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西方宮廷與中國宮廷的權力差別


略談西方宮廷與中國宮廷的權力差別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


之前看過一篇西洋人談論俄羅斯風俗的文章,裡面提到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某代沙皇在閱兵中,看到某軍官的鬍髭長得甚是好看,於是流露出了想去摸一把的意思。鬍子可是俄羅斯男人神聖不可冒犯的尊嚴所在,即便是沙皇也碰不得的。軍官告訴他,皇上,我的手正放在我的軍刀上呢。沙皇只好剋制住自己衝動,訕訕離開。

這故事很容易使人認為,沙皇在俄羅斯沒什麼權威,更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然而他在他的東正教人民眼中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論在人民中的權威,在歐洲君主中無疑是最大的一個。當年沒有任何一支歐洲軍隊有俄羅斯軍隊那樣的絕對服從。他要求這個軍官去某處送死,這個軍官絕不會有二話。但比起服從沙皇,這些俄羅斯貴族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要服從,那就是——榮譽。他不能做出任何玷汙榮譽的事,包括毆打婦女、賭博作弊、撒謊、受到別人侮辱不立刻要求決鬥,在戰場上逃跑更不用提了;忠於沙皇也只是榮譽的一部分。沙皇自己也必須遵守榮譽,所以不能指派部下去做不名譽的事,所以摸別人的鬍子這種冒犯尊嚴的事做出來,雖然他是沙皇也會遭到對方立刻的刀劈。沙皇必須在榮譽的範圍內行使權威,貴族們也必須在榮譽的範圍內服從沙皇,因為他們共同遵守那個榮譽體系,他們間的地位實際上是平等的。


略談西方宮廷與中國宮廷的權力差別

黃昏間的故宮


這個故事放到中國,結局是可想而知的。別說只是要摸你鬍子,皇上便想要你妻女,所有人都巴不得送上門去讓皇上寵幸。手握軍刀威脅皇上更是立誅九族。在俄羅斯宮廷,沙皇卻絕不敢對那個軍官治罪,私下打擊報復都不行,因為這類不名譽的事傳出去,他會被貴族們恥笑,傳到歐洲,整個俄羅斯宮廷的名望都會受損。在整個東方宮廷,包括東亞、印度也包括中東諸帝國,常看到的是:在上者驕橫暴虐,在下者唯唯諾諾,逆來順受,整個國家彷彿只是供少數統治者淫樂用的私產。而在西方宮廷,除了羅馬後期,很少有這種情形。

仔細考察下中古歐洲的社會情形,它有四種勢力互相制衡:國王、貴族、教會、市民。國王名號雖尊,通常情況下只是個木偶;貴族與教會是實際統治者;市民,也就是資產階級的前身,雖無政治權力,但手中的商業財富是任何統治者都不敢忽視的。國王想要集權,貴族們想要特權,教會想要教權至上,市民們想要不受前三者的封建特權欺凌的自由。市民們有時藉助國王力量反抗貴族,有時又藉助貴族力量反抗國王。市民力量過大時,國王和貴族又都會恐慌,結成同盟來鎮壓。這三者又經常在國家民族的旗幟下結盟共同對抗喜歡把手伸得太長的教會。教會雖然因掌控信仰,一家獨大,但也有“落難”時,譬如遇上要把它連根剷除的法國大革命,它也會屈尊喊出“自由”。何況教會也面臨新教的挑戰。貴族們也處於互相敵對競爭中,任何一家貴族獨大都可能使別的貴族感到威脅。這些國內的矛盾上還要加上整個歐洲各邦各民族間的矛盾衝突。所有這些勢力互相沖突的結果便是歐洲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坐大,誰在行事前都必須先掂量下後果。實力強大者雖然有更多的權威與行事自由,但始終不能猖獗到東方式君權的地步。像那些國王,若敢狂妄行事,欺凌某個貴族,唇亡齒寒的結果便是被貴族們合夥廢黜。天主教會對手下的教士腐敗過於縱容,它的信徒就可能被新教牧師說動,當真拿它當魔鬼。



略談西方宮廷與中國宮廷的權力差別

古代中國滿朝文武開會的所在地


對比下歐洲,中國的情形就一目瞭然了:君權一家獨大,沒有任何勢力可和它抗衡。士大夫貴族們完全是皇室的附庸。皇帝要胡作非為,他們除了叩頭死諫或集體罷工外毫無制衡皇室的能力。所有的希望都只是寄託在皇帝個人的智商、品德上。遇上強硬的皇帝,只能多一批掉腦袋的“忠臣”。歐洲的貴族和教士都有自己的領地,這領地保證了他們有實力抗衡王權,國王敢動手“削藩”他們就敢弒君;也保證了他們不是靠領王室俸祿為生的皇家高級僕從,無須諂媚王室,有充分的個人尊嚴。譬如那些沙皇軍官,他們在鄉下都有自己的村莊和農奴,隨時可回鄉下過起無聊但卻舒適、威風凜凜的地主生活,給沙皇當兵是為榮譽也為解悶,並不是為那幾點薪餉。沒有經濟上的獨立是絕對談不上尊嚴的,家庭婦女在男人面前不可能有尊嚴,工人在老闆面前也不可能有尊嚴,領薪水的小職員在國家機器面前也不可能有尊嚴。我國古代的士大夫們卻恰恰是些領皇室薪水的小職員。

閱讀更多有深度文章,敬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