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强烈建议大股东减持不要拿到二级市场来,只能在一级交易,大宗交易平台买的股也不行,你怎么看?

如来之风


中国IPO发行始终存在限售股解禁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也是压制中国股市长期不能走牛的根本原因。因为限售股解禁每年造就了几百个亿万富翁,企业的高管纷纷离职抛售手中原始股,导致企业发展受损。对于限售股,应该从根本上限售,从根本上不允许买卖,只可以转让股份,这样中国股市也就不存在解禁潮了。


一路走来2008


14亿人就没有一个真正懂股市的?当然不是!是故意“不懂”!因为中国股市的本质就是割大多数人的财富去肥极少数的权贵!比如:没有T+0,没有严格的退市,没有节制的IPO,没有强制现金分红,没有更严苛的减持限制,没有牢底坐穿,中国股市就没有最起码的公平,这些谁都知道,而且也很容易改,那为什么不改?因为改了,还怎么“割”?!如果基础制度不改革就去好大喜功,只能害更多的韭菜!中国股市的问题没那么复杂,更何况还有西方几百年的成熟方案可供借鉴。不是做不好,是做好了就没法完成收割的目的了!

本周是股指期货松绑的第一周,上证指数连续回调了4天,4天跌掉了150点,而昨天(本周四)更是近1300家个股的跌幅超过了5%。很多投资者表示,股指期货向来有助跌的功能。自从本周松绑后,股市大跌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多数股民只是减少了损失而已,监管层此时应该对市场多加呵护才是。

还有资深股民表示,股指期货本身有50万的交易门槛在这里,股指期货还在实行“T+0”的双边交易,但现在主板市场上的股票是“T+1”的交易制度,既然推出了股指期货,股票市场就不应该继续实行“T+1”的交易制度。而且股指期货设置是50万的交易门槛,更让散户们失去了做空套利的权利。

对此,我们也认为这次中金公司给股指期货松绑的时机不太好,因为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3200点,很多个股的涨幅已经超过了50%,而且这个时段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大股东减持公告。此时推出股指期货,而且散户又不能参与做空套利,那这个市场后面将会任由机构做空赚大钱了。

个人觉得,无论是股指期货恢复、清理配资还是管控北上的假外资,都是在给大机构大资金进场创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养老金、社保、外资这些资金如果大规模入市的话,一定需要有个机构可以控盘的环境,确保股市走出慢牛长牛,现在只有清理掉里面这些专门割韭菜的炒作资金,他们才敢放开进入。所以现在任何股市的监管措施其实都是利好,下跌只不过是这些割韭菜资金逃命,中长期牛市不会变的,散户只要能摒弃暴利投机思维,坚持价值投资,就能与牛市共舞。


狱警一号


大股东减持套现确实是A股非常头疼的问题,让很多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上市不是为融资扩展公司业务,而是上市为套现圈钱而来的。

至于提主提出的问题,大股东的股份只能在一级市场转让,不能在二级市场减持,其中包括大宗平台的买的股也是不能在二级市场减持这样做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做等于把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兑现之路封死了,根本没有兑现的地方,大股东的股权只能变为一文不值,所以管理层也是不可能出台这样的规定。


真正要想控制大股东减持套现的行为,只能从大股东减持的数量和减持期限拉升,来控制大股东恶意减持给股市带来不利影响。比如规定大股东三年之内减持不能超过1%,这样规定一没有封死大股东兑现的路;二来也可以避免大股东大幅减持给股市带来不利影响。

而当前A股在大股东减持是长久的重大问题,现在的大股东一旦等公司上市之后,公司股价快速暴涨,随后只要等股权一解禁就开始考虑逢高套现,之后把股权留在股市,大股东口袋就鼓鼓的。大股东一旦高位减持完毕股价从几十元跌到几元,让中小投资者为大股东买单,所以让中小投资者不得不怀疑公司上市是为融资还是为圈钱的?

现在关于大股东减持套现的问题确实很严重,大股东为了上市出现欺诈上市的;公司一成功上市业绩大翻脸;大股东配合各大资金炒作股价;大股东一解禁就逢高减持套现;大股东没钱了就搞增发等等,都是想尽一切办法从股市捞资金,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会引发A股一蹶不振,跌跌不休的局面。


老金财经


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是留有一部分法人股不能流通,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对外开放,需要与国际接轨,需要金融对外开放,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无法与国际接轨,于是从2005年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法人股等所有的股票在上市后的一定时间内是可以解禁并上市流通的,这次的改革从证券市场发展的角度是正确的,现在我们不可以再走回头路,再重新回到过去,虽然现在的股市对散户非常不公平,但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公司上市后,限售股的解禁是必然的,问题的本身不在限售股的解禁上,而是在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关键的问题是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如果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所有的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

证券市场的基石是需要有大量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支撑,如果上市公司都是包装造假上市的,任何制度对散户都不公平,任何方法都只能让散户成为韭菜。也就是说,证券市场所有的制度和法律的设计都是让高质量的企业上市,让造假者和欺骗者承担所有的代价,这才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基础,从制度上确保大量的上市公司能高成长,能给投资才带来高回报,这才是证券市场的灵魂。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站在投资的角度,也就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A股牛短熊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大股东大小非减持。股市是资金推动型,股票也是这样。大家用钱换股票,股价上涨;大家用股票换钱,股价下跌;大小非大股东因为成本低,且低到无法想象,一直是股市下跌的中坚力量。


第二:制度不完善,比如内幕交易,比如财务造假,比如散户赔付制度,惩罚机制。内幕交易,财务造假过去几年经常发生,甚至财务造假最近几年还有很多,比如银行存款不见了,獐子岛扇贝跑了。至于散户赔付制度不完善,导致散户畏首畏尾,不敢买。


第三:只进不出,退市制度不完善。A股资金有限,但是公司源源不断上市,导致无法雨露均沾。


这三点是大部分人认为股市牛短熊长的原因,其实撇开第一点不说,想内幕交易,财务造假,最近两年已经的打击力度已经很大了;还有退市制度今年也退了不少,这说明A股在慢慢完善,A股未来走强不容置疑。


大股东减持到底有没有问题?我认为大股东减持是没有问题的;大家要搞清楚一些现实:


第一:公司上市不容易。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企业功不可没。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奖励公司上市,是正确的;还有,我们的科创板为企业提供资金,让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也有一份功劳。


第二:大股东对企业上市的贡献巨大:大股东有些是创始人,公司合伙人,有些是公司上市前的风投机构。如果不准减持,那么这些合伙人还有欲望经营公司吗?天下熙熙都是为利,对利润的追求是企业生存的源动力;风投更是如此;很多优秀的企业为什么最后发展起来,风投功不可没。这些风投为啥投?利润,


第三:大股东减持是对的。大股东贡献这多,减持兑现利润,合情合理合法。题主说在一级市场,一级是发行市场,发行市场如何兑现?必须在二级市场。


第四:如何减持对市场冲击最小:个人认为,减持和业绩挂钩;如果业绩完成了多少,减持多少;这样可以让造假上市的,让想着上市就套现的大股东安心做实业。


大家认为呢?


蚂蚁聊股市


大股东减持已经演变成为市场的主要问题,而限售股堰塞湖的潜在风险更甚于IPO发行堰塞湖问题。不过,如何减缓市场减持压力,降低市场非理性抛压,就颇显重要。鉴于此,减持新规与减持新规升级版应运而生,但大股东仍可以通过花式减持、组合式减持回避减持规则压力,更有甚者通过换购ETF回避减持规则,以达到变相减持的效果,但这也是一种降低二级市场直接抛压的有效策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抛压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行,但综合而言,多种方式变相减持,有利于减缓二级市场抛售压力,也是一种应对策略。


郭施亮


对于投资者建议股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不要拿到二级市场进行,也不能通过大宗交易完成,只能是通过一级市场。这种建议与观点存在问题,为什么?又有什么办法阻止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中减持呢?

一、对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认识。

一级市场,通常指的是初始市场,也就是上市公司发行市场。所以,要说大股东要将在二级市场进行减持的资金挪到一级市场中来,这种方式不亚于让大股东再融一次资,并且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价格。

比如,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为10元/股,但是这是时候由于大股东需要最近,所以想减持一部分股票。但是呢?由于规定又不能在二级市场中套现。所以只能去一级市场。

那么,在一级市场中是需要通过中介证券、机构来找客户,这中间就存在一定的费用。并且,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卖手中的股份,股份也给打个折。打折以后的价格,再来对比二级市场价格呢?二级市场的价格肯定是高的。所以,对于二级市场也有着潜在风险。

所以,将大股东移至一级市场卖股份的方式,并不合理。

二级市场,投资者能够自由交易股票的市场,也就是股票。

二、大股东,就不应该有减持、质押行为。

对于大股东减持,特别是大比例减持的行为。个人认为,应当是杜绝。不应当上市以后就开始进行大比例股份的减持、质押等行为。

股市中很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的行为则是,努力上市-等过三年禁售期-陆续减持,分为三步走。

甚至,一家上市公司解禁期以后,会有着大笔的出售股份的行为,致使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股民成为了最大受害者。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讲,大股东对于其管理的上市工资具有管理的重要责任,如果将大比例的股份减持出来,那么对于公司的责任程度就会降低,甚至致使上市公司频现亏损的情况。

当然,质押股份也是一个道理。

不管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最终都可能不负责任的“套现走人”。所以,对于大股东减持、质押的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能减持与质押。不仅仅是对上市公司能够达到最佳的负责程度,甚至能够带领企业“更上一层楼”。


厚金说


对于这种观点,我坚决地、坚定地举双手赞成。

发展股票市场为了什么?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对于公司来说,在股市里面发行股票融资,筹集到资金投入到生产中,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对于投资股市者来说,投资股市买股票获得分红,或者获得潜在的股票分红权利,这其实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股票分红连接着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本原理,也是股市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是在股市的实际运作中,有时候背离了股票分红的基本原理。股票成了投机炒作的筹码,炒股的投机者对差价渴望远甚于分红,股票甚至被称为赌场里常用词:筹码。即使如此,投机炒作对股票融资、对经济发展也很有好处。十赌九亏的股民,和孜孜不倦的彩民一样,都有益于社会融资。

股市投机炒作对股市价值投机造成了冲击,但体现了股市的包容性,也极大的增强了股市的活力,对股市融资和再融资非常有利。当然股市对投机的过度包容,造成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欺骗行为过分,股票炒作和股票操纵者的行为过分。

即使有这两个过分,上证指数还是在2007年涨到了6000多点,而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GDP翻了好几倍,上证指数却再也到不了6000点,低的时候只有1/3。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股东可以减持了,大股东陆续减持了,清仓式减持了,甚至减持以后把财富转移到海外了。

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应该是企业家,应该把公司分红作为自己努力经营好公司的奖励,应该把公司分红作为自己改善生活的途径,而不是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票来改善生活。所以说上市公司大股东不许减持套现是应该的。

在法制配套不完善、股市监管不到位情况下,在叠加了炒作股价的股市文化的情况下,在稍微减持套现一下就能赶上一辈子分红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上市前的存量股票套现政策,简直就是腐蚀企业家奋斗初心的强硫酸。

上市可以减持,于是以上市为目的去经营企业;允许市值管理,于是以市值管理的名义去操纵股价;允许股票质押,于是企业家就变成了资本家,不再专心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大股东质押股票得来的钱,不是投入上市公司,而是投入了大股东的另外一个战场。很典型的就是:贾跃亭减持乐视的股份100多亿,投入到美国造车了,于是上市公司乐视和乐视的股东悲剧了。

买卖自由,大股东有卖出股票的权利,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不让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股票套现,但大股东转让限售股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二级市场股价的涨跌与持有限售股的大股东无关,但二级市场享受的股票分红,持有限售股的大股东也享受,经营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公司经营的好,有足够的分红能力,限售股也是不愁卖的。从过去的股市监管环境看,从现有的股市监管环境看,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股市监管环境看,如果大股东没有歪心思,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大股东有歪心思,即使在全流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

风投投资尚未上市的有前途、有潜力的公司,然后在公司上市后退出,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仔细想一想,这些风投,为什么不一直拿着那些有前途有潜力的公司?如果真的分红潜力大,业务有前途,发展有潜力,限售股转让也不是问题,换股也不是问题。退一步讲,上市公司高价IPO或再融资,这本身就能增厚限售股的价值。

股市不好的时候,股民痛骂上市公司圈钱,其实股市是融资的场所,圈钱本是题中之意。我觉得股民应该骂的是允许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你允许了上市公司圈钱,就不能再允许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民不能又当爹又当妈啊!


龙久于池


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及水位的增加,股改之后,伴随的“大小非”解禁、大股东恶意减持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冲击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新股每股面值基本都是1元,在上市之前经过连续的分红、扩增股本,大小非的成本几乎是很低廉的,上市之后抬高至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超低价格的原始股,让大小非有着不计成本减持的底气,对很多小非来说,历经了投资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迎来一个成功退出的上市项目。

据统计2015年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规模高达5000亿元,2016年减持规模仍约3600亿元。市场都有大小非成本低的印象,但是低到什么程度,怕是没有谁能准确给出答案。在A股现有环境之下,对于拿着1-2元甚至更低的成本价的”大小非“,减持套现就有诱惑力。

近几年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虽然也出现不少针对大股东减持新方式,但依旧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新方式:1、老板减持、员工接盘;2、剥离大股东身份;3、第三方资金接盘。

而限制减持或者不让减持也不是合理的,但对大股东减持行为规范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探讨,主要还是从制度层面出发。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将规范大股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对比美国股市对大股东减持的约束规定,其做法要严格得多。对于持股10%以上的大股东、公司高管及董事等关联方以及从关联方中获得股票的人,在卖出股票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慢走和披露程序,主要规定是:每三个月可以出售的股份数额不能超过同类已发行股份的1%或四周内平均周交易量,且必须事先填写售出通知表格并上交给SEC,在表格上交后的三个月内必须完成售出交易,如果没有完成则必须填写一份修改通知。

对于减持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详细的规定,进行法律规范,对减持数量、时间都作出明确限制。

2、从公司业绩的角度,公司业绩好坏直接影响大股东减持比例的多少,对于长期亏损、存在信批问题的上市公司,严格约束减持比例,比如出现造假、欺诈上市,减持的要有追诉,上市3年后业绩负增长禁止减持。

3、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那些恶意违规减持的大股东,要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罚,提高对那些违规减持的大股东的处罚力度,对于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合谋变相减持的行为要严厉打击,情节严重者要追究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4、对于大小非减持征收高额税费,鼓励第三方检举制及奖励细则。


如果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一起探讨!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欢迎大家热评,如果对您的交易有帮助,认可我的回答,点赞并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跑赢大盘的王者


减持对于A股市场来说,确实影响比较大。而且由于A股市场历来牛短熊长,在熊市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减持,对于短线股价的影响波动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会出现连续性的跌停,让股民投资蒙受比较大的损失。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大股东出现清仓式的减持,这不仅在股价上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在信心上也出现根本性动摇。大股东本身对于上市公司都已经不在相信,怎么能够要求二级市场的交易者对上市公司抱有信心的?所以说,减持的规定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

但如果建议大股东只在一级市场减持,这个办法行不通。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大股东投资创办公司就失去了动力,不能够让自己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那么谁还会投资上市公司?如果没有了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也就消失了。这也是股权流动性改革的一个重要观点,如果规范减持只能在一级市场进行,那就是制度的倒退,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减持并不可怕,重点在于规范减持的行为。比如在减持的期限上,在减持的信息纰漏上,在减持时间点的选择上,在违规减持的处理上,要有切实可行的招法,让坚持在透明规范的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市场的冲击。同时,如果上市公司整体情况不允许,或者触发了一些规则,应该严禁股东减持,简单说,做不好上市公司就不能减持,比如说盈利达到多少,不做多少分红就不能减持等等。

改变策略不是办法,积极应对才有解决之道。减持是一个大问题,应该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对于减持行为进行规范,这才能做到减持有理有据,被广大二级市场交易者普遍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