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何有些人還要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呢?

用戶64359795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1、大學生“嚴重過剩”了嗎?

這是一個充斥著焦慮的時代,有人在說大學生“嚴重過剩”,有人卻在說養老金“行將耗盡”,明明需要更多年輕的工薪階層來支撐社會的公共福利事業,然而卻沒有那麼多友好的崗位來歡迎蘿蔔們入坑。


有人說,這是因為蘿蔔們都希望在一線大城市裡哄搶有限的機會,看不上二、三線城市的“潛力”所導致的表面“過剩”。其實也未必然。


人才的流動從來都是順勢而動的,請問有多少人會因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潛力”,而砸進最能拼、最能掙的青春歲月,然後在人到中年時卻極有可能被這個終於“潛力”爆發的城市所拋棄呢?到那個時候,新興的城市會毫無廉恥地說:“這個社會正在殘酷地淘汰著不思進取的人!”


反正幾十年後都會聽到這句話,那何不在機會更多的城市多一些歷練,多上幾級臺階,多攢些財富呢?


說到底,不是大學生過剩了,而是就業環境惡劣了。


2、大學生就業環境惡劣了,孩子就沒必要上大學了嗎?

很多很多年前,因為人多了,糧食不夠吃了,我們節制生育;現在大學生多了,就業困難了,我們就不用送孩子上大學了嗎?


為啥?是怕孩子畢業後搶不過別人,沒了飯碗?還是要為這個惡劣的就業環境做些貢獻?


我記得網上經常流傳一篇關於一位爸爸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傳說,大致上就是說你學到的越多,學歷越高,你將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將擁有更多創造世界的能力。


現今社會是知識的時代,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既是一場經濟的戰爭,更是一場科技的戰爭,弱肉強食,從來都是適者生存。


這個時代不是大學生過剩了,而是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如果孩子有志也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學識,作為家長怎會不支持呢?


甚至我們的社會,也一直通過各種各樣的公益幫困活動,資助那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孩子完成學業,走進大學之門。

3、要不要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呢?

家長總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過得好。


中國的老父母們哪怕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生怕虧待了孩子,耽誤了孩子的前程。這是我們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當然,也與獨生子女這一特定的時代有關。過去多子女的家庭,孩子們會均攤掉來自父母的焦慮和期待。不會像獨生子女家庭那樣,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全家充滿期許的目光都只聚焦在一個孩子的身上。


於是,加上我們傳統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理念,就形成了哪怕是砸鍋賣鐵,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供孩子上大學的信念。說到底,不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擁有和自己不一樣的天地嗎?


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在大學裡目標非常明確,學習非常刻苦,工作後也非常的拼。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很迷茫,因為父母不顧一切的付出,成為了他們必須成功的責任。而這個殘酷的就業環境和城市生存壓力,離父母心目中那個衣錦還鄉的理想太過遙遠了。


所以,我始終認為支持孩子的求學之路,要量力而行。


多元化的社會,改變命運的路早已不止讀書一條。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因為你考上大學了,相對來講會有更好的出路,況且上大學是一段經歷,畢竟這裡面五味陳雜,讓你可以更好地過渡到社會,而且上大學也是為了更深層次的進修,知識豐富了,看得自然就遠了。對於寒門子弟,考大學也是最再好不過的一條路了,就拿本人來說吧,其實我以前成績一直很差,直到高二還在熬夜打遊戲,高三時本想輟學去掙錢,但看到父母不惜重金給我報補習班,本來家裡資金就緊,變得更緊了,我就在那最後一年突擊了上去,,雖然成績不是很理想,但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估計當時選擇了輟學,人生軌跡就會改變。所以考大學是多麼重要一目瞭然。


罱笙箬筱


為什麼?

一,因為便宜。

學費5000元/年,四年20000元;住宿費1200元/年,四年4800元; 書費400元/年,四年書費1600元;;生活費1000元/月,四年48000元。

你要是學個程序員或會計,培訓一下2萬起步。

二,人公司認可啊。

“我高中畢業,自學程序三年,編程厲害”,“不好意思,我們只招本科生”;“我高中畢業,自考會計”,“不好意思,我們只招本科生”;“我高中畢業,工作經驗多年”,“不好意思,我們只招本科生”。

為什麼要讀大學,你倒是讓社會上招聘本科起步或專科起步的,先取消學歷限制啊。

對了,專科學費更貴。


波霸皮子


不久前,985名大學畢業生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不幸身亡。

在網上的一次討論中,除了說傳銷組織有害外,矛頭直指李文星本人。

985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大學生連傳銷組織都分不清嗎?

上大學有什麼用?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一名畢業生在家鄉賣豬肉被抓。

許多人都在問,他上這樣一所名牌大學有什麼用?

鄰居的哥哥大學畢業,在一家公司工作,月薪兩千或三千元。

父親從工地回來,對他吼道:“你上大學有什麼用?我掙的錢沒有我掙的多。”

一個笑話在網上瘋傳:

A初中輟學,但他的伴侶最終進入了一所名牌大學。

十年後,作為一個部門經理,A正在考慮是否錄取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畢業於一所著名的大學。

你已經聽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歇斯底里地告訴你:上大學有什麼意義?

這真的是一群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和受過大學傷害的人的狂歡。

它們以相對較小的概率和負面事件動搖著年輕人對知識的追求。

我一直覺得,社會最大的恐懼就是人們不再尊重知識,不再認為知識就是追求生活的厚度和自我完善。

事實上,只要那些認真對待他們的大學生活,並活到他們的青春花他們的大學時間,不會認為大學是無用的。

如果你認為大學沒用,不是因為它沒用,而是因為你沒用。


大學有什麼用?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塑造。

首先,大學學習可以提高個人的知識和修養,而“免費無用”的教育是一種精神興趣。

我在大學裡接受了文科教育,一個被認為是“無用”的專業,沒有技能,沒有天賦,也沒有找工作。

但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大學教育。

我們去看越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去了省圖書館,看看現代科技和傳統閱讀方式的變化。

我們去調查和拍攝家庭寄宿家庭的視頻,制定一個計劃。

我們甚至會討論一些佛教和哲學的問題,在交流中感受心胸的開闊。

我們學到的任何東西似乎都不利於就業,不利於賺錢。

但那些所謂的“無用之用”已經深入骨髓,而“免費而無用”的教育能帶來更有趣的生活。

上大學,不僅要拿到文憑,不僅要找工作,而且要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豐富自己的生活。

大學將給你足夠的時間和實踐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它將重建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觀,你的世界觀。

在大學裡有很長一段時間,你可以用一種不那麼功利的方式規劃你的未來。

你想做什麼,你想成為什麼,你想做什麼,你將來想成為什麼。

大學給你思考的時間和實踐的機會。

最後,你需要知道,大學有這種能力,這使人們能夠正確規劃他們的未來和夢想更多。


大學的作用也體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上。

首先,大學是縮小社會差距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這使得離開家庭進入更高的階層成為可能。

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遼寧省某縣的一名男生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該縣唯一考上北京大學的男生。

他的父母都是農民,聽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流著淚說一定要工作掙錢,供孩子上學。

男孩說了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北京高考狀元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許我奮鬥的終點是他們的起點,但是大學可以幫助我迎頭趕上,縮小差距。

沒有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下一代的出身。

其次,大學帶來的朋友和同學將是一生的財富。

去上大學,見見你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

在工作和金錢的關係中,任何朋友都不是純潔的。

但是大學同學是年輕人最簡單的關係。

這群志趣相投的人會成為一生的朋友,相互支持的歲月會比這一年更好


新知榜


用人單位需要

我是2014年畢業的,二本院校,當年畢業後靠公務員和教師的最低學歷是大專(有部分崗位招大專生),現在是2019年,你會發現幾乎全國的招聘公告的最低學歷要求時本科,一些好的崗位甚至最低學位要求時碩士。

機關事業單位如此,更不用說企業了。全國500強的企業只會去985、211舉辦校園招聘會,你何時見過那些知名企業去二本院校開過招聘會?

人口越來越多

換個思維,現在連大學生都“嚴重過剩”了,那豈不是專科生都“超級嚴重過剩”了。

我們單位有些“老人”都是專科畢業,因為那時人少呀。

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人口過剩


小粟的林邊小屋


因為大學是一個平臺啊,有了這個平臺那才能飛的更遠,現在好多證書不都是要本科學歷才能考的?

還有社會人才招聘的要求,絕大多數都是要本科生起步的。現在有的都出現研究生起步了。很多人可能就是看到這些現象,才會不惜一切代價送孩子上大學吧。

至於大學生嚴重過剩,啊,其實早就過剩了。不管是事業單位,銀行,還是企業,招聘的時候,只要有研究生,很多就不會要本科生。

一個機械電子專業的本科學弟,他從大一開始就跟著教授在實驗室搞實驗,直到今年畢業,教授為了“犒勞”他這麼多年的“辛勤勞作”,給他介紹了一個開發機器人的公司。應聘的時候,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只要研究生,教授道:其實研究生也就那樣,你就讓他試試嘛!

所以說,現在研究生都不值錢了嗎?本科生是不是更不值錢了?


微教


大學生嚴重過剩,90後這一代人是深有體驗。


80後的還有畢業之後就分配的,90畢業,就要意味著自己找工作。


我和哥哥差了八歲,他高考的時候,全班六十人,一本就十個,本科一共三十來個。全校1500多名應屆生,考上大學的就兩三百人。他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是國家分的,他選擇了放棄國家分配,自己簽了單位。但是,那個時候一本大學的學歷還是很拿得出手的。他簽單位的時候,是十幾個單位搶一個人。


我高考的時候,全班六十多個,二十多個一本,六十多個全是三本以上。全校1500名應屆生,三本以上的升學率是87%。我畢業的時候,是一個用人單位招十個人,周圍為了上百個人。


但,明明大學生找工作這麼困難,為什麼家長供孩子上學呢?


第一,上大學你不一定能實現你的人生理想,不上大學確實一定不能實現的。現在的很多工作,他都是有門檻的。


如果你想做學問,那你肯定得有拿得出手的文憑。不然,沒有學歷,你說你是做學問的,一般人都會把你當詐騙犯。你如果想做技術,那你也得看得懂操做說明。

找工作的時候,招人單位是先看學歷的。技術學校的學歷沒法看,再加上,技術學校,還比不上本科。至少,本科還能學點兒理論,但是,很多技術學校,理論不行,技術沒有。


此外,學歷是敲門磚,即便技術再好,也得先敲開了門才能展示。所以,為了能先進門,還是要先拿本子的。


第二,前幾年,國家的人才計劃。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確實是卻大學生,為了培養人才,國家有很多的扶持計劃,比如說,助學金,助學貸款,這都給上大學的提供了方便。


第三,思想偏見。


我爸的心中,考上大學,那就是魚躍龍門,在他心中,這就相當於考上了狀元。拿出去說,臉上有光。如果說是考了技術學校,我爸認為,這是實在沒學校收了,才不得不選擇的路。而且,在他心中,念大學出來是要做官的,念技校出來,就是修車的。


第四,沒有好的技術學校。我的同學學的是技術,混凝土設計專業的。大學三年,在學校混了三年,從來沒見過實操。現在的很多技術學校,確實是徒有其名。所以,相比較而言,本科學校還能有一個不錯的文憑。


我個人覺得,別培養大學生了。還是實際點兒,為各行各業培養一些實際的技術性人才吧!只會理論的大學生,其實真的比不上一個技術工。


也希望,用人單位招人別隻看文憑了。畢竟,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夜歸寧0828


大學升嚴重過剩?不存在的 沒有核心競爭力才是最大的問題



孩子其實在K12(小學—高中的12年)階段學習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常識,大學所學、所經歷的才是以後在社會上的核心競爭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同一個班的孩子,大學四年的經歷決定著畢業以後有不同的工作的單位、高低差別很大薪資。


大學思念的空閒時間很多,有的孩子學則看書積累知識,有的孩子選擇做兼職,打工更早的接觸社會,體驗什麼樣的工作是自己比較擅長,找到自己比較喜歡的。



說說我自己:

我大學的時候出去打工,以為是體育學院的,所以平時可以去做網球裁判。每年暑假去高爾夫球場做球童,冬天去滑雪場做教練。幾年的經歷讓我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的認識自己,不斷挑戰,突破自己。研究生期間更是較早的接觸互聯網,接觸線上教育。


所以在畢業後就能拿到8K的工資(2線城市,並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可能對於一些比較厲害的學生我的薪資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已經算是一份不錯的收入了。


所以說大學的經歷是孩子在造就自己和認識自己的過程。看我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跟北理工的研究生一起實習,都沒通過試用期。但是這類“學習機器”到底是否適合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另一個角度講,有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的素質、三觀、眼界,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所以送孩子上大學還是很有必要的。關鍵是本科4年是如何度過的。


畢業=失業?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因為沒人要,而是迷茫,無措,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對於薪資不滿足,對領導不滿,對企業不滿。其實仔細去想,每一份工作都是在學習積累,能學到不同的東西,你到底有沒有去合理吸收的同時提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國家的發展永遠不會出現“人才過剩”,只不過是沒有找到自己適合的就業方向,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罷了。找不到工作只是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已。希望各位學弟學妹們看到能這個回答能夠合理的擺正自己,儘可能早的去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迷茫。


紀先生好厲害


不久前,985名大學畢業生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不幸身亡。

在網上的一次討論中,除了說傳銷組織有害外,矛頭直指李文星本人。

985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大學生連傳銷組織都分不清嗎?

上大學有什麼用?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一名畢業生在家鄉賣豬肉被抓。

許多人都在問,他上這樣一所名牌大學有什麼用?

鄰居的哥哥大學畢業,在一家公司工作,月薪兩千或三千元。

父親從工地回來,對他吼道:“你上大學有什麼用?我掙的錢沒有我掙的多。”

一個笑話在網上瘋傳:

A初中輟學,但他的伴侶最終進入了一所名牌大學。

十年後,作為一個部門經理,A正在考慮是否錄取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畢業於一所著名的大學。

你已經聽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歇斯底里地告訴你:上大學有什麼意義?

這真的是一群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和受過大學傷害的人的狂歡。

它們以相對較小的概率和負面事件動搖著年輕人對知識的追求。

我一直覺得,社會最大的恐懼就是人們不再尊重知識,不再認為知識就是追求生活的厚度和自我完善。

事實上,只要那些認真對待他們的大學生活,並活到他們的青春花他們的大學時間,不會認為大學是無用的。

如果你認為大學沒用,不是因為它沒用,而是因為你沒用。

大學有什麼用?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塑造。

首先,大學學習可以提高個人的知識和修養,而“免費無用”的教育是一種精神興趣。

我在大學裡接受了文科教育,一個被認為是“無用”的專業,沒有技能,沒有天賦,也沒有找工作。

但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大學教育。

我們去看越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去了省圖書館,看看現代科技和傳統閱讀方式的變化。

我們去調查和拍攝家庭寄宿家庭的視頻,制定一個計劃。

我們甚至會討論一些佛教和哲學的問題,在交流中感受心胸的開闊。

我們學到的任何東西似乎都不利於就業,不利於賺錢。

但那些所謂的“無用之用”已經深入骨髓,而“免費而無用”的教育能帶來更有趣的生活。

上大學,不僅要拿到文憑,不僅要找工作,而且要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豐富自己的生活。

大學將給你足夠的時間和實踐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它將重建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觀,你的世界觀。

在大學裡有很長一段時間,你可以用一種不那麼功利的方式規劃你的未來。

你想做什麼,你想成為什麼,你想做什麼,你將來想成為什麼。

大學給你思考的時間和實踐的機會。

最後,你需要知道,大學有這種能力,這使人們能夠正確規劃他們的未來和夢想更多。

大學的作用也體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上。

首先,大學是縮小社會差距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這使得離開家庭進入更高的階層成為可能。

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遼寧省某縣的一名男生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該縣唯一考上北京大學的男生。

他的父母都是農民,聽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流著淚說一定要工作掙錢,供孩子上學。

男孩說了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北京高考狀元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許我奮鬥的終點是他們的起點,但是大學可以幫助我迎頭趕上,縮小差距。

沒有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下一代的出身。

其次,大學帶來的朋友和同學將是一生的財富。

去上大學,見見你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

在工作和金錢的關係中,任何朋友都不是純潔的。

但是大學同學是年輕人最簡單的關係。

這群志趣相投的人會成為一生的朋友,相互支持的歲月會比這一年更好


五好導學


為什麼要上大學?

 

我在我校培訓部教書時曾經有個家長,看上去衣著非常普通,據說她和先生開了一個小商店,供養兩個上學的孩子。

 

大女兒在外地上私立高中,小女兒初中,週末在我們這裡上英語培訓。

 

第一次試聽完她直接問孩子怎麼樣,得到肯定的回覆後馬上就要報名一對一的課程。

 

我提醒她孩子成績還不錯,完全可以上個小班,10幾個孩子,費用要低很多。可是她不同意,堅持要求一對一,說這樣效果肯定要更好。

 

上課沒多久她告知我和孩子商量後決定加課。後來每一次續費她都是積極主動,提前很久就交了。

 

後來熟悉了我才知道她的女兒每個培訓都是一對一,這樣算下來每年的培訓費用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我提醒她孩子的求學之路還很長,這樣砸錢是不是值得。她聽了馬上回答:當然值得。然後就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來自農村,小時候家裡窮,父母無力供她讀書,她現在沒有文化,覺得非常遺憾,不能讓女兒也學當年的自己。

 

她說這個時代變化這樣快,以後沒有文化寸步難行,而且有文化的人有更多的選擇,不像她這樣只能做體力勞動,經營一個賺錢很少的小店。

 

我問她小店的收入能否支撐這樣昂貴的培訓費用,她答:當然不夠,小店的收入僅夠日常開銷,孩子培訓費是賣了房子湊的錢。

 

原來,這位女士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非常聰明,也有眼光,很早就開始做各種生意,攢了第一桶金,後來在房市高漲前投資了幾套房產,現在房子增值很多,就開始賣房子。

 

我告訴她,我雖然讀書上大學,但沒有她的聰慧與魄力,從財力而言,她早就甩我N條街了,所以上大學與賺錢和優渥的生活不是必然聯繫的。

 

她答:人生不僅僅是金錢,上大學,讀書多了,遇到更優秀的人,思路開闊了,更有可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自己認識的人沒上過學卻發財了,但那畢竟是少數,不能相信那些故事。

 

人還是踏踏實實學習工作比較好,方向沒有錯。

 

那天下午,這位普通的,沒有念過書的女士,給我這個大學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