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会飞的狼829


主要就是在人员、油料、技术水平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至于装备生产,这并不是关键因素。

德国空军从一开始就是在速战速决的思想下作战的,根本就没有预料到会陷入持久战消耗战。在飞行员培养体系上,德国可以说是极为失败的,纵使德国拥有大量王牌飞行员,但是这些飞行员大多数都一直在战场上作战甚至战斗至死,没有及时作为加强训练体系的措施。新飞行员匆忙之间就要上阵,更多的是成了敌军的活靶子。

而德国空军一直是缺飞行员而不缺飞机的,即使是1944年德国也生产了3万架飞机,但是缺乏足够多的合格飞行员。然后就是燃料了,德国从罗马尼亚等得到的石油锐减,而且本土的液化石油工厂遭到打击,即使有足够的飞行员这些飞机也无法出动。

然后就是技术问题。德国空军的战机性能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落后,使用的Bf109G、K以及FW190D等本质上还是对现有战机有限的改进,面对盟军的P51D、P47M、拉7等已经极为吃力,可是德国的新式战机迟迟无法搞出来,只能以Me262、Me163等这样的不成熟技术来作为应对之策。

最终在西线东线漫长的作战中,德国空军最终无法坚持下去,天空已经不再属于德国人了。


战争之王


德空军制空权的丢失,原因有一下:

首先还得归功于领导层的错误,首先是希特勒,42年中,在美间谍就给希特勒讲述了美将投入B17和B24投入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并带来详细的飞机基本情况的说明,但狂妄的希特勒根本不重视,并断定这是美方的“套”,但事实是这些飞机在美已家喻户晓了。

其次,在42~43年左右,美英战略轰炸的初期阶段,德国空军领导层(主要责任是戈林),对战略轰炸的潜在威力及美国国力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空军实力。在美英战略轰炸逐渐扩大规模、效果渐渐体现的关键时间段内(43年),没有做出有远见的决断,把空军及时转型(变成防御性空军),依然想靠战斗机部队的“攻势”阻止美英的战略轰炸,由于军队内部的臃肿官僚扯皮,依然没有能做到西欧的空军力量统一指挥和航空工业全力跟上战争的步伐。至44年,美英的战略轰炸已呈现不可阻挡之势时,德空军战斗机部队精英损失巨大、大量飞机和燃料工厂被毁、新飞机新武器的研发一再遇阻,就算有潜力的me262和ar234等品种,由于受各方面影响,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无力扭转战事。而在这一年,虽然德国空军和工厂拼尽全力,但失败不可避免。

最后,空军失败的原因除领导的原因外,自身国力不足也是失败的主因之一……


探测卫星A


在东线,即便面临苏联空军还一样多的战斗机,德国空军也没落下风,更好的装备、更好的训练、更好的战术,德国空军的王牌们,其战绩大多来自于东线,但在西线,德国空军遇到了另一种困境。

相比东线的低空空战,西线以拦截美英轰炸机为主的高空空战对德军十分不利,德军飞行员在西线轻易就能打下多架苏联战斗机,但面对坚固的美军B-17和B-24,这要困难的多,虽然采取了多种战术和新装备,但德国空军从未找到对付美军轰炸机编队的有效方法,更不要说后期P-38/47/51战斗机可以提供的全程护航了。

实际上,在感到缺乏燃料之前,德国空军就已经失去了西线的制空权,连续不断的截击美国轰炸机群,德国空军飞行员损失惨重,看记录,大量的王牌都是在西线陨落的,实际上,在战争进入持久作战后,德国空军的训练体制就已经决定了其失败,德国空军无法训练出大量的飞行员以供消耗,熟练的王牌飞行员只能在前线战斗到死或者战争结束,这跟美国人不一样,美军飞行员在达到一定战绩后,会被留在后方,将宝贵的空战经验传授给菜鸟们,而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的新飞行员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面对训练更好的美英飞行员,注定其悲剧下场。

面对难以攻击的轰炸机和性能已经超越德国空军的美国战斗机,德国空军很早就意识到战斗没有希望。至于所谓的缺乏铝材,这个是不对的,实际上,德国各大军工厂面对盟军轰炸,早就自觉保存了大量原材料,德国军工生产甚至在饱受轰炸的1944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战争后期,大量的战斗机被生产出来,但由于缺乏油料以及运输系统瘫痪,只能停在机场上挨炸。


深远防务观察


其实对于德国人来讲,德国有一大批的超人飞行员,这一点大家都听说过,在德国军队内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会敌方战机数量超过100家以上的飞行员有100多人,要知道就是100多人纪录的飞机就有1万多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这100多个人灭了一个国家的空军。

但是这种战绩是需要代价的,一方面,前苏联老铁够给力提供了一大票的数量庞大,但是战斗力低下的空军部队给他们刷了战绩,另外一个方面这些空军的战斗人员每天需要执行的任务,都令人咋舌,你比如说米西亚哈特曼,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空军战斗机驾驶员,曾经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个人击毁战机数量达到350多架,翻开他的作战记录就会发现这个人执行的空中任务超过了500多次,较同期的前苏联和美军的飞行员,这个执行任务的数量是其他同类型的飞行员的数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

这个和德国人需要执行的作战任务有很大的关系,德国是两线作战,尤其是空军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陷入到两线作战的麻烦之中,在这之后甚至陷入到了三线作战的窘境,(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德国空军需要执行的作战任务更多,需要面对的对手更多,但是德国人一共也就那么多人。

这和飞机的质量无关,我们看了一下战争后期日本方面的空间,虽然也有一大批的空军飞机使用,但是这些飞机的驾驶员技术实在是太菜了,有的飞行员甚至只是学过一些理论性的指导,摸着飞机不到一个小时,然后就被拉上战场进行作战,结果马里亚纳火鸡设计大赛大家都听说了。

优秀的飞行员是一个国家空军的宝藏,如果没有了这些优秀的飞行员,驾驶飞机疾病的飞机性能再差,你也不可能打造出来一只强悍的空军部队,那你的制空权丧失,这是时间上的问题。

德意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把自己的鲜血都给流干了,美国人,前苏联都能够同批死啦起大量的空军部队,甚至于可以用飞机撞飞机的方式,以一换一的形式不停的重创德国的空间,而德国空军的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补充那么多的人员,即便德国的bf109创下了活塞式飞机单产的纪录之王,生产了大概3万多架,可是德国空军的那些飞行员实在是没有办法跟得上这么剧烈的消耗,再加上战争后期美国为了遏制德国空军实施的战略轰炸。

德国的飞机产业几乎陷入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仅资源没有办法供应,甚至为了躲避大轰炸,把飞机场设到了山洞之下。

所以二战德军逐渐的也就丢失掉了自己的制空权,这个和政策无关。


漩涡鸣人yy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战略、战术都纷纷登场,德国凭借着先进的军事理论,训练有素的新型军队,在战争开始阶段所向披靡。掌握了制空权也是德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各个战场,德国的空军大显神威。它们不但掩护地面和海上德军的行动,还担负着对敌人纵深战略目标轰炸,空降奇袭的任务,担负着战略任务。通过轰炸,德国就迫降了贺兰,通过空降,德军占领了埃本·艾马尔要塞,占领了克里特岛。

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逐步丧失了制空权。在东线的广阔战场上,这种情况尚不很严重。可是,在西线战场上,这个情况成了左右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每当德国地面部队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就会招来大批盟军战机,把战场炸成一片火海,德军只能撤退。

由于丧失了制空权,德国在各个城市和战略目标遭到了盟军的大肆轰炸。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战略城市等目标被盟军轰炸破坏,严重影响了战争的结局。

那么,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呢?除了德国的战争的战略错误,比如多线作战,动员过晚,实力悬殊等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现在德国空军本身。那就是,德国空军中没有战略空军的编制。

在德国空军建设中,虽然有出色的战斗机队,俯冲轰炸机队,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直接投入战场的部队。德国当时也有人提出建设大空军,制造战略轰炸机,建立战略空军。可是这个建议被希特勒给否决了。当时德国的资源有限,他的眼光更多的放在能够直接应用于战场的方面,没有想到战略轰炸这个方面。

这个恶果在不列颠空战中就显露出来。由于没有战略空军和相应的轰炸机装备,德国不得不把大批的直接用于战场掩护的俯冲轰炸机投入空战。结果不但没有产生显著的战果,反而损失了大批的飞机和飞行员。

在此之后,德国将主力转向苏联战场。在西线,德国反而成了英国战略空军轰炸的目标。虽然德国空军想尽了办法,德国还是遭受了越来越大的损失。等到美军参战后,这种局面更加严重。

财大气粗的美军组建了第8航空队,他们负责白昼轰炸德国目标。而英国战略空军则负责夜间轰炸。在开始的阶段,战果不大,而且损失不小。在当时,第8航空队是伤亡最大的盟军单位。但是,随着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开动,德国越来越不是盟军空军的对手。

在开始的时候,盟军战斗机的航程有限,不能为轰炸机队全程护航。为此,美军制造了著名的P-51“野马”战斗机。这种战斗机以长航程为轰炸机队进行全程护航。这样,德国的战斗机一面要对付对付轰炸机上的自卫武器,另一方面还要和对方的护航战斗机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德国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越来越少,德国空军已经落了下风。

到了1944年,为了即将开始的“霸王”行动,空中会战进入了高潮。从2月20日到25日,美军组织了针对德国空军和德国飞机制造工业的大会战。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美国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的3300架轰炸机参加了对德国的空袭,一共投下10000吨炸弹。德国的飞机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会战的胜利,使得德国的战斗机无法补充,飞行员也损失过大,德国的战斗机队几乎崩溃。这使得德国空军彻底丧失了制空权,德国空军一蹶不振。虽然德国空军还在继续垂死挣扎,可是在越来越强大的战略轰炸面前,德国空军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

到最后,德国的战争机器,在盟军的战略轰炸下崩溃了。当德国的燃料工业被破坏后,所有的飞机、战车都无法运转,战争彻底无法进行下去了。

后来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对地面部队发出讲话,“如果你们看到天上有战斗机,那么这些战斗机肯定是我们的。”确实如他所言,诺曼底登陆当天,在空中只出现过两架德国战斗机。和盟军的上万架战机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而负责德国军工生产的施佩尔回忆到,“我已经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征兆,因为每当我一躺在那张并不怎么舒服的床上时,就可以看到美国第15航空队在轰炸机从意大利的基地起飞,越过阿尔卑斯山来轰炸德国的工业目标,而此时天空中没有一架德国的战斗机。”

正是因为德国空军忽视战略轰炸,没有自己的战略空军。不但不能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削弱消灭对方的军事潜力,反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最终,在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面前,失去了制空权。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实际上二战德国空军为什么会败的如此窝囊看看他的统帅“大肚子”戈林就行。戈林让德国空军做了两件比较大的事,但都让他颜面扫地,一次就是用空军解决撤退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另一次就是让德国空军元气大伤的不列颠之战,这两次都在希特勒面前把牛逼吹下了,但是都惨遭打脸,并且第二次还把门牙都崩了。

一战时的王牌飞行员,德国空战英雄戈林曾经击落过22架飞机,后来成为希特勒极为亲密的战友,浑水摸鱼坐上了第三帝国空军元帅的宝座。

早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与英国进行了媾和,不过遭到了丘吉尔的断然拒绝,后来德军开始决定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登陆本土。但是进攻英国需要穿越英吉利海峡,英国沿岸的雷达和皇家海军都是德国必须除掉的目标,它们的存在会让德国海空军惶恐不安。而进攻英国必须要摧毁英国的雷达和空军基地指挥部,于是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之战让德国空军损失了1700多架作战飞机和6000名飞行员,英国则损失了900多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可以说德军完败。

这第一次的巨大失败和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戈林保持一战空战的观念,轻视雷达和远程奔袭的问题,第二方面想单独利用空军就彻底击垮英国,轻视和轻敌让德国空军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不列颠空战的最终成绩是炸毁了英国大约100多万栋房屋和86000名平民的伤亡。

英国本土士兵展示被击落的德军战机残骸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空军和陆军一样横扫了苏联土地上的一切,它们攻击苏联空军基地,摧毁了大量的苏军战机。但是从1941年9月起,德军的步伐开始慢了下来,苏军的抵抗开始变得顽强,寒冷的冬季来的格外早,让整个德军的后方开始凌乱起来。在前线的战斗机和飞行员都是德国空军的精锐,但是后方的行政部门由于“官僚主义”执行力太差,让前线部队很难发挥战斗力。

德空军地勤人员正在给HS-129攻击机装填30毫米机炮炮弹,这款战机在苏德前线被大量使用。

到1941年12月,空军迎来了第一次苏军的反击,损失惨重,他们不再像初期那样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做起了为陆军空投补给的任务,不过总体在整个东线德国空军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在1942年2月,西线开始出事了,德雷斯顿遭率先到英军大规模空袭,1943年科隆、汉堡等城市相继遭到毁灭性轰炸。英军装备了美国B-17“空中堡垒”等新型轰炸机,经常出现“千机大轰炸”的场面,这让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对其束手无策,非但没有阻止轰炸,反而德军飞行人员和战斗机开始告急。致此戈林的名誉扫地,备受平民指责,希特勒也开始剥夺其权利。

更为致命的是德国战略资源已经开始趋于枯竭,盟军掉一架飞机的同时可能国内已经制造出了一百架新战机。


德国空军在最后犹如德国所有的一切一样,V型导弹、虎王坦克、喷气式战斗机,虽然这都是逆天的存在,但是在浩瀚的盟国大军面前杯水车薪,没有一款武器解救得了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

德国后期的科技出现了让人惊讶的发展,ME-262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

我是军武奇兵,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战武奇兵


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让美国参加二战,德军就不会丢失制空权。

希特勒打完英法,是想修整到1945年再打苏联,可斯大林胃口太大了,得了波兰一半领土,波罗的海三国还不止步,还想吞并芬兰,还要罗马尼亚,匈牙利亚部分领土,还要向地中海发展,让希特勒不得不提前对斯大林下手。

“巴巴罗萨”计划前三个月,德军已消灭了苏联最强的有生力量,打的苏联海陆空怀疑人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斯大林都向希特勒三次求饶了。

如果没有美国加入,给苏联源源不断的支持,斯大林早坚持不住了,因为技不如人,运动战打不过德军,只能死守待援。

美英实行对德的战略轰炸,引发了德空军不能更新换代喷气式战斗机,才使德军失去制空权。


光芒万丈34957


二战中的德军飞行员有多强?埃里希哈特曼一人击落352架敌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一人消灭的苏军坦克数量足够装备五支装甲部队。个人战绩击落超过百架飞机的有107人,称得上王牌飞行员的人数过三千人,最牛的一个战斗机连队击落敌机超万架。战绩如此辉煌的德国空军,为何会在战争中一步步丧失宝贵的制空权呢?

空战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击落对方的战斗机,而是为了取得自由打击敌方地面目标的权力。一切的空战,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轰炸机或者攻击机而展开的。轰炸机的出动时间、飞行高度、编队方式这些都会直接决定双方战斗机的作战方式。以下介绍二战西线战场双方的战机和战术。喜欢的可以点关注,很快会更新东线篇(苏德战场)。

西线篇

西欧的空战有两个阶段:德国主动阶段和德国防御阶段。

前一段的空战,其核心是以斯图卡为代表的俯冲轰炸机。德军的闪电进攻中,斯图卡充当了飞行巨炮的角色,经常要负责对陆军攻击过程中出现的战术性的,坚固点目标的攻击。这种要求,就意味着这种飞机必须能随叫随到,像什么起飞前花一个小时加油,然后再花三四个小时飞到目标附近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不可能搞出个双三轰炸机,以确保迅速到达。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靠前部署,也就是把这些飞机部署在非常接近战场的前线机场上。这样才能保证能为陆军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持。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斯图卡作战半径很小(应为没必要)。

由于地面战术性目标往往伪装良好,加上很可能存在敌我部队纠缠在一起的情况,所以,轰炸机必须能更清楚地看清目标,必须有很高的攻击精度。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斯图卡飞得很慢,高度也较低;为了能精确打击,斯图卡采用了近乎垂直俯冲攻击的攻击方式。因为这一类型的目标一次性出现的数量都不会超多,所以斯图卡主要以小编队的方式出现。由于斯图卡的这些特点,当时的空战大多发生在低空。斯图卡飞高了,飞行员就根本无法发现地面目标,而对敌方战斗机如果飞得太高,同样无法发现斯图卡(那时候可没有什么能下视的机载雷达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来,空战高度一般不会超过3000米。因为斯图卡都是小编队活动,因此,无论是护航的德国战斗机,还是前来拦截的盟国战斗机,也都以小机群模式活动。

编队的方式。

战争初期,英法空军战斗机的编队方式有严重问题。出于美观考虑,(也因为机载无线电当时还是新鲜玩意)他们习惯于采用比较密集的3机楔形编队。这样的编队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在遭到突袭时,战机紧急转弯闪避,很容易和自己人撞上。德国空军因为有在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其编队形式更为合理:德国战斗机采用双机编队(ROTTE)作为最小的战斗单位,由长机(Rottenführer)和僚机(Katchmarek )组成。在战斗巡航中两架飞机前后间隔约200码,僚机在后,这样长机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搜索而不用顾虑其后面的视觉盲区,在战斗中,僚机在长机攻击时负责掩护其身后。而每两个双机编队又可以组成一个相互掩护相互支持的四机编队。事实上,后来这种以两机为基础的编队方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并迅速的为其他国家所效法。

德国轰炸机则采用三机编队,编队方式较为密集,这样轰炸机的自卫机枪就能够形成比较密集的交叉火力。

偷袭战术。 因为战斗以小编队方式进行,先敌发现后的偷袭成为了最有效率的战法。事实上至少德国战斗机王牌们,几乎大半的战果,都源于偷袭。

经典的偷袭方法:

1、利用太阳。抢先发现敌机后,首先加速转到敌机和太阳之间,由于强烈的阳光的干扰,你可以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逼近到相当近的位置。(参考晚上开车时,迎面开来的开着远光灯的车对你的视力的干扰)空战中,如果有机会,就一定要利用好太阳,攻击时背靠太阳,逃跑时面朝太阳都是常用战术

2、利用云层 。这个是高阶技能,必须预判好双方的位置和速度,不然很容易丢失目标的。不过逃跑时钻入云层绝对是保命的法宝。所以,投入战斗前,有必要先注意云层的状况,对于保命而言,至关重要。3、从6点钟下方攻击敌人。这个角度是飞行员视线的死角,如果从这个方向进入,敌人很难提前发现。在攻击轰炸机的时候,这个位置也是很多轰炸机自卫火力的死角(基本上所有的俯冲轰炸机都是。但注意,四发战略轰炸机编队的弱点不在这里。)最经典的攻击方式是:从太阳方向,以较高高度接近,然后垂直俯冲到敌机6点钟下方,然后迅速拉起攻击。

偷袭不成的正规打法。合理的战法是基于对双方战斗机性能的了解的。事实上,大多少战斗机在性能上都各有所长,很少有一种战斗机会在各方面都优于另一种战斗机。所以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极为重要。

早期西欧战场上的德军战斗机主要有两种:BF109和BF110。其中BF110是双发重型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首先说BF109。西欧战场德国进攻时期,主要是E型和F型(40年前后出现)。相对于大多数飞机,BF109系列最大的优势在于爬升。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其次是负G性能,这一点相对于主要对手英国人的喷火更是明显。 由于这两个优点,BF109常用的战术有这样一些:

1、螺旋爬升。这是BF109的特色项目,基本上不会用这一招就等于不会开BF109。方法是一边盘旋,一边爬升。由于对手的爬升性能一般都不如BF109,如果对手跟着爬,很容易就会在爬升中失速,然后嘛,对付一架失速了的敌机,还用我教你?如果对方不跟着爬,就会让你拥有高度上的优势,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地BZ(俯冲——攻击——拉起——俯冲的循环)他。注意,在大机群混战中不要随便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当你用爬升把别人带到失速的地步的时候,你自己往往也距离失速不远了。混战中,很难确定周围是否有能量高于自己的其他敌机,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极其危险。

2、哈特曼滚转 。这是二战头号王牌哈特曼的经典防御动作。当敌机咬住你的6点,准备动手的时候,(注意,和敌机的距离要近,这个动作不能做得过早)利用优于对手的负G能力突然在蹬舵的同时推杆。这样飞机就会做出一个向下的带负G的滚转。这会使你突然从对手的眼前消失(对手被自己的机鼻挡住了,暂时看不到你),而他要跟上来就必须先做一个180度的滚转,然后再拉杆。这时候,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速度,并和他拉开了距离。注意,这个动作需要一定的高度,否则会亲吻大地的。

BF109也有自己的弱点,这一点也要心里有数。

1、BF109的杆力BF109E系和F系的纸面上的盘旋并不差,比起喷火来不见得弱太多。但如果你真的用它来和喷火玩水平盘旋,那就请做好牺牲的准备吧。BF109的杆力很沉,需要很大的力量才拉得动,和喷火玩盘旋,转不了几圈,你就会因为耗尽了力量而拉不动杆子了。这个时期109相对英国人的喷火在俯冲和爬升,以及低速下的操作占优,喷火在盘旋,平飞速度,高速性能上占优,喷火在4500 米以下飞得稍快,但梅塞施米特的爬升占优,并在六千 米以上有轻微的速度优势。

2、腿短。这是要命的毛病,不列颠之战中,BF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后,呆不了多久就得往回飞,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航程来给轰炸机护航。当然,它的对手喷火也是个短腿。至于BF110真心不算好飞机。(话说双发战斗机除了洛克希德的P-38,就没一个好的)优点:速度快,火力猛,航程远。缺点:滚转、盘旋完全是渣。历史上在不列颠之战中被皇家空军打得稀里哗啦,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回家改夜间型战斗机了。

实在要用这货,建议战法:1、最好只对轰炸机动手。2、没有高度优势绝不投入战斗。3、不是偷袭绝不动手。4、俯冲偷袭,偷袭不成继续俯冲跑路,绝不回头。5、什么?让我给轰炸机护航?好吧,先派架BF109来给我护航吧。(历史上就是这样)

西欧战场德国空军防御时期

英国这个时候,空战围绕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美国的B-24、B-17轰炸机展开。所谓战略轰炸,指的是空中力量独立的完成对敌方极为纵深的厂矿等基础设施进行打击,以期摧毁其战争潜力的作战方式。这要求轰炸机有巨大的航程,能深入敌人后方。有巨大的载弹量,能形成巨大的破坏。有结实的结构,能承受敌方的打击。因为打击的多是工厂之类的大型固定目标,轰炸机多以大编队方式进行打击,护航和拦截的战斗机也多以大编队形式出现。采用水平轰炸的方式,精度上远逊于俯冲轰炸机的俯冲轰炸,但可以靠炸弹多来弥补这一不足。由于高空阻力小,更能节省燃油,所以飞行高度一般都在6000米以上,7000米左右。返航的时候会更高。在P-51服役前,由于护航战斗机航程不足,绝大多数路程上,轰炸机没有任何战机护航。

在执行这类任务的时候,美英的战法有些区别: 兰开斯特载弹量大,但自卫火力一般,加上英国工业能力还是没法和美国比,英国选择了相对安全,但也更不能保证打击精度的夜间大集群轰炸的方式。袭击目标也更倾向于直接攻击城市和居民区。美军的轰炸机自卫火力更强,也更坚固(B-17更坚固,自卫火力更猛,而B24在航程和载弹量上有优势)加上美国的工业能力,也更能承受损失。所以美军采取的是白昼轰炸的方式。

针对英军的轰炸,德军主要依靠雷达配合探照灯和高炮,夜间战斗机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总的来说效果一般。(战争雷霆里的钓鱼专用机)对美国的白昼轰炸,德军则在美军护航战斗机航程所不及的地方,组织大机群编队突击。由于重型轰炸机并没有机腹部分无自卫火力的弱点,所以攻击方式与攻击俯冲轰炸机有明显区别。最高效的攻击方式为迎头攻击。这个方向自卫火力最弱,而且弹药从这个方向命中带来的杀伤效果最强。而且迎头攻击的方式也能最大程度的震慑对手,打乱轰炸机的阵型。轰炸机只有依靠编队,互相掩护才能和战斗机抗衡,一旦轰炸机编队被打散,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屠杀。德军的几次大规模拦截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即使以美国的力量,也开始感到损失太大难以维系。

这时,一位优秀的轰炸机指挥官给轰炸机部队带来的新战法扭转了局面。这位指挥官就是后来二战利用燃烧弹轰炸东京的李梅。这种新的战法叫作箱型编队。即8架轰炸机分成上下两层,如果将每一架飞机都用线连起来就像一个立方体的箱子。而很多个小的箱子又组合成一个多层的大箱子。这样当一架德国飞机向着一架美国轰炸机发动迎头攻击时,处于这架美国轰炸机侧面、上面、下面的其他轰炸机就可以用自卫机枪来攻击这架德国飞机。而一旦德国飞机飞入到轰炸机编队当中,(在迎头冲击中,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多个方向的火力的交叉射击。到时候就算技术再牛,是死是活主要还得看人品。很多德国超级王牌就是在这种箱式编队中膝盖中箭而被击落的。

当然,这一编队对战术纪律要求极高,李梅要求麾下的轰炸机在受到任何攻击的时候,都不得做出任何闪避动作(哪怕人家直接撞上来)。以免打乱编队。(对轰炸机飞行员来说,纪律性比技术更重要)但箱型编队也存在弱点:投弹不便。高层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可能直接命中低层的轰炸机(历史上发生过),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到达轰炸目标上空时,轰炸机部队必须进行队形变换,把多层的箱式编队恢复成单层编队,考虑到飞机数量之多,这个过程就会相当复杂。而且这时候,箱式编队的防御力也下降明显,德军往往会选择这个时间段加以攻击。好在这个时间段不长,美国人又财大气粗,皮又厚回血又快,这个缺陷也就不算无法接受了。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国人仍然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空对空轰炸。一些德国战斗机携带定时炸弹,飞到箱型编队上空一定高度投下,一段时间后,炸弹落入轰炸机编队中的时候会自动爆炸,这会给密集编队的轰炸机带来巨大的杀伤,但如果美国人敢解散密集编队,其他的战斗机可不是吃素的。由空对空轰炸,又发展出火箭弹迎头攻击的战术。也就是使用像FW190或者BF110这样大载弹量的战斗机,携带大量火箭弹,从正面在轰炸机自卫火力杀伤范围外发起攻击。以其打散箱型编队。这两个战术相当成功。在某次拦截里,德军用火箭弹迎头攻击,居然取得了一次击落十架以上重型轰炸机的战果。于是交换比再次向德军倾斜。

这个时候,力挽狂澜的主角上场了,她就是战斗机中的女王——伟大的长腿美女P-51。P-51有着夸张的作战半径,可以全程为轰炸机护航,她们守卫在轰炸机身边,去发动空对空轰炸或者火箭弹迎头攻击的战斗机,而那些挂载了沉重的炸弹或火箭弹的德国战斗机在丢掉炸弹或者火箭弹之前,绝对不会是P-51的对手。但一旦丢了那些东西,就是没有P-51,他们也打不过轰炸机编队。

德国人也迅速的做出了应变。他们一方面给负责火箭弹攻击的战斗机加厚装甲,一面安排其他正常的战斗机给这些突击机护航(第二次战斗机给战斗机护航出现了)但这一招没有完全扭转局面。因为作战环境更适合P-51。德军由于缺乏废气增压技术的积累,他们的战斗机在高空都有心脏病——发动机高空性能下降严重。而该死的美国轰炸机全在高空,在这里,德国飞机在7000米左右的高度,喘着粗气,忍受着高原病,面对着装有默林发动机轻松自如的P-51时,性能上完全处于下风。加上回血速度远远不及美国,德国空军开始面临失血而死的前景了。

这还不是最后的致命的一刀!传奇刀客上场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德国空军苟延残喘的时候,一位传奇英雄开始领导美国战斗机部队,在他的手里,P-51女王的威力被发挥到了最大。仅仅一个星期,他就让德国空军基本从天空中消失掉了。他就是第一个轰炸东京的杜利特将军!在1942年,杜利特将军就曾亲率一群B-25中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并因此名噪一时。

这一次,他又发明了P-51提前清场战术。所谓P-51提前清场战术就是不再吧战斗机束缚在轰炸机身边,而是利用P-51变态的航程优势,让P-51比轰炸机提前一段时间飞到德国上空。如果德国战斗机选择在这个时候大集群的起飞应战,他们就会陷入到和P-51的缠斗中,等美国人的轰炸机到来的时候,他们就正好应该因为耗尽了燃油而在机场跑道上降落,然后美国人的炸弹铺天盖地的落下来……如果德国人的战斗机不提前起飞,而是等到轰炸机群快到时再起飞,对不起,他们就必须顶着从高空俯冲下来的P-51的雨点一样的.50子弹爬升,面对着大群有着明显的能量优势的敌机的攻击,不能采取大的闪避动作(要不然就没时间爬高相应高度来拦截轰炸机),被敌机咬住了不能乱跑(被赶跑了就没法执行任务了),好不容易咬住了敌机,敌机跑了也不能追(一追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就不能拦截轰炸机了),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个星期,仅仅一个星期!无数的王牌乃至超级王牌就在这样憋屈的战斗中去见腓特烈去了,一个星期之后,德国空军就再也组织不起任何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德国的天空就此彻底地向盟军敞开了!于是希特勒终于愤怒了。

如果论单挑,P-51并不是最好的战斗机,至少,在P-51中产量最多的P-51D绝对不是,在高空,无论是共和公司的胖胖的P-47还是英国人的喷火都要更强。不过,这两种飞机也都有一样的问题:腿短。都只能勉强飞过英吉利海峡,当然就更无力执行提前清场这样的战斗计划。航程,这个在单挑中不算太重要的指标,在真实的战争中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重大一周”的空战还不是女王表演的结束,在德国人被打得高挂起免战牌的时候,杜利特大手一挥,大批的P-51就开始主动上门挑逗德国飞机了。为了进一步减重,也为了更方便的挑逗德国人,女王穿得超级清凉,除了机徽之类,所有的油漆全部被除去了,露出了光洁细腻的肌肤。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能看到的P-51亮的跟镜子差不多的原因了。

参考了德国人在东线的做法,美军派出大批的P-51小编队在德国控制区(主要是德国机场附近)展开游猎,这使得德国人的飞机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安全,而且严重的干扰了对新飞行员的培养。很多第一次上飞机的新手,刚起飞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P-51给推倒了。

就这样,德国空军在他们的机场上空,流完了最后一滴油。到诺曼底登陆时,曾经强大的德国空军只能派出两架FW190偷偷溜过去显示一下存在,甚至没敢丢下一枚炸弹,打出一发子弹。随着盟军的登陆,和德国空军事实上被消灭,盟军的空中力量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直接的对地支援上。事实上,盟军对这个变化的准备并不充分,盟军手中并没有太好的专用的对地攻击机,只能用战斗机客串了,好在美国手里有天然适合干这个的,那就是我——超胖、超重、超强壮、超萌的大奶瓶——P-47牛牛家的台风也是洗地的好手,德军名将隆美尔不就在曾在台风的攻击下受过伤么。

德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失去了西线战场的制空权。以至于诺曼底登陆盟军几乎不会受到德军来自空中的威胁。接下来笔者会更新东线篇。


铁杆军迷


对于空军来说,最重要的战斗力是飞行员,由熟练飞行员驾驶的高性能战斗机才是强大的空军战斗力。

德国空军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所向无敌。一个是德国拥有一流的飞机同时还有一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队伍,虽说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惨重,尤其是损失的6000多机组人员可以说是使德国空军伤了元气,不过,在对苏作战开始的时候,德国空军还是拼凑了3300架作战飞机进攻苏联,而当时的苏联在西部部署了将一万架飞机,不过苏联的飞机大部分是老式的伊15伊16这种应该淘汰的机型。

开战第一天,苏军有约1800架飞机被击毁在机场,而且由于苏军的机场很多处于德军第一波冲击的距离内,所以损失了大量的飞机。不过苏军的飞行员损失不大,虽说这些飞行员和德军相比都是菜鸟,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苏军的菜鸟飞行员逐步开始能够和德军空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抗,德军飞行员损失也逐步增大,在巴巴罗萨开始后的半年有2200的飞行人员伤亡,德军开始感到飞行员的紧缺了。不过这时的德军还是能够勉强补充飞行员的损失。

不过由于东线的地区广大,德军无法完全掌握制空权,苏军经常钻空子。

苏军在战前就通过组织民间的飞行俱乐部来训练飞行员,针对青少年还组织了滑翔机运动,这就为战时补充飞行员做了一定的人才储备,这种事德国人也干,世界第一王牌哈特曼原来就曾经学习过滑翔机。

不过经过战争的消耗,德国的飞行员补充越来越无法满足东线的需要,经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并且在库班空战以后,德军开始慢慢在东线无法完全控制整个东线的制空权。苏军的钻空子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苏军采取的手段是通过空战来消灭德军的飞机,而在空战中击落的飞机,飞行员很多时候来不及跳伞,和飞机一起损失掉了,而苏军由于是本土作战,跳伞的飞行员方便逃回本方的战线,所以飞行员的损失苏军小于德军,而在库尔斯克中,苏联空军第一次和德军分庭抗礼,虽说库尔斯克是以坦克会战而闻名天下,但是同时也是苏德双方的空中优势的转折点,而随着德国抽调空军回西线,德军只能是想当年的苏联空军一样,利用东线的广阔空间钻空子。

而在西线,德国的飞机和英国相比,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英国的喷火可以有效的对抗Me109,而在得到英国的支援之后,美国研制出来P51野马这种一代名机。德国的空军司令在被问到什么时候认识到德国已经战败,戈林回答是P51出现在柏林上空的时候。

相对苏联战斗机,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可就是要高过一个档次了,苏联的木板战斗机经常结构超重,所以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不大,对于地面部队的掩护十分困难,为了跟上地面部队的攻势需要经常转移机场,在转移机场的时候,就是德国空军的机会。而美英的飞机航程远,不用经常转移,可以在相对条件好一点的机场起飞,这样德国空军的机会就少多了。

德军在库尔斯克失利以后,空军部队尤其是战斗机部队大批被调回德国本土参加德国本土防空作战,可以这样说,在东线德国人的坦克被苏联人消耗掉了,而德国人的战斗机被美英消耗掉了。美英对于德国的战略轰炸破坏了德国的战争补充能力,最后德国只好向苏联学习,工厂搬家到美英空军作战半径以外的西里西亚,但是这里又是苏联坦克的冲击范围。

两条战线的巨大消耗,加上补充不到位,德国空军在空中露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到了1944年,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德国空军都无法和正面的同盟国空军对抗了。


有痰


1、德军在二战末期,燃料弹药严重匮乏,致使飞机无法升空作战;

2、原材料(特别是铝)产量一少再少,飞机制造厂被炸,飞机无法出厂;

3、因为缺乏有色金属,发动机制造粗糙,寿命低(有时候一台发动机经过十小时的运转就变成了一堆废铁),故障多;

4、德军飞行员缺乏油料训练,素质普遍削弱;

5、盟军新型战斗机的参战(英军的喷火XIV,美军的P-51D野马,苏军的La-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