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娘是谁?为什么很多诗词都写她?

古镜64981201


谢娘是谁?为什么很多诗词都写她?


谢娘是谁?每一篇诗词中的谢娘都不是一个人,但是“谢娘”二字和“秋娘”、“豆娘”、“红娘”一样,早已成为古人诗词的固定意象,特指文采斐然的明媚女子。

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得到大部分文人所认可的意象自然是有经典出处并且服众的,而“谢娘”一词的盛行正是诗词即为发达的唐朝。大都认为“谢娘”是指东晋奇女子谢道韫,魏晋南北朝的年代不仅玄学发达,各种奇人异士层出不穷,音律诗词愈发隆达,为盛唐的诗歌爆发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典故来源。

这也是唐代传奇特别有意思的缘故。

谢道韫正是一个文武兼修、纵横乱世与安居的奇女子,因此成为“谢娘”一词的意象固化模板一点都不奇怪。她一个人还留下了两个固定词语:“谢女解围”、“谢家咏雪”。将她简称为“谢娘”大概始于韩翃的《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在这首诗里,“谢娘”就是指代有才情的女眷。而谢道韫的能文是公认的,特别是在王应麟的《三字经》成为普适性的入门文学之后,因为这位老哥直接将谢道韫和东汉蔡文姬并列对比,以夸耀才女之优: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和李清照、薛涛、李冶这些柔弱才女不同,唐前的才女更有男儿之风。

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她留下来的故事很多,在《晋书》中字数不多,却刻画得即为传神。我们不必添油加醋,直接看记载就行。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第一段即“谢家咏雪”,是谢道韫的成名之战。相比于谢朗用撒盐来比喻飞雪,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更加形象优美、更加轻盈,也更适合诗歌创作的寄兴。所谓一言既出,高下立判是也。

第二段即“谢女解围”,讲的是谢道韫嫁入王家后为小叔子王献之争面子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谢道韫才思敏捷、通达人情却又注重礼节。

最后一段就是她文武兼修、气概超然的见证。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虽然出自名门,但是资质平平,特别是和她娘家那些出类拔萃的堂兄弟比起来,整天沉迷“天师道”,为谢道韫内心所不屑。所以当她回娘家时不禁感叹:“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算是对叔叔精心安排的婚姻作了一个千古第一吐槽。

不过吐槽归吐槽,日子终究得过。

孙恩叛乱之时,王凝之认为大家都信“天师道”,孙恩必不相攻,所以毫无准备,等到兵临城下,又不组织攻防,却大摆道场,借“鬼兵”阻挡叛军。结果自然是送了人头,子女全数被杀,只有谢道韫带领家丁奋力杀敌,虽被俘却志气不落,当孙恩要杀她的外孙时,谢道韫挺身而出,斥责孙恩。孙恩也被她的气概震慑和感动、居然放过了祖孙二人。

这样一个有才情、有胆气的女子,自然是被传为佳话,成为后世文人称颂女子时的样板。当然,后世随着女子地位的变化,慷慨杀敌的豪气逐渐消散,似乎用“谢娘”指代如花美眷有些偏颇。

其实不然,因为谢道韫不止文成武功,她在王家当媳妇的时候不仅照顾王家面子(谢女解围),同时一直大气沉稳、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并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成语:“林下之风”。《世说新语·贤媛》:

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神情散朗,正是魏晋时期高门大家的气质。“林下之风”用来形容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然又具女性之柔美的奇女子。

所以后世诗词爱用“谢娘”,毕竟谢道韫这个全方位满足男子想象的才女形象,是历史所公认。如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秋娘》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前面说了,“秋娘”也是古代固定词汇,大概和“商女”类似,就是指歌妓。那么“谢秋娘”就是一个姓谢的歌妓了。不过这个歌妓是李德裕的心头所爱,段安节《乐府杂录》:

《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姬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所以,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背诵的《望江南》其实就是《谢秋娘》。

也正因为这一点,后世文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也会用“谢娘”来指代歌妓,这一点就要结合诗词本意来进行区分,到底是才女呢?还是歌女呢?在于诗人本身的意象运用。

如韦庄的《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晏殊的《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

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这两首词中的“谢娘”就比较明显是承了李德裕的路子,是指歌妓。

而韦庄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里的“谢娘”是指代才女,还是歌女呢?看上去就更像是个有才情的相好才是,毕竟“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当然,每个人心境不一样,理解也就不一样。

不过都没什么问题。

“谢娘”到底是才女还是歌妓,并不影响诗词创作者的思念之情在创作中流淌,终归是相思无边、文章有尽。

只不过多一份理解,我们在读到这些动人的文字时,心中会更容易营造出当时那份情境,和诗人共鸣。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谢道韫。其最著名的典故是咏絮,并由此生发出“咏絮才、柳絮才、谢女才”等称扬女子,以“咏絮、谢家轻絮、谢家咏雪”等作咏柳咏雪的故实。

【典源】《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释义】谢道韫以飞絮比雪,应声成佳句。后遂用“咏絮才、柳絮才、谢女才、咏雪才、道韫”等称扬工于吟咏的女子,或指其才华;以“咏絮、谢家轻絮、谢家咏雪、谢雪、谢女诗、咏雪、雪似盐、雪比盐、撒盐诗”等作咏柳咏雪的故实。

【咏絮才】刘筠《前槛十二韵》:“咏絮才无对,闻琴意始真。”《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镜花缘》第六十七回:“咏絮才疏,许侍珠樱之宴。”

【柳絮才】苏轼《谢人和前篇二首》之一:“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谢女才】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麻引诗人兴,盐牵谢女才。”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门庭》曲:“有韦娘般风度,谢女般才能,浑似薛涛般聪惠。”

【咏雪才】《书言故事・女子类》:“婚启称人女有咏雪之才。”【道韫】李商隐《令狐入拾遗綯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诗:“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天壤因缘悲道韫,中原旗鼓走平阳。”

【咏絮】羸宗季女《六月霜》第一出:“则见那,娇情的熏香闲坐,悍妒的拈酸泼醋,妖冶的滴粉搓酥,便风雅的也只颂椒嗳咏絮。”柳亚子《山村道畔遇陈君葆》诗:“更喜谢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鸾明。”

【谢家轻絮】李商隐《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

【谢家咏雪】徐凝《喜雪》诗:“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

【谢雪】陆龟蒙《重忆白菊》诗:“何惭谢雪清才咏,不羨刘梅贵主妆。”

【谢女诗】吴伟业《题西冷闰咏》诗之四:“石城杨柳碧成鸾,谢女诗篇张女弹。”

【咏雪】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贈》诗:“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吴融《偶题》诗:“西州酌尽看花酒,东阁编成咏雪诗。”汪廷讷《狮吼记》第二出:“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

【雪似盐】李贺《马诗》之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雪比盐】张雨《题东坡真迹》之二:“谢女娇吟雪比盐,北台马耳见双尖。”吴伟业《鲞鹤》诗:“雪比撒盐堆劲翮,蚁旋封垤附专车。”

【撤盐诗】程大昌《浣溪纱》词:“翦水飞花也大奇,熬波出素料同机,会心一笑撒盐诗。”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诗词里的谢娘至少有五种解释:

一,谢道韫,就是那个咏絮的才女。比如朱淑真《春游西园》“蝶疑庄叟梦,絮忆谢娘联。”

二,有才华的女人,如果在一首诗词作品之中发现这个谢娘二字的附近有形容才华的词汇,那么指的就是有才华的女人。诗人将将这个女人形容成谢道韫。比如韩翃《送李舍人》“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三,情人。就是指美丽的女子。大体上的区别就是词中没有酒,没有灯,只有思念离别的时候。比如李贺《恼公》“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比如顾夐《浣溪沙》“惆怅经年别谢娘,月窗花院好风光”比如唐彦谦《离鸾》“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四,谢秋娘,简称谢娘。她原是一个古代名妓。后被一个官员纳为小妾,极为恩爱,但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香销玉殒了,于是有人特别怀念她,以它的名字做成了词牌,这个词牌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望江南》

五,年轻貌美的歌妓,在诗词中最为常见。多到数不清。比如韦庄《浣溪沙》“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比如白居易《代谢好答崔员外》“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区别也不难,大体上都是喝酒,唱歌,跳舞,上床之类的,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古代文人聚会没听说谁带老婆带情人去赴宴会的,都是现叫歌妓做陪。所以只要在一首诗词之中的场景不是独自一人,或者存在鱼水之欢的可能,一定是歌妓。比如晏殊《渔家傲》“ 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赵长卿《玉蝴蝶》“更向高楼,纵观吟醉谢娘扶。”郑獬《好事近》“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都是歌妓!

古代很多歌妓都带一个娘字,比如白居易《琵琶行》里的秋娘,柳永《木兰花》里的酥娘(柳永的挚爱叫做虫娘),欧阳修《渔家傲》里的吴娘,苏东坡《次韵王忠玉》里的真娘,刘禹锡诗中的韦娘,黄庭坚《清平乐》里的蜀娘,贺铸《罗敷歌》的秦娘,将捷《一剪梅》里的泰娘。

一般而言,我们在创作诗词时,如果是男人写某个女人,在她的姓氏后面加一个娘字,并不是指妓女,而是指喜欢的美女。如果是女人写某个男人,便在他的姓后面加一个郎字即可,就是指喜欢的帅哥。


亦有所思


谢娘是谁?为什么很多诗词都写她?。谢娘是谁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有的说,最初典故出自东晋谢安之女,王凝之妻,著名才女谢道韫。有的又说出自唐朝宰相李德裕家,著知歌妓谢秋娘。不少人则认为秋娘泛指有点资色的才女,名妓,甚至与诗人有点感情牵绊的美女。总之就是指有点才气的漂亮女人吧。

原以为是古人,在唐宋诗词中,出現的较多,例如,唐朝诗人李贺以浓词丽笔所写冶游情事《恼公》,五百字之长五言古诗,摘其四句“柱火流苏暖,金炉细炷通。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这里谢娘泛指美女。其实,今人也常用谢娘写诗。例如:郁达夫《愚感》“谢娘偏有意,怜及白衣郎”。看来用谢娘代指美女,这却是真的,但谢娘真的既有才,又漂亮吗?,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想吧,肯定越想越漂亮。哈哈


老兵4200



谭诗诗689


古诗词中出现的谢娘,或者谢家,如果不是真实的身世,如碑文、悼亡之类,皆属泛指。如:"别梦依依到谢家"之类,比拟自己心中倾慕的女郎,即谢娘;这与用女子口吻写的,女子怀念情郎一样,一般都说是刘郎的。一个道理。至于说到有无真实其人的这个谢娘,相传大家都知道,说晋代繁华时期有一谢姓女子才貌相当出众,无人不倾慕,名叫谢道韫是也。后来一些人说她是晋相谢安之女,也有可能是附会也说不清。故知谢娘与刘郎一样,属于泛指就是了。


直又直


谢娘是不是指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谢氏家族的才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说到古代的才女,李清照肯定算一个,但是东晋的谢道韫也应该榜上有名。而谢道韫最出名的应该是她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也因这一句,她被称为咏絮才女。在《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衩判词里,对林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先生的这句“堪怜咏絮才”就是把林黛玉比作了才女谢道韫。


创业者逆袭


谢道韫(?-?),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gz小白


《自由体诗》

——(东晋时期的女诗人“谢道韫”,人称“谢娘”)

人间谢娘是谢娘,文中谢娘不谢娘。

只缘谢娘才笔盛,又因才名千古传。

千古传,一谢娘,平凡大显不平凡。

多少才子为其赋,从此人人慕乃仰。



如若天风


我们经常从古诗词中读到谢娘,谢娘是谁?

谢娘,指才女,对心爱女子的代称,出处《世说新语》。

谢娘是广义的,泛指古代有才的女子。

而也有一说法是指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她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后因以“谢娘”指晋女诗人谢道韫。

唐 韩翃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谢娘别后谁能惜”这些诗句都是指谢道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