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兴张苞都在冲锋陷阵,为何唯独不见赵云的儿子?

weiyiserg


三国

从正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蜀国的年轻一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卫他们先祖苦心创建的基业。

1.关平

记载很少,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率军北伐樊城,关平一同前往。

孙权背后偷袭荆州,关羽的人马肯定都是荆州人士,妻子儿女在东吴手里,军心涣散,士卒纷纷逃走。

关平与其父在撤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埋伏一同被擒,最后一起被押往南郡的临沮斩首。

2.关兴

正史中没有讲关平和关兴哪个是长次顺序。

关兴随刘备入蜀,关平留在荆州。

三国演义讲关羽北伐,水淹七军,派儿子关兴入成都报捷,显然正史的角度讲不可能,随刘备入川的概率较大。

关兴继承关羽爵位,年少时机灵聪慧,诸葛亮非常器重他,二十岁时当上了蜀国的侍中、中监军,显然是刘禅时期受封的。短短几年后就去世了,属于英年早逝。

儿子关统,娶了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没有嫡长子,庶长子关彝续封。

3.张苞

张飞长子,早逝。张苞的儿子张遵,年长后担任尚书,阴平之战时,蜀军被邓艾击败,随诸葛瞻战死绵竹。

4.张绍

张飞次子,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5.赵统

赵云长子,继承赵云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就是暂代领军的职务。

6.赵广

赵云次子,担任牙门将。景耀五年,跟随姜维率军北伐,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赵广也跟姜维在沓中种麦。

同年八月,魏国开始灭蜀战略,分兵三路大规模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出发进攻姜维驻守沓中的蜀军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攻武都拦截姜维退路,钟会率领十多万魏军主力攻打汉中。

姜维看出魏国的战略意图,慌忙撤往阴平,魏军追击蜀军小败,牙门将赵广在这场战役中殿后战死。


谱写历史长歌


赵云是三国时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是一员儒将,英俊潇洒,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他被称为常胜将军,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最完美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据说赵云有两儿一女,长子赵统,次子赵广。赵统在赵云去世后继承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随姜维前往沓中,曹魏的司马氏派五路大军进攻蜀汉时,赵广跟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在疆川口交战,姜维败走,退守剑阁,赵广在沓中临阵战死。赵云还有一个女儿赵氏,为关平之妻,生有一子关樾。由于在那时候,女子地位比较低,她们的名字基本都不见于史书,即使贵为孙权的妹妹以及刘备的老婆的孙夫人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而孙尚香的名字也只是传说。

三国后期,蜀国老将大多病亡战死,剩下赵云也英雄暮年,孔明最后一次伐魏,关兴张苞为争主帅位子差点在朝堂动手,幸亏赵云出面震摄,两人跟着做了先锋,后在征伐途中中了魏军埋伏,两人阵亡,而那时,赵云两子还小,没有跟得上冲锋陷阵。


硬汉1818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云有没有儿子,陈寿的《三国志 赵云传》中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赵统,一个叫赵广。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赵广门牙将,随姜维出战。从职务可以看出赵云的大儿子继承赵云的官职,基本是处理内务,也有不可能去冲锋陷阵,古代出名只有两项:要么读书中状元做大官,要么打仗立战功做将军。可以看出赵统这两项都没有机会,因此不出名很正常。再来看看赵广,门牙将就是随军出战的部将。姜维时期的蜀国已属于弱蜀,基本没打什么胜仗,因此不可能建立战功高升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关兴张苞,张苞善战,和父亲张飞一样,是位猛将。关兴从小听话懂事,诸葛亮对于故人之后很器重。带着张苞征站,由于张苞善战,建立不少战功,成为像张飞一样的将军。关兴由于诸葛亮的器重,年少在蜀中担任侍中,名声显赫。

最后就是刘家人一直打压赵家,从摔阿斗给赵云看开始,虽然赵云能力很强,一身征站没有败绩,保卫刘备也是尽心尽力,但刘备就是不重用赵云。阿斗对于救命恩人也只是敷衍了事,给了赵云这个五虎上将位置而已。对于后人并不重要,因此也是赵云后人不出名原因。

综上所述:一个人需要出名,除了能力好之外,遇到伯乐也同样重要。大家觉得是赵云后人不厉害还是其他原因呢?关系大家评论区留言。


历史追寻者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这类问题都是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毒害,为了凸显关羽、张飞的神武,小说把他们的儿子也全部神话,硬生生地搞出了“小关张”,好像“虎父无犬子”。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跟随刘备讨伐东吴,斩杀了东吴大将潘璋,夺回了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好一出“子报父仇”;后来跟随诸葛亮北伐,表现突出,斩杀越吉等大将,还和魏延合伙把张郃引进诸葛亮的埋伏圈,导致张郃被万箭射死。从以上的表现来看,关兴可以说没有辱没关羽的威名,但是他怎么死的,小说里面没有提到。

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也必须勇猛异常,而且使用家传武器八丈蛇矛,在小说里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先锋,击败郭淮、孙礼等大将,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追击的过程中,不慎掉落到山涧里,脑袋受伤而亡,为此诸葛亮自责痛苦,还咳出了血。

不过请各位注意,以上都是小说的演义,真正的关兴和张苞可没有这么风光。

关兴,继承了关羽的爵位,当了侍中,是皇帝的近臣,后来做中监军,就是帮助统帅处理一些杂务,顺便作为皇帝监督将军的耳目,可以看出来,关兴并没有做过将军,更没有上阵杀敌,而且只活了20多岁,具体生卒年竟然不详!

张苞还不如关兴,史书记载他早夭,生卒年同样不详,张飞的爵位也是由次子张绍承袭。

反观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确实也是默默无闻,《三国演义》中两人同时出场,作用是向诸葛亮报丧,赵云去世,然后被诸葛亮命令回去守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连罗贯中都懒得帮他们编一编吗?

但是与小说相反,历史上的赵统和赵广要比关兴、张苞出镜率更高一点,特别是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抵挡曹魏军队,最后在沓中战死,也算是为国尽忠。


荣耀历史


因为他们的父亲工作性质不一样。关羽与张飞都是统兵的将军,因此他们的儿子学的也大多是带兵打仗的经验。也就是说干的都是很容易出成绩露脸工作。

赵云跟随刘备千难万险,不改忠贞,深得刘备的信任,赵云大部分时间都做了刘备安全保卫工作。他因此统兵打仗机会不多,到了晚年,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

赵云教儿子学的也应该是安全保卫的知识与经验,教儿子光明磊落,不结党营私,性情冷静。带兵当主帅决不是儿子学习的重点,自然就看不到赵云儿子冲锋陷阵了。

赵云的大儿子赵统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爵位,被任命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赵云的小儿子叫赵广,其被封为牙门将。

这个职位是担任宫中宿卫,是继承赵云的工作。说明皇帝是象信任赵云一样信任他们,把性命交给他们。


删繁就简347


如果追究起历史的真实,那就无法回答了,

本回答仅植根于《三国演义》并结合自己所想阐明个人观点:

在演义中,关兴张苞的确不辱父名,出色的演绎了“虎父无犬子”,这种子承父志的结果很受大众喜爱和接受。

但个人觉得,即便演义真如史料,关兴张苞和赵云之子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首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赵云并不在列,

关键时候还是他哥儿仨亲,赵云毕竟外人,虽然关羽也承认赵云久随刘备,亦其弟也!

但毕竟没有正式结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理不通,

刘关张之间的情义已经超越家国生死,一人若然遇害,其他二人必然或从于地下或拼死报仇。

但赵云就不同了,他有自己保留的大局观和冷静的利害分析,这点从关羽被害就可以看出,

刘张二人不顾身死国灭誓要报仇,而赵云却有并不过于哀伤关羽之死,上奏刘备:国贼乃曹操,兄弟之仇为私,岂可因私废公?

反之亦然,如果某一战役战死的是赵云,刘备也顶多是像哭庞统一样,怜而厚葬之,或养其子于府中……

这就不难理解,刘关张和赵云之间都存在感情因素的区别,隔代如隔山,即便二者后代都算世交,

可世交和世交也是不同的,关兴张苞勇猛冲锋陷阵如同捍卫本家基业,

而赵云只不过是个忠实的打工者,其子更不肖说,若然魏吴入侵或者蜀国内乱,被动迎战不幸战死或有可能,

但如果主动出击请战则可能性不大,毕竟事不关己成分多些。

再则,关兴张苞二人父亲都遭遇害,于东吴有杀父之仇,切齿之恨,身为人子,其志必欲报仇,

配合上刘备的伐吴大计,争当急先锋,也就不难理解了,无论刘备伐吴是否全心寻仇,但二子必出全力是真的,

经历此番并肩作战之后,无论成败如何,关张二人肯定会遇战当先,逢敌向前,全力以死相报知己。

但赵云之子就不同了,其父尚在,无复仇之心切,凡事有父出头,他们乐得清闲,建功立业意念也并不强烈。

再则,按照演义中的说法,赵云取桂阳的时,赵范介绍寡嫂给赵云,说明赵云尚未婚配,其子尚未出世,

即便取桂阳当年赵云娶妻生子,而后刘备取益州用了三年,汉中之战持续了2年,

到得夷陵之战,赵云之子也才5-6岁,

或牙牙学语或嬉戏玩耍,而此刻关兴张苞业已成年,关张二人冲锋陷阵尚可,赵子怎么可能呢?

还有,关兴张苞跟着父辈们于战乱中长大,耳濡目染于父辈们的英雄事迹,父英雄,儿好汉,子承父业保河山,对成为父辈那样的英雄的意念比较强烈,再加上从小受到长辈们言传身教,根深蒂固心目中早已确立了刘关张一家亲的思想观念,

但赵云之子却不同尔语,刘备虽待赵云亲厚,但赵云也曾长坂坡救幼主,截江救阿斗相报,所以赵氏儿男并不欠蜀汉多少情。

所以作为打工者之子,他们的想法或许是:该吃吃,该喝喝,只要别亡国!


缘睦求瑜


赵云有两个儿子赵广和赵统,但只能说他们俩确实平庸。要不然凭借蜀汉后期人才那么凋零,但凡你有点本事,是不是?就能派的上用场。可惜,这两个人基本上也没有用得上。可以说是相当的平庸甚至无能。

当然,关兴,张苞也只是在《三国演义》里比较给力。实际上,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关兴和张苞都是早早夭折,更别说做将军先锋什么的立大功了。而好歹赵广是跟随姜维出师北伐的牙门将,在姜维战败还守剑阁的时候,赵广临阵战死。怎么说也是为国牺牲了。

总之实际上关羽,张飞,赵云的后代都算不上优秀,真是虎父犬子的代表(联想阿斗可能蜀汉的创始人集体对后代都是教子无方)。只是张飞,关羽的后人好歹在小说演绎中露脸了一下,而赵云的两个后人基本没出现过。因此有楼主的疑问。





书行客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现象,就是魏蜀吴三国的君王和他们的儿子以及继位者都被着重刻画,重点描写,而君主手下大将们的后代却介绍的少之又少。在三国那个群雄并起,名将辈出的特定历史年代里,每一方诸侯手下都是猛将如云,比如曹操手下有著名的五子良将,东吴孙权手下有江表12虎臣,而蜀汉刘备更是有威名赫赫、流传千古的五虎上将。今天我们以蜀汉政权为例,说说五虎上将中有关赵云儿子的故事!

刘备的后代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除此之外,关羽的儿子关兴,张飞的儿子张苞无论是在史料中还是三国演义中出镜率都挺高。而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姜维等人的后代却基本上没有详细叙说或者是很简单的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三国是一段很长的战乱时期,君王、名臣、武将数量众多,仅仅史料有记载的就有数百人,或许还有遗漏的,我们大多数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影视剧《三国演义》这个途径,而三国演义的作者也不可能把每一位人物以及他的儿子、孙子以及后代的后代一个一个全部详细描述,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蜀汉是三国中地盘最小,综合实力最弱的一方,地广人稀,人才凋零,武将更是严重缺乏,五虎大将在世,还好一些,五虎大将相继去世,蜀国武将的后备梯队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需要,那么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又必须有人接续,否则蜀汉这一章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将二代就成了主要切入点。

三、那么为什么关羽和张飞的后代关兴、张苞那么有名,而赵云的后代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三国演义中也没有怎么描述呢?其实,据史书记载,赵云也是有儿子的,而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赵统,二儿子叫赵广,并且她的妻子也来历不凡,是马超的妹妹叫马云禄,按理说都是将门之后,武艺应该不是很差,就如关兴和张苞一样,虽然武力不及其父,但至少也是蜀汉后期能征惯战的大将。可是,按照现有不多的文献记载,对于赵云两个儿子的描述少之又少,只是提及在赵云去世之后,后主刘禅将赵云的大儿子赵统封为虎贲中郎,二儿子赵广封为牙门将,令其二人为赵云守坟。

由此可见,他二人之能力应该是稀松平常,连后主和诸葛亮都不委以重任。所以,三国演义中也就没有必要多费笔墨了。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关羽、张飞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万人敌的勇将,他们和刘备情深义重。关羽、张飞武艺高强,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立下功劳的,当然刘备账下除了关羽、张飞这两个重要的猛将,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赵云。

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地方是介绍关羽、张飞、赵云的勇猛,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关斩将、张飞吓退曹操大军、赵云长坂坡显威等,对于他们的勇猛是不需质疑的。

而在《三国演义》中,在关羽、张飞去世后,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他们和其父亲一样都是勇猛之将。并且他们还都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同时还为蜀汉冲锋陷阵。但是在这时,却很少出现赵云的儿子。

那为什么关兴、张苞都在冲锋陷阵,为什么不见赵云的儿子呢?

其实,关羽、张飞之子的确是关兴、张苞,但是在正史中,张苞死的早,关兴又英年早逝。所以关兴、张苞冲锋陷阵则是《三国演义》中的。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就抛开正史,而以《三国演义》为主。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为结义兄弟,同样关兴和张苞又是结拜兄弟,因他们在武艺高强,所以又并称为小关张。

至于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张苞在冲锋陷阵,却不见赵云之子还是有原因的。

其实,虽然在书中少见赵云之子冲锋陷阵,并不是说赵云无子的,赵云是有两个儿子的,分别为赵统、赵广。而之所以少见他们冲锋陷阵,是因为他们的的武艺和关兴、张苞相比,是有一些差距的。


再则,关羽、张飞都是书中的重要人物,虽然赵云也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赵云也深受刘备信任,但是桃园三结义却没有赵云。同时关羽、张飞两人本身就是在冲锋陷阵,有独当一面的表现。而赵云则多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在刘备身边。

这样的话,作为关羽、张飞之子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作为冲锋陷阵的战将。而赵统、赵广武力不如小关张,小关张则就成了重要人物来描写。换句话说,就是小关张的表现盖过了赵统、赵广。


当然这毕竟是《三国演义》中的,下面就简单的说下正史上的赵统赵广。赵统在其父赵云去世后,袭赵云的爵位,为蜀汉虎贲中郎将,加行领军。赵广为赵统之弟,曾在牙门将,在曹魏司马氏派兵攻打蜀国时,赵广随姜维和魏军相战,后来赵广战死沙场。


中孚鉴


《三国演义》中关兴张苞的故事基本全是虚构,所以实际上无论是关兴张苞还是赵云的儿子都是在成都做闲官,唯独例外的是反倒是赵云的二子赵广跟随姜维战死。

正史上最早跟随刘备的元从系逐渐凋零没落,赵云死后更是无足轻重

这一点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出,早期孙乾、简雍、关张、赵云都是刘备阵营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后来随着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崛起,最早跟随刘备的“老人”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徐州就倾家荡产跟随刘备的糜家,虽然糜竺非常受刘备器重,刘备入主益州,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待遇是众臣之中是最高的。但是糜竺因为糜芳投降吕蒙,导致关羽兵败身亡的事情而羞愧难当,仅仅在关羽兵败之后一年就发病去世。

孙乾入蜀之后,地位和简雍相当,仅次于糜竺,但是刘备刚平定益州不久,孙乾就病逝了。简雍倒是没这么短命,但是自从建安十九年刘备入主益州,简雍再无任何事迹流传。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也许正是这种性格让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刘备所不喜,这才被冷藏了。总之建安十九年之后,甚至连简雍的死亡时间都没有记载。

关羽张飞身亡之后,他们的后代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备受诸葛亮器重,关兴张苞都没有上过战场,张苞更是早夭。赵云死后元从系更是没有任何存在感,赵统也没上过战场,反到是赵广跟随姜维战死。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关羽)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长子苞,早夭。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苞儿子张遵,为尚书,随诸葛瞻守于绵竹,与邓艾交战时,战死。”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三国志·蜀书六·赵云传》: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诸葛亮为何不重用元从系的后代

实际上诸葛亮是法家,治理蜀汉朝廷也是“依法治国”因此想要启用元从系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关兴、张苞都寿命不长,而长子也是需要继承爵位的,黄忠的孩子更是早夭,绝后。马超原本是一方诸侯,投降刘备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之举,原本就没有信任。


和诸葛亮用人体系有关,荆襄系的鼎力支持是诸葛亮能独揽大权的保证,投桃报李和公平是诸葛亮能保证蜀汉人心向背的关键。所以诸葛亮能提拔荆襄系的魁首马谡担当重任,但是在马谡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为了平衡其他派系的攻击,也只能挥泪斩马谡。

最终启用姜维作为接班人,蒋琬费祎实际上和姜维也是有矛盾的,直到费祎被降将郭修刺杀,斗争才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