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焦裕禄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贫困面貌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但是,鲜为人知的是,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曾救过两名幼儿的姓名。其中一名幼儿的家长为了感谢焦裕禄,为孩子改名“张纪焦”。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青年焦裕禄


1962年,焦裕禄带着人民的期盼,来到了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患有肝病,由于终日忘我工作,肝病越来越严重。肝癌晚期他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在兰考的日日夜夜,焦裕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来工作的,我不是来休息的。”可以想象,当时焦裕禄同志是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在坚持工作。

1963年春日的一个晌午,焦裕禄感到身体极不舒服,只得到县医院去看医生。在内科门诊部按秩序候诊之时,突然一副担架抬入了室内,病者为3岁左右的幼儿,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神志昏迷,生命垂危。医护人员立即施行抢救,危险解除,病儿渐醒,需住院治疗,病儿的家长却拿不出押金,手足无措了。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在这样时刻,焦裕禄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出现了,他严肃而不失亲切风度地告诉医生:“你们按正常的方针治吧!经济上的困难有党解决。”他立即给患儿的家长写了一张字据,请其到城关公社领取为幼儿治病的救济款。直到此时,医生和病人才知道,这个默不作声良久候诊的人就是他们早就闻名的父母官,从灾难中奋力救助他们,又欲将其领上脱贫之路的焦裕禄。

另一个救人性命的故事发生在其后的夏天,也是他救下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1963年的四五月份,葡萄架公社张家的孩子张徐州快满周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疾病。在缺医少药的穷村,谁也弄不清那叫什么病,只见可怜的小儿由热到冷,由冷到热,浑身抖颤,抽风,呼吸减弱,面色青紫,生气顿消。

穷乡僻壤,穷人的孩子,本没有再生的希望。那位冷静的父亲准备了一把干草,欲要包卷了儿子,放入早已张口的篓筐之中,背出村扔掉。在那灾荒连年的乡村中,从古至今都还传唱着一首悲惨的民谣:穷娃穷病,干草包腚。筐篓一背,村外一横。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横”者,乃“扔”之意也。穷人扔掉一个病死的穷娃,本算不得稀罕。但是,小徐州的母亲,则还在以柔弱的眼泪以及坚硬的决心拼死挽留着她的似乎尚有一息的儿子。焦裕禄恰在此时来到葡萄架公社了解受灾情况,并在询问百姓疾苦时,得知了一位农民的幼儿得了疾病,小命难保。

于是,这位人民的儿子,急风急火地赶到了张家,要亲眼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否还有救。于是,他在张家看到了干草、篓筐的用处,他立即蹲下身去,伸出他的大手触摸着篓筐里的孩子的眉心和口鼻,

本来生息在有无之间的小儿却在此时鼓起最后的一丝力气,使口鼻之间呼出了少许热气,使这位面色忧郁的县委书记精神抖擞而高呼一声:“不要扔掉,这孩子还有口气!”

众人围拢上来,果见那小儿双眼半睁开来,似还翕动了一下小小的口唇。耳边又传来这位父母官的嘱咐:“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要把孩子救活,我写上一封信,你们马上送孩子到医院!”母亲颤颤抖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位父亲似在露出怀疑的神色。人们在急急忙忙中赶赴县城,耳边又送来一句严肃的话:“一定要想法救活他!”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葡萄架公社离县城45华里,走到20里处,病儿的父亲买了一盒火柴,以便在这漆黑的夜间不时地划上一根,照一照小儿是否还有气息,有,还要奔县城;无,当然就“村外一横”了。合该是小徐州命大,那游丝般气息虽是微弱,时时划着火柴照看,竟然长夜不断,竟坚持到了医院。

独轮车推进了医院门诊室,医生和护士竟都守候已久,原来焦裕禄早就打来了电话,让他们全力抢救这位农民的儿子。医护人员紧张地准备,将急救针剂的注射针头从小徐州的脚趾间扎了进去……

夜深时分,焦裕禄从葡萄架赶回,亲自到医院看望了小徐州……当他看到孩子的病情已趋好转时,才放下心来,并且认真地嘱咐医生:“这是农民的后代,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他治好……”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治救下,孩子的病好转了,继而康复。医生这才对病儿的家长说出了一句内心话:“不是焦书记的安排,说什么我们也不敢接这个本来没有希望的病号,这孩子是焦书记拣回的一条命啊!”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孩子出院的那天,焦裕禄又赶到了医院,他的眼中盛满着慈爱与欢喜,好像救活的是他的孩子。从此,这个被救活的孩子不再叫做“张徐州”,而改名叫“张纪焦”,深含了纪念焦裕禄之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形势与焦裕禄同志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不同,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来没有变,就是人民利益至上。

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公无私、廉洁自律,这是永不过时的。

■文/改编自《焦裕禄》(殷允岭、陈新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岁孩子病危,县委书记给医院打电话:这是农民后代,要尽最大努力治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