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一封與子書 幾許家國情——記安徽省蕪湖市氣象局扶貧幹部張棕初

遠離了烽火連天的歲月,也談不上家書抵萬金。但這封氣象扶貧幹部的家書仍然很有份量。

“爸爸不是醫生,也不是軍人,但爸爸此刻就是一名戰士,這個村爸爸工作了3年,這個村就是爸爸的戰場!我會和村裡的叔叔阿姨一道,戰勝病毒,保護村子。”據有關部門通報,這次疫情安徽農村病例佔比80%,農村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在採訪奮戰在農村防疫第一線的扶貧幹部時,這樣一封寫給兒子女兒的家書讓記者格外感動。

為保證村民安全、嚴控病毒入侵,蕪湖市氣象局扶貧幹部、駐無為市泥汊鎮新板橋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棕初在市局黨組的支持下,從大年初一起便積極投身於新板橋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閒暇時,張棕初會掏出手機和兩個孩子視頻聊天。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在村部,卸下一身的疲憊,思念之情便在這一封家書裡流淌。

無為是安徽省外出務工人數較多的縣級市,監控顯示,截至1月29日,自湖北省返鄉人員6967人,其中自武漢市返鄉人員4440名,分佈在全市各地,點多面廣量大,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

針對村裡防疫物資緊缺,張棕初自己開車走遍縣城藥房自費購置防疫物資,及時對村部等公共場所開展消毒工作。但這些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張棕初果斷致電市氣象局,請求協助解決。蕪湖市氣象局在自身儲備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專門撥付口罩200個、消毒液4瓶、雙氧水洗劑20瓶給新板橋村。此外,他將蕪湖市委組織部分配給選派幹部個人的50個口罩,全部分配給村兩委幹部。

張棕初所在的新板橋村,全村1700多戶,5500多人,面積大,人口多,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眾多, 張棕初敏銳地認識到農村疫情防範的薄弱之處,從一開始便瞄準返鄉人員這一疫情防控重點,第一時間要求在村內兩條主要道路四個主要出入口設卡,派人值守並確定路卡負責人,阻斷外來車輛、人員進村。分派9名村幹部分片全面摸排從武漢、湖北返鄉人員、車輛,詳細記錄各類信息,共排查出湖北返鄉人員18戶31人,返鄉車輛1輛。張棕初及時上門瞭解情況,悉心開展解釋和宣傳工作,安排村醫每天為返鄉人員測量兩次體溫,並在其家門口設立警示牌、警示橫幅,要求他們在家隔離觀察。1月30日下午,蕪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郝代偉來鎮看望選派幹部,讚揚張棕初能合理安排疫情防控,村級網格化防控管理有措施、有成效,發揮了選派幹部的帶頭示範作用。

疫情防控最終要依靠群眾。自疫情發生以來,張棕初堅持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他用大喇叭第一時間在村內廣播宣傳市防疫指揮部1號通告,自1月26日起,每天全天候開車循環於村內,用大喇叭廣播宣傳疫情防範要點。在全村設立了20個宣傳點,及時張貼市防疫指揮部下發的通告、致全市人民一封信等宣傳材料,懸掛鎮政府下發防疫宣傳橫幅共計30餘條,用各種方式方法努力引導村民科學有序應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

沒駐村扶貧前,張棕初是無為市氣象局的一名副局長,有兩個孩子,男孩5歲,女兒2歲。他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帶娃,日子過得忙碌溫馨。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後,張棕初克服家裡幼兒需要照看的實際困難,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毅然站出來擔起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的重任。

駐村3年來,張棕初充分爭取利用國家政策資金每年為村裡建成多條到戶路,改善了村民出行的困難;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他帶領村民改造危橋,新建陡門,改造臺區,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對塘口擴挖清淤;為了讓村民儘快脫貧致富,張棕初帶領大家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特色產業2018年增加種植面積300畝,村集體通過光伏發電項目等項目創收近10萬元。

身為氣象系統幹部,張棕初依託市、縣兩級氣象局的支持,充分發揮好單位與村的“橋樑”作用,開展了多項有氣象特色的精準扶貧工作。2017年向市氣象局爭取到在新板橋村中心學校建設多要素自動氣象站,投入十餘萬元,同時聯繫市氣象臺專家對中心校學生開展氣象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宣傳。通過鎮為農服務中心每週向種養殖大戶發佈“氣象為農服務專報”,指導服務生產生活;同時爭取蕪湖市防洪安保項目支持,在村部建設安裝戶外氣象預警顯示屏一臺,可實時顯示本地氣象要素和天氣預報,並向村民宣傳精準扶貧信息,顯示屏在此次防疫中正在發揮積極作用;幫助村民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愛上農家樂”民宿旅遊,通過積極聯繫爭取市氣象局近三年來投入資金20餘萬元,在村內基礎建設工程、村部改造、辦公設備添置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2017-2019年全村共脫貧58戶104人。

蕪湖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懋燮到新板橋村走訪時聽到了張棕初的事蹟後給予充分肯定,並多次在不同場合對他進行了表揚。三年來,張棕初被評為“全縣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全鎮“扶貧先進”、“優秀黨務工作者”,並提名為無為縣“最美選派幹部”。

“爸爸寫這封信,你們或許能聽懂,或許以後才能明白。我希望你們能理解爸爸現在在做什麼,也能記住,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千千萬萬的人們,面對病毒疫情,面對困難所做的努力和堅守。爸爸堅信我們能取得勝利,也希望以後你們能成為有勇氣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人。”雖然沒有父親的朝夕陪伴,但這諄諄教導如同父親就在身旁。

在這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有許多像張棕初一樣的扶貧幹部奮戰在農村防疫第一線,不計生死,不計報酬,勇敢逆行。(王兵 司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