其他生物餵養食肉動物。

從這方面來講,人類飼養1只食肉動物的成本,很可能比養育一個家庭還要困難,然而在人的一生之中,需要吃無數只食肉動物,才可以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從這個方面講,人類馴化食肉動物的成本較高,最後有可能導致人類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所以,人類更喜歡馴養食草動物,而為了自己馴養的食草動物不被食肉動物所獵殺,所以人類也會獵殺食肉動物,比如:《狼圖騰》中為了保護羊群,而獵殺了大量的狼。

有時,人類也會為了獲取食肉動物的皮草、骨骼、肝臟等,獵殺食肉動物。所以雖然人類不吃食肉動物,但也沒少殺食肉動物。

病毒

同樣是生物,吃食肉動物的肉相對於吃食草動物的肉更危險,這是因為食草動物的食物主要是植物,一般植物身上的病菌很難傳染到動物身上。

而食肉動物吃的食物是動物,病菌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比較方便。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或許人類感染病毒的危險更高。

再加上重金屬富集效應,會導致食肉動物身上的重金屬含量相對於食草動物更高,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的話,很容易導致重金屬超標。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人類才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薛定諤的科學


食肉動物和雜食動物,無論是味道還是營養價值都不能和食草動物相提並論。比如狗肉,雞鴨鵝。味道遠不如牛羊。至於豬肉已經不是以前的豬肉了,現在的豬肉吃的是飼料,以前的豬肉吃的草。人類或許可以離開雞鴨鵝。但是離不開豬牛羊。牛羊的價格比雞鴨鵝貴很多是有原因的。

另外動物世界經常看到獅子殺死鬣狗獵豹或者野狗,很多情況下並沒有吃掉而是單純的殺死。因為獅子的味覺和嗅覺告訴它們食肉動物的肉遠不如食草動物。當然食物匱乏的情況下獅子也會吃掉食肉動物。

另外食肉動物跟人類不一樣。假如同時放一塊生肉和熟肉,獅子老虎會優先吃掉生肉。我家的貓就是這樣。這也是動物飼養員為什麼不給動物喂熟肉的原因。生肉雖然有很多細菌,但肉越生營養價值越高,這也是外國人喜歡吃七分熟牛排的原因。





用戶3222855644633


首先,事實肯定不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吃那些肉類。

第一種:魚類。常見淡水魚:青魚,鯉魚,草魚,鯽魚,鯰魚等。還有各種地方特殊品種。

常見海水魚:三文魚,生鮭魚,帶魚,黃魚。

這些魚類多是雜食,海魚多是吃魚蝦為主。

第二類,蝦類,螃蟹類,海里的蝦多吃海藻什麼的。海蟹也是食肉的。海蝦吃蟲子之類的。

貝殼類就是吃藻類,有些海里大的貝殼也是吃肉的。

第三類,鳥類。鳥類高等級的吃肉,如老鷹什麼的。低等級的吃蟲子,穀類,什麼都吃。

野雞也算是鳥類。家養的雞食性較雜,主要是吃穀類飼料。

最後,我們吃的最大一類就是牛羊豬類。佔我們食用肉類60%左右。

家禽類佔我們食用肉類20%左右。可見家禽加上牛羊豬類就佔80%左右的肉類總量。

為什麼呢:因為食草動物更溫順,也便於人類馴化。從一萬年前開始,除了狗和馬,大多數動物都是那時候開始馴化的。可以說人類遠祖肯定是也嘗試過其他動物,但是沒有成功。這是歷史的選擇。食草動物佔主要,但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能吃的遠比想像的多。


冷冷醫趣


人類並不是只吃草食動物,而不吃肉食動物。人類吃大量的草食動物是因為草食動物相對的“廉價”,而肉食動物相較於草食動物來說確實非常“昂貴”的存在的,人類根本“吃不起”肉食動物。

常見的草食動物牛,羊,豬(雜食),雞,鴨,鵝以及大部分的魚等,這些動物是直接從植物身上獲取能量的。人類要能穩定地吃上大量的肉類,那就必須要大量飼養能產生肉類的動物,而這能直接從植物身上獲取食物,也即是獲取能量的動物就是必然之選。

要衡量在肉食上的價值,人類最佳的選擇只能是以最低的成本來換取最可行的肉類,既然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從大自然中獲取10斤的植物供給草食動物食用,然後讓它們產生一斤的肉類,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將這直接從10斤的草所轉化而成的肉再經轉化給肉食動物,然後再讓它們來生產0.1斤的肉,最後再讓我們食用呢?

比如說鱷魚,雖然人工飼養的鱷魚可以成為餐桌上的菜,但是這菜的昂貴不是一般人能夠吃得起的,畢竟鱷魚要長肉,那麼它就得不停地吃肉。既然能用10斤的豬肉來換取一斤的鱷魚肉,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直是食用這個豬肉來換成一斤的我們?

在能量的轉化的損失率上是人類多吃草食動物而吃不起肉食動物的主要原因,同時其他的原因還包括飼養馴化上的問題,既然牛羊豬鴨雞等可產生的肉類已經能充分地滿足人類對肉的需求,那麼人類哪還有閒情去飼養那些難以馴服的,風險性比較高的,而且又比較好動的,比較耗費能量的動物呢?這方面又確實是有,但絕不會是主流,比如說鱷魚跟蛇之類,它們雖也能成為餐桌上的肉,但終歸是無法大眾化的,它們的肉更多的只不過是充當人們換換口味的一種嚐鮮而已。

再者,其實還有的就是肉食動物跟草食動物的肉質問題因為肉食動物是吃食草食動物而生的,所以它們會積累肉食動物身上所殘留的“毒素”,它們身體上的細菌數量以及寄生蟲的數量是要比草食動物的高得多的。

經過這些方面的綜合後,草食動物作為人類最佳的肉食來源,這是必然的選擇,當然,你不選擇也可以,除非你很有錢,整天可以吃到大量的鱷魚肉或者是蛇肉等等。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這當然是假的,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雜食性的脯乳動物之一,從古至今大多數時候人吃什麼為主只是取決於能獲取什麼樣獵物,也是俗話常說的,有什麼吃什麼。肉食動物的獲取肯定高於吃草動物,說以就吃吃草動物要多一點。而且食草動物往往性格溫順,也比較容易馴養。至於實用肉食動物,最簡單的列子就是熊掌虎肉什麼。你看看要是現在不是法律保護的話,肉食動光被吃肉都能妥妥的滅絕了,更別說說皮毛什麼的了


閒來手工


記得,中學學生物時說豬好像是雜食動物。另外,鴨子也是雜食動物。您怎麼說豬是食草動物?



一見如故宇


我們吃肉食動物,舉幾個例子,黑魚,鱖魚,蛇,牛蛙,鱷魚,狼,鯨魚,等等。

黑魚鱖魚牛蛙蛇還算比較常吃,鱷魚狼基本吃不到。原因很好理解,小型肉食動物還是可以養殖的,養殖成本也不算高,中大型食肉動物養殖不了,要麼養殖成本太高。


好名字真的太難起了


【奇樂動物園,問題我來答】

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首先人類並不是只吃食草動物,人類是雜食性生物,並且是種生存力很強的雜食性生物。其次就是豬並不是食草動物,它也是雜食性動物,食性很雜!

具體的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人類的食性

從6500萬年前一顆天外隕石撞擊地球開始,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60%的動物滅絕殆盡。屬於爬行動物的時代結束,最早期的哺乳動物僥倖逃過一劫,開始了它們稱霸地球的進化之路!


從5000萬年前的低級靈長類猿類動物到1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原康修爾猿,一直到今天世界主宰,人類不光是智慧得到了充足的進化,食性也在不斷變化!

原康修爾猿以後又經過分化,出現了人類的真正祖先南方古猿。這個時候的人類可以被稱之為“進化之中的人類”,主要以植物和植物的果實為食!


而到了250萬年前,由於環境的劇烈變化,氣候越來越乾旱,大部分的南方猿人消失。而僅有一小部分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會了使用工具,以抗衡惡劣的環境,這個時候,人類爭霸世界的道路才算是真正開始!


由於環境的惡劣變化,稀木大草原變成了灌木大草原,並且最主要的是學會了使用工具,很學會了使用野火。人類的食物就不在侷限於植物了,他們會圍捕獵物,吃肉食!


這個時候一切是以填飽肚子為基礎的,不在乎好不好吃,味道如何?而後,一點點發展,直到出現了文明人類,生產力一點點進步,人類的胃口也在不斷變化,從填飽肚子到在填飽肚子的基礎上優化食物的味道。

從最開始的草食性到後來肉素都吃,到現在講究味道,人類食性一直在變化!

為什麼在人類的肉食中,食草類動物居多?

雖說題主問題不是太明確,但是我明白他的意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佔據大多數,肉食性的比較少!為什麼呢?

這裡暫且不說能量的傳遞是不是越靠近食物鏈頂端越少,因為以早期的人類是根本不會考慮到這個因素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趨利避害!

在最開始會使用工具的猿人階段,雖然他們已經開始捕獵來獲取肉食。但是相對於食肉性動物來說,草食性動物動物相對溫順一些,捕捉難度也更小一些!

而肉食性動物一般都是攻擊性較強。捕捉它們需要付出很大代價,所以早期的猿人會選擇草食性動物為食,無非是柿子挑軟的捏,趨利避害罷了!

而正是這種趨利避害的本能,在基因裡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就算是今天我們已經有了輕鬆捕殺肉食性動物的能力,我們潛意識的就是認為它不能吃或者不好吃!而對於牛羊等草食性動物,以及豬哥魚類等雜食性動物,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如何做著吃更美味!

我認為這都是在基因裡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別的可以騙人,但是基因裡保存下來的本能是不會出錯的,這是祖先給我們烙印在骨子裡的東西!

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關注奇樂動物園,帶你看看動物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