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內衣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舊夏天的詩


古代女子的內衣演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熟知的現代女子服飾從出現到盛行不超過200年。

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標誌:火的應用和羞恥感的出現

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社會中,人類就有意識的對男女有別的身體特徵進行了遮擋,這是人類服飾發源的起點。

女子內衣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因為女人身體的特殊性,服飾就與男子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內衣方面。

女子內衣最先出現在商周時期,上衣部分使用的是一種類似於現代社會男士背心一樣的“衫”,但是沒有背後,後背使用的是兩根布條繫著。

那麼內褲是什麼樣式的呢,這和我們小時候都穿過的“開襠褲”差不多,古代的男女都穿這種褲子,這種褲子叫“絝”,與“褲”同音,這其實就是現代褲子的雛形,這種絝絝是和裙組合使用的,裡面穿絝,外面套裙。其實這種絝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被勞苦民眾進行了改良。

這種“絝”由於沒有襠,在進行勞作的時候很容易讓某些敏感部位受傷(大家都懂),於是就發展成為把襠給縫上,但是這種縫襠的絝只是在底層民眾中流行,貴族們是不屑於穿這種絝的,畢竟他們不參與體力生產。

女子內衣發展到了漢代,“絝”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開檔形式,而上衣卻有了改良,並且有了特定的名稱:“羞袒”(鄙袒),就是一種很薄的紗做成了一種類似於長衫的裹身內衣,現今考古發現有實物的唯一一件就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件國寶級的內衣。

真正把內衣發展到了審美階段的是唐朝,大唐盛世物質豐富,文化繁榮,內衣的改革是從宮廷開始,男人對女人的審美標準有所改變,民風更加開放和潮流,女子內衣從衫發展到了半露乳的裹裝,外面加一件寬鬆華服,女人的胸部有一部分裸露在外面,與華服的襟形成一個倒三角的裸露部位,這種流行的裝束在當時來說非常的時尚、潮流。

唐朝的這種內衣服飾一直流傳了很長時間,直到宋朝時期,又一次發生了重大的改革,首先是男、女都把“絝”改成了“褲”,大家都不穿開襠褲了,聯襠的褲子成為了潮流,而且女人的半裸內衣改良成了遮胸裹服。

宋朝的女子內衣改革主要源於當時“程朱理學”的盛行,社會對女子的管束和道德的綁架加重,導致了道德標準引導了服飾的變化。

自宋開始後,女子內衣的改變一直朝著約束女子思想和倫理方面發展,比如很多電視劇裡都有女子穿肚兜的情節,肚兜的出現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現代的女子內衣服飾基本都是來源於西方的內衣服飾,中國傳統的女子內衣服飾基本上已經被拋棄。

女子內衣的發展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過程,這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審美、道德、財富喲極大的關係。


沉墨I方之城


今天的女性內衣基本就是胸罩+內褲,所以關於古代的內衣我們也分上下半身來看。

先說下半身。從商周時期開始,中國人就開始穿“內褲”了,那時的內褲稱為“絝”或“脛衣”。這種內衣其實只覆蓋小腿,膝蓋以上都是裸露的,它的功能只是搭配裙裝時不會把腿露出來,是適應禮儀,而並非像今天一樣為了衛生和舒適。這種“開襠褲”男女通用,一直用到了漢代。西漢時期,出現了合襠褲稱為“褌”,有長腿的,也有短的,但這種褲子一般只有士兵和勞動人民穿,貴族仍然穿開襠褲。兩漢以後,褌才流行起來,從此便在裙袍之下充當貼身衣物穿著了。而外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早期大家都不怎麼穿內褲,後來發展出襯褲,一穿就是很多年。今天的內褲樣式是1935年從美國發源起來的。在內褲上,古代女性沒有什麼特殊的服裝史,基本都是和男性一樣的款式。

犢鼻褌

再說上半身。今天的胸罩,其實歷史並不長——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發明“對稱圓球形遮胸”,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不過就是19世紀末20實際初的事兒。文藝復興以前,歐洲女性身體幾乎不加束縛,也就不需要內衣;後來流行起束腰,於是緊身衣出現了,並開始充當女性的內衣。

緊身衣

在中國,較早出現的女性內衣被稱為“衵衣”,但典籍中記述太少,所以無從瞭解其樣。兩漢期間,關於內衣的記載開始增多,“帕腹”、“抱腹”、“心衣”、“汗衣”、“鄙袒”、“羞袒”等都是內衣的稱呼,基本就是前後各一片布遮擋前胸後背,上下有帶用於固定。隋唐時,女性內衣被稱為“寶襪”,還流行一種叫“訶子”的內衣,低胸無帶。到了宋代,內衣走向了含蓄和婉約,衍變為“抹胸”,上可覆乳下可蓋肚,上下各有兩根帶子用於系在頸後和腰部,後背是沒有遮擋的。明代內衣基本思路是延續抹胸的,但更注重束身效果,款式更復雜,喚作“主腰”。後來又出現了“肚兜”,一直用到清朝,這個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女性內衣了。肚兜的一大特點是形狀為菱形或橢圓,上多繡吉祥圖案,上端的帶子是縫合的,直接套在脖子上即可,不用再繫了。之所以叫“兜”,是因為可以裝香囊、藥囊,起到增香和保健作用。

抹胸

肚兜


徐鵬遠


說起女性內衣,最初當然是沒有的。夏娃女士就是赤裸著行走在大地上。

後面覺得不好意思,搞了無花果樹的葉子遮羞羞,這就是人類第一件內衣。

再到後面,就有各種材料了,且說中國最開始的女性內衣稱為褻衣,就是輕薄不莊重的意思,式樣跟普通衣服差不多,就是薄一點。

到了後面,出現了抱腹,有的叫心衣,就是兩根帶子勾住肩,下面一塊布遮住前面。而後面是空的,相當的涼爽怡人。

魏晉時期,有一種東西叫兩當,跟抱腹的區別就是前後都有布,,喜歡看後背的那就有點失望了。

再到唐朝,出現了訶子,這種是沒有吊帶的。

可能跟唐朝愛穿露胸裝有關,有吊帶就不好看了。

還有一種特別的訶子,可能是中國第一件胸罩,因為是專罩胸的。這跟楊玉環有關。史記:貴妃私安祿山,以後頗無禮,因狂悖,指爪傷貴妃胸乳間,遂作訶子之飾以蔽之。

這個老司機都懂,就不翻成白話了。

接下來的宋朝,出現了抹胸,細帶圍著脖子,一塊布遮住胸跟肚子,後面同樣是空的。

水滸傳裡,有大量的實景描寫。

再到元朝,出現了合歡襟。

名字很OPEN,主要特點跟現在胸罩類似,是系在後面的。沒有帶子。

明朝的內衣稱為主腰,上有帶子,腰有釦子,據說可以突出腰部的線條之美。

而到了清朝,大家都熟的,叫肚兜,以菱形居多,而且下面是倒三角,絕對是老司機設計的。

那胸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據說是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發明的。

而大家喜聞樂見的丁字褲則要到1979年才發明。


腦洞歷史觀



女子的內衣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農耕業是非常繁榮的,大面積的紡織纖維種植給了我國的服裝型式發展的機會。

其中較為悠久的養蠶織綢歷史,為我國複雜的衣裝結構的發展提供了很有利的條件。女性內衣的發展也得益於此,下面金兔就來聊聊古代女子內衣的演變過程。

1.西周:褻衣

褻衣是古代最早對女子內衣的稱呼,其中褻是輕薄、不莊重的意思。

2.漢朝:報腹、心衣

所謂報腹,就是用一塊布橫在肚子上,把胸腹給合圍住。而心衣則是在報腹的基礎之上,加以“勾肩”和“襠”製成。

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都袒露無遺,就是背部除了帶子以外什麼都沒有,此外,兩者圖案的題材幾乎都是描寫或讚美愛情的。

3.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和報腹、心衣的最大區別是後背多了不少衣料,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而且還有很不錯的保暖效果。兩當的材質多以手感厚實且顏色豐富的織棉為主,兩當一開始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後來慢慢就傳入中原。

4.唐朝:訶子

唐朝以豐腴健康為美,豐腴不是指肥胖,更多是指介於胖和瘦之間的體格。唐朝的觀念相對比較開放,女子經常喜歡露出半胸,以此來展示自己獨特的美麗。

她們喜歡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繫上一條闊帶,使得上胸以及背部袒露出來,某些部位在透明的羅紗下若隱若現,跟現在的內衣外穿有些相似。訶子的面料較為考究,需要一些略有彈性又厚實的材料製成,穿的時候在胸下扎束兩條帶子即可。

5.宋朝:抹胸

抹胸“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穿了抹胸後能把整個胸腹全給掩蓋住,因而又叫抹肚,抹胸能把女子的前面裹得嚴嚴實實,後背則用紐扣或者帶子繫住。抹胸的面料一般是棉織品,貴族人家則可能使用絲織品。

6.元朝:合歡襟


合歡襟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從後往前系,類似於現在的前扣式內衣,能給雙手不太靈巧的女子帶來許多的便利。穿的時候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或帶子系合。

7.明朝:主腰

明朝的主腰類似於現在的背心主腰的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的襟帶繫緊後會形成明顯的收腰,以此能凸顯女子的身材之美。

8.清朝:肚兜

清朝的抹胸叫肚兜,一般是菱形。肚兜的上端有帶子,穿的時候系在頸部位置,腰部有兩條帶子束在後背,下面則呈現倒三角形,直達小腹。肚兜多是棉織品或絲織品,上面會刻上各種精美的刺繡,顏色多以紅色為主,肚兜的好處是清爽且容易洗。


金兔歷史


千萬不要覺得內衣是現代生活的特權。

自古以來,女人在內衣上就沒少花精力,內衣一直都是時尚的角逐場。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歐洲的內衣史。

在古代歐洲,最簡單的內衣就是纏腰布(loincloth)。

在一些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纏腰布主要是用來保暖,而不是用來遮蔽身體。

像是今天日本的襠兜,某種程度上就是當初的纏腰布發展而來的。

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在一些古代圖像中,看到身材姣好的女性身披纏腰布的畫面。

例如,上面圖片中的女人,就來自西西里島的皮亞扎阿爾梅里納古城的鑲嵌工藝,她的身材是不是非常好看?

古代歐洲最知名的內衣,當屬緊身胸衣(corsets)。

當然,這種內衣不僅知名,而且致命。

緊身胸衣在好幾個世紀以來,都是最流行的女性內衣。女人們穿著緊身胸衣,可以顯示出身段。

但是,緊身胸衣也殘害著女性的身體,女人腰部的骨骼會發生畸變。

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殘害女性身體的緊身胸衣不再受到追捧,開始淡出歷史舞臺。

20世紀前期,內衣的發展開始追求輕柔、放鬆,如上面這張圖所示。

等到胸罩發明後,內衣產業步入爆炸性發展的繁榮時代。


HuiNanHistory


說到古代,看似時間很長,但就古代女子的內衣一方面來說,其實變化倒不多,女子內衣,有上下之分,很長的一段時間,上為衣,下為裙,也就是在歷史上的很長時間,古代的女子根本不穿內衣,直接就是裙子。(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現代人普遍著裝的內褲,其實是胡人的裝束,胡人騎馬放牧,騎馬放牧移動的時間比呆坐的時間長的多,為了適應這種經濟生活狀態,北方的胡人並不像中原的漢人一樣穿寬體的長袍或者說裙子,而是束腿的褲子,方便活動。

但這種褲子被中原人當做內褲的時間很短,主要就是新出嫁的女子往往遵行的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和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父親和兄長,都很少見其他的男人,你要讓她一下子赤身裸體的站到媒妁之言從未謀面的丈夫跟前,害臊到不行,這時候穿個這樣的褲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這種害羞的感覺。


當然,這時候的內褲與現在的不一樣,都是開襠的,同時內褲也被當做一個不能輕易示人的東西存在,誰要是沒事老把內褲漏出來,那就是輕浮淫蕩的表現了,因此此時的內褲基本上就是到膝蓋處,不能再往下了,配合著下身的長裙可以很好的覆蓋到位。

再說到內衣,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其實遠比內褲大的多,就名字上來說,漢朝的抱腹、心衣,魏晉的兩當,唐朝的半露胸裝、唐朝的束胸、明清的肚兜兜,當然,古代女子的內衣形制上的變化遠沒有名字豐富。

比如說漢朝時就是前面覆塊布,魏晉時期則前後都有布,唐朝的時候大家影視劇中應該都見過,就是那種半露胸裝,在胸部中下部往往還會束一條帶子,顯得挺拔有朝氣,明清的肚兜則在現在仍有使用,這就是古代女子的內衣和內褲了!


歷史三日談


 古代女子內衣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演變,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內衣主要是為了身體時尚健康,同時保證美觀,但是在古代人看來,其實內衣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遮羞,中國古代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衣的意思是輕薄,不莊重的衣服,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代人對內衣還抱有一種偏見。

 對於內衣,我們並不陌生,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第二層“皮膚”。面對現在樣式種類繁多的內衣,其實內衣有著豐富的發展史,從上古時期只是以樹皮、草葉裹身到現在我們這些顏色款式豐富多彩並具有功能性的內衣,內衣的演變經歷漫長的變化。


上古時期的人們有了比較粗糙的服裝。雖然說是衣裳,上衣下裳,但是其形制仍然類似於直筒式,並沒有現在意義上的上衣下褲,或是嚴格意義上的內衣。在上古時期,蔽膝屬於服裝中的內衣,可以說這是中國古代內衣的最早形制,是內衣的發端。

 秦代的內衣情況,沒有專門的文獻記錄,大致上是以深衣、袍為主。漢代的內衣有多種形制,主要有澤、汗衣、汗衫、帕腹、抱腹、心衣、單衣、禪衣、裲襠、犢鼻褌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女性來說,漢時已有專門的內衣——齊襠,而齊襠也就是後世抹胸的前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不僅是中國服飾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內衣形制發生鉅變的一個關鍵時期,它在內衣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魏晉時期的服飾比較寬大,體現出“褒衣博帶”的時代特點。概括起來,魏晉時期因縱情放縱,故而內衣疏鬆寬大。魏晉服飾的寬大與玄學思想以及服用藥丸有極大的關係。

  唐代女裝的領子有多種樣式,比較常見的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這些領形與唐人袒露、開放的內衣搭配不僅協調,而且凸現了唐人內衣的性感魅力。在袒露襦衫出現的同時,還出現了一種名為“袔子”的內衣,繫於裙腰之上,掩蓋胸部乳房,形似今天的乳罩。

  宋代女性內衣是有襦、襖、背心、衫子;宋代婦女的貼身內衣最主要的是抹胸、裹肚。宋代抹胸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元代女子內衣主要有主要和裹肚。主腰,又作主要。婦女著於胸前的貼身小衣,作用於抹胸相似。裹肚,元代婦女所穿的肚兜。金人並不重視內衣,金代的內衣也不豐富,大致上男子有褻衣,女子有佰腹。遼代婦女的內衣有抹胸。遼代的抹胸只是一塊橫幅布,裹於胸部。 

 

  在清明時期,因為內衣是穿戴在外衣裡面的,往往秘不示人,又稱褻衣。也應為內衣貼身而穿,在明代“存天理,去人慾”理學思想的統攝下,更是難以見到。這就給後人研究帶來諸多困難,不僅圖片難得一見,文字記載也是寥寥無幾。尤其是官方的《輿服志》隻言片語,不得細究。因此關於內衣的記載只有從這一時期的豔情小說、春宮畫中窺得一斑。又因為是文學、藝術作品,其記錄往往不是十分準確,這是必須說明的。

  民國時期的內衣貫穿著共和思想,紛紜變換的天乳運動,束奶布的揚棄,義乳的誕生,奶罩的引進,一方面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解放,另一方面體現了對女性的尊重。民國時期,傳統肚兜在修飾上也有些亮色,通過繡花、裝飾,表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肯定,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時代的謳歌。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空前的浩劫,使剛剛恢復的女性曲線美時尚再次成為泡影,歷史倒退了,緊跟時代的服飾也倒退了,軍便裝大行其道,扼殺了時裝之美。女子內衣更是受到壓抑,再次被寬大的軍便裝掩蓋了。這時的女子內衣主要是一些背心、簡易的乳罩。

當代的概念主要是指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這個時期女性內衣發生了鉅變,女性內衣由背心、襯褲、單一的乳罩,演變為內衣的系列產品,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質的飛躍,形式的多樣,質料的改觀,功能的完善,使之內衣脫胎換骨,進入了一個全新、全變的新時期。

女人的內衣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在如今看來,這一塊可以說已經不是古時代普通人可以自己用針線做出來的。內衣已經成了女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時尚,也是潮流,它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不管什麼樣的款式、顏色、質地都是應用盡有。在設計上也越來越科學和人性化。這條龐大的產業,不知養活了多少人。每年的維密走秀更是一場狂歡。女子內衣的發展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過程,這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審美、道德、財富喲極大的關係。



獨秀文苑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內衣一直是不斷的發展的,從古至今,亦是如此。那麼古代的女子的內衣到底經歷了怎麼樣的變化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最早的內衣:褻衣

我國古代最早的內衣,那便是褻衣了。首先看褻衣裡面的褻字,代表著輕薄,不莊重的意思。從這一點我們看出,古人對這種衣服是很避諱的。漢司馬相如便在《美人賦》裡面寫道: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可以看出,褻衣就是女子穿在最裡面的內衣了。

魏晉時期:兩當

這種內衣比較的有意思。它是前後都可以使用,既可以當胸,同時又可以當背。它一開始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所穿的衣服,後來傳入了中原。中原女子見到後沒有排斥,而是漸漸的接納了這種衣服。話說兩當很像現在女性的睡衣啊!

唐朝:訶子

作為極為開放的唐朝,女子的內衣自然要與其他的朝代不同了。

唐朝之前的內衣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肩部都是含有帶子的。但是,到了大唐,內衣卻變的沒有帶子了,這便是“訶子”。我們在觀看一些關於唐朝的電視劇的時候,其實不難發現這種情況。唐朝的女子似乎都偏愛“半露胸”,她們的內衣若隱若現,顯得非常的誘惑。這種內衣穿起來不光顯得女性非常的有魅力,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使女性露出來的一部分胸顯得非常的挺立。

這種衣服一方面也是顯示出了大唐的氣魄與開放吧!

宋朝:抹胸

宋朝時期的抹胸,和現在的抹胸肯定是不同的。宋朝時期的抹胸,是把女子的整個肚子都蓋住的。還有另外一個名稱,那便是抹肚。這種內衣對背是不起作用的,完全是為了胸而設計的。黃庭堅在《好兒女》中寫道:粉淚一行行,啼破曉來妝。懶系酥胸羅帶,羞見繡鴛鴦。說的就是女子的抹胸。

明朝:主腰

形狀和現在的背心差不多。唯一的特點就是帶多,方便收腰。話說,這一特點是為了方便女子展現自己的身材嗎?

清朝:肚兜

個人覺得,清朝的肚兜才是最性感的內衣啊。不光清朝的時候穿肚兜,就是現代社會,還是有不少的女子穿的吧。肚兜的下面呈現一個三角形的形狀,上面的帶子女子需要系在自己的脖子上面,顏色一般都是大紅色。肚兜上面含有刺繡,材質一般為棉或絲綢。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時候,肚兜不是隻有女子才可以穿,男子也是穿肚兜的。

結束語

內衣的發展應該是逐漸適應女性的要求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你們覺得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徐聊


 中國古代女性內衣,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在絢麗和多彩中演變。

  

  早在商周時期,根據史料記載就已經有內衣,但是沒有具體樣式的記載。秦漢時期,女性的內衣則有繁簡之分。簡單的就在胸腹之間橫裹一塊布,叫“帕腹”。複雜的,則是在“帕腹”上加上鉤子、襠布,叫“心衣”。但是,全部只有前片的,圖紋多以龍紋、鳳紋、動物紋、草葉紋等。

  

  魏晉南北朝時,女性的內衣既有前片,又有後片,可為胸、又可為背,人稱“兩當”。這是後世背心的最早形式。當時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蓮花、星雲等圖案。

  

  唐朝的時候,出現一種叫“訶子”的內衣。這款內衣肩部沒有帶子,形如“半露胸裙裝”。這個時期的圖案以花卉為主。

  

  宋朝的內衣叫“抹胸”,上端、腰間都有帶子可系。內衣款式相對於唐朝要保守很多,圖案以鳥獸、花草、幾何圖形為主。

  

  元朝的時候,出現了“合歡襟”,由後向前系束,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系束。

  

  明朝則出現“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檔,腰側有繫帶,所有帶子繫好後,形成明顯收腰。

  

  明清的“肚兜”,可能大家最熟悉。形狀呈現菱形,上端有兩帶子繫住頸部,左右也有兩帶子繫住背部。圖案流行花邊。

  

  民國初年的“小馬甲”,與一般背心比起來,顯得特別的小。前片中又一排緊密的扣子,繫好後不利於胸部發育。


模小范


其實服飾對於人的重要性從最初的遮擋身體和寒冬取暖到文明進步後對人體結構的提升和國家民族風貌體現。而服飾中的內衣在歷史服飾文化演變過程中是以一種模糊、特別的概念存在於各種文獻和歷史特殊文物之中的,在不同的朝代女人的衣物又分為很多種不同朝代所代表的服飾又是不一樣的也各有著不同的特點。古代人們都以上身為衣裳,下身為羅裙來統稱服飾,周易曾記載:垂衣裳而天下治,可以體現出衣裳是服飾禮儀中的形式。後來隨著紡織行業逐漸發展成熟起來內衣的樣式更是走向了多元化。不過最讓人好奇的還是古代的女人穿的內衣樣式是怎樣的,在多數人的經典記憶中古代女子的內衣是綁在脖子後喜慶紅色的肚兜式,據瞭解這是唐代服飾中的束胸相似肚兜後被充當為內衣的一大特色,把裙子往腰上提了些發現有的亦可以掩胸,所以便開始了以兜肚式作為內衣的方式,為的是達到讓胸部立體美觀的效果直到後來得明清期間肚兜更是成為了人們人手一件的必備物品,慢慢的這樣成為了當時男女老少皆宜的中國古時候的經典內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