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境,我们普通人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如何?


面对困境,我们普通人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如何?


昨天晚上,同学说他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公司的业务之一是天猫商铺的售卖,而他工作几年,在家通过网络和手机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

类似的线上远程办公的例子也有很多,作为一直线上办公的我,从过年到现在工作基本没停过。朋友圈里很多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朋友也开始在线上办公了,还有我媳妇,身为教师的她,这两天也开始在线上授课了。

可能教师还要忙一些,她说她每天要统计学生的健康信息、做表格、向领导汇报工作、停课不停学继续备课、视频会议、线上授课……

虽然她忙得团团转,但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忙起来也好啊!我实在是受不了每天闲着的生活了!

当然,线上远程办公并不适合所有人,很多工作需要实地操作,所以在一些人已经开始工作的当下,还有很多人无法正常开始工作。非常时期,我们首先要听从安排,然后再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手边的事情做好。

今天我就以线上远程办公为切入点,和大家谈谈我一些的想法和感受。

一、远程办公,我已体验了两年

虽然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但从2018年开始,我平时的日常工作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展开的。之所以从2018年算起,是因为2018年虽然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我,从单枪匹马的作战模式逐渐转变成了团队作战。

深感个人力量不够后,我才明白,其实想把事情做好,团队作战是重中之重。

就目前来讲,我的主要工作包括运营自媒体平台(微信公号、头条号、简书号)、线上培训和线上社群维护、写书等。

在做这些工作时,硬件工具需要电脑、平板、手机(当然网络是必备的),所需要的软件包括微信、QQ、石墨文档、印象笔记、Office办公、iwork套件等工具。

简单来讲,平时只需要背个包,装上手机电脑,哪里有网络就可以在哪里开工。

没有体验过自由职业的人,可能乍看起来觉得既轻松又简单,但其实我们的工作量,一点都不比正常坐班的人少。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只多不少。

因为少了很多固定的保障,所以即使在明明当日的工作已经处理完毕,明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我们还是处于紧绷的状态,觉得休息是浪费生命,不自觉地总想找些事情去做。

这也算一种生活或者说工作模式吧,之前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中,我自己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怀疑,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怀疑是否只有稳定的工作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但我现在已经完全想通,并坚定地开始走这条路了。

时代处于巨变之中,工作的模式千千万,新的工作模式也许即将到来。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必然》中讲到,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会成为菜鸟。

面对困境,我们普通人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如何?

尼尔·波兹曼说“媒介即隐喻”,其实不只是媒介,所有出现的对我们生活有影响的新东西都是隐喻。它们不动声色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缓慢又迅速。

身处其中可能感觉不到,但当我们回头再看时,其实已经走了很远。

当然,纯线上的远程办公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也是无法达到的,现在大部分企业的办公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不过科技一直在发展,未来的办公环境,谁又能完全预料呢。

就我个人来讲,平时多掌握和运用一些工具是非常有用的,这里的工具包括思维、认识、时间管理、办公等方面的工具。

个人操作系统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

二、面对困境,我们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如何?

除了本身有很多钱,抗风险能力很强的人以及现在已经开始线上远程上班的人(或正式上班的人)之外,还有很多无法正常工作待在家里没有收入的人。

其实这样的一种境况也能给我们每个人提个醒,面对危机或困境,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如何?

平日里,居安思危是一个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词,但当突然而至的危机到来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早做打算的重要性。

前两天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时,问起近况,他说关系不大,储蓄即使不出门也能花很长时间,同时还有一些短期资产的配置,无法上班也会产生收入。这是一种情况,但我们能考虑到,背着各种贷款,身负巨大压力的人,也同样不计其数。

昨天我阅读了香帅的《钱从哪里来——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一书,他在书中讲到:如果将财富分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增值,职业和城市的选择是人力资本增值的载体和土壤,房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短期配置则是资金资本增值的决定性因素。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财富分为我们自己值多少钱,再加我们搭配的资产值多少钱。

这本书很好,我在这里推荐一下。《钱从哪里来》不是简单教我们如何赚钱,如何致富,而是先从宏观大背景中探讨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变迁,然后再深入到每个普通人的成长和致富之路的选择。

香帅在书中指出了几个背景:

  • 第一,我国的经济体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对人口集聚、人力资本质量要求更高的
    服务消费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第二,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会使具有可编码、可重复性劳动特征的职业快速贬值
  • 第三,中国即将进入万元美金的中产型社会,“怕死、爱美、孤独”的消费趋势创造了更多有长期复利效应的职业机会
  • 第四。之前大中小城市普涨的局面结束。在对大城市房价进行各种约束的情形下,大城市领涨、大中城市跟涨、小城市微涨的态势逐渐成形。

根据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然后结合我们普通人,考虑我们的财富规划时,我能想到的是以下几点:

1、存钱非常重要

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讲,明天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失业,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得病,而现实中一个重病往往会毁掉一个家庭。存钱对于普通人来讲,首先是保障,然后是机会,无论我们之后想学习还是想投资,前期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

攒钱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给你积累本金,能让你在看准机会的时候出手。另一个好处是能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2、寻找“滚雪球”型的职业

在一个普通人的财富积累过程中,职业选择是重头戏。全球普通人70%以上的财富来源是劳动所得,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职业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但是,职业选择不容易,巴菲特有句著名的论断“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对职业选择来讲,这是一条亘古不破的真理:要去寻找既能稳定快速成长又可以积累长期人力资本的职业。

3、做好资产配置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想象中的理财就是存钱,其实储蓄只是理财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现在钱比较少,什么时候赚了大钱再去理财,其实理财是一种思维、一种生活习惯,只有你开始认真学习理财了,才会慢慢走向富裕。

分享一个最基本的理财方案:把财产分成四部分,40%用来投资,30%用来消费,20%用来储蓄,10%用来保险。用恒定混合型策略,在一种资产上涨后,就减少这种资产的总额,把它平均分配在其他的资产中。

其实,理财的本质就是滚雪球。首先你得有一种很强的未来感,把经由你手中的资产从抓不住的雪花变成越来越大的雪球。其次,开始雪球的大小从长期来看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要看你有没有,还有愿不愿意规划和打理。

理财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和克制消费的冲动。养成理财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理想的财务状态。最重要的是能把生活品质带上一条持续向上的斜坡,这是把控自己的生活,实现幸福生活的关键。

面对困境,我们普通人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如何?

三、信息时代,我们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什么?

很多时候,一个东西有没有价值主要看它的稀缺程度。

比如在平日中,水不是稀缺资源,也不怎么值钱,但是如果在荒漠中缺水的环境下,那么一杯水就非常值钱。同样,过去我们获取信息的技术不发达、渠道少,信息相对值钱,而在信息泛滥的当下,信息已变得不值钱。

反过来,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了我们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费力就自带的资源。

早在1971年,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说过: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内容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乏:无论它是什么,肯定是因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什么,那就是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

信息的丰富,促成了注意力的缺乏。

但是,尽管注意力那么珍贵,大部分人却根本不在乎它。

最近在家的这段时间,我看到很多人每天闲得无聊,要么是在无尽的信息海洋中不断焦虑,要么就只剩打游戏打牌刷视频睡觉来打发时间。

其实这样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认真安排,给自己充充电,让自己焦躁的心安静安静,或者认真规划一下自己之后要走的路。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换句话说,你如何安排自己的注意力,其实就是在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们这一生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分开来看,就是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方式。你用这段时间做了这件事,又用那段时间做了那件事。

从最本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一生就是一段时间。

今日你如何对待自己的时间,如何配置自己的注意力,明日你的财富抗风险能力就是什么水平,或者说,明日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