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王献之书法各有什么特点?

书法惠老师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古之四贤”的说法,其中二王父子一同名列四贤之中。

王羲之父子在历史上并称“二王”,所以我们能够看得到的现象,就是xx书家自称“精研二王”,但是二王是不是就是一回事呢?

其实二王父子风格有很大的差别。

笔法的差异

王羲之的书法总体的用笔特征,在起笔方面有“一搨直下”的说法,也就是大多起笔是露锋起笔,这在王羲之的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



譬如,二谢帖当中的这个“面”字,第一横起笔尖锐露锋,就是在用笔处的一个特征。

而王献之却是使用“篆籀绞转”的用笔方式,起笔藏锋。




譬如王献之东山松帖的这个新就是以藏锋为主的明证。

由此可见,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笔法上就有所区别,合成二王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笔法是统一的。

风格上的差异

王羲之的书法,即便是草书,多字的一笔书写也是非常少见的,基本是字与字之间连带比较少。



而王献之则是一笔下来,连带多字,所为“一笔书”也是由此而来。

我们能够从二王的作品中很轻松的看到这些区别,那么莫非二王完全是对立的吗?

也不尽然。譬如在结字关系上。


如图所示的俯仰向背,王羲之是不论内擫还是外拓,在用字上都有所体现,而王献之则是将父亲的处理方式以外拓为主要表达方式,在结字原理上是不作大变化的。

譬如王献之的《廿九日帖》明显模仿王羲之《得示帖》一类的节奏形式,但用笔偏圆,不如王羲之方圆兼备。

格调上的差异

古人说:

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拓,故散朗而多姿。

羲献父子在用笔上的差异,导致了二人格调的区别,也就是古人说的“散朗多姿”与“法度森严”的差别。

历代的书法评论,几乎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

王世贞说:大令书神情散朗,姿态超逸,有御风餮霞之气,令人作天际真人想。王澍在他的《虚舟题跋·文征明隶书千字文》中道:羲之书《兰亭》,破坏秦汉浑古风格,为后世妍媚者开前路
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评论王献之书法: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

最后,有没有高下之分

二王的书法,水平都是极高的,是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古人谈“古之四贤”时父子并称。如果非要分个高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风格,也各有各的贡献。


王舸


王羲之与王献之书法各有什么特点?

王羲之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但是很平和。

王献之除了众所周知的“一笔书”,他的洒脱书风不但非常符合魏晋时期流行的“媚趣”逼格,而且这种逼格“气场”远胜他老子,简直就是一个时代青年偶像。我可以不看他老子王羲之的字,却无法拒绝观赏偶像逼格的字,看王献之的字心里爽快。

在享受爽快的同时,总感到王献之的字里行间比他老爸缺少了一点什么东西,于是就查看了王献之的年龄,天才王献之只活了42岁。

答案划到了,王献之缺少的正是男人到了50岁后才会有的气质,这种气质的明称叫做“平和气‘’,这可是他老爸的书法特点啊!

根据书法史料记载,极大多数的书法家是在50岁左右才出成绩的(天才除外),这个年龄段是人生的技术、经验、阅历等等的黄金融合期,王羲之也真是在这个年龄段才“开悟”的。

王献之的书风流百年后,被他老爸的超级粉丝李世民所终结。




吕永亮


1、王羲之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若浮云,像云一样很轻盈;矫若惊龙,表示同盘旋舞动的龙一般敏捷有力。

2、新体行书中锋、侧锋互用,每字即见,运笔速度较为迅疾,有振迅遒劲的风神。由于笔势连贯,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点画的态势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3、草书笔法引入行书,从而使行书体势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笔力劲健,速度匀畅,形态丰纤适度、自然含蓄。

4、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王献之书法特点:

王献之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自由独立的价值。王献之的著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米芾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r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他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成为历来赞美稽山镜水的名句。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王献之最为突出。\r王献之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从而也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字在笔势与气韵上要超过其父。\r王羲之书艺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中和,在多种对立因素之中调和统一。他在书法的形质(如肥瘦、方圆、短长、骨肉等)方而能无过无不及,在书法的神采(如奇正、气度、韵趣等)方面无乖无戾。项穆《书法雅言》云:“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与突破其父草书模式一样,王献之也是有意识地改变其父的创作思想,他将“中和”转为“失衡”,走向以“奇”、以“险”争胜的新境界。项穆也认为“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




浮世绘0


【书圣王羲之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王献之之书法被称之“天下一笔书”】



【书圣王羲之画像】

一.王羲之书法

书圣王羲之书法擅长楷书、草书和行书,他的字吸取前人的书法精华,天劈了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

王羲之书法端秀清新自然形成,素有“飘若浮云,矫若惊”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风范,他的字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称一派,其澄峰造极的就是他的楷书、草书和行书。

王羲之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称之为“天下书法之榜样”,这个不是能够吹出来的,而是后世们(这也包括当代书家们)所供奉的。



【书圣王羲之书法】



【书圣王羲之与其子“天下一笔书”王献之】

二.王献之

书圣王羲之书法的继承人其子王献之之书法,与他的父亲书法大不相同,字身喜带长形,书法艺术大胆创新绝不守旧。

王献之之草书被誉为“天下一笔书”,其下笔熟练、龙飞凤舞、风流润秀,书风绝不在父亲王羲之之下,故被后世们合并称之为“二王”。

王献之之文化才能凡非,家学渊源,学习勤奋。他的诗文、书法,是继父亲之后的书法巅峰级人物。



【“天下一笔书”王献之书法】


赵子尨



灵魂的芭蕾


我是一人。父子之间的差异有时候非常的大。

二王书法的两种风貌,父子差异很大。

每次关于书法的问题,说到最后还是要说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中和之美。非常符合华夏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不平庸。

虽然王羲之是书圣,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不喜欢王羲之的字。因为王羲之的字看起来非常的”正“。

上图著名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清乾隆皇帝非常喜欢此帖,将此帖列入“三希”。左边字较小的是赵孟頫的题跋,右侧较大的字是王羲之所书。这样一比王羲之的控笔能力令人震撼。

如果单看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就会“平平无奇”,非常的中庸。

不是王羲之的字不好,知识王羲之的字好得点不突出。上图柳公权的字,看到柳公权的字,如果要说柳公权的字哪里看起来很厉害,非常的明显。

柳公权的楷书笔画塑形见棱见角,可是方圆并存,令人感叹的楷书。

可是你看王羲之的字,没有特别突出的特点。

这就是中和之美,没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但是把其他人的字放在王羲之旁边,王羲之的字就很突出了。

据说书圣之名是王献之的,我个人觉得是有些人不满王羲之书圣之名时间太久。王献之就是飒爽痛快的快乐小伙子。

王献之只活了40多岁,但是从现存的被认为王献之的字,非常的优秀。而且字的风貌非常的好,快乐积极向上。

我个人最喜欢的小楷就是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非常的舒展,非常的痛快。不过王献之其他的帖子,一般都是汤药。

王献之的字看起来真是“过瘾”,据传书圣之名在王献之几百年还是有可能的。

当把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放在一起,就能感受到王羲之写字非常的克制。有些时候,我们都是平常人,就是要疏解心情,为什么王羲之总是能够那么精准。

一人有感

我非常想看到王羲之,非常心不在焉的时候写的字。可是他喝多了,写出来的是《兰亭序》。

如果有可能,我是成不了王羲之,只能做王献之。中庸之道,中和之美都非常的难了。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8月31日沪。


一人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