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一場全新的危機正在逼近!

2020年首月,國際油價表現虎頭蛇尾。月初,受地緣局勢惡化以及貿易前景向好推動,但美伊雙方都比較剋制,而隨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關注度上升,OPEC可能考慮提前召開下一次政策會議,油價一瀉千里,累計跌幅超10%,其中NYMEX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終盤分別重挫15.65%和14.19%,並在本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錄得8月7日以來新低。

一個月時間,原油市場就從2019年12月的強勢跌入了低谷。

油價暴跌促使沙特阿拉伯推動OPEC+在2月舉行緊急會議,俄羅斯也在週五首次發出信號,表示願意早些舉行會議。但實際上,即使OPEC減產,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態也很難改善,因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很多非OPEC產油國會加大幅度增加產量,供需失衡的情況可能加深。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佈的1月第四周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當週,EIA原油庫存較此前一週增加354.8萬桶,市場預期增加50萬桶,此前一週減少40.5萬桶。1月17日當週,EIA庫欣地區原油庫存環比增加75.8萬桶,此前一週增加34.2萬桶。

這是美國原油庫存三週來首次庫存增加,而且一週增量為去年11月以來最大,約為市場預期增量的7倍。美國汽油庫存已經連續12周環比增加,雖然上週庫存增幅低於市場預期,但庫存總量繼續刷新最高紀錄。精煉油庫存的降幅也比市場預期的多,為連續第二週庫存減少,此前連續八週庫存增加、庫存總量創2017年9月新高。

媒體評論警告,全球已經充斥煉油產品。汽油庫存處於季節性高位。需求可能疲軟,尤其是市場不斷擔疫情可能導致對亞洲石油出口明顯放緩之時。

而對於原油市場需求的變化,前幾年有一個比較粗略的估計模型,每年原油需求增幅大約是全球經濟增幅的一半左右。

這意味著原油需求增長與經濟運行呈現正相關性,這個模型並不精確,但是基本可以反映過去20年原油需求長期變化的節奏。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逐漸注重環境保護,發達國家逐步降低了對化石能源的消費量,中國原油消費也開始接近峰值,另外隨著原油市場體量越來越大,原油市場增速開始呈現下降態勢。

世界銀行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前景報告》裡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5%,此前為2.7%;下調2021年增速預期至2.6%,稱前景脆弱。

近日,組成BDI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cape級別船舶的BCI指數,創下了一個歷史紀錄:負20點。這是歷史上國際幹散貨運相關指數第一次出現負數。更糟糕的是,最近6個月波羅的海巴拿馬指數(BPI)、波羅的海輕便型指數(BHMI)也呈現下跌走勢,越輕型的跌幅越小。

而這四個指數加權平均的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自去年9月的高點2518點以來,至本週五收盤487點,已大跌80%。

已知的是,BDI指是數國際公認幹散貨運輸市場最權威的“晴雨表”。該指數綜合反映全球礦產、糧食、煤炭、水泥等民生物資與工業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際經濟和商品貿易狀況。它的疲軟,折射的不光是航運業的困境,還有對經濟前景的預期。

另外,強勢美元對油價也將構成壓力。美元在過去兩年主導匯市交易後,2020年仍將保持這一地位。這種觀點部分緣於最近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形勢加劇,投資者湧入日元等避險資產,扶助日元1月8日觸及三個月高點。

儘管分析師2019年不斷唱衰美元,但美元兌主要貨幣在2019年並未下跌。目前預計美元至少還將走強六個月。

油價大跌,一場全新的危機正在逼近!


油價大跌,一場全新的危機正在逼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