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柳宗元《江雪》里,既然已经“人踪灭”了,怎么又冒出个“孤舟蓑笠翁”呢?

蒋新国


……朋友你好!您问的题意很有思考性,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飞鸟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钩寒江雪

…我们以前所学和老师教给我们的直译为,所有的山上看不到鸟的影子,所有的路上看不到人的踪迹,唯独有一个老人穿着蓑衣在江上钩鱼

……现在依个人的观点只能认为象这样的情况,生活在船上的鱼民与在地上的居民生活习惯不同而已

……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描写看大多是半夜后的情景,如描写为白天那有见不到人呢


用户43O41963


雪在不停的下,柳老先生来到江边,欣赏美景,放眼对岸,山岱起伏,人踪皆无,晴日江面上一群群的鸟儿已不见,天空中唯有雪花飞舞,想到自己仕途不顺,看到萧杀寒冬中的此景,烦闷之心稍舒,久久不愿离去,长时驻足,不知何时雪已停了,再望对岸,江边一棵老歪脖子树,象一个戴笠披蓑的老翁,一动不动的坐在岸边,正在垂钓,江心有一座小岛,貌似船形。眼观此情此景,大诗人来了诗兴,诗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俞远通


问题:有人问:柳宗元《江雪》里,既然已经“人踪灭”了,怎么又冒出个“孤舟蓑笠翁”呢?


前言

柳宗元《江雪》一诗是五言绝句种的精品,四句都是写景,但是景中含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说无,后面说有,在古诗中其实很常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是整幅画面的背景

在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象我们称之为背景。

在江雪一诗中,前两句是背景,孤舟蓑笠翁是主要景物,用今天的话说处于c位。

诗词基本就是把情和景的安排好用以表达主题。诗中的景物类似于画面中的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宏大的景物,有细微的景物。

例如江雪诗中,远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近景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种景物的安排,可以衬托出渔翁的孤单与寂寞的身影,其实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二、省略与转折

诗家语中,常有省略的现象。这首江雪也可以理解位:千山万径,鸟无踪人无迹,唯有一个老渔翁在垂钓。省略了“唯有”二字。

这种前面否定,后面转折的现象在古诗中比比皆是,例如:

白居易《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夜泪闇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

第三句不是说没有治病的药方了吗,第四句又给出了一个药方: 楞伽四卷经。意思是除了...就没有了,倒装用法。

施肩吾《金吾词》
行拥朱轮锦幨儿,望仙门外叱金羁。染须偷嫩无人觉,唯有平康小妇知。

第三句说没有人发觉,第四句却说有一个人知道。

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第三句说看不到什么东西,第四句却说,(只有、除了)天空中飞翔着一行大雁。

结束语

修辞学中 有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分,诗家语不可与论文、散文的语法相提并论。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万径人踪灭,就是说很多路上都没有人的踪迹了,10001条上还有一排脚印。就是钓鱼者的脚印。还有一个就是老头儿划着船来的,还有一个就是老头儿常年住在船上。还有一个就是老头儿昨天来钓鱼的,一晚上都没回去,结果第二天下大雪了。😂😂😂😂😂😂😂😂😂


向正义人鼓掌


没啥问题,闲得无聊,钓雪钓到成雪人,懒行懒动径无踪,许是老柳最美的遇见吧,鸟儿不拉屎的寒江竟会有一舟一人从心上掠过……人踪人踪人踪灭,飞绝飞绝鸟飞绝。


惊鸿一8一


千万不要随便胡说而毁了这首诗的意境,这是古诗中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尤其是小时候在乡下农村里长大的人来说,那时候的冬天真的呢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中的意境。白雪皑皑的田野和小山,一个人也没有,世界就像进入了童话模式,静悄悄的,我都想融化在这白皑皑的世界里。后面两句更是神来之笔,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片孤舟、一个老人、一片江雪,更加加深了诗的意境,让人赞叹不已。每次读到这首诗,总是感同身受,意境满满,叹为观止。


哇啦456


又一个闲的蛋疼的


二七塔下


老柳可是大家,而且不是别的什么大家,而是文学大家,专门为当世乃至后世提供文学智慧的,这就很不得了,谁也比不上,当今之人,连他的一根汗毛也别想比得上,只有我除外。

老柳这首诗作,真可谓千古绝唱。四句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倒过来就是“独孤万千”,也非常通顺。

作品中的那个老翁,也许是老柳本人。他是为了生计去钓鱼吗?我看不是。作品中明确的说“独钓寒江雪”,可见不是钓鱼。那么寒江雪能钓吗?显然不能。不惟寒江雪不能钓,天上雪更不能钓。

但是当我们远远的看到有人坐在河岸边钓鱼,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一种境界,一种天地皆净,万籁俱寂的境界,这就是自然之美,不带一点儿人为修饰人为雕琢。这种美是古典之美,自古美到今,而且会永远美下去,直到万古千秋。

这种美一直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也有,只是被人糟蹋了,破坏了,就像今天这样子,把天地图画糟蹋殆尽,而且不知止,还在死劲儿糟蹋,美其名曰发展。

老柳描绘的地方是圣地,是天堂,是净土,但愿我们都能来到这个地方,开启一场净化心灵之旅。

如果你找不到这么一个地方,那么就把老柳的这首诗装在心里吧。也可以浓缩成一句对偶联:野渡雨来风戏水,空山雪飞月照花。


故园春秋892


柳宗元的《江雪》中“人踪灭”与“蓑笠翁”,是前后矛盾吗?其实不然。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是写景,也是这首诗的背景。这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在作者眼中,山上的鸟都归巢了,路上的行人也都回家了。是因为天降大雪了。而这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他是这首诗里描写的主人翁,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江面上钓鱼呢。

他如果是在家,而不是在江面上,有怎么能看到这美丽、壮观的雪景呢?

所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张志学689360


此诗的镜头摄取了多个点,“千山”但没鸟了,“万径”却没人了,继而转到“孤舟”上只有渔翁独自一人在江上垂钓,说明陆路上没人行走,但江上还有人在钓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