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代儒是不是荣国公(或宁国公)儿子,为什么他家境和荣宁二府比,差那么多?

小雅的小


贾代儒是贾代善的庶弟。也就是荣国公贾源的小妾所生,或称为庶出。在家族中地位和嫡出(正妻所生)无法相比。

贾代善是荣国公贾源的长子,按照封建礼教的长子世袭制,荣国公死后,由长子贾代善世袭了他的爵位。贾代善的夫人就是贾母(又称史太君)。 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多个女儿,其中有姓名的分别是:贾赦、贾政和贾敏。 贾代善死后大儿子贾赦(妻:邢夫人)袭了爵位。贾赦有二子一女,即贾琏(妻:王熙凤,女:巧姐)、迎春和贾琮。

贾代儒虽是贾府中“代”字辈的长辈,与贾母同辈,但地位相去甚远。 一生以儒学耆宿自称,他是贾府“代”字辈非嫡派宗族,贾家塾中司塾。

贾代儒其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孙。宝玉两次进塾就读,八股文也是跟他学的。他儿子、儿媳均早亡,故担负起对孙子的教养责任。他对贾瑞管教甚严,一旦贾瑞在外擅自过夜,他必定重罚。

其嫡孙贾瑞欲与凤姐勾搭,反被捉弄后执迷不悟导致身患重病,代儒老夫妇俩直哭得死去活来。因为贾瑞配药“独参汤”,向贾府求人参,而凤姐儿只找些人参的须末敷衍他。最后贾瑞不治身亡。在代儒这样的严厉管教下,子孙竟如此的不肖,这是作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一种讽刺。






陆老野


贾代儒当然是老荣国公的儿子。书中并没有说是嫡是庶,但大体应该是庶出。

贾代儒是整个贾家仅次于贾敬的举人,却没出仕,也没继续中进士,能说明很多问题。

一,读书中举,需大量资源投入。

明清时期,举人平均年龄31岁。不仅需要读书的天赋,也需要读书25年时间,生活费、优秀教师资源、拜师费、笔墨纸砚、同学交际、考试盘缠花费,这些都不是小数目,所以贾代儒应该是老国公比较喜欢的儿子,才会如此令其安心读书。

从书中知道,贾代儒本人属于酸儒,外事基本不通,这样的人能够中举,家族投入的资源当然不可能少。

二,没有出仕

明清时期,举人都可以出仕。到老一般也能干到六品,如果以当时贾家的风光,贾代善的能力,当个五品官不是大问题。

然而贾代儒放弃了仕途,显然是因为贾家在贾代善管家后放弃了对贾代儒的支持,所以大体可以认定,此时老国公已经去世,贾代善不喜欢这个弟弟,不愿意动用家族资源寻求推荐贾代儒出仕。后面因为贾代儒的举人身份,只能分家和令其管理族学。

在这里,如果贾代儒是嫡出,则贾代善无论如何也得支持贾代儒出仕。


四川達州


贾代儒是否荣宁二公之后,书中未明确交待。有人断言,贾代儒为荣宁二公的次子或者庶子,书中都无实证,依我看来这种认识经不起推敲。

根据书中的蛛丝马迹,我认为,贾代儒顶多与荣宁二府同宗,但不是二公之后。理由如下:

第一,皇上抚恤先臣,福泽子孙。贾代儒若为二公之后,不当如此落魄。荣宁二公皆以军功获赐爵位,甚得皇上恩宠。荣府的“荣禧堂”匾额即为皇上亲笔书赐。第五十三回讲到贾氏宗祠有两副御笔对联,其一,“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其二,“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两副对联均提到“儿孙”,显見皇上对先臣子孙在功名仕途方面是多予关照体恤的,皇家对荣宁二公的恩宠已延及其后人。比如第二回,贾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見,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宁荣二公为国九死一生,为国立功可谓不朽之事业,福泽子孙,孙子贾政都蒙荫做官,难道作为儿子贾代儒反不受待見,落个寄人篱下的境况么?这说不通。

其二,世家子弟读书求功名是正道,作为荣宁二公之子的贾代儒读书而不能做官有违世情。第六回有说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既能在贾府这样公侯之家的私塾执教定是饱读诗书之人,而这样的读书人若是荣宁二公之子决不会沦为“孩子王”。“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班出身的。”“欲以科班出身”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步入官场,决不是设馆为师。而“祖父”者即为贾代善,他希望孙子读书求取功名,反倒会让读书有成的儿子做官无着,穷困潦倒?也是说不通。

其三,虽说宗法制下嫡长子世袭制,但并不是其他子弟就不受家长关爱、庇护,就必定与庶民一般,乃至生活艰难不继。凤姐就不是王子腾女儿,她应该不是嫡长子之女,但她娘家仍然非常富有,所以她底气十足地说“把我王家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了。……。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若她家也像贾代儒家的境况,上述一席话是万万说不出的。

宁府大概亦如此。无论次子、庶子,老子总是疼爱的,不能袭爵做官总也不至于让他们无事无官潦倒一生吧?


玄真子桑


贾代儒是《红楼梦》唯一出场的代字辈老人(另一个贾代修只有名字),与贾母同辈。原文没有交代他到底是宁荣二公谁的儿子。根据护官符指出,绝非旁枝。为贾家京中现有男族辈分最高者。贾代儒为当世大儒,掌管贾家私学。其孙贾瑞不堪,调戏王熙凤被构陷染病,虽得邋遢道人动用“风月宝鉴”救治,因管不住欲望白送了性命。秦可卿葬礼是贾代儒最后一次出场。

【一】贾母的小叔子

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

贾瑞病重之时,贾代儒买不起人参,直接来荣国府寻,表明他出身荣国府。就像贾芹过年去宁国府领年货,贾芸来荣国府找贾琏求工作一样。有事还是各支找各支。贾代儒替孙子来荣国府求人参,暴露出他荣国公庶子的身份。

为何说贾代儒是庶子?原因不复杂。他若是嫡子,与贾代善一奶同胞,贾代善绝不至于让亲弟弟混的贾代儒那般潦倒。起码给他安排一个官身不难。他若是嫡出,就算分家来荣国府也会更理直气壮。作为亲小叔子会直接找贾母,王熙凤自然不敢欺负他,只给几钱参须参末。当初对贾瑞更会网开一面。

看薛姨妈对薛蝌、宝琴就知道,他们两家才是一奶同胞嫡出亲兄弟该有的样子。贾代儒这个老叔子,连贾母老嫂子都见不到,贾政贾赦对叔叔也不如何恭敬,都证明贾代善活着时候也不咋待见贾代儒这庶出弟弟。



【二】腐朽无能老书生

贾代儒的名字体现出其“呆儒”本色。他管理下的学堂一塌糊涂,教育孙子一塌糊涂。贾代善是开国功臣贾源的大儿子,一定具备其父军人气质,庶出弟弟贾代儒畏畏缩缩、做事不爽快的书呆子本色,很难让哥哥喜欢。

贾代儒没什么本事,读书还可以。秦业推崇他是当世“大儒”,所谓大儒又叫鸿儒,不但学问好,品德也高。像孟子、朱熹、顾炎武等人都是大儒。贾代儒能被当世称为“大儒”,足见他有一定学问。贾家私塾的选拔也非有德者不能胜任。曹雪芹虽讽刺他“呆儒”,到底没否认他有学问。

不过,贾代儒被称“大儒”与侄儿贾敬和侄孙贾珠有直接关系。贾敬曾科举高中乙卯科进士,贾珠又在十四岁进学(秀才)。老师出息两个学生就足够扬名立万。所以,贾敬、贾珠哪怕头悬梁锥刺股才考中,也足以助力贾代儒成为当世“大儒”。他若不是借了学生的光,没有著书立说,又何来大儒一说。


【三】断子绝孙一辈子

贾代儒的人生是悲催的一生。生来为荣国公庶子,虽说继承权与他没有关系。可父亲和哥哥是朝廷一品大员。尤其父亲更是皇帝以下排名五六位的高官权臣。他就算庶子,少年时也享受了大富贵。荣国公的爵位爵产和他没关系,但贾源个人的财产也足够几个儿子均分后每人得到一大笔钱。保他早年富贵,绝无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贾代儒不事生产没有收入,靠遗产支撑四五十年,养育三代人。可知父亲留下了很多钱给他。之所以贾瑞很寒酸,手头没钱。第一,贾代儒太严厉,不给孙子钱,第二,坐吃山空几十年也所余不多。至于吃不起独参汤不奇怪。据乾隆年间文献记载,一斤第五等人参(十六两)就要银一千二百多两,折七八十两白银一两人参。二两人参需要一二百两银子,别说他坐吃山空几十年,到七十回后,王熙凤也吃不起。

贾代儒两代单传,儿孙早逝,彻底绝后。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对他这个闭门造车的老儒生来说打击太大。十三回出席秦可卿葬礼后,五十三回宁国府祭宗祠他没出现,十有八九病重或者去世了。

贾代儒的一生,经历过大富贵,分家后也同样一生富足。家境比起贾芸、贾芹这几房要强的多。皆因他独子独孙没有再分家。可惜,儿孙早逝屡受打击,晚景太过凄凉。世人都说“人生莫受老来贫”,贾代儒物质上不算穷,可精神上穷的厉害,对花甲老人来说,也是可怜。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

这句诗形如的是四大家族中的“贾”家,其中蕴含着贾家不仅是军功贵族,还是诗书传家。

可是很奇怪,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贾家真正靠读书谋取出身的几乎没有。

贾敬取得了进士的功名,是贾家读书人中翘楚,可是这个功名对他一点用也没有。他袭了爵,并没有担任任何官职,反而好道,整天在外面和道士混,后来干脆把爵位给了儿子。

贾政一直要考功名,结果皇帝开恩直接给了他一个功名,他也当了官。真要考起来,贾政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不过贾政的官一直不大,官场上的事情一直搞不定。倒是养了一帮闲人,喝酒作诗,自明风流。

然后贾珠倒是年纪轻轻中了秀才,可惜早死了。

其他贾宝玉、贾琏、贾蓉等没有一个像是读书成器的。这些人里面,贾琏、贾蓉本身有爵位可继承,所以不上心。贾宝玉没爵位继承,还整天不读书,所以才被父亲、宝钗等啰嗦。

其他贾家还有很多远亲,在被抄家的时候提到过,但是没有说他们的官职是怎么得到的。不清楚是不是因为科举。

偏偏书中特别提到了贾代儒是为老有学问的人。

贾代儒应该是宁荣二府本家远亲,日子过的很寒酸。辈分和贾母一样,在家塾里教书赚钱养家。这是很奇怪的,如果贾代儒真的是有学问的话,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考取功名呢?

但凡贾代儒真有功名在身的话,贾家其他亲戚会对他的态度好点,王熙凤收拾贾瑞的时候也会客气点。贾代儒盯着一个宿儒的名头,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个教书匠,穷酸文人罢了。


故纸汇


贾代儒与贾代化、贾代善,也许他们的父亲是堂兄弟,也许他们的祖父是胞兄弟…就是一个宗族,现代社会这种关系也很多……作者都没说明,扯那么远干嘛?


立身中正A


书中有一句话,贾政指着贾宝玉说代儒,称之为儒大太爷。则非代善之庶弟,可知矣。


清桐道人


贾代儒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孙,儿子儿媳均早忘,而且他只是个秀才或者童生,还不如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也不是贾家的嫡系,才干不足,没有做官的能力,落魄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