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么?

宁哥说事


明成祖与惠帝朱允炆相比,是更显暴政了些,有好多对于他的否定与他得天下的方式有甚多渊源。靖难之役,尽管是以朱棣的胜利告终,但他即位的不正留下了好多问题。再跟问题上他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不能用好与不好来彻底评价他,有功也有过,郑和下西洋让更多的国家知道了华夏大国,互通了文化交流,却也造成明宣宗时期国库的不足。组织编撰的永乐大典,进一步巩固了大明山河,在明朝前期更需要有一个他这样的皇帝。

朱棣雄才大略,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和朱元璋一样对待贪官污吏绝不姑息,锦衣卫也只是针对那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士绅豪强。朱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算上一个是比较好的皇帝了,严比较严严厉,而且朱棣修了永乐大典,也算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政绩。





旧时影像


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

朱棣在位期间,先后五次率兵北伐,消灭残元势力,安定北方边境,最终病死于第五次胜利回师的路上,可以说朱棣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开后世君王之表率。

朱棣北伐蒙古,南征安南,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明朝国威,纵朱棣一朝,来北京朝贡的国家超过六十个,受大明皇帝册封的国家三十余个,可以说,朱棣用自己的能力诠释了什么是“不怒自威”,什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很少发动对外战争的情况下令很多国家甘为明朝附属国,这种民族自豪感,我认为比那些用千百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更有意义。能让敌人不敢主动侵略甚至甘愿俯首称臣,这才是真正的强大,朱棣便做到了这一点。

但朱棣的成就也绝不仅仅是对外政策上,在对内方面,朱棣采取了疏通运河,奖励耕种,减免赋税等措施大力发展民生经济。所以我认为,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用兵如神,是难得一遇的明君。

朱棣的功绩

编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改革吏治

明太祖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潜规则。

迁都北京

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原名北平)的事件。因发生于永乐年间,故名。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他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四年,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十八年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至明亡,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十三陵中的首陵,是成祖永乐皇帝的长陵。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平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

建造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成为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拓展知识

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很本分的驻守北京,在燕地尽职尽责的防御蒙古人,从没做过任何僭越之事,“靖难之役”之前,朱棣是一个很合格的藩王,他完美的完成了朱元璋当年分封他们到各地为王,为朱家守江山的美好愿望。不得不说在朱元璋众多儿子当中,朱棣最像他,太子朱标仁孝,性情太软弱,其他的儿子大多都沉迷酒色,几乎都是庸俗之辈,只有朱棣最勤于政务,在封地脚踏实地的为大明朝尽心尽力,也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朱棣的身上散发着非比寻常的胆识与气魄,所以朱元璋将大明最重要的燕地交给朱棣,又给他娶了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为王妃,可见朱元璋很器重朱棣,而朱棣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厚望,因此对朱元璋而言,朱棣应该是他最为自豪的儿子。

当然了朱棣篡权并诛杀了很多建文旧臣,这是他一辈子也洗不掉的污点,如果朱棣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杀了这么多人,一定会受到后人万世的唾骂,但朱棣是一个君,所有对他的评价都不能仅仅站在“家”的角度而要站在“国”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在封建时代,这种时代的局限性,思想的局限性决定了如朱棣这般有野心,有能力成为一代雄主的人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牺牲。而且朱棣造反实在是朱允炆逼的,如果朱棣真的早就有造反之心,那么他不会等到北平被朱允炆派来的人接管之后再起兵,更不会等到自己的部队被朱允炆借口调走之后再起兵,历史上有自己的大本营被别人占了,部队被别人调走了再发动叛乱的吗?如果有那也只有朱棣一人而已,再看看朱棣起兵后的几次作战,很多次都是打了败仗,自己还差点被杀,从北京打到南京,虽然只用了四年,但却多次险象环生,这种狼狈真看不出来像是蓄谋已久的,更像是仓促起兵。

朱棣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他既做了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也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不管是为君为子,他都无愧于家,无愧于国。





帝天陌


我觉得朱棣是一代明君,论文韬武略上明成祖绝对是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朱棣北征蒙古,南平安南,东北设指挥史,西南设宣慰使,西北设哈密卫。用强有力手段维护华夏版图完整。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商贸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我觉得说他是一代明君,也是名副其实。





云鹏品古斋


朱棣当然算是明朝的一代明君,他虽然是夺权上位的,但不能否认他的治国功绩。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多次亲征北元残余势力,南伐安南,东击倭寇,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朱棣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朱棣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总而言之,朱棣是一位强势的雄主,对国家贡献颇大。


大秦铁鹰剑士


就此问题而言,可以肯定的回答朱棣是明朝的一代明君。早年期间,他被封为燕王,后朱允炆称帝决定削藩,终于决定起兵攻打建文帝。幸运的是,他打赢了这场战役。不过由于他的皇位是如此得来的,对于他的评价有时候会褒贬不一,就单论他作出的政绩足以称为明君。

政治上:设置内阁,改革吏治

称帝后,他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加强了对豪强地主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开始利用宦官出使、监军、分镇,设置东厂衙门,恢复锦衣卫。两者相结合,由此发展和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他完善了文官制度,逐渐形成了之后内阁制度的雏形。而这一制度后又被西方国家所效仿。

经济上:疏通运河,完善军事屯田制度


朱棣认为“斯民小康”乃是治平天下的根本,遂着重发展并完善了军事屯田制度,以保证对军粮和边饷的供给。在中原又鼓励农民种植荒地,促进了生产,由此在他执政期间,赋役达到了最高峰。为了满足京城的各种物资的需求,决定疏通运河,这一举措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军事上:南征安南,北征蒙古

安南自汉唐就一直属其领地,只是在五代后便独立为国。后趁元朝战乱时发兵霸占了丘温、庆远等五县。朱元璋在位期间因不愿再发动战争,便由着它处于半独立状态。朱棣称帝后,开始派兵攻打,最终取得战役胜利,被并入了明朝的领土。为了彻底清除元朝的残余势力,他决定亲自率军北伐。只是北伐蒙古却并不顺利,直到五次北伐才使得蒙古势力削弱,而朱棣也在战役胜利回朝途中病逝。

事实也证明朱棣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的,他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发展了经济、巩固了皇权、派遣郑和下西洋,在外交上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艾看历史


前不久大明风华在网上热播,剧中前半部分写得就是朱棣一家是怎样通过造反夺取皇位的,还有就是朱棣在位期间不断的发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还有派遣郑和岀使西洋的剧情,其实这些都符合事实,朱棣就是明成祖,没错,他就是修永乐大典的那个皇帝,他的年号就是永乐。至于说他是不是一代明君,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度过中国古代史,我认为他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数一数二了,称得上一代明君了。


SungLui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南直隶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世称永乐大帝《明史·成祖本纪》: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从明史可以看出朱棣一位雄才大略明君。


历史的宠儿


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吗?

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人认为朱棣五征漠北是徒劳无功。然而朱棣在位的时候,不光有有五征漠北,还有七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重要举措,下面就给大家列一列朱棣的丰功伟绩!

首先是进一步开辟汉人生存空间的同时,奠定了今后600年的外交框架,甚至可以延伸到当下的“一带一路”,以及更远的未来。

1.开拓运河

很多人只知道,隋运河淤塞之后,新的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修,对此顶礼膜拜。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元代大运河的运输量如何。 有说法认为,元代大运河每年能够供应给京师的漕米仅10万石,出处不可考,但从元代以海运代替漕运来看,运河确实不怎么好用。海运用着舒服一些,但是漂没很严重。

【海运,始於元至元中。伯颜用朱清、张瑄运粮输京师,仅四万馀石。其后日增,至三百万馀石。初,海道万三千馀里,最险恶,既而开生道,稍径直。后殷明略又开新道,尤便。然皆出大洋,风利,自浙西抵京不过旬日,而漂失甚多】。

元吹喜欢胡扯说明代坚持漕运是因为沿运河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反过来,运河如果能在运输物资的同时,帮助灌溉,带动沿线经济,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至于什么运河让沿岸老百姓破产,那么要问杨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龙舟巡幸,又多次出动上百万人次征讨高句丽。

顺带一提,清代曹寅任江宁织造、管两淮盐务,家产丰盈,就因为运河带动周边经济。不过后来康熙大帝六次南巡,又强调不要扰民(虽然扰民不可能小),所以很多钱不得不由曹寅顶缸,曹家到雍正时代因为还不清顶缸的欠款被抄家,也就破落了。

总之呢,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此后明代运河最高漕运量高达400万石,运河也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极大地带动了沿边经济的发展。

2.贵州设省

朱棣的另一项重大贡献,乃是贵州设省。

汉唐以来,贵州群山便被大大小小的土司头人占据,元朝对贵州的控制,不过羁縻而已。安田宋扬四大土司瓜分了贵州大地,宛然裂土封王。

元成宗时代,试图开疆拓土,曾经在张弘范麾下效力的“金头将军”刘深(此人号称极为骁勇,张弘范的战功一半是此人之力),受皇命征讨泰国境内的“八百媳妇国”。

然而刘深路过贵州西部,因征粮激起土著反抗,水东土司宋隆济、水西女土司奢节(已故的安氏土司家主安里之妻)相继起兵,刘深迎战之下——

【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失地千余里】。

虽然元成宗增兵换将,但战局仍然缺乏起色,甚至连贵州城(顺元城)都被攻陷摧毁,征行万户张宏纲、贵州知州张怀德皆战死。

战争进行了两年之后,水东宋氏发生了分裂,元军才艰难地将奢节、宋隆济捕杀。 水西、水东两土司并未被废除,其削减的土地很一部分被交给了播州杨氏,导致了播州杨家势力的壮大。元政府只是重建了贵州城,选址在今天的贵阳。也就是说,元对贵州的实际控制,仍不过贵阳孤城。

到了永乐朝,朱棣借思州田氏内乱之机,果断介入,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率军讨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思州田氏毁灭性打击,令其一蹶不振,一举夺取了贵州东部铜仁一带的两州八府之地。

随后,朱棣又胁迫水东宋氏交出了大片膏腴之地,扩大了贵阳的管辖范围,从此在贵州设省,不断移民,贵州汉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力和文化也快速发展。


3.析分麓川

永乐帝对于云南同样重视,延续了洪武朝大力经营云南的国策。 1388年定边之战后,麓川王国虽然损失了一些土地,影响力大跌(详见拙文《定边之战》),但实力仍然雄厚。

思伦发之子思行法在位期间,朱棣继续削弱麓川,册封泰族头人,分割出木邦(今缅甸掸邦北)、孟养(今缅甸克钦邦)、孟定(今临沧耿马)、大侯(今临沧云县)、南甸(今德宏梁河)五土州府和潞江(今保山潞江坝)、湾甸(今保山昌宁)、孟连(今临沧孟连)、者乐甸(今普洱镇沅)五长官司,使麓川辖地仅剩勐卯、陇川等地,强大的麓川王国一蹶不振,从此云南大地,始为中国之有。

4.扫清倭氛

在东面,朱棣则解决了从忽必烈时代开始,延续百年的倭寇之祸。

忽必烈东讨日本,不但损兵折将,丧师辱国,而且导致了财政困窘的镰仓幕府经济崩溃,大量生活不下去的武士下海为寇,整整折腾了元朝百年,元王朝无力剿灭,使得元代沿海军民痛不欲生。

朱元璋时代诸事纷纭,精力有限,虽然与日本有过往来,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倭寇问题。

到了朱棣时代,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文武两开花,一方面令名将刘荣镇守辽东,在望海埚大破倭人,剑光寒贼胆,另一方面与日本开勘合贸易,室町大将军足利义满以日本国王身份,向大明称臣纳贡,约束倭寇。于是百年倭氛,一朝廓清,大明声威,远播东国,下次倭寇大规模侵袭,已经是明朝后期嘉靖朝之事了。

5.开辟丝路

2018年春晚,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展示的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丝路山水地图》是明代中后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
明代与中亚、西亚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再次开拓,正是从朱棣派陈诚五使西域开始的。

陈诚,江西省吉水县人,一生曾五次远使西域。这五次出使西域,除赴撒里畏兀儿重建安定卫,安抚葱岭以东天山南北旧疆诸地外,其主要使命是与帖木儿帝国的友好往来。第二次归来,陈诚向永乐帝呈上一份报告《西域行程记》,即作于他出使哈烈的途中,这是他的旅行日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自肃州出发一直到哈烈的具体行程以及沿途的气候、地理、风俗民情,是明代初期关于中亚形势最重要的资料。

《西域行程记》的发现,对研究明代的中西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行程记看,陈诚一行自酒泉北门外西行,渡过北大河,途径嘉峪关,沿着古丝绸之路出玉门关至哈密,然后赴西域,终点哈烈城,即告此次出使顺利完成。 明代经略丝路,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商业发展,扩大国家影响力,更是为了实现汉人未竟的梦想。

汉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被安息(帕提亚人)阻挡,功败垂成。而唐王朝也未能和拜占庭帝国建立正式外交联系。永乐朝之后,明王朝继续开拓丝路,终于和对东方自称鲁密(即罗马)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了官方联络。

明代中国与土耳其的交住,可以从《明史》(卷三三二)记载中得以证明:

【鲁迷,去中国绝远。嘉靖三年,遣使贡狮子、西牛。……五年冬,复以二物来贡。即颁赠,其使臣言,长途跋涉,费至二万二千余金,请加赐。……二十二年,偕天方诸国贡马及方物。明年,还至甘卅。会迤北贼入寇,总兵官杨信令贡使九十余人往御,死者九人。帝闻,褫信职,命有司棺敛,归其丧。二十七年、三十年入贡。其贡有珊瑚、琥珀、金刚钻、花瓷器、锁服、撒哈刺帐、羚羊角、西狗皮、猞列孙皮、铁角皮之属。】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明朝的时候,土耳其人常来中国访问。特别是在嘉靖年间,土耳其五次派使团来华访问,其中一次使团的成员达90余人。对于这些土耳其的使团,中国皇帝极为重视,下旨热情相待,甚至在回程途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要亲自过问,妥善处理。这表明在当时中土友好交往是朝廷中的头等大事。

大明王朝西拓丝路的终点一直到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圆了古人与欧洲世界级帝国东西互尊的梦想,大明雄风,远追汉唐,岂不令人血脉贲张乎? 而丝路的开辟,也成为技术、资源和信息的重要输入渠道。清王朝虽然拥有新疆,但是对中亚、西亚的影响力远不及明朝,也就比明朝闭塞许多。

6.开设奴儿干都司

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治所在特林,今俄罗斯境内。

元朝也曾经在这里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原因很搞笑,企图通过鞑靼海峡(今称鄂霍茨克海峡),抄袭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地区。后来忽必烈死了,元朝内政乱七八糟,没人再提继续打日本的事情,征东元帅府也就没人管理了。

当时明王朝接收的辽东辽西之地,残破无比,经过明一朝经营,也不过达到300万左右人口。(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明朝后期东北也是中国领土,可为什么有人说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增加了?》)。终明一朝,当然是无力把北面的松嫩平原进行移民,同化当地的女真人,更不必说开发外东北。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设努尔干都司是地图开疆,这正说明了朱棣超越时代的国际化视野。松嫩、黑龙江以外之地,纵然大明不能消化,亦将留给后世,不容他国染指! 朱棣一再强调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亦失哈曾奉命九上北海。在此期间,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厂,有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为证。 亦失哈在永乐时代建立了永宁寺及永宁寺碑,宣德朝再往奴儿干时发现被土人所毁,马上重建,并劝谕土人以祸福,此后该碑存留至今,成为中国曾经拥有外东北的重要标志。

而清吹号称东北是清朝的嫁妆,但清朝在外东北却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标志物。 按照正常的发展,汉人应该在明朝之后的王朝涌入整个东北地区,将其彻底汉化。满清却因为本身民族原因导致的自闭,使得东北人口稀少,适合耕种的外东北终于沦陷于沙俄之手,此清廷所以大有罪于中国,大辜负于前朝也。

7.经略西藏

明代以茶马古道控制西藏,而其重要节点,也在于永乐时代。

永乐五年,朝廷特谕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刺思巴监藏巴里藏卜会同护教王、赞善王等藏族首领,主持复置驿站事宜,以通使者。同时还派遣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等人赴西藏"设立站赤,抚安军民"。永乐十二年,明朝又遣中官杨三保持谕阐化王及甘、青、川等地藏区大小首领,"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内地与西藏地方的交通驿站经过这样多次的修复与增设,"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元虞盗贼矣"!――《元、明、清时期的西藏地方》

后来清代福康安入藏,使用的就是永乐时期修建的道路和驿站系统。

8.经略泰国

泰国北部的泰兰纳王国,元代称为八百媳妇国,与泰国南部一直风俗迥异。

元朝曾经多次试图征服八百媳妇国,1292年秋,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命不敦忙兀鲁迷失征伐“八百媳妇国”,此役中,元军平定了车里(勐泐),却误以为车里就是八百媳妇国而凯旋,使兰纳免于被元军蹂躏的命运;元成宗朝大军走到路上就因为征粮激起水东水西之乱;元仁宗朝,八百媳妇国又犯边,元仁宗下令大军征讨,但很快放弃,云南王则似乎与八百媳妇国有所交锋,而且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元泰定帝即位后的1325年,以厚利进行招诱,先是以勐泐王国设置车里军民总管府,兰纳也进贡并请置官守,元廷乃于1331年设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此时元朝已经极为虚弱,麓川王国肆虐西南,兰纳的归附,不过是贪图财物,并未去除王号,与西夏称臣于北宋毫无差别。

【永乐二年设军民宣慰使司二,以土官刀招你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为八百大甸宣慰使】朱棣继位后,马上利用兰纳王国内部的矛盾,试图拆分兰纳王国。
【是岁,遣内官杨瑄赍敕谕孟定、孟养等部,道经八百大甸,为土官刀招散所阻,弗克进……西平侯沐晟奏:"奉命率师及车里诸宣慰兵至八百境内,破其猛利石厓及者答二寨,又至整线寨。木邦兵破其江下等十余寨。八百恐,遣人诣军门伏罪。"】

而面对兰纳王国的不安分,朱棣坚决地进行讨伐,将其打败。相对于元朝对兰纳王国没有取得任何军事胜利,朱棣的经略是让人扬眉吐气的。有明一朝,华人向东南亚的移民规模大大超过了宋、元,这里既有时代发展的因素,也有明朝对东南亚一连串军事胜利所建立的威慑力的影响。

(PS:后来兰纳王国对明朝极为恭顺,直到被缅甸东吁王朝吞并,后来又相继被泰国南部的阿瑜陀耶王朝、缅甸东吁王朝(阿那毕隆中兴后)、缅甸贡榜王朝、泰国南部吞武里王朝、泰国南部曼谷王朝所统治,最终在19世纪被曼谷王朝彻底吞并。

朱棣的继承者们以及清朝的君主们没有利用东南亚的多次变局,将兰纳纳入版图,实在极为遗憾,但却不能否认朱棣经略八百大甸的意义。


要做个总论的话,永乐帝做的那些看起来是撒币的事情,无不创造出穿越时空的国际影响力,影响着600年后的我们。人民可以不记得康熙,不记得乾隆,不记得皇太极,但绝不能不记得在汉武帝和明永乐帝的时代,这个民族所走过的轨迹。


王斌兔斯基


朱棣可以算是一代明君,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可以说得国不正,这是他的一块心病,但是他在位期间很有作为,政治上:设立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特殊管理机构。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各种举措,在政治上使朝局稳定,人民安定,对外也极大的宣扬了明朝的强盛国力,迁都北京,将国家的政治中心移到北方,可以算是有胆量有谋略,因为虽然元朝被赶走,但是依旧还有敌人,关外有瓦剌,鞑靼,兀良哈等部落,此举算是天子守国门,派郑和下西洋,拓展海外领土,使得万国来朝,极大的加强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明成祖北伐、南征安南、望海埚之战,稳定了边疆,进一步加强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另外在永乐十九年京师三大营,和地方部队展开盛大的阅兵,前来观礼的国家数十个之多,使得中亚,西亚国家与明朝交好,帖木儿帝国遣使来华,可以说,朱棣的一系列举措,确立了明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影响力,是巨大的,文治武功极盛。



弦间映月


对于朱棣这位皇帝相信大家有所了解,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说的他是一代明君,而有的说他是一位暴君,到底他是不是一代明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也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朱棣功与过:

朱棣的功绩:

1、朱棣本人亲自率兵5次攻打北元,使得北元中央机构被毁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发展。

2、注重航海,我们熟悉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朱棣命人做的,其目的就是扬我国威,后来依附我国的小国家越来越多,这样不仅维护了世界和平,也显示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地位。

3、注重文化教育,我们熟悉的《永乐大殿》就是朱棣命人编写的。

朱棣的过失:

1、他是通过夺权当的皇帝,他是夺的他侄子的皇位从而导致几十万人死在战场上。

2、滥杀无辜,他一次性最多滥杀过一万多人。

3、古代有个杀十族,是他发明的。

以上就是小编所写的朱棣的功绩与过失,具体他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就让它交给历史来评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