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忽視我兩年了,上個月走了兩個業務骨幹,現在忙不過來又想"重用"我,該怎麼辦?

品味話


難得你的機會終於來了。居然還想著是否讓他難堪。看來你的智商才是最大的短板了。有點懷疑你老闆用人的眼光了。提拔你這種腦筋的人,真的正確嗎?


實現一個曉目標


我是山西1哥,我想以我的感受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第一,從領導者來說,忽視你兩年應該是有原因的

我有20多年的領導經驗,我想先從“親信”說起,領導為什麼忽視你。

什麼是親信?我認為一個員工幹活能讓領導放心,他就是領導的親信。我一直在機關部門工作,我給員工分配工作是有選擇性的。怎麼選擇呢,不是誰和我好,我把重要的事情交給給誰,而是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果完成任務,我就交給誰。因為交給他我放心又省事啊。

以我的判斷,題主遇到的很可能就是這種情況。領導忽視你兩年,並不是他對你不好,而是你沒有證明自己,你能讓他放心。如果你能做到讓他放心,則你也是他的親信。換位思考一下,該是你,你也會這麼辦。


第二,從員工的角度來說,員工需要工作,需要鍛練的機會

我們部門有一個崗位,這個崗位有甲、乙兩個人,其中甲能力比較強,我就一般會把重要的著急的事情交給甲辦。因為我有的選擇。結果有一天,能力比較強的甲要生孩子,請了長假,不得以,另一個不是骨幹的員工乙也就成了“骨幹”。因為我如果不“重用”乙,工作就沒法落實了。其實,那幾個月時間,我和乙都比較痛苦,雙方的配合總是不順暢,佔用的時間比較多,完成的效果也不盡如意。但結局不錯,當甲回來上班時,乙已經成為這個崗位的頂樑柱。

我不知道這些年乙怎麼看我,他是不是像題主一樣認為甲是我的親信,從而對我心生不滿。如果是,那應該感謝甲去生孩子,乙才有機會也成了我的親信。


第三,給題主的幾點建議

一是我們凡事都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善於檢討自己的人,進步的可能性更大。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加以改進,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別人,改變自己是我們首先能夠做到的。

二是就目前而言,這是題主的一個機會。兩年了,題主既沒有很好地檢討自己,改進自己,證明自己能夠讓領導放心,也沒有選擇離開。現在機會來了,反而不想好好把握,甚至想“以牙還牙”,這是錯的。你想報復領導,結果只能是讓自己付出代價。

三是把握機會承擔重任,積極配合工作。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有效證明自己的能力,讓你的領導明白,你也是一個能夠讓他放心的人。在職場上,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無論把我們放在哪裡,我們都能讓別人特別是讓領導放心,那我們升職加薪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總之,我認為對題主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應該好好把握,儘快證明自己,你很讓他放心。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也成領導心目中的親信。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山西1哥


咋和我現在的境況這麼像呢,不過,現在領導並未賞識我,而是重用了另一個人。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到一個部門工作兩年多了,從開始的八個人到現在的四個人;三個提拔了,一個到了基層單位。而我也慢慢地從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到現在的事無鉅細,全部插手。

從月度工作總結到各種紀要的建立與完善;從日常的記錄到大材料的形成;將內業資料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再到細化,文件櫃裡的文件盒件件都有著自己的辛勤勞作與心血。

自己每天早來晚走,過年才是自己能休息的日子,明天的八月十五三天假期,就是我的一個夢想,暫時遙不可及。可以這麼說,遇見的100人中,就有99個對我說:看你每天跑上跑下的,看你都累得慌。

前些日子,領導突然將一位業務骨幹調走,而將一位他的副手安排主管全面工作。而副手的工作能力與方向只是外圍,真正的工作方向還是由我負責。

這位業務骨幹原本能夠幫我幹一部分工作,他走了,所有的壓力一下子都集中我身上。現在每天到了單位,我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做好每一件事,生怕漏項,影響工作。

有的人和我說,副手的位置倒出來了,你努力一下往上去吧。說實話,我幹了兩年多,將大部分的工作都承擔下來了。誰的眼睛都能看到我的努力,還需要我自己去主動找他們嗎。

我不想主動找領導談話,會讓他們覺得提拔我,是一種恩賜。順其自然吧,明天八月十五了,三天的假期每天都要上班,如果他們這也看不到的話,下一步我就得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了。

或者在一段時間後就主動離開這個崗位了。但有一點,絕不會在準備離開之時,對工作不認真不細緻,還是會做好每一件事,這是原則問題。

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我的選擇正確與否?歡迎指教。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先向題主恭喜,恭喜你終於走進了領導的視野了。再向題主提醒一下,如果你的領導還是領導,你也不準備另謀出路,你就收起你的小心思吧,不然,領導會繼續忽略你。



我有一哥們,能力確實強一些,自覺了不起,但是領導就是不重用他,而是扶植了另外一個能力略遜的年輕人,一開始我哥們還裝著不在乎,在別人面前依舊擺譜子,摞臉子,但那一個被扶植的年輕通過進修,培訓,實踐等各種努力,能力漸漸超過了我那哥們,成為公司的一員可以獨擋一面的干將了。至於我那哥們,仍然停留在被領導忽略的自怨自艾裡。

說到底,領導重用不重用一個人,不僅僅看能力,也看為人脾性,而不僅僅看關係,關係再好,領導再想重用,如果能力跟不上,領導也是有心無力,重用不起來。



當初你被領導忽略,要麼就是你能力不如前面的人,要麼就是你的脾氣不為領導所認可。而且從這個問題和你下面的描述,我可以感覺得到你不是那一種心胸豁達的人,恐怕這也是領導當初不重用你的原因吧。再者說了,走了兩位業務骨幹,才顯出你來,這也證明你的能力不強,大約也是你去的時間長了,領導按資排輩兒給你的一個機會吧。如果你不把握住這次機會,下面有的人會替代你。




有問題找自己,好好的尋找一下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努力的提升自己,成為一塊真正的金子,那樣無論誰做領導都會重用你。否則,你將成為領導的棄兒。


萍風竹雨123


豁達大度,不負重望。恪盡職守,無愧於已。

領導忽視你兩年多了,兩年來,你忍辱負重,心受委屈,不計前嫌,始終忠實於事業,恪盡職守,這種精神十分可貴。

現在走了兩名業務骨幹,企業正處於乏人之際。領導重用於你,說明你在領導的心裡是有一定位置的。在企業的作用和影響也顯而易見。

人做事業,必須恪盡職守,不管是給自己幹,還是跟別人幹,尤其給別人或者是集體是國家,更應該有責任心,不負重望。人的價值就是對人類的負責,責重於命。實不敢辱。


老趙23403


職場上主動跟領導鬥氣,完全是在給自己找彆扭。不論發生過多少前塵往事,我們都應該活在當下。如今終於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能夠得到領導重用,卻藉機擺譜不是理智地選擇。為了自己的職場光明,我建議還是坦然接受領導安排為上。

題主點出了領導為了扶持親信,讓自己坐了兩年冷板凳,搞得雙方關係有點微妙,有點怨氣也是合情合理的。現在領導因為人手不足,又開始想重用題主,如果為了洩憤而拒絕領導,我覺得是不理智的。

對職場上的政治紛爭要理智看待。

領導為了自己小團體成員的發展而邊緣化自己,固然讓人心裡有氣,但反過來想,領導如果不關照自己人,以後誰還跟他混呢?職場上的政治紛爭,說到底還是利益的競爭。畢竟好的資源就那麼一部分,大部分領導都會選擇“肥水流外人田”,這一點久在職場上的人應該看的開才對。人性如此,我們也不要過於較真這些“不公平"往事,這人間處處都有委屈的。

既然領導伸出了橄欖枝,不論是什麼原因,我們都不能因舊憤而拒絕領導。這樣不但會讓自己與領導的關係雪上加霜,也顯得自己睚眥必報,對以後的職場發展沒有一絲好處。人生如戲,職場上不妨也演出大度來。

應該抓住這次發揮自己的機會。

人生苦短,坐冷板凳已經兩年,難道題主不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多少才高之士湮沒在人海之中,就是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不論是領導真心器重你還是利用你,機會卻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拒絕領導的”重用“,也許很長時期再也沒有讓自己發光的可能。這對我們自己來說,是人生的悲哀。

不要因為一時之氣而放棄發光的機會,讓自己職場走的更高更好,這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職場上同樣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讓領導難堪一下,並不能為自己帶來任何好處,但錯過了出彩的機會,可能會被涼涼更久。

藉機鞏固一下自己的利益。

現在領導有求於題主,雖然不能給領導臉色拒絕挑重擔,但也要防著領導用完自己又過河拆橋。在這次的雙方“合作”中,可以順便給自己爭取點利益。最好的結果是藉助這次破冰機會讓自己成為領導親信,以後升職加薪更有前途。退一步,可以藉機要求領導答應以後某些有價值工作就由自己負責,不能朝三暮四,領導在這種情勢下一般也會作出承諾。


對抗不如合作,在合作中爭取更多利益才是上策。題主應該充分利用這次得到重用的機會,改變自己的職場處境。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這才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無視領導給的“重用”機會,選擇冷落對待讓領導難堪是不明智的做法。我相信題主的實力還足以在公司內無可取代,不要為了一時之氣而讓自己的處境更加尷尬。職場上為了實現自己的更高發展,就要抓住每一次機會,合作比對抗更有意義。另外,在合作的同時記得儘量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避免被領導卸磨殺驢。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的管理人士,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我們總是說,有機會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現在是機會落到你的頭上,當然要抓住。

針對這個問題,如果換一個問法,看看你會有什麼選擇

部門領導都被提拔了,現在部門缺領導,上級想提拔我做部門領導,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想的是,以前有部門領導的時候,上級只重用他們,我沒有得到重用,現在部門沒人了才想起來我,我是不是要無視上級,讓上級難堪。

那我就想向你豎起大拇指,稱讚你硬氣,不被功名利祿所惑。但很多人心裡可能會不以為然,說不定還會罵你傻子。

如果你想的是,這麼難得的機會,終於前面沒人再擋著我了,輪到我施展才能,發揮所長了,我一定要好好把握。

那我就要恭喜你,終於等來了一展所長的機遇。很多人可能還會嫉妒你,疑問為什麼是你有這樣的機會。

把握當下,別做沒意義的事情

以前領導扶持自己的親信,給你派的活都是不能突顯業績的,那都是前事,現在計較的話沒有意義。

目前要考慮的是領導給你機會了,你要不要把把握?

如果把握的話,可能你也會變成領導的親信,被領導重用,由此走上職場上升通道。

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接受,能像以前一樣被冷落就算好的,很有可能領導會覺得你不識抬舉,不堪大用,從而把你撇得更遠。

所以,做人還是要理性點,有了機會就要好好把握,誰不想在職場上混得好一點。


自由職路


在工作中,經常碰到員工有類似的疑惑,也會和HR吐槽抱怨,心理的不爽很明顯:這不就是被領導當成“備胎”嘛?

憑啥我非得當“備胎”?這個時候想起來找我了,晚了!

但是從子佳的角度來講,身在職場,在想不通的時候,先記住下面這條基本原則:

作為普通人,身在職場最大的目的就是賺錢,並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所有有利於這一原則的做法才是最佳決定。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子佳建議有這麼幾個做法供參考。

首先,抓住難得的機會獲得自我成長,最好再借此讓收入上一個臺階

題目中有打標籤“程序員”,那我默認題主是一個技術人員。

對於技術人員來講,歷練的機會才是能夠獲得進步和成長的最快途徑。尤其是像程序員這種崗位,本來黃金工作時間就不長,並不屬於“越老越吃香”的職業,那麼每一次能夠學習和進步的機會都很珍貴。

如果是曾經接到的工作任務都是不能“突顯業績”的,大概率也不是公司最重視的技術領域,所獲得的工作經驗的市場價值及增值空間就必然不會很大。

從“利我”的角度考慮,先接受工作任務和安排,才是最佳決定。

當然,心理不舒服是難免的,尤其是領導僅僅讓你頂上幹活了,相應的安撫,尤其是更加實際的加薪晉級沒跟上的時候。

所以,這個時候重點是:如何藉此機會獲得加薪晉級?

藉此機會威脅領導必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一聲不吭也心裡沒底,擔心領導默默忽視。就過往經驗來看,在這個“危難”時刻,其實是個人加薪晉級的最佳時機,主要是看如何操作

在這一方面,就過往職場中的成功及失敗案例,子佳給幾點建議供參考:

  • 前期:先把事做起來,閉口不談待遇問題。

首先作為員工,要先體現出積極的工作態度、勇於擔當的責任。

剛開始不要提加薪,千萬不要討價還價,把這當成一種交易,不加薪晉級就不打算好好幹。

這種做法很容易讓領導覺得“被威脅”,產生反感情緒,而且會讓人覺得你純粹是為了“錢”而工作,沒有法子內心把工作幹好的“源動力”。

任何領導都希望下屬幹好工作,是基於一份責任心和自我驅動力,“薪資”永遠都不可能達到讓一個人滿意的地步,“畢竟薪資追求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一旦在領導心中留下了“只為了錢”而工作的印象,那就是“僱傭軍”。任何一家企業需要的都是“子弟兵”,關鍵時刻及危難時機能夠迎難而上。

  • 中期:適當釋放自己的困難和對薪資的期望。

職場上不乏領導,在你接了活之後,避而不談加薪的問題。

所以當接了任務,幹了一段時間以後(一般3個月即可),可以找機會和領導提一下自己的訴求。

當然提訴求也有技巧,話題也很大,就不展開來講,只講2個注意事項:

第一,訴求要真誠、理由要可接受。結合近3個月的工作成果、過往工作現在工作的強度、難度的對比,個人精力、時間、技術的提高等,表達希望薪資能有所變化,也希望公司能通過薪資的變化體現對自己的認可。

第二、不與他人比較,不做抱怨式溝通。很多時候,與領導的調薪談判,會演變成各類抱怨。這個時候一定在心裡提醒自己:要表達理性的訴求,而不是純粹感性的情感。

理性的訴求容易讓對方接受,而感性的情感會受到雙方的不同崗位、利益訴求的影響,而不容易被人接受。

結合過往情況,慎重評估風險,做好可能離開的準備

一般情況下,有好的機會其實不應該讓人在這個時候做離職的準備,但是就題主面臨的情況,結合過往大量的經驗,我特別建議題主做好離開的準備。

為什麼這樣說?有以下幾點考慮:

  • 過往領導不給機會,現在卻給了機會,至少說明題主在技術和能力上應該是合格的,但是並不能得到領導的信任。

而信任這種事和題主的對上管理能力、雙方的性格契合度、領導對你的認知等多項因素相關,任何一項因素想要改變都比較困難。

很有可能未來題主專業上能夠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是卻難以得到領導的信任,未來的個人發展不一定會很順。

  • 領導培養的親信及業務骨幹都相繼集中離職,至少說明這個領導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問題。

大部分情況,領導培養的親信和骨幹離職,不太會出現突然全部離職的情況。

一方面,親信之間一般有感情基礎,不太會完全置領導於不顧的境地,讓領導不得不啟用原本不信任的人員;

另一方面,啟用了題主這樣曾經的“邊緣人員”,在關鍵及危機時刻,也沒有給予充足的溝通與信任,連最基本的“畫餅”可能都沒和題主溝通,其不僅是缺乏基本的管理能力,也缺乏對人心最基本的的把握。

基於此,要不就是目前的工作可替代性強,領導沒那麼在意,就是誰幹都行,要不就是領導壓根沒想過重用你,只是作為臨時過渡,遲早會重新培養自己的親信力量。

當然,以上只是子佳結合過往經驗的一些猜測,到底情況如何,需要題主綜合企業、領導、工作的實際情況,做好提前預判,以免處於被動局面。

結語

身在職場,以“自我利益”出發,以終為始,思考問題才能想清楚。

  • 先接受更核心的工作任務,保證自己能有成長,已經獲得了收益;

  • 在此基礎上,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爭取物質回報;

  • 最後,結合實際情況,準備好退路,以防萬一。


我是子佳看職場,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好事啊!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能得到領導賞識,本來就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領導培植親信是一種領導藝術,也是工作需要,換作是你也會這樣做。作為領導,誰不想身邊有幾個忠誠、擔當,業務能力強的員工。一方面,用得順手。另一方面忠誠、有擔當,能幹事,幹得成事。普京曾經說過;一個人可以能力不強,但要絕對忠誠可靠。

領導現在重用你,一方面是走了兩個業務骨幹,另一方面是把你當作心腹,當作得力助手來培養。只要你絕對忠誠,紮實肯幹,一定會有出頭之日。

反過來想,假如領導在走了兩個業務骨幹後,不是重用你,而是啟用新人,你怎麼辦?會不會覺得沒有遇見“伯樂”,會不會覺得領導的眼睛是不是瞎了,放著身邊的業務骨幹不用,是不是傻啊。

不論在單位還是企業,無非是想要證明自己“我能行”,無非是想要出人頭地,無非是想要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

如果領導不重用你,你總不能搬個石頭砸天。到時,你只會怨天尤人,思想滑坡,牢騷滿腹。


淺醉中年


題主你需要一點心理建設,不要意氣用事。

畢竟你“憋”了這麼長時間的一口氣,是要好好出一出了,但是怎麼出,這裡面有講究!

從理性角度,我認為你現在最應該做的是穩住,既不要無視領導的“重用”,也不要暗自竊喜,當然,更沒有必要讓你的領導難堪。所謂守得雲開見月明,現在既然有機會能上去,還是儘量抓住為好。否則人家兩個業務骨幹不走,你不還是沒有機會嗎?

在職場中的生存要訣,就是能夠在夾縫中也能堅韌的成長。

當然讓你穩住不是為了討好領導,也沒有必要在領導面前顯示你的存在,你要為自己爭口氣、正個名,體現自己的真實價值。

至於前幾年扶持所謂的親信,你要能理解,做領導的,有幾個沒有自己親信的?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即便再厲害的領導,如果沒有自己的親信,那麼他的工作也是很難開展下去的。

所以這一點你要做的,不是鄙視領導的用人,而是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就成不了領導的親信呢?

我認為,能成為領導的親信,不是啥丟人的事,只要領導行的正、做的穩,值得你去追隨,那就想辦法向領導靠攏,成為一名值得領導信任的人。不要什麼一提領導親信就覺得好像是拍馬屁,搞什麼陰謀似的,那不過是出於自己的想象而已。

事實上,幹成大事的,沒有一個沒有自己的親信和團隊的,包括四爺雍正,他的親信班底都是很強、很得力的,否則連皇位恐怕都做不上。所以,從根本上來說,你要改變自己的認知。再說了,能成為領導的親信,往往對自己做事也更有利,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於說領導單單給你派那些不能凸顯業績的工作,道理也是一樣的,你要思考的應該著眼於兩點:第一、領導為什麼單單要給我派那些不能凸顯業績的工作呢?是不是給你派了並不能帶給領導任何好處,甚至帶來壞處;第二、能不能把那些不能凸顯業績的活兒幹好,能幹好了,那反而是將不利化為有利!

世事就是這麼奇妙,一定要辯證的看待,不要一條路、一種思維認知走到黑。

現在你遇到了這樣的機會,我認為你不僅不能無視領導,還應該主動向領導示好,這是修復你們關係的絕佳契機,很有可能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對你的信任也自然增加了一分,不會再把你當做備胎一樣使用。

而你當前要做的,除了不要辜負領導對你的信任以外,還要心態平和的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畢竟,委以重任不是口頭上說說

要爭取領導對你的任命,相應的自然要提高對你的待遇,給與你更多的授權,這也是體現領導誠意的地方。如果這幾樣都沒有,那很有可能領導只是暫時的利用你一下而已——用之即來揮之即去,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你還是審慎處理比較好,不要輕易答應,當然要給領導留足面子,不要鬧翻、鬧僵。

總之,你既要接活,也要給自己爭取權益和權限,責權利對等,你才能真正的名副其實!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