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參公單位工作的人,要不要選擇調去市裡的純事業編單位工作?為什麼?

化緣八卦


題主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道題,我個人在鄉鎮街道待了3年,然後又在市本級機關單位待了3年,所以你可以參考我的回答在做決定。


首先,題主提供的信息裡有2個信息是不完善的。

1.個人編制信息不確定

“鄉鎮參公單位”這個信息很含糊,本質上鄉鎮是不存在參公單位的,鄉鎮是個混編混崗單位:既有公務員、事業編(含參公事業編),也有聘用工和臨時工;既有自己直招職工,也有縣級單位派駐部門。

根據題主的描述,我姑且就認為題主是參公事業編身份。


2.“市裡的純事業編單位”描述過於籠統

市裡的事業單位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指的是市本級事業單位;另一類指的是市本級機關單位下屬事業單位。

或許大家會認為這個細節無關緊要,但事實上這點會影響後續崗位晉升分析。


其次,分析下鄉鎮參公編制和市事業編的利弊。

1.工資收入

根據我個人經歷分析,縣區事業編年收入比市級單位事業編收入少5萬左右。

主要原因有2個:

①市級單位級別比縣級單位高,基礎收入部分起點就要高一點;

②市級單位財政由市財政統一保障,而市財政的體量又遠超縣區財政體量,所以市級單位績效、年終獎金這塊就比縣級單位多很多。


2.工作內容

鄉鎮工作人員往往都是身兼數職,維穩、基層黨建、糾紛調解、三改一拆、農房管控等工作都能沾上身,加班常態化,有時候還得兼顧縣裡的中心工作,工作強度、工作壓力不是其他機關單位所能比擬的。

反之,市本級單位的工作就會輕鬆很多,一般來說,就做兩個事情:一是分配任務,把省級單位下派的活分派到各個縣區;二是監督上報,督促縣區按時按標完成下派的任務清單,同時把各縣區完成情況進行彙總,上報給省級單位。

市本級下屬事業單位的活雖然沒有市本級單位那麼簡單,但終究還算清爽、單一的。


3.職務晉升

雖然鄉鎮工作量大,壓力也大,但相對的,走上實職副科領導崗位相對容易一些。之前我在街道的時候,大家乾得很苦,因為縣裡的中心、重點工作大多在我街道,但每年街道都有1箇中層幹部走上實職副科領導崗位。

市本級事業單位,中層副職就是縣區實職副科,中層正職就是縣區實職正科。看上去很簡單,但是競爭相當激烈,而且人員流動性很差,往往一個職務能擔任到退休。

市本級下屬事業單位的職務晉升和縣區級機關單位的職務晉升是一致的,但是在這類單位你想走到領導崗位的機會比在鄉鎮小很多。


以上就是個人對這題的經驗分享,題主可根據自己身份編制以及結合兩個崗位的情況,好好對比分析後再做決定。

我是@事業單位搬磚狗:3年鄉鎮街道基層工作經歷,3年市本級機關單位工作經歷;體制職場規則的觀察者、解讀者。關注我,一起了解體制內的那些事。

事業單位搬磚狗


參公身份轉普通事業編非常不划算,不建議輕易放棄。不過如果是為了家人和孩子,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並且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可以考慮調動。否則建議在鄉鎮搏一把,爭取儘快提拔調整到縣區任職,以後再圖調動回到市區

參公事業編,顧名思義即參加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制。這類身份的人員,雖然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與公務員一樣享受相應的工資和晉升待遇。換而言之,參公事業編除了身份與公務員有一紙區別外,其他與公務員無異,都納入公務員管理範疇。想要獲得參公身份同樣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並進行公務員登記(參公登記)。而題主說的純事業編制,指的就是普通事業編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類和二類事業單位。普通事業編制管理執行的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在供養方式上存在全額、差額上的差別(自收自支因為要全轉企不在考慮範疇之內)。

參公事業編和普通事業編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區別:一、待遇不同。參公事業編和公務員一樣都可以領車補,享受年終績效等方面待遇,而事業單位沒有;二、發展前途不同。參公事業編享受和公務員同樣的晉升待遇,發展前途比較好,而普通事業編因為職數等方面有限制,發展非常受限;三、社會地位不同。參公事業編主要集中在行政執法機構,掌握著行政執法資源,社會地位相對較高。而普通事業編人員主要從事的是服務工作,沒有行政權力,相對參公人員來說較“弱勢”。

由於參公人員比普通事業編人員更具優勢,很少有參公人員願意轉普通事業編,反之普通事業編如有機會轉參公,打破腦袋也要上,而要轉成功按照公務員法還必須走調任程序。在體制內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向調動。鑑於參公事業編較之普通事業編的巨大優勢,如無必要,一般不建議從參公轉普通事業編。這和公務員不建議轉事業編是一個道理。

如題主,在鄉鎮是參公身份,基本可以判斷可能是在鄉鎮財政所之類的單位,畢竟在鄉鎮除了機關和司法所、派出所等站所有公務員外,沒有幾個鄉鎮事業站所有參公的機會。這些單位本身比較好,提拔的機會也比較發,努力幹上幾年,說不定可以某個一官半職,以後提拔為鄉鎮或縣城機關的副職或主官,能力強的,說不定還有機會提拔處級幹部,或者調到更高的層級擔任領導職務。這比在市區的事業單位要實惠多了。在市區得事業單位,雖然看著平臺高,但因為崗位有限,競爭非常激烈,不見得有太多的提拔機會,很多時候只是佔了面子的便宜,在工資待遇上有少許優勢。其他的,不論前途,還是社會地位,亦或是性價比,都不一定比縣裡的公務員強。

因此,如果題主還沒結婚,年齡不大,對仕途還有一定的想法,不可以考慮在縣裡搏一把,畢竟參公身份有一定優勢。而如果個人傾向穩定安逸,可以考慮去市裡。


80後小公


“市裡”個人理解縣級市和地級市。

如果是調往縣級市純事業單位,個人不建議。原因為順向調動待遇和個人職業發展上面是吃虧的,參公待遇與公務員是一樣的,好壞不言自明。

如果是地級市事業單位的話,個人建議義無反顧的去,平臺平臺還是平臺,普通人有這個機會很難得一定要抓住,普通人只求待遇和穩定兼顧照顧家庭以及子女教育,其他是浮雲。普通人還是建議參加市級公務員選調考試,直接轉任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完美。考多次實在是不行,加上年齡超35的話,還是走調動之路吧,調動程序說簡單也複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殿了,一定要抓住機會。

如果你有天線另當別論,此路只是迂迴發展跳板而已,有貴人相助情況下調入地市事業單位任管理八級實職副科,再調任市級機關公務員,華麗轉身也並非難事。

如果未婚或者愛人在市裡工作,普通家庭出生,無天線。即使是鄉鎮行政編制公務員,有機會調去地級市事業單位,義無反顧,絕對不猶豫。不要在乎編制,還是幾句話,平臺決定你的思維高度。縣裡(市)有家,根基在縣建議還是安心鄉鎮想辦法往縣城發展。


思想者頓澤


鄉鎮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要不要選擇調任到市裡面的純事業單位工作?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兩點:一是鄉鎮沒有參公單位,只有縣區以上完全或者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尤其是行政執法單位,才能經批准成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機構,工作人員為參公管理的事業人員。鄉鎮的參公人員,也就只有部分地區,將工商、司法等派出機構的公務員設置為參公人員,或者將財政、國土食藥等強勢部門在鄉鎮的機構設置為參公人員。第二是由鄉鎮直接調整到市直事業單位任職,屬於跨級調動,其難度非常大,因而推斷,這個問題裡面所說的市,是指縣級市,鄉鎮由其直接管轄,和縣區一樣。

參公人員和公務員相比,除了其所在的機構為事業單位,使用的編制為事業編制外,其待遇和管理模式是公務員是一樣的,可以按照公務員晉升方式提拔任用,也可以享受公車補貼,參與職級並行,並且可以在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自由調任,沒有身份方面的限制。因而,如果換個話題:鄉鎮公務員要不要選擇調整到縣直純事業單位任職,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不去,無論如何也要保留“公務員”的身份,哪怕是在鄉鎮工作。因為公務員的待遇和事業人員相差還是有些大,除了工資收入外,還不能享受職級並行、提前退休、公車補貼等實質性的福利與待遇。

從發展改革的角度來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行政類事業單位將全部撤銷,除行政執法外,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也就失去了參公管理的基礎性依據。事業單位不再參公,原來參公的事業人員,除省考、群團、軍轉等六類人員外,其他參公人員將暫時保留身份與待遇,待人員轉隸政策出臺後解決身份待遇問題,個別省份已經出臺了因參公影響職稱晉升的專業技術人員,其職稱待遇續評的制度與措施。由於行政編制短缺,且只減不增,除個別管理人員外,參公人員調整轉換到公務員崗位的機會極少。由此可知,參公事業單位撤銷,參公人員轉換身份,分流到事業單位任職,基本上已經是大勢所趨。即使是身份保留、可以在公務員崗位自由轉任的省考、群團、軍轉等六類人員,其身份和前途命運也是無法保證的。

因此,如果將來參公身份無法保障,出於對工作環境的轉變,和生活成本、家庭、子女等因素的考慮,提前一步調整到市直(縣區)事業單位任職,也算是一種出路。常言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得必有失,事業單位改革今明兩年都在風口浪尖,無論如何,事業人員對於自己前途提前規劃,都是有益無害的。


職言管語


這個問題,提問者要綜合考慮,因為兩個單位各有利弊,

鄉鎮參公單位工作,身份是參公身份,工資待遇要比事業單位好一些,而且不少人選擇在鄉鎮參公工作,還考慮家庭因素,家人、親戚如果都在鄉鎮,那選擇留在鄉鎮的人更多些。

在市裡的事業單位工作,待遇要比參公稍弱,但如果家庭在市裡居住,那麼不少人會選擇在市裡工作。

所以要綜合考慮收入、家庭、工作強度等各方面因素,沒有統一的答案,要看個人實際情況。


蝸牛愛聊戰爭史


毫不猶豫去市裡事業單位,鄉鎮亂事多壓力大,沒有節假日,5+2,白+黑,是在鄉鎮公務員下面的最底層的公職人員,而且因為身份性質沒有晉升機會。而市裡事業單位就舒服多了,崗位多,編制多,人員多,職位專業,發展空間相對較大。


問問答


鄉鎮只有事業編制,沒有參公編制,不管哪種編制,能去地級市事小主編制,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地級市沒有具任務,學會雁過拔毛的本領就行,不像鄉鎮,只有責任,沒有權利,隨時有被追責的風險。


15367392565


有這樣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原因如下:

首先,說下鄉鎮參公這份工作。參公的身份並不代表公務員身份,而且根據最新事業單位改革精神,今後事業單位將不允許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所承擔的行政職能將移交到行政機構,參公人員保留事業編制身份,不會直接過渡為公務員。

再說鄉鎮的工作強度相當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的工作任務最終靠基層的鄉鎮來落實,可想工作任務有多大。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都在鄉鎮政府工作,忙的時候幾個月見不到面。報不完的報表,寫不完的材料。再加上現在工作節奏加快,很多任務剛佈置就要求馬上落實到位。大家只有犧牲休息時間,加班加點來工作。

接著說下市事業單位工作。首先,最直觀的工資要高,估計多一千元沒問題。其次,市裡的工作層級高,進步空間更大。最後,市裡的工作環境更優越。無論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公共資源,鄉鎮肯定無法和市區相比。

工作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對比因素。想想看,生活在市區,將來孩子上學、老人就醫都能夠享受更優質的資源。現在人都往大城市搬,這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你遇到了這個機會,好好把握下吧。當然你自身還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建議好好考慮下。


大白i說事


在鄉鎮一級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工作人員,要查證你的註冊(在冊)真實情況再說。不要籠統聽別人的語言賄賂說你是參公人員。

至於是否選擇去市級純事業單位工作,這要看自己的內在能力與自我心理期望而定。如果沒有外延的社會關係打基礎(引薦),或無硬件底氣(如學歷、職稱)別輕易跳槽。

我實話實說,市直事業單位的專業性是較強的,沒有技術專長的人員還不如在鄉鎮工作熟悉、隨和。即使能到市直事業單位,弄不好可能今不如昔……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一說法並不適合當今社會人員人員流動情形。人有時在低處“水清魚躍”,有時向上遊也可能“遭遇擱淺”。


職場參謀


能去趕緊去,市裡工資,工作、生活環境都要優越的多。就怕你想去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