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王勃:"初唐四傑"之首,盛名之下的短暫榮光與千古遺憾

解讀王勃:

王勃畫像

王勃,字子安,約生於650年,古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為世代儒學的官宦之家。少時聰慧,據史書記載,6歲即可作詩文,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9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10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隨後跟隨名醫曹元,學習《周易》、《黃帝內經》、等,知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16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一首《乾元殿頌》驚動聖聽,嘆曰"大唐奇才",因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推為首位。

  • 他,才華卓越,自信灑脫,《新唐書·王勃傳》記載"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然不辭"。面對滿堂賓客才子,毫不辭讓,欣然執筆留下千古華章《滕王閣序》,這份當仁不讓的瀟灑氣度與自信灑脫的豪邁情懷躍然紙上。
  • 他,個性張揚,氣調不羈,常被認為是"恃才傲物,倚才陵籍,為僚吏共嫉",楊炯《王子安集序》言"先鳴楚館,孤峙齊宮,乘忌側目,應劉失步,臨秀不容,尋反初服",或許正是他不懂得收斂自己的傲氣,不憚於展現自己的才能,因而為人所不容,導致官場兩次失利。
  • 他,一代丈夫,四海男兒,《山亭思友人序》曾言"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對清明之日月,文章可以經天緯地,器局可以畜洩江河,七星可以氣衝,八風可以調和。獨行萬里,覺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見生靈之齷齪,雖俗人不知,下士徙輕,顧視天下亦可以蔽寰天平之一半矣。清風入琴,黃雲對酒,雖形骸真性,得禮樂於身中,而宇宙神交,捲菸霞於物表",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高首闊步、獨行於天地萬物之間的大丈夫,氣吞八荒,環顧寰宇,何等豪邁。

我們對王勃的瞭解,或許是源於那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或許是那首千古華章《滕王閣序》,我們驚豔於他的不世之才,也哀嘆於他短暫的生命,26載匆匆年華,物換星移,斯人已逝,留給後世的是那一剎那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鄭振鐸稱讚王勃作盛唐詩歌的黎明女神:"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佈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

毛澤東稱王勃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將他和賈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評點,

"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解讀王勃:

書香門第,家學淵源

王勃,出身於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書香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被授以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郎,不久後"棄官歸,以著書講學為業","門人常以百數"。從祖王績身歷兩朝,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王績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扭轉齊梁餘風,為開創唐詩做出了重要貢獻。長兄王勔,官至涇州刺史,次兄王勮,歷任鳳閣舍人、弘文館學士、天官侍郎。三個弟弟依次為王助、王劼、王勸,皆有文才。王勃可謂是出生書香世家,在這樣的家庭文化背景之下,王勃深受薰陶,早慧而更具才華。

《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


解讀王勃:

少負盛名,未冠而仕

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曰:"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劉祥道贊其為神童。

麟德二年665年撰寫《乾元殿頌》"我大唐雞渾指極,樹神宰而制山河;鶴讖裁儀,闢太虛而有天地。黃精吐瑞,潛龍苞象帝之基……且夫緯武經文,宏業也;含幽育明,至誠也;混齊六合,大功也;規模百代,昌數也。故能襲九空而寧庶物,劃千里而統諸侯。休徵象德而動,嘉符觸類而至,風揚晷洽,藻乾慶於芳年;司節河清,藹坤禎於明渚"。王勃當時未及弱冠,唐高宗驚歎:"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解讀王勃:

短暫仕途,禍起鬥雞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擔任沛王李賢王府侍讀,彼時少年英才,意氣風發,皇族王子與貴族少年的組合,身處繁華如夢的長安城,自然少不了飲酒作樂,鬥雞是時下最為流行的一項娛樂項目,自古帝王家,兄弟不和想要一爭高下者甚多,即便是平時玩樂也不例外,沛王與弟弟英王的鬥雞大賽即將上演,於是少有奇才的王勃便成為下戰書的最好人選。

"子安,本王將於三日後與英王來一場鬥雞賽,命卿作文助興,定能助本王鬥雞凱旋而歸"

"臣定不辱命"遂成一篇《檄英王雞文》。

一舉引發長安城中熱議,鬥雞盛宴轟動全城,被大家爭相傳頌,自然也就傳到了高宗耳中,戲寫檄文本是鬥雞助威的遊戲之文,但是卻無意中觸動了皇室兄弟爭權奪位這根最敏感的神經,他可以說是二王遊戲的犧牲品,高宗發怒斥之:"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行諫諍,反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是交構之漸",即下詔廢除王勃官職,斥出沛王府。

第一次入仕即遭遇失敗,自然與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分不開,但是也展現出當時的王勃年少未經世事的一面,才高卻不懂人情練達,有志卻並未世事洞明。

《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王勃寫到:"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僕以幽憂孤憤之性,稟僕以耿介不平之氣。頓忘山嶽,坎坷於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於聖明之代。"寫盡他內心的悽愴悲苦和憤激不平。


解讀王勃:

二入仕途,毀於罪奴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長安,裴行儉、李敬玄同典選事,聞王勃文名,數次召用,但王勃恥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觸怒裴行儉,被斥為"才名有之,爵祿蓋寡"。

673年,友人陸季友說虢州多藥草,因為對醫藥的興趣,他便做了虢州參軍,他意氣風發,豪氣滿滿,希望能夠大展拳腳,從他寫給杜少府的送別詩可見一斑。"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卻也走上人生最大的苦難。

是夜,月黑風高,子安正在書房讀書,忽聞窗外有人低聲呼喚,前去開門,來人正是官奴曹達,曾與之有些交情,問之何事驚慌。

"還請參軍就小人一命,來生必當湧泉相報!"曹達急求。

"不知你所犯何事?"王勃問道

"事態緊急,有追兵前來捉拿於我,詳情容後再細說,望參軍能給小人一個藏身之處。"曹達說到。

或許是因為與之相處有段時日覺得另有隱情,或許是文人一時心軟意氣用事,就這樣,他將官奴曹達藏匿府中,但隨後知曉曹達所犯之事為死罪,自己竟然受其矇騙私藏罪犯,此乃大罪,一時激憤之下將曹達殺死,但彼時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係搞得很僵,事情很快被發現後,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也許是上天憐惜他的才情,也許是昔日王族有意相助,改立國號之時,免除了他的死刑,但其父也因此被貶為交趾令。

解讀王勃:

洪州盛會,千古華章

上元二年(675年)重陽日,王勃剛剛出獄,前往交趾看望父親,途徑滕王閣,文人的詩意路過勝地怎能不留詩作賦一首,如果沒有這場盛宴,也許只是一個文人墨客的登高之作,少了太多意味。

是日,惠風和暢,天朗氣清,都督閻公修復滕王閣完工,宴請賓客,滕王閣前歌舞昇平,閻公意欲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恰逢王勃途經此處拜訪,因其才名也在受邀之列。

席間,都督閻公笑曰:"今日所到之客皆為俊傑,恰逢滕王閣盛世,各位不妨在此留下墨寶,以此共慶。"宴上賓客皆知閻公意圖,俱推辭不就,此時卻見一紫衫公子起身,拱手言道:"若蒙不棄,在下願作序一首。"此人便是王勃,他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不悅: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一首《滕王閣序》登臨逸興,進而興盡悲來,情景交融,寫盡少年平生意,從宇宙無窮想到興衰有盡, 卻"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自此成就千古華章。


解讀王勃:

才華卓絕,文傳千古

王勃才華橫溢,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忽然躍起書寫,不改一字,因而時人稱其為腹稿,為時人所仰慕。楊炯曾贊曰:"每有一文,海內驚瞻""八紘馳騁于思緒,萬代出沒於毫端"。建功立業、一展才華的儒家思想也貫注在其文章之中,楊炯盛讚其詩文"經籍為心""風雲入思"。王勃著有詩文集30巻,《全唐詩》編其2卷。

解讀王勃:

名醫為師,躬耕岐黃

12歲的王勃便負笈去長安,拜曹元為師,先後學習了《周易章句》《黃帝內經》《難經》等醫學經典。因為天資聰穎,很快便掌握醫學原理,對明堂玉匱之數有所領悟,王勃曾為《難經》作序,被收錄於《文苑英華》中。序曰:"黃帝八十一難經,是醫經之秘錄也……勃養於慈母之手,每承過庭之訓曰: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因竊求良師,陰訪其道。"

解讀王勃:

宏圖難展,壯志難酬

作為大儒王通之孫,王勃自小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和良好的家學教育,素有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上劉右相書》展現出兼濟天下的宏願,自負頗高,但是綜觀其一生,只不過擔任王府修撰及虢州參軍這樣的小官,又因為各種原因而兩次失意落難,空有才華卻宏圖難展,懷抱難抒。

解讀王勃:

如今登上滕王閣,我們仍然記得當初的那一場盛宴,記得一個青年登高把酒吟誦,卻只能慨嘆

"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子安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與魏晉風度》,李海燕,北方工業大學,2013

《人格蘊含與家學淵源》,沈文雪,吉林大學,2009


《滕王閣序》與君共賞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文|珈樂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