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活著》裡,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俊姐姐愛生活


有人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單純來講,其實人,從一生下來,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如果非要加上意義的話,那就是長大成人後為了活著的人活著而活著。有些拗口,但是也很簡單,那就是為了身邊的人而活著。我想,這應該就是最樸實和簡單的意義了吧。當然,如果你非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和社會意義,人類意義的話,那麼這個話題就永遠也扯不完了。而且,越扯越荒謬,越扯到最後你越覺得高大上到不食了人間煙火。這裡之所以說是長大後,是因為小時候,包括整個嬰兒期,是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的。那時的活著,就是生命最初的為了活著而活著。

可長大後,我們卻發現,如果你活的足夠久,那麼你身邊的人,會慢慢的開始一個個逐漸離你而去。那麼最後,你又是為了什麼而活著?可能這才是很難說的,確實,那時又為了什麼而活著呢?我想,純屬個人想法,那時大多數人應該是為了不死而活著吧。

我想,活著,這部小說,如果單純從生命上來說,應該也有這層意思吧。但這部小說,又不僅僅反應了生命從生到死的狀態,而是引申和夾雜了很多東西。比如社會的劇烈變革,世事的動盪不安,以及政策的實施,對每一個個體或生命產生的影響。雖然人最初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但誰又不想為了自己和身邊人活的更好而活著呢?當然,這個身邊人,你可以理解為親人,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團體。總之,除了最初的生活狀態之外,人再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這個而活了。反之,則是最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好吧,著實又拗口了吧。

我們回頭再看主人公富貴,一生的遭遇,可謂是隨著社會劇烈的動盪和變革,同樣也是起伏鉅變。從一個人人羨慕的大少爺,到最後只剩下了一個孤單的再也不能孤單的窮困潦倒孑然一身的糟老頭。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全部離他而去。先是親爹,再是親孃,然後岳父,兒子,女兒,老婆,女婿,甚至到最後唯一的小外孫,都死了,全死在了他前頭。有人問,他此時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先不回答,但是我卻想轉頭問下,此時,你真的還忍心問他嗎?問富貴,富貴啊,你全家都死了,你現在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此時可憐的糟老頭富貴,除了用無奈或者根本不想理你的眼神看你一下後,估計他也多餘理你了。

是啊,他此時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那就是為死而活著吧!我想,等哪天死了,可以去見親人了,他也就安心了,也就欣慰了吧。

其實,有時候,活著的人,真的才是最難的!


董太龍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你來的時候什麼都沒帶著,你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

只是為了活著的這個過程,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經歷死亡。

你過得好也是幾十年光景,過的不好也是幾十年。這中間過的好的人可能覺得沒白來這世上,對死亡的恐懼感也往往大於過的不好的人。

富貴活著,所有人都離他而去,真的太慘了,就沒有一件好事發生過在他身上。換成誰我都覺得沒辦法像他那麼強大,可他活下來了。而他的活也並不是別人那樣的要追求什麼東西,或者期盼未來怎樣。

他就像完成一件工作一樣,活著,就是他的工作。

他對於生命的意義,童年的時候可能跟絕大多數小孩一樣是冰糖葫蘆和衚衕裡的夥伴。

長大了,可能就是在賭場多贏點錢,多睡幾個好看的姑娘。

落敗了之後,可能就是多掙點糧食,媳婦能生個大胖小子。

有了孩子,可能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天天吃飽肚子,女兒長大了嫁個好人家,兒子身體硬朗,還能出人頭地。

兒子死了,可能就希望媳婦病能好了,女兒能好好過日子。

媳婦死了,就只惦記著女兒一家三口了。

女兒死了,女婿孫子過得去就行。

女婿死了,就跟孫子將就過。

孫子死了...

他這輩子的希望都落空了,所以他不會再有任何希望,甚至不想要再得到任何東西,得到了就會失去,那還不如不得到。

富貴就像是一條長長的晾衣繩,媳婦,女兒,兒子,女婿,孫子都是掛在他身上的衣服。溼漉漉的掛起來,把他的身體壓彎,兩頭拴著的結也一點點鬆開,他們曬乾了就被拿走,他的身體也越來越輕,沒有了牽掛,他反倒輕鬆了。

沒人再去他身上晾衣服,孤零零的就懸在那,說不定還會有衣服掛上來,可他已經不在乎了。拴著的繩子慢慢就會被曬糙,總是會斷。斷了就好了,他就不用再曬衣服。


胡藥九


我剛看完時和你有一樣的疑慮,困惑,甚至焦慮。感覺富貴活著是沒有意義,我都替他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但是我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就開始和自己對話並找到出口,把自己解脫出來,最後我確實想通了。就像餘華作者自己都在說,“我寫的明明是希望,為什麼很多人在書中卻看到的是絕望!”

開始看到主人公徐福貴開始回憶和講述自己的故事開始一氣呵成看完的。

影響比較深的是當時最後章節看完時,是半夜一個人睡覺前看完的,因為太入迷,一直祈禱最後能讓富貴最後的外孫陪他一起就這樣結局,對於我脆弱的小髒還是能接受的。但是事與願違,所有人都離他而去。我不淡定了,書是看完了,可是我睡不著了,並且好幾天沉浸在這種悲傷的氣氛中不能出來,還有那像死衚衕一樣的消極的想法讓我怎麼都出不來,這本書看到給想法就是:“活著沒有意義……”我找不到他在這個世上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更重要的我自己也想不通,同時我又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定要讓自己走出來,真正的想通。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後來幾天一直和自己的思想做著鬥爭,富貴從含著金湯匙長大到賭博敗光全部家產,這何嘗不是一道大坎。但在那個大背景下,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每個人的命運隨時會被轉變。會從德高望重的縣長瞬間變成人人喊打的批鬥對象,會從耀武揚威的惡霸變成“階級敵人”在街上眾人活活打死。去街上買東西都會被拉去當成壯丁打仗,隨時沒了性命或與家人永失聯繫。這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貴全部都有經歷過,人生面臨巨大的變動和挫折,生活中悲劇又一次一次打擊著他,也打擊著我作為讀者的承受能力,從第一個突然去世的兒子有慶開始,我的內心就已經糾在了一起,到後來的老婆家珍的病故,女兒鳳霞生孩子大出血去世,女婿在工地被石板壓死和最後噎死的外孫苦根。整個過程中我不停的祈禱希望他們不要相繼離開,最後還是離開了。

那時看完真的很痛苦,壓抑,因為自己並沒有走出來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自身本來的想法是消極的,甚至扭曲吧。是的,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在你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如意。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守恆定律的,小時候經歷的事情越多,化解困難的能力越強,長大後接受挫折的承受的度也會越強。反之,從小就沒接受過什麼挫折,或者一直有人在為你遮風擋雨,成年了再面對挫折,承受力度肯定是會弱很多,也就像我當時看完《活著》的感受一樣,不敢想象,遇到如此大的困難和波折該如何去面對和接受。

後來突然想通了,富貴遇到如此多的波折,最後和一頭老黃牛依然生活在一起過完自己孤獨的老年生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活著意義就是在面對任何困難與波折的時候,應該坦然的接受並要堅強又樂觀的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就是在面對和戰勝挫折和困難,遇到巨大的挫折的時候活著不是沒有意義的,活著本身就是有意義……


WD楊妍


《活著》是我幾年前的一個夜晚連夜看完的,我一個大爺們哭的稀里嘩啦!然後我就想到了我的姥爺。姥爺生於1938年,經歷了無數的歲月磨難:三歲喪母,四歲喪父,然後寄養在舅舅家裡,舅舅家裡孩子也多,他的表兄弟各種欺負他折磨他!經歷了抗日戰爭、三年自然災害差點餓死,好不容易長大成人,然後娶妻生子,30多歲時,多才多藝的大女兒突患疾病夭折(才15歲),40幾歲姥娘也因病去世。姥爺獨自撫養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大,並且讓兩個舅舅成功娶妻生子。姥爺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悲慘,人生的四大悲一個不拉!我時常在想,如果是我能不能承受著那麼大的打擊?能不能承受著那麼多年獨自一人的漫漫長夜?我只能說,這是時代造就的悲劇,富貴的悲劇也是如此!但他們在經歷了一件又一件磨難後依然勇敢的活著,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只有活著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VINCENT47695312


餘華的《活著》講述的是徐福貴的一生,講述他是從一個闊少爺一步步變成一個無依無靠家徒四壁的老農民。

講述他的父親,母親,妻兒又是如何一個個從他身邊離開的,最後,就剩下他跟一頭名喚“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

  可以說,福貴而言後半生相當的悽慘。那麼,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來聽聽有書君的分析吧:

  死對於福貴而言其實很容易,他擁有比別人更多死的理由,而他卻還活著,因為這些似乎都不是他活著的意義:

  1.當他家庭沒落,一無所有,輸掉了所有的家產時,他沒死,說明物質不是他活著的意義。

  2.當愛他如命,對他始終如一的父母撒手人寰,自己的家庭支離破碎時,他沒有放棄生命,他還活著,父母親情不是他活著的意義。

  3.一直愛他,惟命是從的媳婦家珍生病去世的時候,他沒有放棄生命,說明愛情不是他活著的意義。

  4.一雙可愛的兒子有慶因為輸血,女兒鳳霞因為生孩子失去生命,女婿張二喜因為意外去世的時候,他沒有死,說明兒女不是他活著的意義。

  5.當他看著自己曾經一起出生入死,有過命的交情的兄弟春生死的時候,他也沒有死,說明友情不是他或者的意義。

  那什麼是福貴活著的意義呢?

  一個不為物質,不為親情,不為愛情,更不為友情而活著的人,那他活著還為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餘華的那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告訴我們,人之所以活著沒有別的意義,就只是單純的為了活著,如果非要賦予一定的意義,恐怕還是活著的本身。

  那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思想?

  《活著》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又一個死亡的過程,一場病,一次意外,又或者是一次輸血,再或者女人生個孩子都可能要了你的命,以此揭示死很簡單,活著才是最艱難的事情,也因為活著異常的艱難,所以,活著才更具有意義。

  所以,有書君提醒大家,活著不易,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你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只有活著才有意義。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我第一次讀《活著》大概是在十年前。我記得當時我花了兩個晚上讀完這本不到14萬字的小說,我讀 得很認真,因為它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曲折的情節和所表現的意蘊深刻的民族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驚訝於餘 華不動聲色的冷靜敘述,但在這“零度敘述”的帷幕背後,我感受到的是作者濃郁的溫情。

餘華在自序裡講過,《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 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由此看來,《活 著》並不是悲劇小說。

小說跨越了“民國時期”、“解放戰爭”、“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多個歷史時期,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的洪流的裹挾之下,徐福貴和他家庭不斷遭遇的苦難。

福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含著金湯匙長大,吃穿不愁,養尊處優。然而慾望把他推向了墮落的深淵 ——染上嫖賭惡習,敗光了家產,氣死了親爹;後來他去為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大兵抓去當壯丁,死 裡逃生;回家後發現母親已然去世,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燒壞了聲帶,變成了啞巴;再後來他兒子有慶 就讀的學校組織學生為產後大出血的縣長的夫人獻血,有慶因為獻血過量而失去了生命;幾年後他妻子家 珍也撒手人寰。後來,命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次又一次冷冰無情地插在福貴頭上——女兒鳳霞在醫院分 娩死於大出血;女婿二喜在工地上突發意外被奪去了生命;他的七歲的外孫苦根也因一次吃豆子撐死了。 最後,陪伴福貴的是一頭像他一樣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水牛。福貴接二連三失去了親人,接踵而至的打擊 並沒有讓他失去生存的勇氣,他樂觀豁達,熱愛生活,作品無疑把福貴塑造成了一個時代英雄。

福貴在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時心緒平靜,娓娓道來,好像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這就是這部小說獨特 的藝術魅力所在,講述的是苦難,但又不侷限於苦難,上升到中華民族在苦難中不屈服於命運的抗爭精神 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我的長篇小說《愛無止境》已在頭條連載,故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希望讀者過去閱讀、收藏。


黔中雲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的本質是什麼,人是什麼,這些類似的很抽象的問題,剛從學校畢業之後的前三年,我經常思考,尤其是工作到深夜,一個人踩著破舊的單車行走在通往板房宿舍的路上,路邊常常躺著極度疲憊的工人師傅,身上的衣服沾滿了油泥同灰塵,已成了一塊漆黑的布,臉也成了一塊黑布;我就會想,同樣是活著,我活著的意義和他活著的意義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也差不多,就會越想越覺得物質上的東西越來越虛無,到後來,我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或者說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問一個人“你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有點類似於問一座大山“山在那裡的目的是什麼”,從哪之後,再也不想這些問題了,人們常說難得糊塗,順其自然,很有道理的,雖然很難做到,做到了,你就會獲得快樂,灑脫…………人和人之間不能攀比,誰都是過一生,怎麼都是過一生,一生很短暫,百年之後誰還記得誰。在社會規則之下,怎麼走都是路,很多時候,沒有對錯之分。


船塢好兒郎


小時候看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對劇中“富貴”的悲慘人生哭了好多次。心中常想,這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可憐的人呢?

長大後,我離開農村老家去河北上大學,又考上研究生。考完試回農村老家,母親給我講了一件足以能改變我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忙完農忙後,都要家家戶戶把農作物存放起來。村裡面有個老頭把玉米棒放在屋子外面,因為怕晚上有小偷偷玉米棒,他在外面睡覺以防萬一。半夜的時候,他感覺臉面發痛,一看,一條瘋狗在啃他的臉。

第二天,村裡人都勸他打個疫苗,他不聽,怕花錢,怕自己沒錢拖累子女。不過幾天,他就去世了。在旁人看來,甚是可笑。畢竟打個疫苗也花不了多少錢啊!但人有時候就是那麼可笑,那麼無知,即使下一秒自己就不在了。

正如《活著》中的“富貴”,在旁人看來,在世上他實在是沒有任何值得寄託的人了,一切眼前的希望都破滅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嗎?

但他看多了死,流乾了淚。心中早已麻木,早已行屍走肉。已經不知道活著是什麼,像一條狗似的活在世上,更像一條狗沒有尊嚴的死去。

他活著就是活著,沒有希望,沒有明天,直到死去的一天。


悟看說道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在人生低谷,生活一度過得非常糟糕。

一次非常偶然的情況,我陪孩子去書店看書,等待地過程中,隨手拿起了它。

這一看就是一下午,我一口氣走完了福貴艱難的一生,合上書我在想,他是真實存在的嗎?怎麼會有人這麼慘?

小說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娶妻生子,連遭不幸,被國民黨抓去戰場,兒子被抽血而死,女兒高燒導致不能說話,最後還死於產後大出血,女婿做工時被砸死,唯一的外孫因為吃多了豆子,被噎死。

故事的結尾,除了福貴,全部都死了,小說敘述平淡,卻讓人無法心緒安寧,平實的文字卻給人一股強大的力量。

後來我明白,世上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歲月安好,與福貴相比,我那些挫折、磨難,只能算雞毛蒜皮的小事。

很多人說看了這本書感到難過,可我當時的感覺確實慶幸,慶幸自己在此時遇見它,慶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因為《活著》,我對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再後來,我就去把很多年前的同名電影翻出來看,葛優和鞏俐主演的。

沒有絲毫意外地,再一次哭腫了雙眼。

很好看的一部電影,它雖然是一部電影,但是電影題材的選擇和電影中所展示的人物命運都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的現狀,寓意深刻。

這或許也是那些年代千百個“福貴”的真實人生。有些人迫於死,有些人,也迫於生。


陸夭夭


我個人認為福貴的活著本來就是痛苦的,但同時他也是幸福的,他活著就是在替自己替他的妻子、兒女看這個多變的世界,他經歷過很多起起伏伏比別人更明白活著是有多好,更明白活著對他意味著他還能感受到妻子、兒女活著時的點點滴滴,只有活著才能更好懂生活的意義。我記得我看過一個小故事《乞丐王子》裡面的王子是做個不知道疾苦的人,每當他遇到那些可憐到極點的人說起自己的經歷時,總是感慨說”要是我遇到這種事情我可受不了”,然而有一天他的國家被別國攻打,他自己也從王子變成了乞丐還被別人打成殘疾,當他去到別人家乞討時說起自己的經歷時,那人發出了和他當初同樣的感慨”要是我遇到這種事情我可受不了”,這時王子正色的說”先生,無論誰遇到這種事情都受得了”。我想餘華要告訴我們的事無論生活再怎樣差,我們都要學會從容的看待這個世界,努力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