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問題就擺在眼前,中國有多少國民是真正關心、關注、熱愛中國足球的?

廣州恆大的第十二人


我很遺憾並且很負責任的告訴提問主,相對於13億人口而言,中國其實真的很少很少人去真正關心,熱愛中國足球。

根據中國足協最新統計,我國註冊青少年球員人數不到5萬名。業餘球員在中國足協備案有6萬多名。而真正的男子職業球員有兩千多人。職業女球員就更少了,不超過1000人。雖然全國總共有幾千萬足球愛好者在踢球,但這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職業球員實在是太少太少了,不要說跟歐洲南美國家相比,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我們職業球員的人數都是遠遠不如他們的。

其次你可能還會發現,總是會有這麼一些雲球迷,平時不關心足球。但只要國足每次一輸球,這些跳樑小醜就會蹦出來。你要知道,平時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關注國足。他們在國足那天輸球的時候蹦出來就是為了找點存在感罷了,於是乎網上就謾罵聲一片。他們是真的熱愛中國足球嗎?不。肯定不是。

更進一步的說,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足球文化。高層們也只是做做樣子,三秒鐘思考就拍下腦袋做出決策,根本不會踏踏實實的做實事。因為他們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並不是真正的為了國足的未來著想。

還有就是我國的年輕人生存壓力非常大,他們要掙錢養活自己,還有父母孩子,因此許多家長都並不支持孩子們踢足球,所以中國雖然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他們的人口優勢並沒有體現在足球上。

所以我們現在雖然看到中超聯賽發展的非常紅火,每場比賽到場的觀眾球迷數量也非常之多,外援水平的質量也日漸提高。但始終沒有形成獨特的足球文化,沒有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點是和歐美的一些足球發達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甜瓜聊球兒


足球濃度稀薄才是世界人口大國足球水平普遍薄弱的根源

當今國際足球,極端的成功例子有兩個,一是德國,7000萬人口中有600萬註冊球員,二是冰島,區區30萬人口選出的國家隊卻屢創奇蹟。

顯而易見,德國的足球人口占比接近10%,相信冰島的足球人口占比也會接近甚至超過這一數字。我姑且換一個更形象的詞彙:足球濃度。

每十人裡就有一名註冊球員(如果去除婦女兒童,十人的基數可能變為四人),也就是職業或半職業球員,到底是個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公眾的日常生活與足球已密不可分,意味著足球相關產業的完整活躍,意味著各俱樂部有著豐沃的生存土壤,意味著大量退役的高水平球員投身青訓事業。

一句話,足球在這裡不是一個巡演的馬戲團,而是落地生根、延續一百多年的一項社會正當職業,每位從業者都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該乾的事,心平氣和地領取幾萬到幾千萬歐元不等的年薪,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當我們日漸悲愴地慨嘆14億人竟然選不出一支像樣的國足時,印度人笑了,印尼人、巴基斯坦人也笑了,因為決定足球發展的不是什麼總人口數,而是足球濃度,如同你一次喝10升水也不會醉,而喝500毫升老白乾、二鍋頭就會爛醉一樣。

足球可劃分為三個不同層面,大眾足球、職業足球、國家隊足球,由於極高的普及率,德國的大眾足球與職業足球緊密相連、無縫對接,足球濃度就像一劑上好的酒麴,使德國足球這桶美酒越釀越甘醇,而中國、印度等幾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則與此截然不同,稀薄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足球濃度,使得足球完全不可能成為真正關乎國計民生、人人踴躍參與、積極投入的職業性需求,而只是一朵浮雲、一隻聾子的耳朵——擺設。

對於那些人口只有幾百萬、一兩千萬的傳統足球強國,提高足球濃度用了100多年,而在人口基數越大的國家越難以實現,於是你該醒悟和解脫,畢竟中國足球帶給你的糾結,並非中國所獨有。


關爾丕


《nielsensports》2018年發佈了世界足球報告,中國球迷人數達到1.87億,對足球感興趣的人口方面,中國從2013年的27%增加到2017年的32%,不過由於中國總人口基數太大,所以佔比不高,這和印度相似,印度也有1.25億球迷。而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球迷數加起來是1.31億,還沒有中國球迷人數多。中國球迷人口分佈中,城市人口有32%為球迷,男性人口中,球迷佔45%,女性人口中,球迷佔20%。其中16到24歲年齡段中,球迷佔42%。

在中國足球持續不斷的失敗中,很多球迷因為失望和不堪心理承受而退出,網上也有了諸如“足球反著買,別墅靠大海。偶爾買平局,開上布加迪。冷門下重注,超越拆遷戶。買球買強隊,天台去散步。”的段子。

中國球迷,說是球隊的第12人,但是對於國家隊和俱樂部來說,不過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角色。這麼多年來,中國國字號球隊贏球真是太少了,可憐了這麼一群苦苦相依的球迷。連打個十二強賽都要安慰自己說,咳,這就是中國隊的世界盃了。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普通球迷嘛。肯定就得說這些普通球迷啊,他們才是中國球迷的最大陣營,那些VIP中P搞個關係就可以拿到亞冠決賽門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有一哥們,17年3月28日世預賽中國隊輸給了伊朗,這位小夥很鬱悶,喝了很多酒,喝高了。於是當晚到次日凌晨,他在3個小時裡用手機反覆撥打110、119、120,直到手機沒電。據查,這位球迷總共撥打了600多次求助電話,其中光是110就打了400多次。

所以,被抓了……

別笑了,別問這位小夥子用什麼牌子手機待機時間可以這麼長了。一個單身狗為了中國足球,搞得神智都不清了,無處訴衷腸,很苦的事情。這樣的球迷我國很多很多。

我們可愛又可憐的中國球迷!世上最苦的一群人!


老老老藍


中國足球何時才能加入世界行列,與世界足球接軌?目前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核心不在教練,不在球員,而是中國足協,說句不好聽的中國足球一直都是窩裡橫,出爐的政策都是對中國足球發展的限制,就拿最近的U23亞洲盃來說,中國隊兩敗無緣奧運會,U23球員裡面好多都是在聯賽打不上比賽的,因為足協政策規定每場比賽只能有一個U23球員,這樣的政策U23球員能得到發展?當然如果沒有這政策也有可能更沒有機會上場。國足一線隊也面臨著世預賽淘汰的危機,中國足球何時才能發展到世界五大聯賽的水平啊,我想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看到了,因為中國足協出爐的政策限制了中國足球的發展,像U23這樣的球員完全可以成立一個聯賽,這樣他們有機會得到訓練發展,你們覺得呢?



體育暢談2020


雖然不能以人口來論,但也不能不涉及到人口問題。拿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來說吧!日本一億多人口有十幾支頂級球隊,韓國千萬人也是十幾支頂級球隊,有的國家和地區幾百萬人口甚至幾十萬人也有十幾支頂級隊,比如中國香港才多少人口?

還有,我國人口眾多,足球人口:不僅少而且分佈不均勻,十四億人口只有區區十六支頂級球隊,即使這樣,擴軍還成為大事,而且頂級球隊大都分佈在東部地區,就算擴軍也只是增加幾場德比,廣闊的西北部地區很多省份仍然是足球空白區。如果有心人把中超所在區人口統計一下,比如恆大所在的廣東省人口、魯能所在的山東省人口、一方所在的遼寧省人口、國安所在的北京市人口、上港所在的上海市人口等,把這些省和市人口全加起來有多少?幾億?十六支頂級球隊,也就是說除了這些省和市的其它省和自治區數億人口居然沒有一支頂級球隊,如果認真進行海選,這數億人口中,不說梅西、C羅這樣的世界球星,也不說郜林所講上千個郜林,幾百個郜林是沒問題的。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中國足協能力有限,只能顧及有限人口的十幾支球隊


巴山裡奧


看了擂主的標題,說國人關心、熱愛和喜歡足球不夠,我只想說,天價收入的踢足球的人,踢岀啥成績?還要帶著被嘲諷和羞辱去看,不但把心情搞壞,還使自已大罵亂乖玩球的一窩飯桶,這有意識嗎?此時,想勸勸你多看些激動人心的事………高鐵………航天……軍事……女排等,他們的創新奉獻,誰敢說不好?玩球圈的人又找岀推卸責任的招,人口比例踢足球的人太低,因此成績差!真可恥,這藉口太無水平了。我曾聽一人講,孩子踢球投入20多萬,也沒資格上正賽的場,說不過上場門坎,不知是真是假,但願這一道聽途說的事,別在禍害中國男足!看到李鐵帶隊的決心,和對國足體能的苦練,我彷彿見到一絲曙光,願中國男足早日去掉高薪低能的帽子,正確引領熱門足球的能量。


坐井觀天品天下


14億人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啊!中國足球問題並不是簡單的數學問題。要是那麼簡單亞洲要排世界足壇前列了,亞洲還有印度呢!不能簡單的以人口數量取勝,重要的看從業人員的質量。當然,國足水平不高。難道我們不高的僅是國家隊運動員水平嗎?教練員呢?足協從業人員(或者管理者)呢?一個國家足球水平與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球員、教練員、足協從業人員(或者管理者)整體提高才能使中國足球問題得到改善!相信在一次次國足表現不力的情況下還在堅守足球夢的球員、教練員及積極改革的足協從業人員(或者管理者)還有為國足加油吶喊的球迷都是熱愛中國足球的!


陪著娃兒去踢球


沒有中小學普及足球,就難以出現球星和高水平球員。

現實是:一是中小學孩子們課業壓力多大?有時間和機會去踢球嗎?哪個體育老師敢讓學生去踢球?如果孩子踢球受傷了誰能擔得起責任?二是足球的金元化,普通人家的孩子踢得起專業訓練的球嗎?

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現實。


天涯00173


體育運動以競技為目的(和全民健身、跳廣場舞不是一回事),是一項"奢侈的消費"。足球運動則是"奢侈品"中的極品。經濟興則體育興應該是最正常的規律吧。

處在經濟"下行"通道中的足球頹勢也在所難免,可以說目前處在"轉型期"。

如果說,在體育投入相對較少的情況下,"舉國體制"對提升體育競技水平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那麼,唯獨在足球運動上可能效果最不可持續。比如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國足球也還算不錯吧。但後來發現"後繼無人"啊!"黃金一代"過後,差距很快拉大。

怎麼辦,搞俱樂部,搞聯賽,送人出國學習,從而培養更多人才。但錢從哪來,全國體育經費加起來也不夠維持足球這一個項目。拉企業投入,效益好時贊助、冠名,後來乾脆股權轉讓,總算維持了這許多年,總體算是"公辦民助"吧。

現在情況怎麼樣?大家都清楚。

到了下決心的時候了!

至於教練,球員的問題,都是大問題帶來的小問題,徹底推向市場,也許能置之死地而重生。


王平987


在我看來中國並不缺乏喜歡足球的人,反而更多的兒童會喜歡足球,但是由於場地和家庭影響,這種喜歡的觀點也被磨滅,以至於現在的中國青少年越來越遠離足球。

如今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保護觀念越來越強,足球也成為了家長口中的危險運動,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人被打籃球能長高這個觀念影響,並且籃球場的場地建設更容易,足球也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相比起其他國家的足球建設,中國的青訓和各種聯賽的水平都不高,從目前各高校內的比賽中就能看出籃球比足球水平更高,因此國人對足球的關注度也在隨之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