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哭耗子假慈悲?为何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英国脱欧成功深感伤悲?

静夜史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9号表示,英国脱欧的日子是令人悲伤的一天,但是他警告英国,法国将在未来英国与欧盟的相关贸易协议中谈判,同时不会屈服于压力,同时马克龙表示英国将在31号离开欧盟,这是令人悲伤的一天,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意味着失败和教训。

这当然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因为法国一直想领导西方大旗,在西方世界美国被认为是进入了民粹主义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举起了倡导普世价值的大旗,但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并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导致自己国家爆发了大量的游行示威活动,这当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的实力大大强于法国的实力,因为美国不断的对欧盟加征关税,同时也促使欧洲不再团结到一起,这有利于美国在全球实行美国第一政策。现在英国已经顺利的脱离了欧洲,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自然是不高兴。

同时也意味着整个欧洲在推进世界多元化的战略上进一步受阻,因为英国靠拢美国但是法国现在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压力,不过这只是形式上的,法国还是派出了戴高乐号航母和美国到波斯湾地区巡航。可以说马克龙的所谓的引导世界多元化的大旗仅仅是一个口号,整个欧洲以及法国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英国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脱离了欧盟。

当然马克龙一直都在指责北约已经脑死亡,试图构建欧洲自己的防卫体系,因为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能够对法国构成巨大的威胁,相反土耳其不断在给法国制造麻烦,而美国方面则纵容土耳其在中东的所作所为,这严重侵犯了希腊,塞浦路斯还有法国的利益,导致欧盟各国出现了内讧,甚至北约内部也出现了内讧,因此在没有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法国是扛不起这个责任的。现在欧洲各国开始加紧与俄罗斯的联系,但是英国一直都与俄罗斯关系不怎么样,英国最近又和俄罗斯搞起了间谍外交危机,所以说英国必然会脱离欧盟,英国的总体战略是不希望欧洲大陆连成一片。


江淮圣手



对于英国的毅然离去,马克龙口中的“悲伤”显然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而是真实心态的流露。道理很简单,原因也不复杂。就一句话,有谁希望自己领导的“组织”被削弱呢?

经济总量上,英国和法国不相上下;军力上,英法都是老牌军事强国;政治上,英法都是五常之一。在全球的影响力上,英国甚至还要大于法国。试想,这样的实力派国家“离家出走”了,显然在削弱欧盟这个“大家庭”的力量。而作为欧盟的“双巨头”之一的法国,如果兴高采烈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举动。

对于英国的脱欧,不仅仅是法国感到“悲伤”,就是其他欧盟国家其内心也是惋惜的。1月29日,欧洲议会对英国脱欧议题进行了程序性表决(留也留不住),在议题通过后 全体与会人员同声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


1月29日,在会见希腊总理米佐塔斯基时,谈起了英国脱欧话题,法国总统马克龙说“那将是个悲伤的一天”。显然,马克龙是真诚的内心表达。因为,走了英国,欧盟的力量必然会被削弱。在力争成为世界一极的战略博弈中将会更加艰难。不过,马克龙这句话似乎也道出了“无奈”。因为,“天要下雨,姑娘要嫁人”,留是留不住的。

英国执意脱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经济因素,有政治考量,但最主要的是英国的战略选择出现了变化。按照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话说,虽然欧盟很优秀,也很有特质,但在发展方向上已经不适合英国。英国这种战略选择上的变化,既有英国历史战略的诱因,也有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判断。

从历史上说,英国一直对欧洲采取的是“离岸平衡”战略。直白的解读是,当欧洲大陆可能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时,英国会介入进行遏制。比如英法曾共同对德国进行过打压。但是,英国同时又不愿过度的介入欧洲,更不愿和欧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英国会选择离开欧洲一段时间。而离开,也是遏制的一种。突出的其实就是一个“平衡”。


英国对自己的战略一直有两条线。一条是欧洲国家。另一条是世界性。这就注定了英国不可能在欧盟“平庸”下去。英,法,德无疑是欧盟的“三巨头”,但是,近些年来,欧盟内部却逐渐形成了法德两国的“双头制”架构。英国似乎被边缘化了!有种观点认为英国已经没落,所以“争不过”法德两国。其实,英国之所以被边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英国并不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自然底气不是很足。二是英国和欧盟的融入度不强,比如英国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货币,一直拒绝加入欧元区。三是英国并没有用“力”去争。因为,英国自撒彻尔夫人时期就有了“脱欧”之心。

基于英国的世界性战略国家定位,它自然会研判变换中的欧州及世界局势。法德想通过欧盟这个平台而成为世界一极的想法是“路人皆知”。而欧盟如果成为世界一极的话,必然会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感。这就会导致美国的打压。而身处欧盟的英国也会处于尴尬境地。从英美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英国人对自己的海洋国家定位来看,那显然也不符合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以,英国的主流精英都希望英国能够尽早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虽然有迎合美国之嫌,但也符合英国过去三百年一直奉行的“离岸平衡”战略。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至今仍然算是个教育,科技和金融大国。这是无可置疑的。英国的大学水平,科研能力和金融体系是英国的三大优势。而在经济总量上也是世界前七的水平。所以,少了英国,欧盟被削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于法国和德国这“欧盟双核”而言,其实是有苦说不出的“内心焦虑”。再者,随着英国的离去,欧盟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不是危言耸听!正如一些专家预言:英国很可能不是脱欧的最后一个国家。

苏联解体和华沙集团解散后,欧盟吸收了一些原东欧和原苏联国家。尽管欧盟扩大了,力量也增强了,但由于基础和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也随之带来了欧盟内部的一些矛盾。比如发展不均衡和欧盟的一些硬性福利规定,曾导致出现债务危机的希腊动了退出欧盟的想法。而法德两国和俄罗斯的“眉来眼去”,也使波兰,波罗的海沿岸等东欧家生出了不满。这些不满都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矛盾激化或者退出欧盟的导火索。所以,马克龙的一句“悲伤”里也难免会有对欧盟未来的忧伤之意。

没有英国的欧盟,如果在和俄罗斯或美国的任何一方博弈时,都将会处于劣势。举个例子,北溪2是法德两国力主与俄罗斯开展的能源合作项目。可是,一旦美国开始正式打压后,德法两国也就表现出了无可奈何。所以说,确少了英国的欧盟,在世界性的博弈中将会显得捉襟见肘。再者,欧盟是戴高乐时代建立起来的。戴高乐曾想以此体现出法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也有挥去“二战阴影”,独立建成游离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方势力之意。因此,他曾数次拒绝英国加入欧盟。原因就是戴高乐深知英国的“离岸平衡”战略。如果英国加入的话,肯定会增加欧盟的分量。但同时,如果英国一旦退出,对欧盟的伤害会更大。果不其然,英国真的退出了!所以,马克龙对此感伤似乎也合乎情理。


卞竞婉


这样说其实不够友好,而事实上:英国脱欧,法国和德国有些事情想要跟美国赖皮就有点儿难,而之前因为有美国的小弟英国在,很多事情还好开口,甚至直接让约翰逊跟美国谈。

现在少了英国这个缓冲区,未来的欧洲与美国就是硬碰硬,缓冲或者腾挪空间小了!

1.想当年英国为了能够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耗时三年多即:直到法国总统戴高乐逝世3年之后,才真正地加入了欧共体。按照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评价:英国想要加入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待遇,而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只会有利于利益与享受之间。

2.不得不佩服戴高乐将军的眼光。当年卡梅伦提出“公投脱欧”,其实就是想逃避欧盟给他应该负责的义务,进行公投就是告诉欧盟:你看你们非要给我们什么难民配额?我们民众不答应啊!如果你们非要让我们掏钱还要接纳难民,我们只能进行公投。

不得不说,在戴高乐二战前写就《建立职业军》,后来德国按照这个思路(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建立了装甲师和运用坦克战术,二战中打败了法国。二战后,戴高乐曾经流亡到英国,并领导“只有法国”运动......或许就是这段经历让戴高乐对于英国看得十分清楚。

“只要我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英国就别想加入欧共体”,虽然很多欧共体成员都对法国表示不耐烦和不理解,但现在看来,估计很多在欧洲议会上高歌《友谊天长地久》的议员们,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

3.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1)最新消息是英国准备起草一份雄心勃勃的贸易协定。按照报道,约翰逊计划要与欧欧盟达成一个更加宽松的贸易协定,类似于欧盟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而非遵循欧盟规则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目前,澳大利亚与英国正在就价值1000亿澳元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

(2)其实对于法国来说,英国成功脱欧,法国在欧盟肯定就会“保二争一”,就是坐在老二的位置上,图谋将老大德国拉下马,然后马克龙就可以有相当打的政绩了。当然,目前来看,未来欧盟与英国之间在金融行业的谈判才是重中之重,到时候马克龙会如何表现,值得期待!马克龙已经说“北约已经脑死亡”,现在英国顺利脱欧,就让所有人为“欧盟已经退化”,这种影响之下,会不会再出现其他国家效仿英国呢?

所以,马克龙一定会在未来的英国与欧盟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实马克龙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戴高乐那样有历史功绩的国家领导人!

(3)英国依然是“五常”,而且英国金融行业是欧盟重要板块,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自然希望能够与英国有更为顺畅的关系。毕竟,1月12日刚刚英法德三国外长宣布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最终在这个问题上,法国自然希望英国能够站在法国和德国立场上,在支持美国的同时,也能够在未来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

4.现在少了英国这个缓冲区,未来的欧洲与美国就是硬碰硬,缓冲或者腾挪空间小了!而特朗普对约翰逊的支持与赞赏,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未来,如果稍有不如意,美国就可以直接对欧盟事实制裁,而英国不是欧盟成员了,也就不会被美国误伤了!未来英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等肯定是优先项,这点儿我们必须关注!


英武


要回答英国为什么脱欧,首先就必须回答英国为什么入欧。

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地区,当然希望与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统一市场,反过来,一个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地区,如果完全由民粹主义主导社会意识,当然是不愿意与落后的国家、地区统一市场。简单地说就是,富人家庭想单过,不愿意穷亲戚攀上门。

上世纪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是大部分政治和社会精英所追求和期待的。当时的欧共体,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构成,属于富人俱乐部。那么加入欧共体,一个统一的市场在经济上对英国而言是有好处的。

但是,由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结果如何尚未得到实践验证,社会大众民意无法得到反映和体现。所以,当时的主流社会意识并不反对加入欧共体。

然而,加入欧盟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伴随全球政治、社会、经济的沧桑巨变,经历苏联解体、中国崛起、美国非典型政治生态成型、国家优先主义兴起、民粹主义盛行、全球局部战争导致的欧洲难民问题,等等,特别是现在的欧盟,已经不再是原先欧共体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组成的富人俱乐部,一些前苏联国家、欠发达地区何国家都已经纷纷加入欧盟,导致英国民众认为自己在欧盟内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大于所获得的权利,进一步加速了脱欧思潮的盛行。

虽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从全球大家庭、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英国不应该脱欧,而且,英国以及欧洲一部分社会和政治精英也仍然力图维持英国不脱离欧盟。但是,英国内部社会大众脱欧民意汹涌,脱欧思潮势不可挡,在西方独特的文化、思想状态和政治制度、选举制度下,力图维持英国不脱欧的社会意识丶社会和政治精英其实也无力回天。

假以时日,当目前的欧盟内部发展逐步均衡,一些欠发达国家、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地区、囯家,甚至大部分国家、地区幻发展程度超越英国,到那时候,英国国内的民意可能又会发生一次倒转,加入欧盟的意识可能又会开始萌生。不过,在一百年内,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干货8


笔者认为,英国的正式脱欧,对于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国来讲,未必全是好消息,毕竟,英国脱欧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脱欧后,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的话语权随之加大,但是,英国脱欧之后,法国和德国的担子也会将更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英国脱欧的日子是“令人悲伤的一天”,也不大可能全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许,马克龙是出于“喜忧参半”的心情来形容的;



1月29日,欧洲议会通过了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协议,这将意味着,英国会如期在1月31日,正式离开欧盟,自从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之后,经过了3年半 三任首相的 马拉松式长跑谈判,英国最终在约翰逊的带领之下,完成了最后的脱离欧盟协议;


对于英国来讲,尽快脱离欧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毕竟,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就可以单飞,不再受到欧盟的约束,将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脱离欧盟之后,英国随之会与美国达成一份全面的自贸协定,这才是英国最想要的 ;

虽然英国脱离欧盟之后,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 将会更大,但随之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也将大幅增加,毕竟,三驾马车 变成了两驾马车,就少了一个驱动力,这对于当前经济本就不容乐观的法国来讲,英国的脱欧某种程度上 确实给法国增加了经济压力,因此,马克龙才会对英国脱离欧盟深感悲伤。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小柳聊聊兵


面对英国脱欧,法国的心态肯定很复杂。但是谈不到什么假慈悲。一切都要从是不是影响到法国利益来判断。

木叔的看法是:脱欧对法国是好坏参半的。



从好的方面来说:

英国在欧盟内部问题的很多态度上其实和法国并不是一条心。

因为法国和德国其实是欧洲的两个支柱,欧盟的成立本质上是他们最先协作的产物。

英国是后来加入者,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和法德态度不同。

比如欧元区建设上,法德都推崇欧元,放弃了本国货币,而英国还是保留英镑。



虽然这不完全是欧盟的事情,但毕竟也是欧洲大国协调的问题。因此以小见大,能说明他们的隔阂却还是存在的。

这就是英国的大国雄心和欧盟的大国雄心之间的冲突。不容易两者兼得。所以英国脱欧,法国在欧盟的声音会更强壮。

从坏的方面来讲:

英国脱欧可能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未来一些东欧国家是不是会效仿就是一个问题。



因为在英国脱欧的这几年,波兰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似乎波兰脱欧也出现了抬头的迹象。

如果支持波兰脱欧的政党上台,可能也会启动类似英国保守党一样的脱欧进程。

这对力推欧洲一体化的法国和马克龙本人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木春山谈天下


英国加入欧盟还是脱离欧盟都是为了利益。当年英国苦苦哀求加入欧盟是看中了欧盟内部的福利,但英国并不想承担作为欧盟成员的任何义务,所以在加人欧盟的同时留了一手,并没放弃自己的金融工具英镑而使用欧盟统一金融工具欧元,主要目的是不想自己的金融受制于欧盟,这一做法让欧盟很不爽,特别是法德两个欧盟大国感到不快,但为了实现欧洲的整天统一勉强统一英国保留自己的货币工具英镑,但希望英国必须和欧盟统一步伐既要享受欧盟成员的利益又要承担欧盟成员的义务,但是英国成为欧盟成员多年以来一直在其义务上和欧盟掣肘,不愿分摊欧盟义务,权利和义务同时存在的,英国在欧盟内不愿分摊责任承担义务,其在欧盟内的话语权就会大打折扣,这样英国很不爽。同时美国的利诱也让英国下定决心脱离欧盟。美国一直以来视欧盟为强大敌人,因为欧元破坏了美元霸权地位,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所以肢解欧盟打败欧元一直是美国的战略目标,现在英国和欧盟之间的矛盾让美国看到了希望,所以美国不遗余力地支持英国脱欧,英国也为了不受到美国的打击想尽快脱离欧盟。欧盟看到利用英国钳制美国的意图没能达到,反而受到英国的各种掣肘,不厌其烦,所以支持英国脱欧成为欧盟成员共同意愿。这时候马克龙感到伤感主要是另外原因,就是英国在欧盟内法、德、英三国能达成一个力量平衡,现在英国脱欧,只剩下法德两个欧盟核心大国,法国之于德国就会感到压力倍增而对英国脱欧感到惋惜。


君临天下功成名就


这是人之常情,所谓的面对面,背靠背,就是这样一个虚伪的真是现象。其实,法国和德国,都希望英国这个老鼠,能够早日离开欧盟。法国和德国不需要英国这个老鼠,打破欧盟这锅汤。因此,英国的离去,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情。向其表示惋惜,这只不过是为了双方互面子,做给别人看的。所谓的猫哭耗子,假慈悲,就是这个道理。

英国在欧盟中,一直扮演着搅屎棍的角色。特别是在卡梅伦时期,曾经和法德两国领导人吵得不可开交,而最终在欧盟中,没有了立足之地,才不得不选择,并利用公投的方式脱欧。

同时,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事,英国也可能是美国派到欧盟的间谍,不断地向美国提供了大批欧盟的内部消息和情报,并且,在美国的指使之下,故意阻止了欧盟多项极其有利益的决议。因此,才会遭到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这些实际上才是英国脱欧的最最最主要的原因。



而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英国的“吃亏论”,才是导致英国最终脱欧。其实,这只是给普通人看的这是一个表面现象。而英国与美国联手制衡欧盟,故意阻止欧盟非常好的决议无法通过等等,这些才是英国脱离欧盟的主要原因。也是法国和德国,希望英国脱离欧盟的主要原因。换一句话说,实际上英国脱离欧盟,是在美国的导演下,被法国和德国一脚踢出了欧盟的。


现在已经被一脚踢飞了,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客气话,也是正常的。这样给双方都留下虚伪的面子,也为日后好再打交道,重新奠定好基础,这是政治家们常有的小伎俩。当然,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之中和工作之中,以及与人交往之中,常有的小伎俩。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1月29日,马克龙在接见到访的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时对英国退出欧盟无限感叹,他说英国脱欧“是令人非常悲伤的一天!"


欧洲议会在29日召开全会,就英国脱欧举行投票,以压倒性多数的表决票数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为英国脱欧铺平了道路。

在英国入欧和脱欧的关键时刻,法国人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由戴高乐任总统,英国三次提出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都被法国一票否决,戴高乐说:只要我任总统,英国就别想加入欧共体。英国政府斥责戴高乐对英国怀有偏见,欧共体所有成员都对法国表示不耐烦和不理解。戴高乐则据理力争多次申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待遇,而不会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只会游离于利益与享受之间。如今,正如戴高乐的预见,证明当年的法国总统是多么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英国当年加入欧共体,也是在戴高乐退位之后。


1月31日,是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的日子,欧盟会议室响起了《友谊天长地久》的歌声。法国总统马克龙却非常伤感,马克龙并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许是回想起前辈戴高乐的话,法国的候任总统没有按照戴高乐当年的意见办,如果象戴总统一样坚持,也就不会出现英国脱欧的悲剧上演。

马克龙希望英国脱欧后继续维持与英国的关系,保护法国公民丶企业和农业。

马克龙表示,法国将在未来英国与欧盟的谈判中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

马克龙的话,一语双关。他既表现了法国是欧盟的领导者和创始国之一,更是说给所有欧盟成员国听的:欧盟不是菜园门,想进就进,想出就出,随便退出是要付出代价的!


老狼48440790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英国成功脱离欧盟感到悲伤,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行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对于英国而言,脱欧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儿,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英国成功脱离欧盟之后甚至还开了一瓶价格超过300英镑的红酒进行庆祝。既然脱欧对于英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儿,那英国又何须别人对它发慈悲呢?


马克龙说英国“脱欧”的日子是“令人悲伤的一天”,对于法国总统这样的说法,英国首相约翰逊可能只会嗤之以鼻。马克龙为英国的脱欧感到悲伤,但成功脱欧却是英国首相约翰逊执政的最大目标,他也是带着“让英国脱离欧盟”的目标来的,为了让英国脱欧,约翰逊甚至可以丢掉首相的工作,所以马克龙的想法可能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英国人可并不认为脱欧的日子是“让人悲伤的一天”。

今年1月29号,欧洲议会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协议,这也为英国最终成功脱离欧盟铺平了道路,而此前该协议已经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并且它也已经被英国女王签署成为了法律。在欧洲议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英国脱欧协议的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英国脱离欧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英国脱离欧盟的结果是让人感到悲伤的。在英国和欧洲议会都通过英国脱欧的协议之后,英国最终在1月31号正式脱离了欧盟,而这距离英国脱欧公投的通过已经过去了3年半的时间。


2016年6月英国就本国是否“脱离”欧盟举行了全民公投,最终“脱欧派”以微弱优势获得胜利,英国由此开启了漫长的脱欧进程。在现任英国首相约翰逊上台之前,由于保守党在英国议会当中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保守党拿出的任何脱欧协议都无法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直到约翰逊上台,然后去年12月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议会选举当中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这才让英国得以在今年1月底成功脱离欧盟。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

成功“脱欧”是很多英国民众一直期待的结果,更多英国民众对于“脱欧”也是持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马克龙的悲伤只能是他自己的悲伤,在约翰逊看来马克龙的悲伤其实是很没有必要。当然,马克龙的说法也可能是透露了他个人的真情实感,因为马克龙是站在欧盟的角度思考问题,英国“脱欧”对于欧盟是一次重大的打击,马克龙作为欧盟的积极维护者,他为英国“脱欧”而感到悲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