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嬸的生意經

這兩天堂姐發愁了!愁啥?可不光愁的是來勢洶洶的疫情,讓人足不出戶;這個倒沒什麼,家裡有足夠的食物一點都不用擔心。

那,那愁啥?愁的是家裡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年前臘月十八兒子剛結婚,今年是頭一年是一定要走親串友的,當然免不了買了很多禮品,如雞蛋買了十多箱,牛奶以及幾千元的肉類。

誰料想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自己的新年計劃。

這麼多東西可咋整?當然像牛奶之類的禮盒因為是熟人自然退的掉,而雞蛋則是二十多里的養雞場裡買的,人家在他們買之前就有言在先,雞蛋售出一概不退。

:“哎,咱們可以找村東頭的劉嬸呀”姐夫說

:“我咋給她忘了呢?她做皮蛋醃鹹蛋那可是出了名的!”堂姐揚起臉笑了起來。

這劉嬸非是旁人,是我村小賣店的店主。今年已經六十多歲。別看上了點年紀,但是身體還很硬朗,身材清瘦,滿頭烏髮中悄然鑽出幾根銀絲來,一張和藹然可親的臉龐,兩隻眼睛總是充滿笑意。

劉嬸做生意真有一套!

首先,就是貨全

農村的消費需求跟城裡邊不一樣,像城裡邊小賣店一般是糖菸酒飲料之類居多不會賣勞保用品像鞋子衣服的,針頭線腦也是寥寥無幾,這裡有。繩子、鍋碗瓢盆拖把掃帚一應俱全,米麵糧油調料也是樣樣不缺,甚至土豆白菜豆腐滷菜也有。農村人到鎮上有七八里遠,買東西雖說道路好了,可你得跑路是不是?

看這裡啥都有,抬腳就到,誰還跑到鎮上?

農村大嬸的生意經


其次,就是物美價廉

經營小百貨利潤並不高,靠的就是走量!量大,是致富的關鍵。這一點,劉嬸看得很清楚,價格不說跟鎮上超市的東西低,最其碼也是持平。一有空她就會到鎮上東走走西看看,比一比質量,誰優誰劣?瞧瞧價格,是高了低了?自己在心裡有個比較,回來後做一下調整,讓賣出的東西物美價廉。

三,是打感情牌,在服務上做文章。

現在農村的小賣店生意也真是不好做。一是做的人多競爭非常激烈;二是伴隨著農村人口的外出務工購買量減少,客源不穩定。生意不好做成了大家的口頭禪。

面對這樣的情況,劉嬸想出了一招——大打感情牌。

嘴甜,無論是男女老少都熱情招待,決不厚此薄彼。

善助。當別人有困難時,如干活時缺工具上門來借決不推辭。村裡人買東西手頭上緊了也可賒欠。一遇到紅白喜事就隨個份子湊湊人氣。

心細。小賣店門裡邊經常有一個打氣筒,現在農村的電動車非常多,輪胎虧氣或沒氣是常有的事,有了這個工具就解決了大家的難題。

和氣生財,好人緣是發家致富的一個寶。

四,不斷髮現並開展新的服務項目

農村雖不缺土地,可以種點菜養點雞但是要買魚買肉就要到鎮上來,如果想吃滷菜如豬頭肉豬耳朵之類那就不得不多跑兩步路。

劉嬸看到了這個商機,就讓自己的老公去學了肉類滷製加工的手藝,果然一炮而紅,不僅自己村子來人購買就連附近的村子也紛紛來買。

而加工皮蛋和醃鹹蛋的手藝也是劉嬸看到的。過年雞蛋送禮送得多,吃又吃不完,放時間長又壞了,這成了很多人家的心病。

劉嬸聽說孃家自己的一個堂兄弟會這個手藝,就去學了。這個投資小見效快,加工一箱雞蛋收十塊錢,做皮蛋醃鹹蛋年後的那一個月她和老公忙得不可開交,一個月可賺上萬元。

農村大嬸的生意經

五,認真打理。

做事要細心認真。劉嬸的小店總是乾乾淨淨,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賣的東西總是分門別類擦得乾乾淨淨。她每賣出一份貨物就用筆記下來,這樣好統計一天的銷售額也有利於進貨出貨,有助於制定下一步的購銷計劃。

每次從門前經過總看見她忙忙碌碌,不是掃地就是整理猶如勤快的蜜蜂。她總說:“做生意一個是勤,一勤天下無難事。一個是學,活到老學到老”。用心專注是小賣店紅火的決勝秘決。

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商機,需要一雙慧眼。練就這雙眼睛需要細心、耐心立馬行動的決心。很多人都在說致富難,難在什麼地方?

難在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按部就班;難在了觀望遲疑,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卻沒有勇氣去做,夜裡想得千方百計白天還是沒有主意!也難在了不懈的堅持,今天試試這個不賺錢,明天搞搞那個不贏利後天再換別的,虎頭蛇尾最終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