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衣錦還鄉卻沒有大張旗鼓,為何走到村頭就下車步行?

Power_G


山西的大軍閥閻錫山,在發跡之後,衣錦還鄉,讓手下人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大張旗鼓,前呼後擁,而是隻開了一輛舊吉普車,帶著兩個隨從,到了村口,停下車走進村子,和村子裡每家每戶都親切交談。

手下人很難理解,閻錫山解釋道:老百姓才是根本,我不能因為自己的成就,忘了本。

這件事,雖然有些政治秀的味道,但從閻錫山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閻錫山的一些治國思想。

閻錫山在民國諸多軍閥中,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可以算是一個持續時間最久的軍閥,足足統治了山西三十八年。這是名副其實的山西之王。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能在那樣一個亂世中,保持自己在山西的地位權勢,可見,閻錫山是個很厲害的人物。

閻錫山生在山西,長在山西,所以,對山西有著很深的感情。在武昌起義之後,閻錫山開始宣佈獨立,並一舉擊潰來犯的清軍,從此獲得了山西的統治地位。

如果從閻錫山對於山西的貢獻來說,他真的是保了一方平安,但從閻錫山的政治態度來說,屬於牆頭草式人物。

他曾經擁袁,也曾經反袁,曾經擁段,也曾經反段,曾經擁蔣,也曾經反蔣。這種反覆,被閻錫山自稱為中庸之道。也體現了閻錫山,並沒有更高的政治理想,只是想保住山西這塊根據地。


我們或許可以因此而鄙視閻錫山的為人,但如果穿越到民國時候,就會發現,在整個民國(除了抗戰時期),要說戰爭最少的,最穩定的地方,一定是山西了。

而閻錫山的牆頭草行為,讓各方勢力都無法染指山西,無法染指,就不會有大的戰爭,在當時的年代,只要不打仗,就是一種幸福。從這一點看,閻錫山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閻錫山在山西的三十八年裡(中間因為中原大戰失敗,曾經蟄伏大連了一段時間,但在蟄伏期間,閻錫山依然保持對山西的控制權),閻錫山採取了儒家治國的理念,在閻錫山擊敗清軍,成了山西總督之後,他開始推行移風易俗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禁菸”“天足”和“剪辮子”在閻錫山的大力推動下,山西各地百姓紛紛擺脫了清朝留下來的痼疾。


接著,閻錫山開始進行鄉村改革,現在看來,這些改革其實和古代里正制沒有什麼區別,但這樣的改革,讓山西境內各鄉村的人口很快穩定下來,並且通過儒家文化,主要是開展教育和訓練民兵,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鄉村流氓地痞和遊手好閒之類的人物。

這些改革雖然並沒有大刀闊斧,但很符合最底層村民的切身利益,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種穩定和踏實。也讓普通老百姓開始認可這個信任的總督。


得到老百姓認可的閻錫山,開始推進農業的發展,這些農業,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農經濟,比如興修水利,鼓勵蠶桑,種糧食和一些經濟作物。這些政策,進一步穩定了山西各地的村鎮。吸引很多流民來到山西。山西一度被評為“模範省”。

從閻錫山執政山西后的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閻錫山受到儒家治國思想影響很大,明白老百姓的重要性,在統治山西初期,和很多其他軍閥不一樣的是,閻錫山並不好大喜功,也不想推到重來,他的絕大多數政策,其實是“毫無創新”的。

但就是這些“毫無創新”的政策,讓老百姓感受到了難得的穩定。在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曾經說過,治理一個大國,就好像作一條小魚,不能不翻動,也不能翻動的太頻繁。


不管閻錫山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但從他的這些政策措施而言,做的很實在,能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踏實。其實,老百姓都很淳樸,有時候,活做的踏實點,哪怕“毫無創新”也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小小嬴政


閻錫山雖說是大軍閥,但是,他在山西統治的時期,還是給山西人做了很多好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能從山西立足三十八年而不倒的原因。

因為閻錫山是山西人,他明白,自己若是想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有老鄉的支持, 連老鄉都不支持你。你怎麼可能在這個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呢?

正是因為他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只要他回家,走到村口就會下車步行。

這才是對老鄉的一種尊重,只有這樣做,閻錫山才能更好的收買人心。才能讓更多的人歸附於他。

閻錫山在統治山西的時候,確實也為山西人做了不少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和當時的中國亂世是有關係的,那時候中國面臨的是軍閥四起的戰亂局面,針對軍閥四起的亂世,閻錫山採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來應對。

比如說,他在山西採取的鐵路軌道是窄軌道。

這樣的軌道和其他省份的不能相通。因此其它省份的兵力,想通過火車,運送兵力到達山西,也就不可能了。

也正是這個方式,讓山西在那個時代,保持住了幾十年的和平與安定。

他還辦理了很多學校,這些學校都是讓學生免費來就讀的。

大家都知道山西的煤炭比較發達,還有鋼鐵。有了煤炭和鋼鐵就能製造武器,就能發展當地的經濟。

正是這一系列的策略的實施,讓當時的山西,成為了中國數一數二發達的省份。

當然了閻錫山之所以做這些事,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些手段的實施就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說到政治,就不得不說閻錫山的政治才能,他統領的地盤在山西,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個四戰之地,他的西部有馮玉祥,他的東北有張作霖。他的近鄰有吳佩孚,還有北伐的蔣介石,李宗仁。

這些鄰居無論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但是,閻錫山給他們相處的都很融洽。這就不得不佩服閻錫山了。

不過閻錫山也不會這樣一直和稀泥。他也會抓住時機,也會選擇主動出擊的。

中原大戰就是閻錫山聯合馮玉祥等人和蔣介石乾的仗呀,這一戰蔣介石方因為張學良的加入而勝出。

閻錫山戰敗後就歸屬了蔣介石。

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綜合各方勢力,考慮來考慮去,在徐向前和朱德的勸解下,他又開始聯共抗日。

晉察冀革命根據地,之所以很快能建成,和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和閻錫山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閻錫山又開始聯合蔣介石一起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

最後閻錫山是被自己的老鄉,比他更厲害的徐向前元帥打敗的。山西解放之後,閻錫山就逃到了臺灣,最後死在了臺灣。


史學達人




歷史已成過去,現在想起閻錫山 的當年,已經快百年之事了。無論用什麼觀點評價閻錫山,都別忘了那是一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特殊時代。處在亂世的閻錫山,能把家鄉山西治理成一片世外桃源,人民安居樂業,確實不愧一代人傑。



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 ,閻錫山出生在五臺縣河邊村,父親閻書堂,當時是慈禧太后的御用採辦,負責慈禧的生理衛生和日常用品,整個清宮的脂粉綢絹,都由閻書堂提供。



慈禧非常信任忠厚正直的閻書堂,聽說閻書堂喜得貴子,要做閻錫山乾孃,權傾朝野的慈禧能為閻錫山乾孃,也是閻書堂求之不得的。後來閻書堂在閻錫山五歲時,帶他進京認乾孃,閻錫山寧死不從,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閻錫山20歲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六期。日本天皇親自接見了他,並進入日本陸軍軍官學校。與東條英機,岡村寧次都是軍校同學。當時日本陸軍學校有一條校訓【要做就要閻百川】



回國後的閻錫山 ,慈禧一心把自己的孃家侄女那梅許配閻錫山為妻,閻錫山沒有答應,說滿人事多,不守婦道。閻錫山娶了大自己八歲的鄰居徐竹青為妻,徐竹青早年喪母,父子相依為命,為照顧腦血栓癱瘓在床的父親,一直沒有嫁人。



閻錫山理解她,並願意和她一起照顧岳父。徐竹青被眼前的弟弟感動,三日後嫁給閻錫山。雖然閻錫山後來成為山西第一人,終身不納一妾,與徐竹青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閻錫山成為山西督軍時,開始了對山西勵精圖治,把山西以北9個縣,改成連接全國的市貿區,稱【山西黃金商府】,安定的山西,全國上萬鉅商風起雲湧,遷居山西發展,

根據【山西志】記載,閻錫山執政期間,有63個國家在山西設立辦事處,外商雲集,山西在外國人眼裡成了內地新租界。這也使山西財政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九的收入。



經濟繁榮的山西,主要表現在民生的真正福利上。山西教育,在千年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免費教育。



凡家中孩子多,家庭困難的農戶,一律免去一切費收,自給自足,每兩個貧困家庭給黃牛一頭,年年發放糧種。



高瞻遠矚的閻錫山,把目光投向山西農民,公益辦學,讓大批的農民子弟走出鄉村,根據【山西檔案】,



閻錫山在山西辦大學264所,醫學類學校870所,當時日本,英國等外籍教師在山西得到大力引進。



閻錫山把山西建成了一個國際性的先進地區,當時有內陸上海之稱。公費教育,每年大批山西學子送往國外學習。也給山西帶回了一日千里的動力。



整個山西,每年畢業的大批學生得到重用,各行各業,被一種新型思維帶動著,科學性地穩步上升。


閻錫山在各市縣,前無古人地進行了房地產改革,開發了大批房產,提供給畢業後的農民子弟成家立業,走出農村的年輕人,通過兩年的努力,可以買一所自己的小家,

這是閻錫山為了發展山西,為了使山西的年輕人更好地為山西發展做貢獻,由山西財政投資的非盈利房地產開發。是人道主義發展方針。



閻錫山雖然成為山西的英雄,可為人並不張揚,除非在正式場合,都是一身山西農民裝束,一件棉襖,居然穿出三處破洞。

閻錫山常常去農村,走在農人中,誰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閻錫山,真實的閻錫山一點不假,真正為山西人謀幸福。



閻錫山最痛恨官官相衛,欺壓百姓,每年進行吏治考核,不能清廉為民的一律嚴懲。閻錫山執政的原則,是嚴於律己,他在山西期間,除罰自己為官的親戚72人,槍斃六人。要有一個嚴明的官場,閻錫山首先做到了人人平等。在閻錫山以身作則的領導下,山西官場一片清廉,他們尊重和佩服閻錫山。



閻錫山雖然提拔了大批五臺人,可這些人也成了維護山西安定,懲罰官場腐敗的得力助手。全國很多人,紛紛遷入山西,使山西人口成為全國各省之最。




當時有很多國民黨大佬主張把山西周邊的三個省劃歸山西,因為害怕閻錫山搞獨立,沒能形成決議。



閻錫山回到五臺山河邊村時,一直布衣步行,所有長輩,閻錫山畢恭畢敬,和村裡年輕人說說笑笑,就愛蹲在村裡長輩的小屋內,吃一碗老人的手擀麵。

村裡的老人不是希望閻錫山常常回來,只是每天很想他。每次閻錫山離開村子,老人們都要掉眼淚,閻錫山為了這些老人,再忙也會抽時間回家看看,有時大半夜到家,就和老人擠在一張床上。這就是閻錫山,不管怎樣評說,閻錫山就是閻錫山。



白這個顏色


作為一個山西人,看到一群人在這裡吹噓閻錫山多麼好,我就出離憤怒了!

閻錫山禍害山西老百姓38年,最後逃到那個小島上終老再也沒回家,這就是對山西最深重的愛嗎?

我們山西人,普遍對閻錫山和孔祥熙這樣的大軍閥大貪官毫無好感,我們真正崇敬的英雄是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傅作義、彭真這些共和國開國英雄們。

有一次在酒桌上,我向朋友們介紹我們朋友李錫彪,我說:“這兄弟厲害了,李鴻章的李,閻錫山的錫,林彪的彪!”朋友們一起鼓掌叫好,李錫彪本人直接炸毛“瑪德,三個人沒有一個好人,我重新說,“李白的李,劉禹錫的錫,彪馬的彪”。”大家繼續大笑不止。

這兄弟,是文水人。說起閻錫山,眼睛都要紅了。我們都知道偉大領袖給劉胡蘭同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也都知道劉胡蘭是被閻錫山匪軍用鍘刀鍘死的,也都知道劉胡蘭死的時候只有14.5歲。但很少人知道,劉胡蘭被殺的一些細節。

2007年1月12日(劉胡蘭犧牲60週年紀念日),北京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在武力脅迫下,鄉親們顫抖著,鍘死了劉胡蘭》。沒錯,閻錫山匪軍就是用毆打恐嚇等方式,逼迫著支持劉胡蘭高土改的鄉親們,親手鍘下了劉胡蘭年輕的頭顱。

這樣的閻錫山,是你喜歡的閻錫山嗎?

不過,時光流逝,中國人民站起來已經60年了,太多人忘記了一個甲子前無數烈士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反而開始回憶那些軍閥貪官老爺們給丟下的殘羹冷炙了。

瘋狂破壞沂蒙老區、屠殺革命老區的還鄉團支持者張靈甫,不也是被某些人當成抗日英雄崇拜了嗎?山西有個劉胡蘭,山東有個解文卿。解文卿死的比劉胡蘭還慘,不僅有長達6小時的毆打,還有剪爛手指的酷刑,最終一堆麥秸燒死了遍體鱗傷的解文卿。

言歸正傳,說回閻錫山本人。

閻錫山的確做過一些好事,比如發展山西經濟,振興山西教育,再比如保境安民讓山西免於戰亂。可是,閻錫山的罪行,也照樣不能被選擇性忽略。

1,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鴉片種植和販運始終是重要財源。閻錫山支持山西境內中鴉片,其實有淵源。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當局在全省範圍內禁止鴉片種植,在文水縣和交城縣引發“交文禁菸慘案”,同盟會和新軍站在群眾這邊,支持種植鴉片,幫助閻錫山順利掌握新軍領導權。

四川人因為保護鐵路股權而發生保路運動成為武昌首義先聲,而山西人卻因為保護鴉片種植開太原新軍起義的先聲,作為山西人,真覺得丟臉。


2,閻錫山在抗戰中後期,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太原會戰期間,閻錫山積極反共的面目暴露無遺,閻錫山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直接領導八路軍的作戰行為。可是面對國共合作的山西新軍的蓬勃發展,他悍然發動了1939年的十二月事變,因為續範亭等愛國將領的阻止,賀龍、劉伯承等八路軍的堅決打擊,沒有才沒有釀成皖南事變那樣的慘劇,不過仍然有十幾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遭到破壞。最令人髮指的是,閻錫山居然在抗戰期間與日本簽訂停戰協議,即使是消極抗日如蔣介石,都對他破口大罵,讓徐世昌親臨前線進行視察。

3,閻錫山在解放戰爭期間的倒行逆施,更是引起了天怒人怨。閻錫山長期躲在陝西宜川秋林鎮,晉綏軍偏安晉西和晉南,卻在抗戰勝利後快速東進北上,搶奪勝利果實。解放山西的最後一戰太原戰役,閻錫山早早逃到臺灣,讓手下負隅頑抗。明明是43人自殺,卻非要說500人自殺,這43人中還有兩個日本侵略者。

綜上所述,閻錫山實在當不起現代人對他太多的讚譽。

閻錫山衣錦回鄉,不擺架子,寸頭下馬步行,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作秀而已。馮玉祥還曾拍電影宣傳自己愛兵如子,給士兵搓背、剪指甲、理髮,可是馮玉祥對待下屬,動不動就是鞭子抽,即使是宋哲元、張自忠這樣的高級將領都受過這種待遇。

俗話說的好,兔子不吃窩邊草,閻錫山對誰不好,也不會對河邊村的老百姓不好。原因很簡單,河邊村父老看著他長大,多多少少還有一些感恩之心。如果閻錫山在河邊村都是作威作福,恐怕閻家的祠堂和祖墳就保不住了。

像閻錫山這樣在外面作威作福,回故鄉積德行善的軍閥太多了。

湯恩伯,在河南被稱為“水旱湯蝗”四大害之一,可是回到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湯村,幾乎沒人說他不好。

孔祥熙,利用職務之便,大發國難財,通過貪汙腐敗成了中國首富,可是在山西省太谷縣,他卻興修水利、興辦學校,儼然一個大善人。

蔣鼎文,在陝西當官時,狂嫖濫賭,可是到浙江諸暨看看,說幾乎沒人說蔣鼎文的壞話。


歷史知事


民國時期,全國陷入混亂。但是有一個地方很特別,就是軍閥閻錫山所佔據的山西。山西在他的治理下可謂是百姓安康,甚至連上學都不要錢。周邊很多省份難民紛紛逃往山西,希望在這裡尋求避難。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故鄉情懷特別嚴重。即使工作再繁忙,平時只要有時間,都會回家看看。當他坐上山西第一把交椅時,就提出回家祭祖的想法。

當時很多人認為他這是衣錦還鄉之舉,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部下為了迎合他的意願,先是大操大辦十幾個車隊送行。但是他拒絕了屬下的好意,只是帶了幾個隨從,開著平時的車就回家了。

當汽車到達村頭時,更是停下車步行。遇到昔日長輩,按照當地禮節問好。絲毫沒有顯山露水,在老家祭祖完畢就匆匆離開,周圍人也不知道他這幾年究竟幹了什麼。

在這之後的很多年裡面,閻錫山每次回到老家。從來都是收起在外面的架子,本本分分的做一名山西五臺“普通人”。後來很多人問他為何如此行徑?

他的回答很令人動容,自己老家孕育了他。就算在外面過得再風光,回到老家在老人面前還是一個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我是在鄉親父老眼皮子下長大,怎麼會在他們面前炫耀?

而閻錫山並沒有只是說說而已,他先是在山西普及義務教育,又建設起諸如太原兵工廠在內的工業體系。改善了山西的交通情況,在農村地區推行六政三事。抗日戰爭時期,更是積極投入到抗戰中。是所有軍閥當中,口碑比較好的一位。


史之策


我們家祖上跟閻錫山有點關係,經常聽奶奶說起有關於閻錫山的一些故事,其實閻錫山少年時期是很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跟著父親學習經商放債,搞金融投機,但是沒有太大的作為,反而是外債累累,父子倆到處碰壁,萬般無奈逃到太原,這種情況下,閻錫山父子才想辦法求關係上了個學校,從那時候開始也算是閻錫山走上了仕途。

閻錫山,小名萬喜,1883年(清光緒九年)農曆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一個亦農亦商的小康之家。1904年,被山西省選派赴日公費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繼入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聯隊,再進陸軍士官學校。在此期間,1905年,加入同盟會,成為早期的同盟會員之一;1907年,參加“鐵血丈夫團”,成為革命黨的軍事中堅。1909年,閻錫山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結束留學生活返回山西,任職山西新軍。1910年,閻錫山升任第八十六標標統。1911年10月29日,經過長期的準備,閻錫山率領所部參與了光復太原起義,並被推舉為山西都督,組織軍政府,開始了他執掌山西大權近四十年的歷史。

閻錫山一下子成了這樣的大人物,是山西都督的閻錫山要衣錦還鄉,按理來說,即使是一般的官員都應該是要講究排場的,那肯定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前呼後擁,哪裡能少得了這種大排場呢?但是,閻錫山卻沒有這麼做,他反而是撤掉了所有的安排,只帶了幾個隨從,一輛轎車,就悄悄的回村了,到了村頭,他還不忘把汽車停在遠處,然後步行著回了家。

這裡頭是有原因的,一般人不瞭解內情,雖然看起來閻錫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實際上閻錫山是個既要面子又膽小,見事不妙就逃避,而且很怕老婆的人。閻錫山的妻子名為徐竹青,是五臺縣大建安村人,家裡也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了。早在1897年,閻錫山就遵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大閻錫山六歲的徐竹青嫁到了閻家。剛開始,二人的感情並沒有像一些包辦婚姻的悲劇一樣,反而是婦唱夫隨,恩愛有嘉,這裡說一段閻錫山上吊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只有過去與閻錫山親近的人才知道,通過這個故事才能更瞭解閻錫山的做事與為人。

閻錫山早年在日本求學,後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他在北方搖旗吶喊,積累了政治資本。也就是1911年冬天,閻錫山太原起義後,被政府追拿,逃回老家避難,跟隨老婆徐竹青躲到離五臺大建安5裡遠的張家莊村徐竹青孃舅家,閻錫山整天無所事事,哀聲嘆氣,還不敢見人很鬱悶,一天早晨,一個人拿條麻繩,走小路去了荒野準備上吊自殺。老婆徐竹青起床後發現丈夫不在,出門問人知道閻錫山去了荒野,趕緊順路去尋找,看見閻錫山栓繩子上吊,立即高聲大罵,閻錫山一見老婆趕緊停手,徐竹青進前照閻錫山背上狠狠兩拳頭,罵到“一個男人家,要死就死在戰場上,偷偷上吊你真不如個女人”,閻錫山頓時醒悟,同老婆一起回了她舅舅家。人也振作起來了。也就是這事以後兩三天,有一大隊人馬來到了張家莊村敲鑼打鼓,八抬大轎把閻錫山請走了,從此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都督。

後來閻錫山衣錦還鄉,為什麼不敢聲張?他想到了自己的成功經歷,想到了自己原來的家庭,想到了自己曾經膽小怕事上吊的事情,想到了家中妻子,哪裡敢大張旗鼓?閻錫山做事從來謹小慎微,行蹤詭秘,做事考慮前因後果,所以,衣錦還鄉不搞大張旗鼓而悄悄步行回家,對閻錫山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華北隕石


提起閻錫山,人們總是想起他是軍閥,曾經對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但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軍閥,不同於那些囂張跋扈的軍閥,比如在衣錦還鄉之時,他沒有大張旗鼓的回鄉炫耀,而是車子開到村頭,從車上下來步行回到村裡訪親探友。

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和想法促使他有了這樣的舉動?下面有書君就從閻錫山回鄉如何輕車簡從開始,一步步為大家揭示其中的奧秘。

一、本是榮歸故里,卻為何隱瞞身份低調行事?

衣錦還鄉源自項羽所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這是人成功之後的一種炫耀心理,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閻錫山做為一方霸主,回鄉探望父老鄉親不僅不著錦衣,還輕車簡從。

1. 輕車簡從回鄉探親

故事還要從1911年的春節前夕說起,功成名就的閻錫山忽然有回老家看看的念頭,這可忙壞了手下人。數量龐大的車隊,上百名隨行人員,幾十車的各色禮物,凡是能想到的,可以用來顯擺的,只多不少的都置辦齊全了。

誰知閻錫山得知後沒有欣然接受,而是一聲令下:全部從簡!最終他帶著三個人,開了輛普普通通吉普車,拿了些簡簡單單的禮品,一路悄無聲息的回鄉去了,沿途沒有通知任何當地官員前來迎接。

當車子開到家鄉河邊村村口時,他特意換上母親親手為他縫製的粗布衣衫,讓隨行的人在村口等著,自己獨自一人提著普通的禮物步行進村。

步行走進村子後,閻錫山也不是有選擇的去探望,而是像普通人回家鄉一樣,沿途遇到鄉親們都是停下來嘮嘮家常。短短的一條鄉間小路,就這樣走了兩三個小時才到頭,可見他不是在做秀敷衍老鄉們,而是真心實意的來看望大家。

不僅這一次是這樣,以後的三十七年間,他每次回老家探望鄉親們都是這樣,一輛車三個隨從和幾樣禮物,從來沒有在家鄉人面前擺過自己做大官的譜。

2. 原來是不忍以高官身份破壞自己眷戀的鄉土親情

面對眾人的疑問閻錫山是這樣回答的:“孫中山先生常說:民為本我為僕,我豈能以嚴威懾於父老鄉親,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謙恭,有德於百姓,則伯川可少過矣。”

這段話是說:孫中山先生時常教導眾人“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我們是百姓的僕人”,那麼我怎麼能耀武揚威的出現在鄉親們面前,用官老爺的威嚴震懾於他們呢?若我能堅持忠孝謙和,多做對百姓有益的事情,如此我便少了許多罪過。

一個隻手遮天的軍閥霸主,能有這樣的胸襟和覺悟,也是難能可貴的。而閻錫山的體恤民情和低調行事不是心血來潮的,從他開始發奮讀書到發跡成功,從文化修養到地方治理,他骨子裡親民的情愫是一點一滴積累形成的。

二、從屌絲到一方霸主的逆襲

1. 日本求學,歸來投身革命

1883年10月8日,閻錫山在山西五臺縣河邊村出生,即今天的山西省定襄縣河邊鎮,年少輟學和父親經商,失敗後到太原躲債。

閻錫山在太原打工期間重新開始學習,1902年考上山西武備學堂,並獲得日本留學的公費保送名額。在日本他一鼓作氣考入陸軍士官學校,同時加入中國同盟會,受民主革命新思想的薰陶,決心追隨孫中山先生起義鬧革命。

1909年閻錫山26歲,血氣方剛的他學成歸國後加入新軍,在山西做著革命的地下宣傳工作,為以後發動革命積攢新生力量。

2. 辛亥革命一戰後官至山西都督

1911年10月28日,閻錫山等革命志士跟隨辛亥革命的號角在山西起義,次日便攻佔太原,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同時成立軍政府,而閻錫山被推選為山西都督。

從東渡日本求學,到實際掌控山西軍政大權,閻錫山僅用了九年時間,便完成了人生的逆襲,開始了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在他的治下,當時的山西可謂是一方樂土。

三、為山西的發展所做出的變革和貢獻

閻錫山在山西統治期間,沒有像其他軍閥那樣橫徵暴斂荒唐度日,而是始終把民生放在首位,做了許多有利於百姓生計和地方發展的益事。

在山西全省普及四年義務教育;選派遊戲人才出國深造,並聘請國外技術人才在山西授課;廣修鐵路改善山西的交通狀況;興修水利大力發展經濟;建立山西的工業體系,比如著名的太原兵工廠;在農村大力推行六政三事政策,使工業發展和農業生產兩不誤。

在閻錫山的治理下,山西一度成為模範發達省份,連外國人都廣為稱讚。到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更是積極抗戰,通過太原和忻口會戰給予了日寇有力打擊,在抗日戰爭的勝利上功不可沒。

四、學貫中西,軍閥中少有的文化人

閻錫山首先推崇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中庸思想。他主張無論是思想認識還是實際行動,都要不偏不倚持中守成,這一點和清末名臣曾國藩不謀而合。

同時他學貫中西,在哲學造詣方面既研究孟子,也探究蘇格拉底的思想學說,還和文學泰斗泰戈爾談論人類發展和宇宙真理,並向詳細介紹中國的中庸思想,令泰戈爾對他大加讚賞。

閻錫山是個有胸襟和眼界的人,從其文化修養的關注點可以看出,他一直在為百姓謀求出路。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和文化素養,他能夠幾十年如一的低調回鄉探親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1949年閻錫山隨著蔣介石逃往臺灣,他曾多次夢迴山西大地,最終於1960年在臺北病逝,終是滿腔的故鄉情換做客死他鄉。

閻錫山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在那個軍閥割據兵荒馬亂的歲月裡,在其他軍閥都極盡奢靡的風氣裡,他38年始終不改初衷,以普通人的樣子出現在父老鄉親們的面前,可見他是真的熱愛著生他養他的這一方熱土,和這一方百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閻錫山衣錦還鄉卻沒有大張旗鼓,為何走到村頭就下車步行?不張揚,別顯擺,低調唄。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現屬定襄縣),1911年10月底,太原起義成功,29歲的閻錫山當選為山西省軍政府的大都督,這既是他投身革命奮鬥得來的輝煌,也是他善於算計而得到的果實。

這年春節,他要回老家過年。這是他當了山西軍政府大都督後第一次省親,部下的親信們認為他榮歸故里,衣錦還鄉,就要講究隆重排場,以此顯示大都督的威嚴和氣派。經過一番精心的策劃,擬了一份籌備計劃,其中安排了龐大的隨從隊伍,要準備的各種貴重禮品,準備了洋服和軍服,光安排的車輛有30多輛。

這份周密計劃呈給閻大都督後,他一邊看一邊搖頭,拿起筆全都劃掉了。親信們不解,這麼周密的安排還不滿意,還要多麼隆重氣派?

閻錫山卻只要一輛舊吉普車,2名隨員士官和1名司機。那些各種各樣的禮品也都不要了。

當車開到河邊村頭時,閻錫山讓車停住下了車,取出外祖母縫製的中式衣服穿上了。

士官和司機跟在閻錫山身後,走進了村子。與遇見的村民打招呼,拉家常,走了個把鐘頭才進家門。

後來,隨行士官問起這件事,為何要輕車簡從,為何要對村民那樣熱情?

他回答說:“孫中山先生常說,民為本,我為僕。我豈能以嚴威懾於父老鄉親;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謙恭,則伯川可少過矣!”

閻錫山的低調,已說得很清楚,他不能在父老鄉親面前耍大牌抖威風,低調低調再低調,謙卑謙卑再謙卑。

閻錫山做了山西大都督後,看到村裡許多窮人沒房子住,就想給每戶窮人圈個小院蓋3間房,在徵地時要徵一位金堂老人的5畝地,老人要價200大洋,辦事人員不想給這麼多錢,閻錫山為報答金堂老人當年對自己的厚愛,不但滿足了他的要求,還另加50塊大洋討老人歡喜。

當然,閻錫山也不能完全脫俗,他在家鄉也大興土木,耗費重金建了近千間房屋,有20多個院落,也稱得上是豪宅。他腦子裡也有光宗耀祖的思想,也要顯得威風凜凜。(見下圖)

話說回來,閻錫山此後在父老鄉親面前一直堅持低調,每次回到河邊村,都是常人打扮,步行進村。這表明他出自社會底層,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有濃厚的民本思想;他善於降低姿態,贏得百姓的好感。底層接近平民,官場韜光養晦,是閻錫山的重要特點。


鄭國柱


“衣錦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這句話很多人都逃不過他的魔咒,漢朝劉邦在家鄉擺過“帝王宴”,臺下坐著著當時瞧不起他的父老鄉親。

項羽至死不肯過江東也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大多數人外出都是數年不回去,一回去必然是“鮮衣怒馬”“衣錦還鄉”

比如劉強東在外取得了成功之後,也帶著自己的妻子衣錦還鄉,在劉強東發跡之前,家鄉的鄉親們也給過劉強東幫助,所以在他發跡之後也時刻記著家鄉的經濟發展。

之前在抖音上很火的恆大地產許家印回河南老家時,那個陣勢真的是衣錦還鄉的典範,身價上千億的許家印回鄉都受到了如此待遇,那麼掌控了整個山西的閻錫山回到家中又是為何下車步行呢?

獨佔山西的閻錫山是一個家土情節很嚴重的人,一輩子紮根于山西,山西的經濟,教育等方面也在這段時間中領先全國,而閻錫山也將山西經營成為了自己的鐵桶。

這時候的閻錫山已經功成名就,對於衣錦還鄉的念頭也急切了起來,於是在閻錫山自己還沒有說什麼的時候,他手底下的官員就削尖了腦袋開始在閻錫山的面前表現。

當時的小汽車是很珍貴的,但閻錫山手下的官員硬生生湊足了幾十輛車,湊足了一個車隊,但這次卻拍馬屁真的拍到了馬屁股上。

面對著手下給自己準備的幾十輛汽車,閻錫山卻只要了一輛夠自己做的再加上幾個護衛就出發了。

而回到了家鄉門口的閻錫山卻又做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舉動,在村門口就下了車,步行回鄉還時不時的和人拉拉家常

如果不是身邊有護衛,那麼就和其他的鄉下農戶一樣,從那之後的閻錫山每年都會抽出一段時間回鄉,後來到了臺灣這個傳統才沒有保持。

但其實我們從閻錫山平時做派上就可以知道閻錫山是什麼樣的人,閻錫山就像是一個蟄伏在山西的猛虎,即使周邊有各樣的誘惑閻錫山也很少去爭奪,只守著自己的山西,這就是求穩。

而回鄉的閻錫山也很穩,不會讓父老鄉親們對他的做法有什麼其他想法,畢竟他的家鄉也在山西,早已知道了閻錫山的大名,面對著自己的父老鄉親,閻錫山實在是沒有必要去擺譜。

這可能就是閻錫山一輩子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也沒有錯誤的原因吧,大智若愚


三書青史


閻錫山是近代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他為了生存,遊走於各派勢力之間,所做的事情,也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卻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閻錫山作為一名山西人,在他自1911年到1949年,主政山西的38年間,為山西的父老鄉親們做了很多有利、務實的事情。

閻錫山在山西大興水利,號召百姓多種樹,多種棉花,飼養牲畜,植桑養蠶,增加收入。同時,還禁菸、斷辮、禁止纏足。當時的很多省份,因為戰亂民不聊生,而山西百姓卻是安居樂意,豐衣足食。

閻錫山還大力發展義務教育,為山西的學童造了幾十萬張桌椅。他曾說,不論貧富貴賤,在學齡時,都應該去上學,這就是國民教育。他還將“受教育”列為與當兵和納稅同等重要的事情,稱之為“國民之三大義務”。這一舉措讓山西學齡兒童受義務教育比例長期保持在70%以上。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讚歎道:“山西是中國義務教育策源地。”

山西商人,通常被稱為“晉商”,而晉商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閻錫山的大力支持。閻錫山在任期間,就曾說:“整理村範,非藉商人之力不可”。閻錫山深知商人的作用和力量,他就大力鼓勵經商,支持商人的發展,讓山西很快成為了當時富甲一方的寶地。

閻錫山的老家在山西五臺縣,他主政山西,自然也要時常回老家看看。但閻錫山返鄉,並非項羽所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閻錫山回家鄉絕非炫耀,而是為了去看望他的外祖母,回鄉祭祖。

閻錫山雖然出生在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但是在他六歲時,親生母親去世,而他的繼母不肯養育他。他就被外婆領去,由他的外婆撫養長大。因此,閻錫山跟他的外婆感情深厚,時刻掛念著他的外婆,就想回鄉去看望他的外祖母。

閻錫山的部下一聽,覺得閻錫山是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炫耀一下唄。他們就精心準備好了送給閻錫山親戚、朋友,還有鄉親們的禮物,又備好了一個龐大的車隊,準備跟隨閻錫山一起返鄉,來一個盛大的返鄉慶典。

結果呢,到了出發的日子,閻錫山讓所有人、車都留下,僅帶著一名司機和兩名年輕的士官,坐上一輛陳舊的吉普車,往老家趕去。

車輛一路顛簸,到了家鄉的村頭,閻錫山讓司機停車,然後穿上了外祖母給他做的衣服,下了車,帶著兩名士官和司機,步行走入了村子。一路上,閻錫山還不斷的和村民打招呼、聊天,瞭解村中的民情。

跟隨的士官很不解,閻錫山說:“民為本,我為僕。我豈能以嚴威懾於父老鄉親!”

閻錫山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但要做利民的事情,還要約束自己的言行,禮待百姓,讓自己和百姓的關係融洽。閻錫山得到了山西百姓的支持,才讓他在山西穩穩的坐了38年,成了當時的軍閥中,統治同一個地方時間最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