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老孫遁世無悶


那要看父母怎麼付出的,如果一直溺愛付出,慣的唯我獨尊,做錯了事都不捨得批評,養出的孩子不懂感恩那是很正常的。做父母,那個不為子女付出,疼孩子愛孩子。




家有琳寶


對於這句話,我感觸挺深。因為,身邊就有例子。我的親人。她父母說,兩個孩子,二三十歲,從來沒碰過一指頭。不知是誇自己疼孩子,還是誇自己孩子懂事優秀。反正,我聽了很反感。如果,他們的孩子很好,也就算了。結果,都渣的不行。他兒子,結婚後,出軌多人多次。有點錢全在外養女人了。他閨女,大學沒畢業,懷孕流產,在網上借了很多錢,養男人。最後,爹孃帶去流產,爹孃還債。女的,作風不正,半夜都能跟男的離家出走。我不知這家人怎還有臉片自己疼孩子的。沒有羞恥感嗎?他們的孩子,叫感恩嗎?男的孩子那麼大了,一手打遊戲,一手拿一把筷子洗,當爹的用舀子給倒水。他兒子打遊戲都停下了,當爹的一句話都沒有,就拿舀子在那等著。三十多的兒子,就寵成這樣。女兒,都結婚了,沒給父母買過衣服,家務不幹,都能睡到大中午。真是教育的好。當母親得說,女兒小時上學不讓她送,閒她長的醜丟人。他們可培養出好兒女!他們一味的付出,為什麼對兒媳那麼苛刻?自己兒子閨女不使喚,讓兒媳去摘菜乾活。閨女不幹活,讓兒媳去打玉米。他們的心就不正。還好意思說一巴掌沒打過,怎有臉片的?這樣的父母,到老,活該受罪!很看不慣!


來世可期可待


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

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這個觀念是正確的。

父母給予了孩子的生命與外貌特徵,

即外表;而孩子的性格、愛好、志

向、知識、風格、氣質等內在的東

西,即裡子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如同自然界的萬

物一樣,生根、發芽、成長、開花、

結果,有其成長的規律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性格是慢慢

養成的,如同一張潔白的紙,如何描

繪成美麗風景畫,這需要畫師的準

備、佈局、精心的呵護、描繪、著

色、滋潤,方可成為流芳百世的不朽

之作。

同一家的孩子,放在不同的環境、採

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接觸到不同層次

的人、經歷過不同的磨難,培養出來

的孩子,其思維與處事方式則大相徑

庭,不足為奇了。

父母一味的付出,至始至終坦護、弱

愛孩子。孩子則有了依賴思想、始終

長不大呵;結果呢,飯來張口、衣來

伸手,從不有個人擔當。久而久之,

變成了弱智人、也就是荒廢了,實在

可惜喲。

反觀俄羅斯民族育兒方式,頗有新

意:

俄羅斯的小孩剛會走路,父母則會叫

小孩獨立行走,即使跌倒在地上,父

母站在附近觀察並鼓勵小孩堅強一

點,自己試著爬起來,繼續向前行

走。

這樣小孩知道了:跌倒了要靠自已努

力、不能指望別人;畢竟別人的幫助

是有限的,也是有代價的,自己努力

爬起來,向前行走,則是堅強與自信

的表現!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任何時候,作為

高級動物的人,獨立自主、堅苦奮

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是偉人

的教誨,也是鐵的規律,望年輕人謹

記!



獨狼1964


我用個人的觀點來看待,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父母的無私,換來孩子的自私,這的確讓人悲哀。

我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繫。

1、如果父母保護過甚,孩子認為這都是應得的,理所當然的亊。

如果孩子犯了錯,卻捨不得打罵孩子,結果就造成了一步步的推進錯事的發生。

而你所謂的捨不得,為孩子撐起的,只能是一個真空的世界。

2、父母要懂的拒絕,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價質觀。

父母一味無休止,無條件的付出,只能導致孩子錯位寄生,沒有絲毫反哺感恩的意識。

所以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質觀,才是父母付出的重點。

父母儘自己的所能,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財富,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當我們付出有型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忽略了無型的東西。

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應溫和而堅定地拒絕,才是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質觀。

祝願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範大姐F


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常言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們周圍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從小受到父母百般溺愛的孩子長大後並不孝敬父母。而那些在父母嚴加管教甚至打罵聲中長大的孩子,反而能成為父母晚年的依靠。這其中的原因,發人深思。

在我們中國,很多家庭的子女教育都是以溺愛為主,從孩子出生那天開始,便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心頭之肉。尤其現在的八零九零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往往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嬌慣他們的不只是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對孩子的任何要求,哪怕是無理要求都會無條件滿足,他們的宗旨是:絕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孩子犯了錯誤他們甚至連說一句都捨不得。

豈不知人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如果你不在小時候就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他們甚至成年後都會重複著自己的毛病,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而且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長輩,從小到大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們對父母沒有感恩,永遠都是索取。

於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抱怨,為什麼我為他付出那麼多,到頭來卻是個白眼兒狼。反觀另外一些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嚴加管教,一旦孩子做錯事,他們會及時糾正。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絕對不會因為父母的管教甚至打罵而仇恨父母,他們孝敬父母,懂得感恩。這樣的孩子讓父母驕傲,也讓父母欣慰。他們非常幸福,非常滿足,因為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們的付出有了回報。

兒女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債,所以很多父母都需要用一輩子去償還。


遠方夢飛


總是聽到說父母一味的付出,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我覺得這和我們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咬牙撐起的生活的重擔,給予孩子的是一片寧靜的天空。殊不知,孩子在你的庇護下卻生活得很真空,不曾瞭解父母艱辛和不易,何來感恩的心呢?

1.父母適當的示弱,孩子才有機會撞破生活的真相,瞭解自己父母的生活艱辛,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和擔當。

2.適度把握好自己的原則,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才能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3.父母毫無保留的付出,不應模糊了與子女應有的界限。

龍應臺說“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所有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不忍奢求感恩和回報,但也不希望活成子女遺忘的孤島吧!

附:在這只是粗略的觀點跟個貼吧!如果有和我探討家庭教育相關話題的朋友請關注





蒙媽588


這句話是對的。俗話說的好,家貧出孝子,國難出忠臣。養子不教如養豬,條件過於優越不一定培養出好孩子。無論貧富,父母都應該對孩子有所要求,要嚴字當頭,愛在其中。否則,一味地付出,就會助長孩子的索取意識,孩子不僅不會感恩,而且還會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高老頭對待自己的女兒,不是教育她們如何做人,而是一味地付出和溺愛,導致他和兩個女兒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女兒只知道從他身上榨取錢財,揮霍無度,一旦沒有了金錢,也就沒有了親情,最後被自己的女兒所拋棄,孤獨地死去。這就是父母一味付出的典型後果。因此,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如龍得雲13333


為兒女付出是中國父母的專利,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和大愛的體現,為以家庭為基本結構的社會單元提供了物資基礎,功不可沒。

如果一味付出,那叫愚愛,慣子如殺子,一味付出成為常態,給孩子幼小心靈種下了不勞而獲的認知,久而久之,這種認知變成天經地義了,既然是天徑地義,為何要感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還要勞動嗎?還有奮鬥的勇氣和動力嗎?但事實是父母不可能陪兒女一輩子,也不可能為兒女儲備一生的物質財富,再者,上蒼給我們每個人都賜了一雙心靈的巧手,就是讓大家勞動和創造,遊手好閒就違背了天

意。因此聰明的父母畄給兒女們是精神上的財資,利用的是知識資源,把愛用在言傳身教上,這是明智的。如果一味的付出,兒女們肯定是好逸惡勞,過著寄生蟲的生活,苦了自己,害了兒女,誰還會感恩呢?因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本來就應該的,再自熊不過的,為何要感恩呢?你生了,就要養我看似沒錯,實為大錯,破敗之象就己顯現。

這不是不知感恩那麼簡單的事,而是關呼家庭的興旺與沒落,因為人性的最大缺點就是懶散,有依靠心理。做為父母只能抑制不能助長這種惡習,才是正道。人生苦短,難免有坎坷,奮發圖強是最好的生活。

我認為此命題正確,一味付出害娃毀家。有百害而無一利。


墨香飛筆


培養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報答,知難識苦,懂得享受,也會付出,幫助別人,同情別人,觧人所危,知人所難,孩子要教不能慣,一慣就慣壞,一教就教好,強將手下無弱兵,兵弱將不強,將強兵不弱,過度溺愛是加害,養子不教是禍患,不凍不餓是痛愛,教子過嚴,先苦後甜。


人和萬事成


天下那個父母不是對孩子一味付出呢?只是付出時要有方法,施愛也得得當。光施恩不教育那可不行,孩子慣壞了養成惰性好吃懶做就不行了,不僅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孩子。只有在全力付出時要讓孩子知恩,更要讓孩子有自食其力的思想。培養孩子情商和智商同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