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射擊行刑,俗稱槍決,是戰爭中最常見的死刑執行方式。從18世紀起,逃兵、謀殺、間諜、叛變或叛國等罪行,都採用過射擊行刑作為懲罰手段。這種方法大致的形式是,犯人背靠著牆壁站立,由一排行刑隊的士兵舉槍,聽到行刑口號後,同時開槍擊斃犯人。

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執行槍決看上去簡單,但是,行刑隊一般都是10人左右,為何要這麼多人?而且要同時開槍?因為一個行刑隊員足以擊斃犯人。

處決死刑犯的時候,會有10個以上士兵一起開槍,難道害怕犯人逃跑嗎?其實,在處決死刑犯時,死刑犯的手和腳會被固定,所以說,一般死刑犯不可能逃掉,一起開槍是因為戰爭史上,很多行刑隊的士兵,殺人後會有嚴重的負疚感。

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他們內心根本不想殺人,雖然,他們知道對面是敵人,但是,敵人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可以選擇,相信絕大多數的士兵,都不願意向人開槍。行刑隊同樣也是這樣的想法。

在戰場上,兩軍交戰,對於士兵來說,全身心投入到戰鬥中,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處決俘虜時,人們心中的人性難以克服,特別是面對著將被處死的犯人,他們被綁著手和腳,毫無抵抗能力,向他們射擊完全是一場屠殺。

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所以士兵們不願意這麼做,克服人性開槍射擊,是十分困難的事,即便有些士兵射擊,也會,故意不射中犯人的致命部位,導致以前很多次槍決犯人的時候,行刑隊員一起開槍,但是犯人身中數槍卻依然活著。

所以,為了減輕對行刑士兵造成的心理創傷,行刑隊安排十幾名行刑隊待命。一旦獲得上司發出的命令,行刑隊的所有士兵會同時的扣動扳機,一起射向犯人,最終,犯人被多枚子彈擊中而斃命。這樣,所有行刑士兵就不知道致命一槍是誰開的,有隊友一起分擔壓力,行刑隊員們的心情才可以很快平復。

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槍決,為了減輕行刑者的緊張和內疚感,有些地方被槍決的犯人,被槍決時會被蒙上眼罩或黑布,讓他不能與行刑隊目光相交。因為以前有資料證實,當被處決者注視行刑者的眼睛時,會讓行刑者心理壓力變大。

為何槍斃1名犯人,犯人要帶蒙面:還要十幾名槍手一起開槍射擊?

除此以外,在行刑時,有的士兵將會配備空心彈,其實,這些都是隨機的,連士兵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槍支是否具有殺傷力,這種不確定性,可以大大減輕行刑士兵的心理負擔,他們也不會因此揹負道德枷鎖。不得不說,他們考慮的十分周全。直到今天,槍決仍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死刑執行方式,在約70個國家中使用。可以預見,只要有戰爭存在,這種古老的行刑方式會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