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战死,在大授衔期间,会被授予少将军衔吗?

金楼家Kening


《亮剑》中李云龙所在二师,在淮海战役中与楚云飞部交战,李云龙亲率特战大队与楚云飞的警卫营交火,结果“两败俱伤”,楚云飞吃了枪支,李云龙挨了一炮。后两人均被所部抬去医院。此时二师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大彪和邢国志,原著里说二师后来参加了第一次金门战役,张大彪和邢国志战死。金门现役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败绩,最终近万人因没有支援,全军覆灭。


张大彪虽然看着老大粗,但是打起仗来绝不含糊,很有一套,因此很受李云龙喜欢,他也极会揣摩上级的意图,在战场上屡立奇功。秀琴被捉后,李云龙召集本团人马围攻平安县城,张大彪被李云龙提拔为团参谋长,直接负责前线的指挥任务,在张大彪组织多次冲锋无效后,李云龙用意大利炮轰了平安县城楼,随后张大彪帽子一摔,带着兄弟们就把平安县城拿下了



电视剧中并没有交代张大彪的结局,在小说中张大彪应该是牺牲在金门岛上了。如果张大彪没有战死,按照电视剧里的升迁情况,张大彪极有可能被授予大校军衔。


胡子先生看电影




首先明确一点,张大彪并没有资料证明战死了。我查了《亮剑》的原著,参加金门战役死在前线的极有可能是李云龙的副手邢志国,参加金门战役只有李云龙的一个团,团长姓邢。

然后我又向后查了一些资料,李云龙担任军长时,军队的参谋长叫苏公权。不管是副军长还是其他职务,都找不到张大彪的名字。

估计张大彪极有可能是调到其他军队去了,如果是在战场上原著也不可能不提。张大彪作战经验丰富,担任过军队政治和参谋长,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当一个师长是绰绰有余的。

张大彪但属于西北军战斗序列,后来在29军中任职。在长城抗战中,用大刀砍下了不少日本人的脑袋。这就证明他从军的时间至少不比李云龙晚,甚至有可能比李云龙还早。



当李云龙担任新一团团长的时候,张大彪就担任了营长。当李云龙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时候,张大彪担任过营长和参谋长。当李云龙担任2师师长的时候,张大彪担任师参谋长。

当抗美援朝打响的时候,李云龙已经担任了军长。按照常理推断,这时候的张大彪至少也是师长,也有可能是副军长、军参谋长。

当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高干班学习的时候,评定军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都是少将,孔捷曾经非常不服气的说:在朝鲜战场上,自己手下的两个师长都被授予了少将。

以张大彪从军多年丰富的军事经历来看,他的晋升速度应该也不会很慢。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朝鲜战场上,他如果有机会去历练一下的话,更是加分项。



1949年底,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就部署在福建前线,准备对台湾作战,其中就包括李云龙的部队。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其中最精锐的部队被派往了朝鲜前线。

这些军队的士兵命运非常悲惨。按照原来的构想,这些作战勇敢的军队到朝鲜战场后,能够把美军包围起来吃掉几个团。


然而当时是冬天,他们出发的时候福建温度还很高,他们穿的是薄军装。后来经过东北的时候,火车站的同志看到他们穿的衣服比较薄,就临时给他们发了一点点大衣。

在朝鲜战场上,这一部分军队担负伏击美军的任务。他们穿着单衣埋伏在雪地中,大部分人都冻死冻伤,迅速失去了战斗力。当时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他们以同样的姿势埋伏在那个地方,当美军经过时,才发现他们全部冻死了。

很难说张大彪的军队有没有参加朝鲜战争,但在事实上,完全是有可能性的。



因为在原著中张大彪不是一个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配角中的配角。因此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后半部分只提到了段鹏,而没有提到张大彪。

如果张大彪参加了1955年的首批授衔,被授大校和少将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因为张大彪没有参加过长征,肯定是在山西参加八路军的,在解放军中的资历不够。

但我们同时要考虑到另外一个事实,1961年到1964年,解放军在高级将领中,从大校晋升为少将533名。因此我们不排除张大彪先被授予大校,然后晋升为少将的可能。

虽然后来李云龙去世了,但张大彪是那种做事比较谨慎的人,又比较忠心。像这样的干部在后来应该不会受到多大冲击,按部就班的晋升对他来说问题不大。按照解放军的晋升规则来看,如果他活得够久,不管是少将还是中将,都是有可能的。


新知传习阁


《亮剑》中李云龙负伤后,张大彪就逐渐淡出了。抛开《亮剑》的艺术成分,如果在大授衔时,张大彪顶多会被授予大校军衔,极大可能是上校。

1955年授衔的标准

实行军衔制度,是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授予军人军衔,是为了确定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

军衔制度的正确实施,将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心,发挥他们在战斗中和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并鼓励各级干部努力上进,从而促进部队的军事、政治水平的普遍提高,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说了这么多官话,下面说句大白话:革命胜利了,江山打下来了,对劳苦功高的功臣们论功行赏。

虽然是大白话,但是劳苦功高和论功行赏却有着科学性。事实上,1955年军衔的评定主要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根据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的规定,授予军官军衔的条件是:一、现任职务,二、政治品质,三、业务能力,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第一条和第四条。

评定为少将或大校军衔需要对应的条件

我军于一九五二年评定了干部级别,评级时即系”以德、才、资衡量干部现职”为标准,与授予军衔的条件是一致的。评级后又经反复衡量,几次调整,因此,1955年评定军官军衔时,将干部现有级别作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进行全面衡量。

核司令张蕴钰,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任中野九纵27旅(相当于师)参谋长,15军副参谋长,解放后任军参谋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参谋长。1955年大校,1961年少将。回国后隐姓埋名带领部队来到了罗布泊当基地司令,为国防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参看一下1955年评定军衔的规定:

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正军、副军、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副师和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

正团级多数可评为中校,副团和准团级多数可评为少校,正营和副营级多数可评为大尉,正连级多数可评为上尉,副连级多数可评为中尉,正排级多数可评为少尉、少数可评为中尉, 副排级:任军官职务者,如政治纯洁,工作称职,可评为少尉;任军士职务者,一般可评为准尉。

授予少将、大校和上校的条件有了,下面参看对照一下。

张大彪的资历和职务

原著中,张大彪原本是宋哲元麾下大刀队的一个排长,参加过喜峰口战役。后来为安置母亲开小差离开部队,不想老母与其他村民已被日军烧死,于是参加八路军,在李云龙的独立团中担任连长。小说的后半段没有出现。

在电视剧中,张大彪升了官,戏份增加了许多,成了八路独立团的营长,是李云龙的左膀右臂。

从军服看,此时已经是在三野当师参谋长了

李云龙当师长时,张大彪是师参谋长,李云龙负伤后张大彪没有再出现。

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说的资历,这一块对于张大彪来说是硬伤,因为他是抗战后参加的八路军,是三八式干部。虽然张大彪按照现在的看法是位老革命,但是在1955年授衔时,他的资历没有优势:他没爬过雪山没走过草地,没有参与过反围剿,至于参加三大起义什么的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职务,按照1952年军队评级,展开一下合理想象:李云龙后来担任了军长,如果张大彪职务顺延的话,就是军参谋长或者师长。因为李云龙当团长时他是营长,那么李云龙成了军座了张大彪按理可以当师座;李云龙当师长时张大彪是师参谋长,李云龙升官当了军长,张大彪也应水涨船高当军参谋长。

对应上面的条件:正军、副军大部分授予少将,正师多数可评大校,副师可评上校。那么张大彪如果是师长,对应的就是大校。

可是,如果张大彪任军参谋长,那么这个军参谋长是算副军呢还是算正师,这是个问题。

参谋长成了问题

从民国开始,中国军队中参谋长的职务和地位一般是略低于下一级部队的主官,中共部队也基本是承袭这一传统。

世界上现代化军队如德军、美军、苏军是较重视参谋部的作用,这与他们陆军中有较多的兵种,高度机械化有关,军事首长需要依靠参谋人员更好地掌控部队。因而,外军中参谋长在军中的地位较高。随着解放军现代化的建设,参谋长的地位才逐渐在军中有所提高。

在第四野战军中,曾经在苏军参谋部待过的刘亚楼是深知参谋部对军事首长指挥部队的作用,而林总也是在苏联啃过黑面包的,加之刘亚楼长征时就是绝对主力红二师政委,资历相当老,因而才会出现在东野首长中,林、罗之后就是参谋长刘亚楼这位103首长。刘亚楼卸任四野参谋长后,担任的职务是四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从这可以看出参谋长职务基本与下一级的部队军事首长持平。

东野三巨头在前线

以我国的军区、军分区为例,首长们依次排名是:司令员、政委、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副政治部主任,前四位是军区首长,后面的是部门首长,无权直接指挥下属单位。

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参谋长在军中的军事地位提高,因而参谋长在军中隐隐有从五号首长成为三号首长的趋势。

回到张大彪

在1955年授衔时,距离解放仅仅六年,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停战也仅两年,因而,那时候军参谋长的职务虽然不至于低于师长多少,但是也绝不会高于师长。

因而,如果张大彪后来担任的是军参谋长,授予大校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担任的是师长,对应的也是大校。而如果参照张大彪在抗战时的职务,授予上校也是可能的。

举个例子对照一下:

大家对《亮剑》中李云龙率独立团伏击鬼子战地参观团的剧情印象深刻,在历史上这是一个真实的精彩战例,这就是王进山指挥的韩略村伏击战。

打这一仗的是太岳军区16团,当时386旅副旅长王进山带16团回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在发现战机后果断指挥部队伏击取得了胜利。来到延安后16团改编为新四旅16团,王进山任新四旅旅长,程悦长担任16团团长。

16团更早的番号是386旅新一团,从这就可以看出《亮剑》作者是花了些功夫的。

解放战争期间,程悦长担任西北野战军六纵新四旅旅长,1949年全军统一编制,担任6军17师师长(新四旅),6军军长,1954年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六军军长程悦长(前举望远镜者)在新疆剿匪前线

程悦长是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老红军,抗战时16团政委。新一团团长和16团团长两位团长先后在战斗中牺牲,程将军团长政委重担一肩挑,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1955年授衔时,程将军授予开国少将,而16团的三个营长在1955年都是上校。

对照张大彪抗战时担任新一团营长,独立团营长,那么他在1955年授衔时很有可能也是上校。

再举个参谋长例子: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将军,曾任四野12兵团参谋长,40军副军长,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抗战时是120师358旅参谋长。

朝鲜停战谈判朝中方面代表团,左一是解方将军,左二是十三兵团司令员邓华上将

解方将军曾经是东北军军官(师参谋长),1936年秘密入党,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抗战后于1941年来到延安。这与张大彪原是西北军,抗战后加入八路军比较类似,不同的是解方将军在红军时期就已经为党工作,资历要比三八式深得多。

1955年授衔时,解方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且是少将之首。

这样比较的话,如果张大彪后来当上了军参谋长,再根据他没参加过红军资历过浅的因素,那么1955年授衔时的军衔是不可能被授予少将的,授予大校都应该属于高授。


我淡如菊


张大彪在《亮剑》中初次出场的时候,还是新一团的营长。之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张大彪也被调入独立团,升为团参谋长。到淮海战役时,李云龙已经升为华野二师师长,张大彪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为二师参谋长,比团长略高半级,但比师长低半级。战争结束后,张大彪没有再出场。

不过,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爱将,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应该说,在李云龙的部下中,打仗的时候他最喜欢用的就是张大彪,所以,他参军虽然比二营长沈泉要晚,但明显比沈泉要受重用,资历虽然不如独立团副团长邢志国,但在李云龙心目中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说是左膀右臂也不为过。包括看地图等基本作业能力,张大彪都在独立团其他人之上,所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伤愈复出的李云龙已经升为代军长,如果张大彪此时仍然在李云龙麾下,那么是有可能会继续跟着李云龙水涨船高升级的。

再参考段鹏。段鹏入伍是在抗战期间,而且一直是警卫员,到抗战结束前和尚魏大勇牺牲,段鹏才升任警卫班长。在李云龙和丁伟在军校学习期间,丁伟和段鹏误打误撞的在旅馆碰到了一次,此时的段鹏已经是李云龙麾下的团参谋长了,而在赵庄之战时,段鹏还是侦察连长,不到营长的级别。即便是段鹏此后到1955年时不再晋升,那么他的团参谋长职务也有机会得到一个中校军衔。

还可以参考1955年少将中排在第一位的解方的经历。解方1930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东北军中供职,1936年在东北军中秘密入党,到1940年时已经是东北军血统的国军五十一军的工委书记,此前曾担任一一四师师长,已经是少将军衔。1941年离开东北军,奉命返回延安,在军委工作,曾任军委三局局长等职,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参谋长,参加了停战谈判,这个资历时非常高的,按理说应当时有机会授予中将的,只是各种原因考虑之下,才只授予了少将,但是排在第一位。

《亮剑》中对张大彪的具体经历并没有交代,只是提到了他出身于西北军血统的二十九军大刀队,这个经历和魏大勇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亮剑开始时,魏大勇还在鬼子战俘营里,而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的新一团的营长了。这就是说,他加入八路军要更早,很可能是负伤或是其它原因导致掉队,碰到了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李云龙的八路军,从而加入的。而且,以他抗战爆发仅仅两年多时间就担任营长来说,也说明他有可能是带资入股的,不是一个人加入八路军,否则不会晋升这么快。

即使如此,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左膀右臂,就算在李云龙晋升为军长之后,张大彪已经转正担任师长职务,除非他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并且有突出表现,否则他的资历是不足以授少将的,只能是大校军衔。比如秦基伟,如果不考虑上甘岭战役中的重大突出表现,他的级别可能就只是少将,但是因为上甘岭战役的表现,他就被授予了中将。如果他到1955年时仍然停留在师参谋长职务上,那就只能是上校了,连大校也没有。


萧武


崤山小虎第206条回答。

张大彪如果不战死,也绝对不可能在55年授衔时授少将。

原因如下:

一、张大彪29军大刀队排长。

55年授少将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时任正军或副军职以上(至少正师),且在红军时期是营连一级主官以上干部。

《亮剑》原著中提到,张大彪是原

宋哲元部29军大刀队的一名排长(这也是张大彪经常背个大刀的原因)。并非像李云龙一样,属于根正苗红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所以,张大彪首先资历不达标。

二、金门现役是我军的痛楚。

《亮剑》中李云龙所在二师,在淮海战役中与楚云飞部交战,李云龙亲率特战大队与楚云飞的警卫营交火,结果

“两败俱伤”,楚云飞吃了枪支,李云龙挨了一炮。后两人均被所部抬去医院。

而此时二师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大彪和邢国志,原著里说二师后来参加了第一次金门战役,张大彪和邢国志战死。

金门现役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败绩,最终近万人因没有支援,

全军覆灭。(大家可以去看看刘亚洲将军的《金门战役检讨》)

所以就算张大彪在金门战役中苟活下来,按照当时的审查制度,以后能不能授上校都难。

三、李云龙所在C军并未入朝作战。

再做极端假设,张大彪因故未能参加金门战役而活了下来。那么

二师已经不存在了,他这个师参谋长就只能到别的部队去当师副参谋长(苟活的光杆司令),运气好能有个副师职岗位。

待李云龙复出后,担任C军军长(战伤复出),张大彪顶好也就能到C军接个师长或者C军副参谋长(二师没了,苟活难辞其咎)。

C军并未入朝作战,张大彪再有能耐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正师级也就是他55年的巅峰了。


所以,结合他的出身,55年的职务,最多也就是个大校。

题外话:强烈推荐年轻人去看看刘将军的《金门战役检讨》,难得的实事求是检讨我军败绩的文章。另外欢迎大家关注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按照李云龙的性格,张大彪如果没去金门。必然是跟着李云龙,李云龙二师师长的时候,他就是参谋长。李云龙做军长了,他要是还在那么应该是军参谋长,和李云龙一样是军级干部,又是老八路,战功卓著。少将问题不大。张大彪在解放战争中是李云龙的二师参谋长,老邢是副师长,电视剧和小说都有交代,只是后来李云龙当A军代军长的时候,张大彪和老邢就不在了。我估计李云龙养伤结束后没有回到原来的二师,而是直接调A军去了,他们两个还在老部队。

张大彪如果顺利晋升的话,55年应该不低于师长级别!一般情况应该是上校军衔(那时候没有大校军衔),如果所在部队在立了大功,比如45师师长崔建功,31师师长李长林,可授予少将军衔!小说里面写的他和邢志国两个人打到厦门,李云龙正在小田那养伤的时候,准备继续追击剩下的国民党在抢滩登陆的时候,因为迟迟没有援军坚守了几天几夜后全军覆没,好像是三个先锋团攻打台湾那边的一个岛!内战时期,几十万人参加战斗,对于军事指挥员的需求量很大,受伤、失散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大彪即便没有战死也可能是中途和李云龙、赵钢一样更换了作战单位,或者直接调到了其他部队!

当时有非红军不将,非八路不校说法,张大彪不是红军出身,又没有代表性(如乌兰夫少数民族,陈明仁国民党起义将领)也没有特别战功,如杨育才奇袭自虎团。所以最多大校。第一次军衔制时实际授衔压的很低,张大彪到了1955年也难获得大校,至多上校,甚至只是中校。那时师参谋长是准师级(那时团以上都是三级),低于副师级。当时绝大多数师长师政委是大校,还有上校,一些副师级才是中校。张大彪抗日入伍,至多或上校衔。1929年参加革命的红军到55年任军分区副司令的才是上校。

红军时期他估计不在,抗日时期他是营长,如果是八路军有编制的团的营长有可能。解放战争才是师参谋长,解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才少将。在部队里有个说法叫职务大于军衔,还有个前提是一个职位可以挂三个档-拿上校军衔来说可能是副团-正团-副师-但是正常的事正团的比较多。老李发话了:我他娘的才少将,你大彪拿啥和老子比,你他娘的凭啥也抗一颗星啊,你和老子比,你就是一新兵蛋子,现在还敢和老子抢少将,成精了还!

张大彪在登陆金门战斗中牺牲,答案是否定的。金门战役中我军先头部队三个团登岛,几乎全军覆没。牺牲的最高军衔肯定是团长,其中孙云清团战是我军牺牲最高级别军官,也是正团级别。张大彪在金门战役之前已经是师级干部了。张大彪当连长的时候跟的李云龙,之前好像是国民党西北29路军的。李云龙当师长打楚云飞的时候张大彪已经是师参谋长了,按照他的性格,有可能授衔的时候应该至少也是个大校了。电视里李云龙后面上过军官训练班,相当于比张大彪还渡了一层金,所以同一时间张大彪军衔可能比不过李云龙,但是后期和平时期的发展张大彪应该是有更好发展的。


历史深度揭秘


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时候共设置了六等19级,其中少将衔首批授予了798名(后面有部分补授),这次大授衔其实有一个基准依据,即大家不太熟悉的1952年“干部评级”,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考虑“德、才、资”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我们不妨根据《亮剑》的剧情进行一个推算,假如张大彪这个人物存在并且健在,首先来确定他在授衔之前的“干部级别”应该是什么。



1952年3月所确定的军队干部级别共分九等21级,具体标准如下。一等:一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二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二级军委委员级。三等:一级正兵团级;二级副兵团级;三级准兵团级。四等:一级正军级;二级副军级;三级准军级。五等:一级正师级;二级副师级;三级准师级。六等:一级正团级;二级副团级;三级准团级。七等:一级正营级;二级副营级。八等:一级正连级;二级副连级。九等:一级正排级;二级副排级。

我们知道,在解放战争收官阶段,李云龙已从华野二师师长晋升为代理军长,这是四等的范畴,可以视作正军级,而张大彪作为华野二师的参谋长只能是五等三级,即准师级,因为评级时还有补充规定:“各级正副参谋长、政治部正副主任一般应评为准级”,即便在三年中(淮海战役结束是1949年初)再有所进步,张大彪的职务最多停留在副师级,不可能再高了。



而1955年授衔时对评级的参考标准是:“第四等的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第五等的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由此可见,《亮剑》里张参谋长的基准军衔应该是上校,除非有特别突出的战功或资历,否则授衔大校都很困难,更别提少将了。

先说资历,张大彪并非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入伍的老红军,他原本是西北军余脉宋哲元第29军的中尉排长(新版亮剑的人设是中尉副连长),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脱离国民党队伍参加八路军的,跟李云龙、孔捷、丁伟这样的老红军有着根本上的差距。这种情况下的特例大约只有吕正操上将,但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起义之前就已经是地下党员,职务是东北军上校团长,张大彪完全没有可比性。



再说战功,张大彪几乎可以说是李云龙的“影子”,他参与的所有战役战斗都是在李云龙的指挥下进行的,老李在授衔时都没有因为特殊的战功而破格拔高,只是按正常标准授予了少将军衔,说明华野二师虽然具有“亮剑”的战斗精神,但确实没有达到战功卓著的地步,作为老部下的张大彪,在这方面也不可能有加分。

后说职务,参谋长这个角色毕竟不是军事主官,在评定功勋和荣誉时其实是比较吃亏的,哪怕张大彪再升一格成为副师长,依旧不是军事主官。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一线“部队长”才具有取得辉煌战果和破格晋升的机会,而副职和参谋长鲜有先例。韩先楚上将虽然是兵团副司令员,但是他兼着40军的军长,在海南岛战役中堪称功莫大焉。



金门战役我军虽然登陆三个团,却是分属三个师的部队,并没有师级指挥员上岛统一指挥,恐怕也是战役失利的原因之一,已经成为师参谋长的张大彪牺牲在金门岛是不符合历史的,《亮剑》原著中也没有张大彪参与这场战役的明确文字,应该是误传。作为主角光环之下的配角,既然李云龙都已无仗可打了,张大彪这个角色必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所以没有给出特别的交代。

综上这些因素足以说明,张大彪虽然英勇善战,但受限于红军资历、文化程度、军中职务等条件,在没有重大战功的情况下,再摊上一个喜欢惹事经常犯错误的领导李云龙,即便参加了1955年的大授衔,实际上他最合理的军衔也只能是上校,根本达不到少将这一级。


度度狼gg


张大彪绝对不会被授予少将军衔!

《亮剑》中,一营长张大彪可以说是一个打仗非常勇猛的角色,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打仗会服从命令,带领敢死队和敌人拼刺刀绝不含糊,在解放战争期间,还成为了师级参谋长。那么,张大彪会不会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呢?今天,小雪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从小说出发,李云龙、丁伟、孔捷才被授予少将军衔,假设,张大彪后来成为军级参谋长,他同样不会被授予少将军衔。解放军授予军衔是非常严格的,张大彪作为战士先锋,不会被授予将军的军衔,他最多就是上校

据历史记载,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

大会授予了以朱德为首的10大元帅,10大大将,上将共 57人,中将共177人,少将共1360名。

而我们再来看看,授予少将的标准:

少将:对应的军职为:战区副职、军级正职、军级副职、师级正职,为军级正职、军级副职的主要军衔,战区副职、师级正职的辅助军衔。

然后我们再来对照一下张大彪的职务,虽然原著里没有交代张大彪在解放战争以后的职务,但是我们可以以他最后的职务做比较,他在师级是参谋长,后期如果调任,可能是军级参谋长,参谋长并不是正职,也就是说,他不是一把手,因此,他不会被授予将军军衔。

饰演张大彪的演员战卫华,他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本身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军人,但是一直没有如愿以偿。《亮剑》张大彪的角色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也没错过这次机会,把张大彪这个角色刻画的惟妙惟肖

我们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李云龙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李幼斌老师的精彩演绎,还有各种配角的精彩刻画,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做主角来演,那么这部剧不成为经典就很说不过去了。

咱们再来看看,被授予少将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就拿丁盛将军举个例子。丁盛将军,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班长、连指导员、科长、团政委、旅长、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保卫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副军长、军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

综上,授予少将也不是凭空就授予的,需要符合相关的条令条例。

文/小小雪说历史,本文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首先纠正张大彪并没有战死,小说中写到黑云寨就已经没有张大彪什么事了,而所谓的金门战役张大彪战死,其实无法考证,因为金门战役死的最高的是团长级别,而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张大彪已经是师参谋长,所以金门战死一说不太可信。

如果张大彪一直出现到后面会被授衔少将军衔吗?

这个是可能的。

在一场恶战中李云龙被楚云飞部下发射的迫击炮击中,身受重伤。李云龙无法参与后续的作战任务。

而李云龙的二师由邢志国和张大彪带领部队参加后续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后李云龙被调到福建省军区C海防军任军长职位。

李云龙升为军长后,而当时张大彪在二师任师部参谋长,可以推测解放战争后张大彪的职位应该是军部参谋长。


而根据1952年干部评定级别标准:

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

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

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

张大彪是军部参谋长属于准军级,所以是可以授衔少将的,虽然说李云龙也是少将但是不代表张大彪就不能是少将,孔捷手下的两个师长不就和孔捷一样是少将吗?丁伟一个纵队司令不也是少将吗?

所以张大彪授衔少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历史黔


首先明确一点,张大彪并没有资料证明战死了。我查了《亮剑》的原著,参加金门战役死在前线的极有可能是李云龙的副手邢志国,参加金门战役只有李云龙的一个团,团长姓邢。

其次我查了一些资料,李云龙担任军长时,军队的参谋长叫苏公权。不管是副军长还是其他职务,都找不到张大彪的名字。

最后估计张大彪极有可能是调到其他军队去了,如果是在战场上原著也不可能不提。张大彪作战经验丰富,担任过军队政治和参谋长,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当一个师长是绰绰有余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影视相关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