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就该补铁吗?缺铁性贫血如何补铁?

-二小姐-


贫血分为很多种,如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最为常见的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原因为膳食中的铁长时间供给不足,导致体内铁元素的缺乏,又称营养性贫血。所以,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铁,而其它各种贫血多为病理性,补铁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巨幼红细胞贫血和膳食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有关,与铁关系不大。


铁是构成细胞的原料,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某些酶的合成。与氧在体内的转运密切相关。铁还是肌肉、肝、脾、骨髓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一些酶的成分,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人体缺铁是导致缺血性贫血最直接的原因,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气促、心跳过速等。


补铁首先考虑动物性食物,动物肉中含有的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多存在于瘦肉、肝脏、禽类和鱼类中。一些植物性食物中虽然也含有丰富的铁,但是生物利用率较低。植物性食物中的磷酸、植酸、鞣酸等都能与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影响铁被人体吸收。所以补铁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效率更高。

日常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植物性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维生素C具有还原作用,可把植物中的三价铁还原为好吸收的二价铁,以利于提高其吸收利用率。


丸子偶尼


1、贫血就补铁是错误的,因为贫血有不同分类,营养性贫血,比如缺铁,其实叶酸,维生素B12等,地中海贫血,溶血性、出血性贫血等,所以贫血就补铁说话就不全面。

2、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中最常见贫血类型,与孕期宝妈营养状态,缺铁性贫血,出生病史,生后喂养史,辅食添加情况,喂养方式等等有关。

3、缺铁性贫血分型,轻度(血色素90-110),中毒(60-90),重度(30-60),极重度(30以下)4种类型。

4、在孕期加强营养,就诊缺铁性贫血,减少宝宝出生后贫血。

5、母乳喂养的宝宝到4个月常规补铁,带能非常成功添加强化铁剂辅食为止。

6、早产儿,双胎宝宝生后补充铁剂。

7、人工喂养的最好吃强化铁剂奶粉。

8、6个月以后逐渐添加富含铁剂辅食,比如蛋黄,猪肝泥,瘦肉等等。

9、等到贫血了再补充铁剂,已经迟了,因为缺铁对宝宝精神神经发育影响比较大。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根据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大小,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和正常细胞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性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之一。在有些人看来,贫血可能是“小事”,实际上,贫血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信号,可能潜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对女性来说,更年期贫血可能是子宫肌瘤的信号;对男性而言,缺铁性贫血大多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对老年人来说,贫血往往象征着身体衰弱。贫血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28%,老年女性约为17%。相对来说,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更为多见。

有些人在出现头晕、肢软乏力、眼花耳鸣等贫血症状后,会自行到市场上购买一些营养产品补血。专家表示,出现贫血后简单地补铁并不可行,应找到贫血的具体原因。如果真是贫血引起的不适,就要查清贫血的原因、程度、类型及引起贫血的原发灶,然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关于引起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贫血就一定要补铁吗?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不可或缺的药物,但对于一些患溶血性贫血的病人来说,服用含铁剂的补品后可能会使症状加重。有些疾病,如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胰腺炎等,要谨慎补铁。

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对铁剂过敏的人,要禁止服用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维生素类药物对缺乏此类维生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特效,但对其它类型的贫血无效,不可滥用。

一些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疗效,但必须在确诊后使用。雄性激素类药物,如康力龙、睾丸酮等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备药物,但要注意规避药物的副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药物,并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其它肿瘤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判定是不是缺铁引起的贫血;二是明确贫血的病因,临床上常根据病史、典型的低色素性贫血形态学改变及缺铁指标阳性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过程就是补充足够的铁,直至恢复正常的铁储存量,然后祛除引发缺铁的病因。

一般情况下,补铁治疗两个月左右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之后还需要继续治疗三个月,以使血清蛋白能够补足储存铁,否则很容易复发。当补铁效果较差时,要重新诊断并寻找干扰铁吸收的各种因素。

在贫血治疗中,应积极查找原发病,根据原发病情况确定贫血的治疗方法,切不可只是简单地补铁而忽略病因,耽误原发病的治疗。需要指出的是,贫血长期得不到治疗也会影响原发病,对于一些慢性病贫血,需要先稳定原发病。

缺铁性贫血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铁是红细胞内生成血红素的重要原料,缺铁性贫血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铁元素缺乏引发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很多疾病的重要信号。缺铁性贫血是比较普遍的健康问题,高危人群主要为妇女、婴幼儿和儿童。

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婴幼儿时期使用牛奶喂养而又不及时添加辅食,就很容易造成缺铁,尤其是早产儿和孪生儿;在青春期身体对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时如果偏食或营养搭配不合理以及节食等,都可能引起缺铁。 女生月经不调导致的经量偏多以及青少年时期反复鼻出血,也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在怀孕和哺乳期,女性生理性铁需求会大幅增加,如果妊娠期供应胎儿所需及分娩失血丢失的铁,哺乳期供应婴儿消耗的铁等没有及时补充跟上,就可能导致缺铁。更年期女性贫血要关心月经情况,子宫肌瘤、月经失调等引起的经量过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女性不同,造成男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比如痔疮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其中,中老年男性出现缺铁性贫血时,建议做胃镜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

慢性病

老年人的贫血大多是由慢性病引起的,主要症状为皮肤苍白、乏力、头晕、耳鸣、嗜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运动后容易出现心悸和呼吸困难,贫血严重时还会有心肌缺血等表现。

实际上,即使是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种脏器功能也会逐渐衰退,比如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组织的功能减退、造血干细胞生成红细胞的能力下降等。因此,健康老年人也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红细胞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

相对而言,大多数老年性贫血并非由血液系统疾病造成的,继发因素更为多见,比如痔疮、消化性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外还包括一些老年人多发的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肺癌及前列腺癌等。

除此之外,长期卧床无法正常饮食的脑血管后遗症老人、长期素食和实行过胃肠切除手术导致营养不良的老人等,也是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原因之一。也有少数老年性贫血是由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等,需要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并明确诊断后才能予以相应治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补血的铁剂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铁元素,可快速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但要注意不可过量服用,因为摄入过多的铁会导致铁中毒,轻者头晕恶心、腹泻休克,严重的会导致昏迷。因此,在补铁过程中要遵循“少量、长期”的原则,以免引起中毒。


jianxing2000


是不是贫血就一定补铁?要补铁又应该怎么补?


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110 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120g/L。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20g/L,孕妇血红蛋白<110g/L。

但是贫血基于不同临床特点也有很多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按血红蛋白形态分类、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等。

因此并不是所有贫血都是以补铁来治疗必须做一系列检查诊断出何种贫血对症治疗。

而我们今天就说说因为体内铁贮存耗尽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常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骨髓铁等检查指标诊断。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常规大便潜血及找虫卵检查是针对病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铁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构成元素,而铁的来源是1/3来自食物,2/3来自身体红细胞衰老或破坏释放出来。


但是当身体缺铁达到一定数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成缺铁性贫血,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发育,属于营养贫血。

临床特点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

正常人仅能吸收食物中5%-10%的铁,因此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不能单靠食物中补铁,必须服用铁剂来补充

但是注意的是,并不是吃多少铁就补充多少铁,口服铁也有其最大耐受剂量。

简单说就是小肠是调节铁的吸收,当铁剂的剂量达到一定量是就会限制铁剂进入血中。

铁的生理作用

1、组成血红蛋白以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

2、组成肌红蛋白、脑红蛋白

3、直接参与人体能量代谢

4、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影响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吸收障碍:胃部切除;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疾病,如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等;转运障碍。

3、丢失过多:各种失血如慢性胃肠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烂等;咯血和肺泡出血;月经过多;血红蛋白尿等。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常见乏力、易倦、头昏、头疼、耳鸣、心悸、气促等;伴苍白、心率增快。

2、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毛发干枯;皮肤干燥;口角炎、缺铁性吞咽困难等。

3、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

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钩虫病引起慢性失血而缺铁。

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治疗。如溃疡引起胃出血、月经过多、不规律饮食等病因引起的缺铁。其次,补铁治疗


补铁的药物分类有

1)口服铁:安全、有效、廉价,也是缺铁首选。二价铁盐容易吸收,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

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只需服用其中一种即可。

最传统的是硫酸亚铁(0.3g/次,3次/日)和富马酸亚铁(0.2g/次,0.3g/日)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大,近年出现硫酸亚铁的控释剂(每日一次)。

琥珀酸亚铁(0.1g/次,3次/日,多糖铁复合物150mg/次,1~2次/日),副作用较小,疗效肯定,是临床应用认为较好的铁剂。

右旋糖酐铁和葡萄糖酸亚铁多为口服液制剂。

服用铁剂后,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

可餐后或餐时服用,可以减少胃部刺激。不应与浓茶、咖啡,牛奶及抗酸药同服,因为影响吸收,但是与维生素C同服利于吸收。

服用此类药物可产生黑便,由于铁未完全吸收所影响,患者不应惊慌。与磷酸盐类、四环素类及鞣酸等同服可妨碍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仅限于不能口服铁剂的患者,其副作用较多且严重,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慎用

只用于已通过适当检查,适应症得到完全确认的患者,如口服铁剂不能耐受。

口服加重胃肠道疾病或吸收不好的病人。

胃肠疾病术后不能口服者。

常用注射铁剂分为静脉注射剂和肌内注射剂。

静脉注射剂常用的有蔗糖铁和含糖氧化铁,不适合肌内注射,应以滴注或缓慢注射的方式静脉给药。

在新病人第一次治疗前,应按照推荐的方法给予一个小剂量进行测试,如果给药15min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继续给予余下的药液。

肌内注射剂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和葡萄糖酸钠铁。

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x0.33x患者体重(kg)。

贫血纠正之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值,需继续补充铁剂6-8周,以增加体内铁贮存。

以食物作为辅助进行调理

1、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是补铁首选:如肝、肾、肚、动物血等,其次是动物性食物如海产品虾米、蛋和瘦肉等。

植物性食物含铁也高,如海带、紫菜、木耳、豆类食品等,但是植物性的食物中铁吸收率稍微比动物性食物差。

因此蔬菜不是铁的良好食物来源,所以一些减肥或者只注重植物性食品保健的人群应注意切勿忌肉,忌肉也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2、膳食中还可以添加富含维生素C水果如李子、桃子、橙子、桂圆等水果和一些酸性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性水果等,促进铁的吸收,但是不能仅仅靠水果代替正餐。

但婴幼儿通常难以适应药用维生素C片剂的口味,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饮料作为替代。少饮浓茶、咖啡、蛋类、牛奶及抗酸药物等,避免干扰铁的吸收和利用。

“补铁保健品”和“药用铁剂”

对于缺铁性贫血,我们也要做好预防工作,认识到缺铁对人体的危害性,合理区分“补铁保健品”和“药用铁剂”的性质和功效。

保健品仅具有预防作用,只有药物才能用于治疗,大多数补铁保健品和药用铁剂,均未显示铁元素的实际含量,影响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早产儿、非常低体重儿宜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婴幼儿食品中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防范,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为4~6个月龄。

人工喂养婴儿,应选用铁强化的配方乳。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以增加胎儿对铁的利用,假如妊娠期妇女有孕前铁储备不足或者孕吐、胃功能疾病等,自四个月起补充铁剂。

儿童至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检查寄生虫是否感染。

经期女性应预防月经过多;做好缺铁原发病的人群防治。


我就喜欢imlovinit


一个家庭中,只要宝宝保持饮食丰富、奶量充足、营养均衡,基本不会出现缺钙、缺铁的情况。

但是,有一种营养素的缺失一定要警惕,那就是——铁!

事实上宝宝是很容易缺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有50%左右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宝宝缺铁有什么后果?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铁含量约为4-5g,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形式存在于人体中,维持多种代谢功能。

当我们人体体内的铁含量不足,会引起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就不能运送足够的氧气到身体的器官和肌肉。

这不仅会引起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大脑发育,对认知发育造成损害。

需要注意的一点:婴儿缺铁,不管是否导致贫血都会对神经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宝宝为什么缺铁?

铁缺乏其实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经常犯的错误会导致婴幼儿铁缺乏的原因:

① 添加辅食不及时

临床显示,宝宝体内的铁含量会在9-12个月的时候降至最低点,如果这时家长未能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

很多宝妈认为母乳中营养丰富,不需要过早加辅食,在断乳后主要以牛奶配方奶为主,不知奶类中铁含量很少。

其次,小孩子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

从而铁的需要量也会增多,所以越容易发生缺铁的情况。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② 添加辅食单一

没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膳食中缺乏含铁丰富的食物。

添加辅食中以肉类为主,同时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C。

中国营养协会和中国婴幼儿保健协会建议6个月以后的宝宝注意适当补充铁,保持体内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发病率。

③ 体内存铁量不足

正常情况下,我们足月儿体内储备的铁来源于母体。

但是,如果在孕期时,准妈妈有缺铁性贫血的,或者生出来的宝宝是早产儿、双胞胎的话,则会造成新生宝宝体内的贮铁减少。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缺铁

看脸色

宝宝的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等最为明显;

看行为

活动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容易感到疲乏无力;

看胃口

食欲减退、不爱吃饭;

看精神

容易烦躁哭闹、精神欠佳;

看疾病

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的症状的话,妈妈要立刻找医生,只要一个简单的血液测试就能够诊断出宝宝是否贫血,医生就可以开药进行及时的铁质补充。

缺铁怎么补?

0-6个月

每日需铁量0.3mg,主要来源为母乳、配方奶。

母乳含铁量很低,1000毫升母乳含铁量仅有1.5毫克~2.0毫克,但吸收率高达50%。因此到了后期,如果妈妈喂宝宝母乳的话,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含铁高的奶粉。

6~12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每日需铁量10mg。

所以,除了母乳、配方奶外,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例如动物肝脏、瘦肉、鱼、鸡鸭血、鲜蘑菇、黑木耳、发菜、大枣、芝麻酱及豆制品等。

建议:

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过高,建议一周吃一次。

1~3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每日需铁量9mg。

让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会使铁的吸收率提高4倍以上,如番茄、橙子、草莓、椰菜、弥猴桃等。

注意:

高度怀疑缺铁性贫血或确诊缺铁性贫血时,应积极足量补充铁剂,使血红蛋白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安贝适温馨提示: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铁质的补充,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则需要遵医嘱进行有效的治疗。

与健康为伴,与营养师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我会针对性地回答。


安贝适育儿


生活中,大多人一听到“贫血”,第一反应是赶紧“补铁”!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即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如铁、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以及慢性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感染、炎症等疾病可导致贫血;红细胞消耗过多,如急慢性失血、遗传因素等各种原因亦可导致贫血。

铁剂含有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大量铁元素,能够快速地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但并非能随意吃。

贫血者补铁应该循序而补,不管是食物还是铁剂,一旦过量地摄入铁,可能会造成铁中毒,轻微者会恶心、腹泻、呕血,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死亡。服用铁剂,应该严格遵循医生嘱咐。

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日常通过食物补给预防贫血复发。膳食中含血红素铁食物有红色肉类、动物血、动物肝脏、鱼类、禽类等。水果、绿叶蔬菜、胡萝卜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

肥胖的定义是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通常伴体重增加。肥胖者因偏爱高热量食物(油炸类、肥肉、西点甜品等),不注意饮食均衡,长期忽略对蛋白质、水果蔬菜等的摄入,导致铁、维生素B6等造血原料不足也可能出现贫血。因此,要预防贫血发生,肥胖者也应该重视营养摄入均衡。

人们之所以容易将贫血和低血压两种疾病混淆,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乏力、头晕、脸色苍白等症状。因此很多人认为贫血就不会有高血压。

贫血和高血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且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大于或等于140/90mmHg)。两者并无瓜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是可能的,如尿毒症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高血压和贫血的情况。

贫血常见,不可小看。

并非疾病,而是症状。

诸多重疾,背后隐藏。

深入了解,保持健康。


以上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练丽特 提供答案!

练丽特 药师,临床药学专业,现就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毕业后一直从事医院药学各岗位的工作,擅长以漫画形式向公众进行安全合理用药科普。


PSM药盾公益


贫血就补铁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二者不能划等号,还需要进一步探知是什么类型的贫血,如果确定为缺铁性贫血,方可考虑及时补铁。

铁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生成的重要原材料,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所积存的铁耗尽,继而因为红细胞内铁含量的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至今仍是各国普遍而重要的健康问题,高危人群为妇女、婴幼儿和儿童、老年人。

我们来了解一下铁在体内的状态,在我们体内能够吸收铁的形式是二价铁离子,而三价铁离子在体内,胃酸不完全溶解,无法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三点,如下:

(一)平时铁摄入不足引起。幼婴、孕妇居多,这是因为哺乳期间,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所致,还有一些素食主义者也比较常见。

(二)吸收障碍引起。胃大部分被切除、胃肠炎、肝病患者存在铁吸收障碍。

(三)失血过多者。生理期来临、胃肠道出血,均会造成铁质流失。

如何解决?

缺铁性贫血,最直接了当的办法,就是补铁!

建议大家从食疗补铁着手。贫血的人要多注意饮食的搭配,利用食物来补铁补血,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肉类所含的血红素铁吸收效果比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血红素铁吸收效果更好,就是你吃很多的红枣倒不如吃点猪肝更为补铁,配合维生素C、叶酸能够促进身体对于铁的吸收。因此,在补铁的同时,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C、叶酸,才能更好地吸收,才算是有效的补铁方法!

身体需要铁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不要补过头了,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补过了,身体会“生锈”。

大量服用富铁的保健品、铁补充剂,会引发一系列毛病,譬如:

会加剧炎症;

会破坏细胞DNA,致使蛋白质的DNA发生氧化“生锈”;

会增加肠癌的发生率,还对肺癌、结肠癌、膀胱癌等的发生推波助澜;

会产生“废物”沉淀,如大脑区域聚集斑块样,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所以只有确诊为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才需要额外服用铁补充剂,绝大多数轻度患者只需要多多注意日常饮食的选择,就可以得到恢复。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罗民教授


贫血的原因很多,是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反应),血红蛋白丢失过多(各种失血)。

贫血是有如此多的原因,缺铁性贫血只是其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发现了贫血,需要找出病因,治疗贫血的根本原因,才能最终纠正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为:

1.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女性。这三类人群需铁量增加,若补充不及时,易造成缺铁。

2.铁吸收障碍:吃进去,吸收不了,常见于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等均可使铁吸收减少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如:痔疮的反复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胃肠道肿瘤、女性月经量过多等等这些原因均可导致铁丢失过多,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知道了病因,就开始治疗吧,补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食物中含铁比较多的,容易吸收的还是以肉类、动物的肝脏,血制品等为主,植物中的铁含量少,吸收效果也相对较差。

2.补充铁剂宜在两餐之间,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3.服用铁剂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有利于铁的吸收,避免与钙剂同补,影响铁剂的吸收。

4.忌过量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以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物质,抑制铁质吸收。

5.注意治疗原发病,比如痔疮出血,月经量过多这些因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不然补再多的铁也没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7099811924072200"} --}

香草小医生


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大类。

缺铁性贫血当然需要补铁,而其他情况的贫血,补铁就未必有效了。

1、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细胞DNA合成障碍引起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异常的贫血。主要表现是细胞核和细胞浆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增大,核较幼稚而胞浆发育较成熟,这种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巨幼变”。“巨幼变”可同时发生于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故常表现为细胞全贫。巨幼细胞贫血可能因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补铁无效。

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单一句话,就是骨髓不造血了,病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以后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的表现,病人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然后就是贫血、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类似所有常见贫血的表现都会出现,贫血程度不一样,出现的症状不一样,包括上楼心慌气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常用雄激素治疗、环孢菌素A治疗、抗生素治疗等,补铁无效。

3、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脾切除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补铁无效。

缺铁性贫血补铁,可用药物级铁补充剂,但最好是调整食物结构来补充。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2、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

3、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4、芝麻酱:这是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另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维生素C),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纯钧LHGR


贫血就要补铁是错误的,贫血是一种疾病,有很多种分类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等。其中缺铁性贫血要及时补铁,巨幼细胞性贫血要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溶血性贫血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脾切除,所以贫血就要补铁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是错误的。

据调查显示,中国铁缺乏的发病率在2岁之内的婴幼儿为75%-82%,妊娠期妇女为55%,10-17岁青少年为13%。

那么缺铁性贫血要怎么补铁呢?食物补铁是很好的方式。

富含铁的食物有:瘦肉、动物肝脏、豆类、木耳、紫菜、海带、蛋黄、鸭血。富含铁的水果有樱桃、李子、柚子、桂圆、苹果、杨梅、橙子、菠萝等。

缺铁性贫血也可以服用铁剂,分为有机铁和无机铁两类,无机铁的代表是硫酸亚铁,但是不良反应明显,有机铁有右旋糖酐铁、葡萄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等。注意,服用谷类。乳类和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