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冬蟲草怎麼種植?

手機用戶23183509092


土冬蟲草也叫地蠶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且粗壯,枝條多分枝,向上開展,葉片菱形,尖端微鈍,花果期在5到10月左右,塊莖可入藥。要用價值高,種植人群少,供不應求,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那麼土冬蟲草怎麼來進行種植呢?種植時需要注意什麼呢?在這裡就結合我的種植經驗,將種植細節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借鑑。

一、品種選擇

土冬蟲草要挑選塊莖白色均衡而且飽滿的根莖來進行種植,而且要沒有病蟲害的塊莖。

二、播種時間

1、溫度

土冬蟲草喜歡溫暖,但是不耐高溫和乾旱,怕旱怕澇,而且霜凍時死亡,地下塊莖可越冬,在驚蟄前後發芽生長。

2、光照

土冬蟲草時一種短日照植物,不需要過長時間的太陽直射也可以正常生長。

3、播種時期

土冬蟲草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進行種植,也就是驚蟄前後,清明節時就可以出土成苗。

三、播種前進行準備

1、塊莖處理

土冬蟲草的塊莖在種植前要進行泡水和晾曬,需要泡水三小時,是為了使塊莖吸收更多的水分可以很好的生長和出芽。泡水後要在陽光下進行暴曬,不僅要把塊莖表面的水分曬乾,還有就是可以進行滅殺病蟲害。

2、土壤選擇

種植土冬蟲草要選擇鬆散肥沃的沙質土壤,並且在土壤中施入高質量農家肥,使其有足夠的基肥,輔以草木灰和磷肥。

3、土壤消毒

可以使用綠亨1號、2號來進行噴淋來進行藥物消毒,當然也可以用火燒或者熱蒸汽來進行消毒,來殺滅土壤中的真菌、細菌、線蟲、雜草、土傳病毒、地下害蟲、齧齒動物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冬蟲草的產量和質量。

4、整地除草

在進行種植前要進行深耕除草,不僅可以使其土壤更加鬆散,還可以使其暴曬在太陽下,起到殺毒的作用。然後對土壤及逆行分塊處理,每塊土地的寬度控制在一米左右,中間要有間隔20釐米的排水溝,這樣基本的土地整理就完成了。

四、科學播種

1、適宜時期播種

土冬蟲草的播種時間在3月中下旬,也就是驚蟄時節,這個時候進行種植是最好的,過早的進行種植溫度不夠,過晚的種植,過高的溫度並不會使其旺盛的生長。

2、播種方式

塊莖進行種植時,要選擇優質的塊莖,播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播法,一種是育苗移植法,這兩種哪個更好一些呢?下面我們分別說說。

直播法:將塊莖直接種在土壤中,蓋上一層細土,澆水壓平即可。

育苗移栽法:將塊莖培育成幼苗後進行移栽,只移栽優質的幼苗,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產量和質量。幼苗移栽的時候儘量擺正,這樣後期生長才會更快。

3、播種後管理

①水分管理

幼苗移栽前要看天氣情況來進行澆水,天氣乾燥一些的可以適當多澆一些水,

土壤溼潤可以適當的少澆一些水。

②溫度管理

幼苗填土後呈現一個山峰狀,這樣可以有效的保溫,提高移栽後的存活幾率,如果移栽後溫度較低,可以用地膜或者秸稈覆蓋的方式提高地溫,來提高存活幾率。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定植管理:定植後要注意莖稈是否筆直,莖稈歪曲的話,會使得植株不能良好的生長。

間苗管理:移栽時要注意植株間距,植株之間有互相遮擋或者交錯縱橫的情況發生,這時候就需要剪掉枝葉,或者再次進行移栽了。

2、中耕除草

土冬蟲草的除草時比較頻繁的,兩個月要進行除草3到4次,主要是針對一些大型的雜草吸收養分,如果土壤較為乾旱還需要進行中耕鬆土。

3、水肥管理

幼苗移栽後水肥要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追肥的次數三個月兩次左右即可,澆水一個月一次即可,在中耕鬆土的時候要進行澆水,一定要澆透。

六、適時採收

土冬蟲草的種植時間較長,從種植到收穫大概需要280天的時間,在霜凍之前和之後,土冬蟲草的莖葉部分都會枯萎,地下會形成根莖,可以進行收穫或者明年春天讓其繼續生長。採挖時,要注意避免挖壞地下根莖。

土冬蟲草平均畝產可達到1000到1500公斤。

七、留種

土冬蟲草留種通常選自地下莖。在夏季生長良好的地區,選擇一定的區域標記,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施肥和澆水,確保地下莖的生長。秋天過後,地上的莖葉枯萎,並及時收穫。在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發芽後挖出了草石蠶的地下莖,並對具有均衡和飽滿莖的塊莖進行了播種篩選。

八、病蟲害

1、美洲斑潛蠅

又稱鬼畫符,由巴西傳入我國,主要啃食葉片,將蟲卵留在葉片下或者土下進行化蛹。

防治辦法:可通過噴灑40%的溴氰菊酯乳液2000倍或2500倍的艾弗丁溶液來控制。

2、腐爛病

根部腐爛,對收穫和經濟效益產生極大影響。

防治辦法:發病後及時清除並用石灰消毒。在疾病的早期階段,200克/千克農用鏈黴素可用於根部灌溉,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可用於噴霧。

土冬蟲草的經濟效益時比較可觀的,每千克可以達到40元,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收穫的,種植中草藥要比種植蔬菜水果的效益肯定時高出一些的。現如今土冬蟲草的種植戶還是比較少的,希望您可以繼續種植下去。希望我這篇回答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有用的話,一定要轉發、點贊、關注走一波兒!個人的經驗和認識有限,難免出現不妥之處,亦或者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裡面指出,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多謝!


飛奔裡脊五花肉


一般食蟲草種植生長在偏酸性且低營養的土壤中,通常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食蟲草原產於熱帶,喜高溫多溼的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25℃~30℃,在生長季節要經常噴水以保持周圍的高溼環境。

食蟲草對生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多種多樣。因為雜交種具有更強的適應力,所以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完所有的純種和雜交種的生活習性。種植時可以應食蟲草的需要來改善環境。將種植環境中不適宜食蟲草生長的環境加以改善。

食蟲草的籠子是一種變態葉,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葉子一樣也會衰老枯死。一般來說,適宜條件下每個籠子可以存活若干個月。當它已經枯萎時,可以將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來更漂亮,但這純粹是為了好看,而與植株的健康無關。

食蟲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食蟲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食蟲草在高溼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髮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澆水一定要適當.


飛哥1026


土冬蟲草怎麼種植?

1.盆栽食蟲草首先要進行播種育苗工作,多是在穴盤內播種育苗,這個期間應將穴盤放入在溫室中,種子發芽提供一定條件。2.土壤,育苗所需要的土壤機制,可以選擇一些椰糠,並在其中加入小石子,增加土壤透氣性,這種機制在花卉市場都有銷售,如果嫌麻煩的話可以直接選購就可以。不過為了防止後期小苗不發生病害,應將基質進行消毒處理。3.播種,食蟲草的種子採取每個穴盤1~2粒,因為食蟲草的種子比較細,也比較小,這一點在種植的時候可以採取鑷子夾取的方式。4.澆水,在食蟲草的種子播種完之後,可以採取噴霧保溼的方法,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溼度要保持在90%以上。5.遮擋,待所有工作完成後,建議用遮陽網遮蓋一下,種子和幼苗期不能接受太強的陽光照射。最後就是你靜靜的等待出苗就可以,一般捕蟲草在25天至一個月左右會出苗。

食蟲草養殖注意事項

1.澆水,食蟲草在後期養殖過程中要合理的澆水,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建議使用純淨水,或者是無根之水也就是天上的雨水,一般一個星期澆水一次即可。

2.餵食,食蟲草日常的餵食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讓其自動捕食,二是人工餵食,人工餵食的話,也只能是餵養一些蒼蠅,昆蟲等之類,不能把它當一些小狗小貓去餵食一些肉類供他們食用,因為再怎麼說捕蟲草它也只是一種植物,體內的消化液再強也無法去消化大型動物的肉類。

3.施肥,補蟲草追肥是必要的,可以到市場上選擇一些觀葉植物通用的肥料,按照說明濃度進行葉面噴霧,頻率保持在半個月一次就可以。






野遊鄉村明哥


畦式種植,寬100cm,深50cm,長度自定。先在畦部鋪5cm厚的細沙土,放入菌蟲。

再蓋5cm左右細沙土,覆蓋塑料薄膜,注意兩邊通風。子座快要出土時去薄膜,流通空氣。

保持空氣75%-95%左右相對溼度,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採收。


石頭439853


1、瓶栽(適用於家庭栽培)

採用普通罐頭瓶洗淨後,在瓶內先墊一層2.5~3釐米的細沙土,土質含水量60%,然後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隻為宜,要求兩隻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釐米,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溼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射。

2、床栽(適用於室內栽培)

床架寬100釐米,長根據自己的房間設計,採用竹、木製作,每層四邊高12釐米用於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釐米拍平,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釐米,然後覆蓋塑料薄膜。

3、露地栽培

選好場地,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蔭,能排水,能防旱,能防人畜踩踏的環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



益陽春姐


這是冬蟲夏草的形成:冬蟲夏草在野外的一生需要經過寄生昆蟲蝙蝠蛾成蟲期(約4—12天)、蟲卵期(約45—72天)、幼蟲期(約680天—940天)、蛹期(42—58天),也就是說僅蝙蝠蛾一生就需要2年至3年的時間。在蝙蝠蛾幼蟲8齡後期(幼蟲生長1年半左右)才會被該地區分佈的中國特有真菌中華蟲草菌寄生。中華蟲草菌主要寄生4—5齡幼蟲,菌孢子在每年的8月感染幼蟲體內,10月份幼蟲感染後形成僵蟲,11月僵蟲頭部長出約1毫米—2毫米的子實體後,開始越冬(人們常說的冬天是“蟲”)。到次年5月下旬,雪山痧雪融化,溫度和溼度上升,子實體才能長出地表(人們常說“草”)。也就是說,從3—4齡蝙蝠蛾幼蟲被中華蟲草菌感染長出冬蟲夏草也需要約一年的時間,加上前期的幼蟲生長期,需要2年半左右才能長出冬蟲夏草。


小安隨手記


在農村生活,人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植物,路邊的野草、門前的大樹、草地上的野菜……種類真是多到數不清的。雖然說很多植物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其實價值可不小,就拿蒲公英來說,在農村遍地可見,卻是藥食兩用的植物,既能入藥,又能當野菜,食用價值非常高。

而圖中這種植物,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它可是有“土冬蟲草”之稱,你們認識嗎?其實這種植物就是地蠶,又稱土冬蟲草、白冬蟲草、白蟲草、肺癆草等, 為唇形科水蘇屬植物,因為挖出來的地下塊莖形似冬蟲夏草,故而得名“土冬蟲草”。

一般來說,地蠶都生長在荒地、田地、草叢等是溼地上,主要分佈於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等,相信很多農村人都有見過的。每年夏天,地蠶的植株都會長得很茂盛,葉片一層層的往上長,頂端還會開花,此時就代表著地蠶成熟了,可以開始採挖了。

看這個農村大媽直接拔掉莖葉,其鬚根就長著很多塊莖了,一條條白色又帶著環狀,跟蠶的長得還是很像的,隨後一摘就有很多了。隨後大媽把地蠶帶回家,清洗乾淨之後,看起來就晶瑩剔透似白玉,而且還可以生吃哦,加入辣椒、生薑、大蒜、醬油、香醋等等,攪拌均勻就能吃了,口感清脆爽口,特別美味。

地蠶不僅吃起來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男人吃了能益腎,女人吃了滋陰補血,怪不得被稱為“土冬蟲草”了。除此之外,地蠶還是一味藥材,性平味甘,藥用用途很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呢?

文章介紹就到這,想要了解更多的記得關注我哦。


陳江平


你好,我是農村淘淘,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土冬蟲草怎麼種植呢,現在我來說一下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最大的難度是昆蟲來源,昆蟲目前主要靠野生採集,人工繁殖這種昆蟲還有一定的因難,它制約了人工栽培的進展。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三是要選擇適應範圍廣,特別是對環境溼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量多少根據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境: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鍵決定於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範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可降低生產成本。

二、栽培方式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種是利用昆蟲栽培出與野生一樣的冬蟲夏草,另一種是用米飯、PDA培養基或其它固體培養基直接培養草,這種草與蟲草功能相同。栽培時可進行室內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自已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培養菌蟲,使昆蟲在入土之前先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時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於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也可將菌液噴在桑葉上,吃後感染病菌,噴量每次見溼為宜,每天噴二次,三天後這種菌液浸染蟲體內部感染病菌,使幼蟲出現行動遲緩,處於昏迷狀態,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瓶栽適合於家庭栽培,採用普通罐頭瓶洗淨後,在瓶內先墊2.5-3cm的細沙土,土質含水量達60%,然後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隻為宜,要求兩隻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cm,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溼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曬。

2、箱栽:箱栽也適合於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cm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隻蟲之間相隔2-3cm,上面再蓋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溼,為了節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可充分利用室內室外進行層架栽培,節約場地,床架寬1米,長根據自已的房間設計,採用竹、木製作,每層四邊高12cm用於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cm,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cm,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持相應的空間。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陰、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溫、能防人畜踐踏的環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坡地、荒地剷出表土15cm,寬1米,長不限,然後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陰棚遮陰。 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既防旱又保溼,適宜廣大農村栽培,畦式寬100cm,深50cm,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部先鋪5cm厚的細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後又蓋細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後覆蓋塑料薄膜兩端通風,上再蓋草蓮遮陰和降溫。

三、管理技術

冬蟲夏草栽培後的管理技術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溼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先低後高,但寧願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凍不死,但高於32℃就死亡,在後期子座生長階段需要20~25℃有利生長。

2、溼度:溼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髮育的關鍵,蟲體內的營養和溼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和溼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溼度不易乾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溼潤,要求含水達60%為宜,如果幹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的溼潤。

3、光照: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後期子座發育時以散射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採用陰林、人工搭陰棚、草蓮覆蓋等方式遮陰。

4、空氣: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時應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並保持空氣相對溼度75~95%左右,出土後10-20天就生長成熟。 四、採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若今年9-11月栽培的明年5-6月可長出子座,也有在室內3-4月栽培的,當年9-10月長出子座,生長快慢決定品種性質和環境溫度,冬蟲夏草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採收。

採收方法:用竹、木杆輕輕刨開沙土,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傷,採收後用水衝淨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乾或烘乾。

保存:冬蟲夏草易受潮,必須充分乾燥,乾燥後立即裝入塑料袋或瓶中封閉,防潮保存銷售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農村淘淘


栽培技術

1,栽培條件 冬蟲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

(1)菌種 冬蟲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良的純菌種,一是要早熟、高產,主要目的是縮短生產週期,降低成本。二是要感染力強,要求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成活率達95%,以上,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儘快得病死亡。三是適應範圍廣,特別是對環境溫度變化和其他雜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昆蟲 昆蟲主要利用蝙幅蛾幼蟲作為冬蟲草的寄生,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量多少根據自己的栽培而決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千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千克,可栽出鮮冬蟲草0.5千克,曬乾品0.05幹克,價值100元。

(3)環境 冬蟲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鍵決定於溫度。冬蟲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

(4)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培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

2.栽培方法 冬蟲草的栽培方式很多,可進行室內外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自己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栽培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先培養菌蟲,使昆蟲在人土之前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時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於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見溼為止,每天噴2次,3天后這種受菌液浸害的幼蟲出現行動遲緩,處昏迷狀態,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 適合於家庭栽培,採用普通罐頭瓶洗淨後,在瓶內先墊一層2.5~3釐米的細沙土,土質含水量60%,然後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隻為宜,要求兩隻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釐米,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溼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射。

(2)箱栽 也適合於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釐米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隻蟲之間相隔2~3釐米,上面再蓋沙士3~5釐米,表面用塑料薄膜保溼。為了節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 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可充分利用室內空間進行層架栽培,節約場地。床架寬100釐米,長根據自己的房間設計,採用竹、木製作,每層四邊高12釐米用於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釐米拍平,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釐米,然後覆蓋塑料薄膜。

(4)露地栽 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蔭,能排水,能防旱,能防人畜踩踏的環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被地、荒地剷除表土15釐米,寬100釐米,長不限,然後填上5釐米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釐米,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蔭棚遮蔭。

(5)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的問題,適宜廣大農村栽培。畦寬100釐米,深50釐米,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底部先鋪5釐米厚的細沙土,再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後又蓋細沙土5釐米,最後覆蓋塑料薄膜。畦旁用竹拱弓,上蓋草簾遮蔭和降溫。

3.管理技術 冬蟲草栽培後的管理技術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溼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 冬蟲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寬,一般是先低後高,但寧願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40℃都凍不死,但高於40℃就會死亡,在後期子座生長階段溫度20~25℃有利生長。

(2)溼度 溼度管理是冬蟲草生長髮育的關鍵,蟲體內的營養和溼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和溼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溫度不易乾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溼潤,要求含水量達60%為宜,如果幹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的溼潤。

(3)光照 冬蟲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後期子座發育時以散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採用林蔭、人工搭蔭棚、草簾覆蓋等方式遮蔭。

(4)空氣 冬蟲草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很多空氣,特別是在子座快要出地時應立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並保持空氣相對溼度75%~95%左右,出土後10~20天就趨成熟。

(五)採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生長快慢主要決定品種性質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釐米,頂端發育成子囊果“毛筆尖”時即可採收。

採收方法:用竹、木竿輕輕刨開沙士,將冬蟲草揀出來,放在筐內,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爛,收完後用水衝淨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乾或烘乾。

加工方法:封裝冬蟲草是用散蟲草作原料加工而成。即散蟲草回潮後,整理平直,每7~10條用線紮成小把用微火烘烤至完全乾透後即可,48個小把尾村尾裝入鐵格,裝三層,每層16個以上,擠封成後,經過燻硫和烘乾,加上商標用紅絲繩捆紮牢固。規格要求每封蟲草應保持在0.25克左右,用木箱裝,內村一層防潮紙,外用鐵帶捆紮,置通風乾燥處貯存。

二、冬蟲草的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至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菌種。菌種多是來自自然界的冬蟲夏草,按常規進行分離培養而取得。據研究,蟲草菌有性型發生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溫度以滿足體內複雜的生理變化所要求的水分,且溫度與溼度之間存在相關性,在一定的溼度下,溫度變化緩慢或較為恆定,則不利於抽出子實體,有性型的發生必須要經過低溫和變溼處理。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經過多年的轉管培養,也只長出發育不完全的幼小子座。他們認為,蟲草菌的世代必須有蝙蝠蛾幼蟲的某些活性物質參與才能完成


山裡阿弟


蟲草種植生長在偏酸性且低營養的土壤中,通常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食蟲草原產於熱帶,喜高溫多溼的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25℃~30℃,在生長季節要經常噴水以保持周圍的高溼環境。

  食蟲草對生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多種多樣。因為雜交種具有更強的適應力,所以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完所有的純種和雜交種的生活習性。種植時可以應食蟲草的需要來改善環境。將種植環境中不適宜食蟲草生長的環境加以改善。

  食蟲草的籠子是一種變態葉,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葉子一樣也會衰老枯死。一般來說,適宜條件下每個籠子可以存活若干個月。當它已經枯萎時,可以將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來更漂亮,但這純粹是為了好看,而與植株的健康無關。

  食蟲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食蟲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食蟲草在高溼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髮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