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的人才為什麼憑著一紙試卷匆匆確定?人的才華真的可以在試卷中展出來嗎?

難道名字可以很長嗎


從現實的角度,考試是唯一能保證高效率的選拔方式。正是因為這種卓有成效的選拔形式,所以也有人把考試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考什麼,人就要去學什麼。學習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但如果學了就能掙錢就能當官,你覺得人會如何選擇呢?這就是科舉制度的魅力。在這個權力編織的慾望網裡,只要一個家庭脫離了基礎勞動,有了點閒錢,就會扶持子孫讀書。不是中國人天生愛學習,而是中國人找到了一個學習的魚餌。這個魚餌培養出了一個階層,他們學習一樣的內容(四書五經),有共同的道德信仰,處事的邏輯也相同。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階級藩籬,構造了階級向上的通道,這種社會結構在古代成為最有效率的系統。所以當科舉建立之後,中國的歷史在沒有經歷長期的分裂。

再來說現代,如今的社會能確保每個人在童年時期脫離勞動的束縛,有了學習的機會,但是於中選拔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每一個職業都有不同的知識要求和技術要求,如何考察?依然只有考試最有效。社會學講究的是概率,不談個例。當然考試極有可能埋沒人才,但大概率講,沒有比它更低耗高效的形式。當然,隨著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供浪費的生產力更多,就會進化出更多更豐富的選拔形式來。

社會的理想狀態是讓不同的人到不同的行業裡去,最好都能發揮自己的天賦。但現實不是遊戲,人的天賦沒有寫到額頭上,每個人自己都很難判斷自己擅長什麼,更不用說外人了。

說為什麼,這是社會選擇的結果。而人的才華是否能通過試卷展現出來,我的答案是不完全。試卷上能展示的是知識體系,但知識體系難道不是才華的一個方面嗎?誰能跨越知識體系的直接生而知之嗎?極個別的天才,實際上也只是比常人對於知識體系的理解更加高效,而且這種特例本身不是社會學該考慮的對象。相反的,也有能在考試裡取得好成績但實際能力欠缺的學生,但這一類人也自然能在大浪淘沙中展現出來。考試是一種最主要的篩選方式,但也並非唯一。沒有哪種形式能做到滴水不漏,理想的社會形態並不存在!


樂學讀書會


憑考試選拔人才固然無可厚非。但值得商榷的有三點:

1⃣️考評機制是否具有科學性、規範性。

當試卷內容不科學、不規範時,就無法真實反映出考生的水平!

偏難怪的題型、似是而非的選擇題、機械死板的甚或並不規範的答案、海量的無法看完的閱讀題、模式化的作文評分標準,不僅無法準確反映考生的水平,並且會將學生引向死記硬背的岐途,從而使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偏離增智育人的軌道。

事實證明,最近三十年來培養的人才中,相當一部份都是高分低能、毫無獨立思想、創新意識和開拓能力的書呆子!

2⃣️人才篩選機制不能唯文憑論!

不可否認高分、高文憑、高職稱者中,部分人確有真才實學,但其中也不除排有相當一部分水貨!而低學歷者中也不排除有些肚裡有乾貨的真正的人才!

3⃣️入職不能憑二張紙和一張嘴!

在一個過份看重關係背景的人情社會,在文憑、職稱較濫的社會環境,僅憑文憑和職稱這兩張紙,憑用人者的一張嘴,來判斷、選拔人才,極有可能任人唯親,任人唯私,任人唯利,從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怪象!

聽一些懂行的人悄悄講,某些學校,甚至是所謂的名校,有文憑有真才有實幹精神的往往競爭不過僅有文憑卻腹中空空的人⋯

當然,考試畢竟是當前相對最公平的選人用人的機制!而問題的實質不是考試這種選拔機制好不好,而是該如何出考題以及如何更公平公正、更科學合理地考核其綜合素質,籍以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


西邊升起的朝陽


真的可以,應試考試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這些在今後的工作生活為人處世中都能看出來。我是大學教師,我們學校有高考300多分的,也有500多分的,在進行同樣工作的能力和態度是完全不同的,其中差別最大的是專注力,學習好的同學專注力要強很多。


墨162568204


我個人認為筆試只是識別人才的一種簡單的初步方式,第二步要看實踐,不要把只會紙上談兵的無用之才當成人才選拔,這樣會誤國誤民,任正非選拔人才的方式是正確的,將軍來自於戰爭中提拔,來自於一線,將軍在遠謀.深略.策劃,士兵在智勇雙全與靈活的執行命令,人才在於實用,書本知識,在於消化吸收,如果沒有吸收利用,那就是廢物將被排洩,所以我想人才需要用多方面考慮選拔,只靠筆試並不科學。


辛兆金


我同事的孩子,以一紙試卷上了北大,又以一紙試卷考上了北大研究生,畢業後被一家合資企業招走,年薪二十五萬。

當然,企業老總都不是傻子,不會花個大價錢請個廢物。我另一個同事的孩子以一紙試卷考上了一所普通師範院校,畢業後又以一紙卷考上了小學教師的崗位,月薪三千五。我第三個同事的孩子以一紙試卷考上了某大專院校的學前專業,畢業後當了幼兒老師,月薪兩千。

以上都是一紙試卷,決定的結果是月薪不同,人的才華真的可以在試卷中展出來嗎?合資企業肯定不會花二十五萬去請那個考取學前專業的學生,因為這個學生勝任不了二十五萬的工作。雖然有中專畢業的,比北大畢業生創造的價值多,比如我一個同學中專畢業,白手起家,現在深圳開辦一家大型印刷廠,資產上億,為國家納稅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畢竟佔少數啊,而且當年各項政策與制度並不完善,許多人靠膽量抓住經濟發展大潮這個機會成功了。現在是高科技的社會,沒有知識如何在社會立足。

高考的一紙試卷,從大的說,承載著民族的復興,從小的說,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看似幾頁薄紙,但這幾頁紙的背後,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能夠吃苦耐勞,是否會制定計劃,是否經常反思分析,做事是否具有條理性。做到這四點,高考的時候才有可能交上一份滿意的試卷。有的人會說,那對待考試發揮失常的學生會不會很不公平?只能說考試發揮失常學生的心理素質還有待提高,將來會面對各種考驗,沒有一個好的心理素質,成功的機率會很小。

所以說,小小的試卷,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多試試


學習成績優秀的人在陌生領域的學習能力也是出眾的,給你舉個很好的例子,我開房產公司的,店裡清一色業務員都是普通文憑有些甚至只讀完初中,我老婆是本科生,同樣的按揭計算,房產稅計算,我教我老婆一次,我老婆她就懂的這條公式裡面的重要數值是哪個,然後怎麼得知這個數值,其他的業務員沒自己碰上10次8次的,幾乎都是拿來問我讓我算給他們報給客戶,這就是學習好的好處,成績並不代表一切,但確是一條成功最好的捷徑!我本人書讀的不多,但是對知識是充滿敬仰的!


汕頭房產百事通


我今年57歲,我高中同班同學考試成績都是高分,現在領低保過日子。

同班有個考試中下等的而人調皮搗蛋,而今身家幾千萬元。

我侄兒子成績數一數二最好,但出到社會做不到食。

馬雲選擇人才要那種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是馬雲聰明。


讀書都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讓我想起一個笑話

美國公立學校鼓勵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於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便解放天性,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而那些精英階層和資本家的孩子則花大錢進入私立學校,努力學習努力提高,十幾年過去,前者高中畢業,成為超市收銀員,工人,卡車司機,後者進入常春藤聯盟,進入商界政界,繼續鼓吹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不用應試教育難道還用所謂的素質教育嗎

素質教育是什麼,藝術體育都是要花大錢的玩意,大城市的中產家庭都不一定玩的轉,更別說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孩子了。

應試教育起碼能保證相對公平,素質教育?有錢人的遊戲罷了,關鍵有不少人被公知洗腦,對應試教育大加抨擊,殊不知國家正是站在大多數普通人的角度考慮,因為教育資源的分配是不公平的,無法改變,只能從考試入手,才給了家庭條件一般甚至貧困,但是自身有天分或能吃苦的孩子們有一個提升階層的機會,至於那些頂尖的人才,中科大少年班瞭解一下


12372521


國家需要人才,怎樣選拔好呢?

中國這麼多人,不憑一張試卷選拔人才,還能用什麼辦法呢?孩子從初中到升高中,通過考試選拔了一次,大部分優秀人才上了高中。考大學又憑一張試卷選拔一次,優秀人才上了大學。後來,還有研究生,博士生的選拔,應該說大多數人才被選拔出來了。

可能還有一些特殊人才沒有被選拔出來,還要通過調查走訪,選拔一些特殊人才。

你還有那些選拔人才的好方法,說出來聽聽。


張志學689360


看了很多評論,我覺得自己要發聲!

首先各行業牛人都有個共性就是強大的——自律性!

一張試卷選拔的是適合應試教育方式,並有超強自律性的人,但這些人唯一的夢想可能就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這些人雖然天賦各有不同,但經歷20多年的艱苦學習,天賦老早被磨沒了,有的只是自律性了!所以選擇職業限制就很大!

現今社會不只有三百六十行,每個行業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而我們這些所謂的人才都是從大學才開始擇業的,半路出家,你能讓他們做好什麼?靠自律性只能把事情循規蹈矩做做好,創造力就別談了!

因此,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區別是,我們是先培養適合讀書孩子的自律性,長大了再擇業!西方是先讓孩子尋找自己喜歡的事,再讓孩子自己慢慢培養自律性!哪個更好不言而喻!

最後總結下,一張試卷最適合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