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有多少家庭会有估分的行为?

缘圆起名


几乎所有考生家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估分行为。

有人说估分行为是学习好的考生家庭,学习差的不会估。其实不准确,比如有家长说:“我们孩子学习一般,估计上不了本科线”。还有的说:“我家孩子考完就说,估计有学上”。以上两种说法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二是话语中都有一词叫“估计”。这也是一种估计行为啊。

考生对自已考试情况心中都有一个估计,只不过有的估的细点,有的估的粗点罢了。另外,有些细心的家长会协助孩子估分。邦助孩子做出人生关键性的决择。

考完估份的作用主要是对照往年的录取线,提前根据估分选择录取院校及专业。为了解院校,专业赢得充足的时间。等考分正试公布之后,如果与估分吻合或差异不大,适当做一些微调就可以了。

不要轻视估分,估分与选择院校及专业有好大关糸。历年考生家庭往往在选择院校及专业上争论不休,有些就与估分与公布的分差别大有关。

每个考生成绩,家庭各异,愿所有考生心想事成。


幸云友玲


我是2008年参加的高考,那个时候高考结束以后是需要先估分在填报志愿的,和现在的成绩出来以后再填报志愿有很大的区别,这样的估分制度也有很多的问题。

因为有这样的估分制度,所以在高三期间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我们立马就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估分;特别是在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基本上每一科结束以后,我们立马就要和同学们核对答案并且估分,因为考试结束以后自己对之前考试的内容还是有一定印象的,这样估分的准确度也是很高的。


高考结束那一天也就是7月8号晚上,我们还不太想核对答案,所以那天晚上大家早早的就休息了。在高考期间我长了一个心眼,把自己各科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抄在准考证后面带出了考场;走出考场回到宿舍以后,我立马把这些选择题答案抄写在一个本子上面,然后用橡皮把准考证后面的铅笔字迹去掉,就这样整个考试下来我基本上把所有科目选择题答案都抄起了出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选择题的答案是很容易抄写出来的,而且这样也能够保证估分的准确度。


7月9号的时候我们去教室里面和其他同学核对答案。那个时候居然有人拿到了之前考试的试卷小册子,我们根据小册子上面的答案核对自己考试的分数。记得我当时给自己估计的分数是510分,而当时学校估计的二本分数线是490分。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在后面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主要填报的是二本院校的志愿。

哪知道当成绩真正出来的时候,我居然考了545分和之前估计的分数之间有35分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心里面既开心又懊悔。


饕餮视听


8号下午把小妞送到考场,我们家长就回学校开家长会去了,会结束后回到家里没多久小妞就回来了,我们就发现群里有人发全国二卷的题和答案了,我就转发给她,就听到完了妈,扣了几分,哎呀这个我做对了,完了妈又错了,她就边看题边叨叨,我也不理她,过了好一会她说妈快帮我加下,我告诉她570,她说完了我考不上了,我说可以了,分挺高,她嘟囔着说不好,考的不好。我看她心情郁闷,劝的多了她也不听,不理她过会就好了😁!考啥分上啥学校,这是我给她说过的话!


蓝色柠檬茶


两年前,在高考考试的两天里,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忍着没敢问孩子有关考试的任何问题,尽量做到各种配合,温顺的像个奴仆。

最后一科考完以后,大家约好了一起出去吃饭。一直陪着我在考场外,二十多年的老同学替我们问了孩子一句:怎么样考的?当时我们是忐忑的,反而孩子的内心要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他也知道,这是我们都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对我们说自己估了一下,大概630左右。

我们是辽宁的,那一年分数出来以后,孩子考了633,最后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成熟而坚强,对自己的认知清楚又明确。反而家长有时候会有些玻璃心。


wu仙森


志愿填报,大多数省份都实行分数公布后再填报,这一做法也较科学,改变了志愿填报上的盲目。以前,大致有三种填报状态,一是在高考前填报;一是在高考后分数未公布;一是在分数公布后。对于前两种都需要认真估分,考生和家长还需要紧张一段时间,那么对于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的考生要不要估分呢?

我们说估分是需要的。考生可以在经过两三天的休整后,可以对自己的考试情况对照答案做一个估计,因为在成绩公布后,与填报志愿的时间相隔时间较短,很多同学此时再考虑志愿填报就显得仓促。对自己整体情况有个掌握,有个预知、预判是很重要的。至少可以知道自己大致处于哪个层次,就可以对这个层次的大学做个了解,这也是填报志愿的一个准备,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脑子一片空白,别人填啥志愿,自己照搬,最终录取结果出来而又后悔不已,所以提前做一些功课是很重要的。要做到有的放矢,估分是基础,高校很多,专业较多,要一下子了解所有高校没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针对性的看一批学校,也便于全面的了解。举个例子,比如,按照自己的估分,如果在一本线上重点线的位置,就可以在双一流大学中看学校选专业。如果处于边缘,那就还要看一些一本普通院校。很有必要对照标准答案估计分数,做好与去年的参照,大致确定自己的录取层次、录取院校,做好填报志愿的准备。

但我们也要注意,估分应该是孩子自愿去做的一项工作,家长不要轻易干预。考完试的几天,学生有一个放松过程,他甚至不希望提及与考试有关的任何事情,家长不可喋喋不休,盘问、暗中打问孩子的考试情况。一定要等孩子紧张情绪过后、松懈状态之后,自己平静下来,回头看自己的考试情况。要给孩子一段缓冲机会。有些学生不愿意对答案,生怕自己考的不理想,不想对答案,家长不可强求,要等孩子平息后,一般情况下,学习较好的学生都会自己暗地里对答案的,家伙不用太过担心。也不要在孩子身边提及某某说自己能估计多少分,也不要旁敲侧击,给孩子造成压力。要顺其自然,你要相信孩子会在某一天告诉你大致考试情况的。当然,这并不是叫家长不闻不问,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此时的情绪变化,结合平时打考试情况,做出判断,自己先了解高校情况,也还给孩子填报志愿时一个参谋。

怎么估分呢?一个原则就低不就高,一般会较为准确。但这只是估计,大致判断,作用是分层,一般可以就高估一次,就低再估一次,取两次平均,基本应该最接近。对于记不清答案的,对于模糊答案,可以按错记一次,也可按对记一次,作文可以按减去10分、15分记一次,这样就可以基本估计自己的分数范围。同样,在选学校时,也可在两者之间的学校中看一看,要提前想想怎么来选择这些学校。


国民小猫


超过百分之八十。

无论家庭富有还是贫穷,当前大家都对文凭还是非常重视的。

不估分的有这么几种:

1、对高考成绩不抱任何希望的人。

2、孩子可能自己悄悄估分,但不愿告诉家长或者不想让家长参与的。

3、考试发挥失常,照顾孩子情绪的


灬往事随风灬


考结束已有两天了,现在,高考家庭可能都在急切地等待,恨不得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赶紧到来。当然,大概有心急的考生和家长会自己想办法“预知”高考成绩——估分。

有的人说,估分太重要啦!不论估分高低,都算是打个心理“预防针”,不至于把所有的情绪都压抑到公布成绩那一刻。另外,不到看见录取通知书,高考就不算结束,早估分,早为选专业报志愿做准备,才能不辜负孩子12年的辛苦。

不过也有考生对估分不以为意:“成绩出来后才填报志愿,现在估分还有必要吗?”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往往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刚刚大考完,出成绩之前有挺长一段时间,应先好好休息几天,成绩出来之后,再查看想报考的学校信息也行。何必要去为难自己去估分呢,等着就好了!


用户97585458387


目前岂止是估分,连高校划线都出来了,简直令人疯狂。

但高考次日的所谓划线都是耍流氓,分数都没出来,我想知道划线是怎么出来的?

专家预测?狗屁。预测的依据在哪里?

至于学生自己对答案估分,当然可以,但是显然和实际最终得分有差距。尤其是文科。笔者当年高考估分598,最终实际分数是548,令人失望。

所以高考完后,简要估分可以,至少心中有个数儿,但千万当不得真。

既然考完了,先想好去哪过这个人生中最漫长的假期吧。加油哟。


陈老师聊教育


绝大部分高考家庭都 要估分。这样便于填写志愿有些准备。2019年高考有些已经估计今年的重本线不超过500分,因为数学,理综相对要难些。


枫叶永刀


绝大多数家庭都会进行估分,虽然现在都是出分后填报志愿,估不估的没多大影响,但是提前估分可以早早针对心怡的大学做了解。

现在的高校套路都比较少了,但是对于一些后来升格或者转制的高校来说,还是很有必要查询下详细资料的。一些民办大学名字也起的跟公立大学似的,单从名字已经判断不出高校的优势学科了,还有办学地点。

估分现在手段很多,比如某度APP就有专业的估分板块,每一道题都可以对照,还有分步的分数,比过去那种靠着记忆拿着报纸的方式要高明多了,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