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农历是以哪里的为标准的,为什么?

安格9658


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是融合了公历、阴历,干支历而制定的‘’杂交历‘’。

公历,即阳历,以太阳回归年为准,人为将一年分成十二个月。

阴历,即夏历,以月亮朔望为准,19年设置7个闰月(以没有中气的月份致设置),所以,阴历有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之分。阴历以月相为准的好处是可以预测海潮,有助于海事活动,‘’初一十五长大潮,初八廿三见海滩‘’

干支历,是非常深奥古老的历法。以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葵)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组合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令一中气为一个月。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由于节气的准确性,给农事活动带来很大方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中华民国成立,采用西历,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并欲废除中国传统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保留中国传统历——夏历的使用,并于公元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北京时间2月4日17时3分迎来2020年“立春”节气,预祝朋友们春风得意。

注:大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雁来红17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知足常乐于湖北钟祥市2020.1.25日


知足常乐0724


在古代的农历是以历法节令与周易八卦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循环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即: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和物候的变化等,古人根据这些经验和数据而发明了农历,也叫阴历,并且设置了与阳历(即公历)的差异,用闰月来调节阴历与阳历之差。在古代西方国家过的是阳历,因为阳历及公历是根据地球自传和公转计算岀的较为准确的时间,约等于366天和365天,每天24小时,这个时间是恒在不变的,农历故设置了一个闰月。所以西方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设置阳历,即公历;我国古代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得来的日期和节气,并创造发明阴历,即农历。





天马行空128039981


农历(nóng lì)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农历以阴历(华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华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3672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平均为383.8978天,称为闰年。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旧历、老历、阴历也是指农历。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非正当称谓。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不少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10.875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由于农历在阴历基础上加入了阳历成分,所以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


与时间奔跑272


农历的形成与星球的运转有关。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运转。当月亮运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如下图),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背面,向阳的那一面看不到。这一天古人把它定为朔日,即每个月的初一。当月亮继续围绕着地球运转,地球处在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在地球上能看到圆月,古人把这一日定为望日,即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每一个朔望日平圴为29天半多一点,所以农历规定为小月29日,大月30日。这样一年只有355天左右,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周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四年多出一天,放在公历的二月29日这是公历的四年一闰。农历与公历每年相差10天左右,所以每三年左右加上一个月作为闰月。

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地球发生了四季更替的变化。古人观察到夏季天长夜短,把白天最长的一日定为夏至,把冬季白天最短的一天定为冬至,把昼夜相等的两日分别定为春分与秋分。形成了一年四季,在四季的基础上,古人又加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标明了四季的开始,出现了八节。古人根据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变化,又在每两节之间加上两个与天气,农事有关的气,总共称为24节气,形成了现在的农历。




为人排忧解难


我国现行的农历,是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计算而来。以此颁布了《农历的编篡和颁行》。

农历是指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来计算的,并排出了二十四节气。农民以此春耕秋收,很好的掌握时节。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中国人传承中秋节,来自农历,来自华夏文明。


骄杨一静听时间的声音


同时用农历和公历,好像是中国或少数历史上崇拜中国文化的国家才使用。农历应该是古人观察星辰、日月变化分出的四季交替、重复计算出来的。在科学还没给出公认计算结果前,中国一直沿用农历,中国人很早就观天象,分四季指导人们耕种收割。农历和科学计算出的公历基本吻合。农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成果,值得国人骄傲。答题不准确是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不喜略过,[祈祷]勿喷。


狼外婆的多肉园


[机智]!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的伊始,立春之时则为春天,交接的时间差可能会在正月初一前或后几天,故会出现年前打春或年后打春的常例。本鼠年的立春是由于老猪耍赖皮,老鼠的上班值年要拖后几天![小鼓掌][小鼓掌]!


五十老虎


农历是几千年就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先人就有的,有华历和夏历,有时有两个闰月,是中国天文台算出来的,有万年历,根据这些总结出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中国紫光天文台,是根据多年的传统总结出来的,公历和农历是合二为一的。


金秀云


农历(nóng lì)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农历以阴历(华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华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