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称帝到底是对是错?

京东李达康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且不说汉室江山早已在黄巾军起义的浪潮中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单就彼时盘踞各方、相互并吞厮杀的诸侯豪杰而言,又有哪个不想“取汉室而代之”呢?再说,作为北方士族集团的执牛耳者的袁术,不但家世背景良好,而且兵强马壮、实力强悍,想要称孤道寡却也没有什么不对的。更何况,天下事又哪来这许对错之分, 政治人物往往只讲利害关系而不顾对错是非。

话说,出生名门的少年袁术,在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就顶着“四世三公”的显赫牌匾入朝为官了,而因为本人孔武有力且颇负学识韬略的缘故,年纪轻轻的袁术很快就被提拔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之职,话说,若不是后来黄巾军猝然而兴,天下随之动乱四起,身为“公卿之后”之后的袁术很可能会再为袁氏家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世间事又岂能尽如人意?”猛然兴起的黄巾军起义不仅打破了袁术跻身公卿的梦想,还使他背负了“篡逆之贼”的千古骂名。

换言之,在黄巾军兴起,汉桓帝去世,大将军何进被董卓所杀之后,整个大汉王朝的行政系统就已经完全瘫痪,此时此际的汉室天子不过是各路军阀手中的提线木偶天下诸侯之所以对其百般争夺。无非是希望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来为自己并吞天下的野心略作遮掩而已。所以。在我看来,袁术据地称王,僭号自立的做法比起那些遮遮掩掩的鬼蜮伎俩倒是显得坦诚而直接。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袁术僭号自立的行为本身并无对错可言,而且就他当时的实力而言,也完全有支撑其野心的基础。至于他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常言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但在争霸天下的帝王之路上却往往不是如此,历观古今帝王事迹,从来没有首事者能够笑道最后的,究其原因,无非是首事者所面临的压力最大,既有来自所谓“正统”的朝廷的打压,也有希望趁此“名正言顺”的扩张自己势力的“拥护正统者”的打压。当然,更重要的是,首事者还得面临来自民间舆论的挑剔和比较,一旦在行政上或者军事上有所纰漏,就会马上被淹没在社会舆论和民心的质疑声中。更何况,当时汉室虽乱,但终究还是给天下百姓带来过数百年的安定繁荣。就此而言,一旦袁术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迈汉室,那他将毫无疑问的被百姓自动略过。成为“天命”的厌弃者,进而失去逐鹿天下、混一九州的资格。

2、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图进取的“君王”

所谓“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作为三国序曲的揭幕者,“胆大包天”的袁术却是一个徒有野心而不知进取;自诩雄才却贪图安逸的角色。

话说淮扬一带本是天下富足之所,在天下丧乱,北方凋敝的汉末,袁术保有此地实在可谓是天命所向,再加上他本人出身显赫,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足以使他招徕大量的谋臣良将。换言之,如果称帝之后的袁术能够以淮扬为基础,一方面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另一方面不论品第、拣拔人才、举贤任能、各司其职。然后恩维并施、双管齐下的去招揽英雄,打击异己。诚能如此,又何必担心不能收拾天下,再造乾坤?

但这终究是美好的想法而已,素来出身豪富又自矜其能的袁术又哪能真正招徕天下的有识之士呢?再加上他自僭越之后即心满意足的过起帝王瘾的行为,自然又使大量原本聚集在他麾下的人才心灰意懒,失意而去。

而也正因此,曾经坐拥膏腴之地,兵精将广、足食足粮的袁术在称帝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就迅速败殁,身死国破,为天下人所取笑。

综上而言,袁术僭越帝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值得苛责和追究的,他的问题正在于其人本身就不是一个有志于天下的英雄,充其量不过是希望逞一时之欲的伪枭雄罢了。再者说,是非对错之说,在政治上本就没有明确的区判标准,关键还是在于当权者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候,作为最准确的判断和取舍。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狐笔春秋


我来回答。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能用对与错、好与坏的是非观来看待历史。袁术与众多军阀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哪有好坏之分。如果非要分个对错,仔细论起来,他们在汉献帝的眼里都是大混蛋!

袁术为什么要称帝呢?那是因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术家世显赫。袁术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连着4代人担任朝廷三公之职,其社会威望、地位、人脉无人能比。袁术就靠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割据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绍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袁术称霸扬州。自从袁术被刘表和曹操赶到寿春以后,逐步变得更强,拥有徐州南部与扬州大部地盘。尤其是部将孙策打败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后,更是牛气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就在几年前,袁术部将孙坚讨伐董卓时,意外地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死后,传国玉玺自然落入袁术之手。有了这块代表皇权的“重器”在手,就给称帝覆上一层“合法”的外衣,袁术得意忘形。

以上几点使袁术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胀,打算做一把皇帝过过瘾。袁术把东汉初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拿出来炒作。涂与术同音,涂通途,途又与袁术的字“公路”二字遥相呼应,袁术向世人传递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号,于是袁术在寿春登基当了皇帝。

袁术称帝不合时宜

袁术称帝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汉献帝还活着,东汉王朝并没有灭亡,盲目称帝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就连李榷、郭汜都不敢拿汉献帝怎么样,曹操更是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宁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干出僭越的事出来。汉献帝再怎么样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谁敢妄自称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这一点,袁术的手下并不是没有明白人。张承首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汉献帝还在,盲目的僭越称帝,是有违天时,会被天下诸侯所唾弃。袁术早就冲昏了头脑,肯定不会听从手下建议的,这就是志大才疏,有当皇帝的野心,但缺少审时度势的眼光。

袁术众叛亲离,失败惨重

袁术部下孙策也极力反对,他认为汉献帝并没有错,你有什么资格取代汉朝称帝。反正谁劝袁术都无效,他是铁定称帝了。孙策就是这时候与袁术断绝了关系,开始自立生涯。

袁术称帝后,还派出使者找到吕布想与他联姻结盟,一向糊涂的吕布,也以为此事不义,拒绝结盟。袁术怒不可遏,派大将张勋、桥蕤与韩暹、杨奉的势力一起攻打吕布,结果韩暹、杨奉军临阵倒戈,袁术损失惨重。

曹操在打完张绣后,也抽出时间攻打袁术,结果曹操攻下蕲阳,杀死袁术的大将桥蕤等,袁术只能四处逃窜。袁术此刻真是众叛亲离,人人喊杀,自生自灭吧!最后实在是弹尽粮绝,连饭都没得吃了,吐血而亡。

袁术是败于过度自信,败于不可一世的傲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时宜的称帝举动造成的众叛亲离!袁术忘记了一句道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对的吗”?只能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然袁术不称帝的话,曹操与吕布也会来打袁术,不过灭亡没那么快而已。


李跃汗青


不管袁术是否称帝,和曹操、刘备都会冲突,孙策必然寻找机会背叛

袁术的失败,不是因为袁术称帝。称帝只是别人反对他的理由。孙策对袁术本来就不忠心,加入袁术阵营,不过是要借助袁术势力罢了。

袁术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1、和吕布没有结成坚定联盟。袁术和吕布没有结成坚定联盟的原因,就在于双方长久以来的不信任: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袁术对杀了董卓而来投靠的吕布表现出不信任;其后更与和吕布有仇的李傕结盟,对付曹操和袁绍。

吕布在和袁术联姻时,就因为当初袁术对吕布的不信任而拒绝。

2、袁术称帝后遭遇两次饥荒,无力自守。197年秋江淮饥荒,原本是作为军粮的10万斛米,被部下舒邵拿去赈灾了;199年又出现饥荒,袁术被部下雷薄、陈兰拒绝,最后北走生病而死。

如果袁术没有生病死,曹操想要图一北方还是很难的。

袁术的地盘

在193年匡亭之战袁术被曹操袁绍联军击败后,袁术在197年称帝时,袁术的地盘有:

1、沛国,舒仲英治理;

2、汝南郡,太守孙香;

3、庐江郡,太守刘勋;

4、九江郡,太守孙贲;

5、广陵郡,太守吴景;

6、丹阳郡,太守袁胤;

7、吴郡,太守朱治;

8、会稽郡,太守孙策;

9、豫章郡,太守华韵(或诸葛亮叔父诸葛玄)。

当时袁术地盘比曹操、袁绍大多了,这也是袁术称帝的基础和信心所在。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袁术为什么要称帝呢?那是因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术家世显赫。袁术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连着4代人担任朝廷三公之职,其社会威望、地位、人脉无人能比。袁术就靠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割据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绍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袁术称霸扬州。自从袁术被刘表和曹操赶到寿春以后,逐步变得更强,拥有徐州南部与扬州大部地盘。尤其是部将孙策打败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后,更是牛气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就在几年前,袁术部将孙坚讨伐董卓时,意外地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死后,传国玉玺自然落入袁术之手。有了这块代表皇权的“重器”在手,就给称帝覆上一层“合法”的外衣,袁术得意忘形。

以上几点使袁术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胀,打算做一把皇帝过过瘾。袁术把东汉初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拿出来炒作。涂与术同音,涂通途,途又与袁术的字“公路”二字遥相呼应,袁术向世人传递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号,于是袁术在寿春登基当了皇帝。


江湖百晓生NOv1


在当时的情况下,袁术称帝是错误的,是不合时宜的。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正式称帝,可笑的是,这个皇帝是他自己封的,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

袁术的一个部下甚至还问他:“当年周文王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却还在服侍殷纣王,您难道比得上周文王吗?”一句话把袁术噎个半死。

袁术当年欺骗人家孙策的事情,已经让他的部下们相当鄙视他了。现在,出身袁氏“四世三公”的他不念皇恩,不报效祖国就算了,竟然还敢称帝,真是白眼狼啊!

当袁术派杨奉、韩暹等人去攻打吕布时,人家直接就和吕布握上了手,甚至还和吕布一起反过来将他收拾了一顿,吕布的几千人马将袁术的几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袁术是欲哭无泪啊!

曹操一直看不惯袁术那嚣张样,正发愁没理由揍他,一听说他称帝,立马领着人过来了,曹操这回来不是进贡而是进攻。袁术哪里是曹操的对手啊。一听曹阿瞒来了,撒开腿就蹿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退军江亭,当时正是火辣辣的六月天,他是又饿又渴,可是只有一碗蜂蜜水,部下却说:“去哪儿给你弄蜂蜜水啊?就剩这碗粥了,你爱喝不喝!”袁术听后,弊了半天没吭声,忽然大吼一声:“我袁术怎么落到这步田地啊!”说完,吐血而死。


枫叶永刀


袁术在公元197年称帝,势力强大的诸侯有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马腾等,袁术占据江淮区域!袁术称帝是一个蠢招!

当时的乱世,各方诸侯逐鹿中原,都有称帝的野心,且高祖皇帝本事也是起身于草莽,但睡都不说出来!

董卓这样的人,在入洛阳后,也不敢篡位,他的做法是废立!袁绍在董卓立汉献帝刘亦协后,像拥立一个皇帝,但没有成功,曹操的做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挟天子一令诸侯!都没有急着想称帝!

袁术的称帝时机不对,公元197年,汉献帝在曹操的大本营,不管这个天子是不是傀儡,他是大汉刘氏正统,袁术这个时候称帝,完全是不得人心!他称帝后,各路诸侯都不鸟他!曹操这样的人物,晚年统一了北方,想要称帝,自己的账下多人反对,何况此时的袁术!

自古至今,凡是成就霸业的,都有一条方针“广积粮、缓成王”,谁先称王称帝,谁就成为了出头鸟!所以都是先积蓄实力,抢地盘,等时机成熟,再称王称帝!皇帝的名号不是抢注IP,谁先抢到了就是谁的,你得有实力且时机要合适!

所以曹操再听到袁术称帝后,哈哈大笑,说他高看了袁术,可见袁术的称帝不仅仅是错的,而且是很蠢的。袁术称帝后,找吕布联姻拉拢,陈宫直接打发走了,什么皇帝,谁跟他沾上就得为他陪葬!

结果各路诸侯纷纷发表声讨申明,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大军征讨袁术,袁术吓得赶紧逃到汝南,三年后被灭!


小任谈史


题主抓了很多点不无道理,但是就袁术这人一辈子其他糟事暂且不说,称帝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其一:

最有力的证据:称帝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历史上袁术确实称帝了,结果是什么呢?

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过是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不过马上就被各路军阀针对。这说明历史上这条路就走不通。本来袁术不过是诸路军阀中的一支,可以跟题主所说一样,完全可以不当这个枪头鸟,跟其他人合纵连横。但一称帝马上就从诸人中凸显出来了,你我皆是汉家臣子,就袁术一个人与众不同,不办你办谁。

就别想跟其他势力联合了,名不正言不顺,像题主说的吕布、公孙瓒这些人是给袁术称臣啊还是以兄弟相称呢?这都是问题。你一称帝直接变成乱臣贼子,跟你联合的都是乱臣贼子,谁愿意去当这个大头鬼。

其二:

当时汉家朝廷还在呢!不要高估袁术这个政权的影响力。而且汉家朝廷可不是我们想的点用没有,完全就是个傀儡的那种。它还是被天下人公认的,虽然军阀打来打去,但大家还是觉得自己是汉家子民,朝廷还是人事权在手,这天下还是姓刘的。

(这一点可以参考日本战国的天皇朝廷——军阀打来打去,大家还是得认天皇,官职照样封)

连袁术自己得心腹都说:

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

汉家天下四百年,这法理正统袁术真比不了

袁术这个政权别说重用寒门了,你真重用也要有人来啊,又没实力又没人望,大家都是在看袁术得好戏,真士人会选择袁术吗?袁术政权别说我们现代人了,在当时的古代人眼里都是个笑话,毫无法理正统可言。

其三:

同时也不要高估老百姓的觉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说出来的,这是陈胜说出来的,史记上都把这当成是陈胜小时候与一般人不一样得地方写出来的。陈胜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小伙伴是咋样的——都在嘲笑陈胜。

不要高估真的老百姓得想法,古代老百姓和寒门看你称帝,第一反应肯定是乱臣贼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愚的就是老百姓。只有真的文化人——司马懿这些人可能才知道法理正统这些只不过是笑话,实力才是王道。

不是人人都是陈胜吴广

其四:

更不能高估袁术这个鸟人,要知道袁术连同出一门的袁绍都看不起,天天四世三公挂在嘴边上,称帝都是靠这句四世三公:

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这种人能重用寒门,天下为公,简直是要了袁术的老命,袁术第一个就能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人打死。

而且袁术这个人完全就是个庸才,要称帝的时候占据寿春一带,实力确实还是不弱,但别忘了他是怎么去两淮的,是在匡亭被人赶跑了才去寿春的。这个人就是一二世祖,无才无德,靠着个四世三公名头才能在历史上混出一篇。

他哥袁绍比他就聪明多了,你看袁绍称帝了吗?别说袁绍,连曹操一辈子都没称帝,袁术何德何能啊,最后就把自己坑了,袁术真的是个宝才。


河洛村干事


袁术的称帝并没有实际的对错之分,如果站在后来人的角度看,那么袁术称帝一定是弊大于利的。站在袁术的角度看,其实在当时天下格局下称帝是对的。

1、试问三国时期的诸侯枭雄们谁不想称帝?其实大家都有称帝号令天下的想法,但是需要称帝的条件。

首要条件就是实力允许,在197年袁术已经有具备了实力条件,无论孙策、吕布两大势力是从属关系还是下属关系,他们确实是在袁术的势力范围内效力于袁术,当时袁术的势力已经涉及了扬、豫、徐三州,成为了东汉末年势力最大的诸侯。

其次在古代有很多权力的象征物,象征王权的传国玉玺,象征军权的虎符。当袁术从孙策手里拿到传国玉玺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称帝和称臣。称臣的话就要将传国玉玺归还给汉献帝,甘心做一位汉臣,把传国玉玺留下就已经成为各方诸侯讨伐的对象,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讨伐对象。对于袁术这样的诸侯一定不可能轻易交出传国玉玺的,那么他只能称帝。在实力允许和握有传国玉玺的情况为何不成帝呢?

2、称帝对于已经处在实力顶峰的袁术是利大于弊的,若想扩大自己的势力称帝是最快也是最佳的途径,曹操已经是“挟天子号令各方诸侯”,袁术手里没有天子只能自己做天子才能震慑和指挥自己势力周边的诸侯。

曹操的做了汉朝丞相以后做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许多,比如讨伐其它诸侯,收揽人才。袁术难到不是这么想的吗?要去攻打其它诸侯就必须要“师出有名”,作为“皇帝”要平定天下这就是应该的。

所以在当时的节点袁术称帝应该是对的,也是扩大自己的势力的必要途径,只是称帝后自己不善经营罢了。


不羁de汪


袁术称帝是大错特错,想过皇帝瘾不计后果,是没错。袁术就根本没有称帝的资本,袁氏起家靠的是祖上四世三公的威望,还有汝南颖川名门世家有识之士的投靠,但有才之士大多投靠在声望较好的袁绍麾下。袁术狡诈自私,手下只聚集一些汉末时期二、三流人士,如文有阎象、杨弘、赵胤,武有纪灵、桥蕤、刘勋、张勋等人,文不能安帮,武不能定国。所治之地南阳、颖川、淮南为四战之地。当时天下诸侯比袁术势力大的有袁绍、曹操、刘表、刘璋、马腾等人,袁术用兵马从孙策手上换得玉玺,就枉称天命。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因势力不够强大,让袁术多活了两年。袁术称帝是辱没祖宗,丢人现眼,自己作死,不被历史承认,遗臭万年。





刘坤忠120


袁术出身自汝南袁氏这个东汉时期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在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这方面,袁术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异条件,这给了袁术极大的信心和野心;袁术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他所割据的江淮地区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地区,和同时期的诸侯相比,袁术是兵精粮足,实力雄厚的地方诸侯;袁术个人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渴望代汉自立的,而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传国玉玺,这极大地增长了袁术代汉称帝的野心。

  综合家族名望、综合实力和个人意愿这三方面,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代汉称帝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确实有些实力和资本!

  袁术的结局:

  袁术登基称帝后为了彰显他的皇帝威仪,处处效仿皇帝礼制。他不仅大兴土木在城南和城北修筑了祭祀天地的祭坛,而且还大规模地发动民工修筑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宇。在生活上,袁术本来已经够纸醉金迷的了,但是登基称帝后的袁术更加变本加厉,他不顾民怨沸腾,对百姓横征暴敛,加征赋税以满足他的享受私欲。同时,或许是苍天也不看好袁术政权,江淮地区在袁术称帝后就一直天灾不断,粮食歉收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有的地区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江淮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

  同时,袁术代汉称帝的大逆不道之举在当时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天下诸侯在震惊之余也都纷纷以君臣大义的名义对袁术群起而攻之。袁术先后接连遭受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乱和打击。

  首先是孙策听闻袁术代汉自立后,宣布自己代表江东地区脱离袁术自立。随后孙策以武力驱逐了丹杨太守袁胤,劝降了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此两人皆是孙策亲戚),此举直接使袁术丧失广陵、丹杨等郡县,实力大损;其次是吕布也倒戈一击,宣战袁术。吕布原本占据徐州和袁术交好,但是两人一直面和心不和,此番袁术被各路诸侯围攻,吕布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吕布率军在淮北地区大败袁术军,而后又大肆劫掠淮北地区,袁术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最后的致命一击是曹操率领大军亲征袁术,在蕲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斩杀了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物,袁术自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雄风。

  曹操领军彻底覆灭了袁术势力

  被逼无奈的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刘备军和朱灵军拦住了去路。袁术退军到江亭。当时正值六月盛暑,袁术想喝蜜浆解渴,但是全军上下连一滴蜜浆也找不到,袁术叹息良久,又大咤曰:“我袁术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最终吐血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